钢鼓乐队_钢鼓乐队是什么

由网友()分享简介:乐队汗青钢饱乐队除了吹奏南美洲地域平易近间音乐外,也吹奏古典取浪漫主义音乐。尔国的钢饱乐队曾吹奏过《芒因》、《鸽 子》、影戏《甜美的职业》中的主题歌《咱们的亮天比蜜苦》等乐曲。二零年前,一九八零年金春的北京舞台上,便迎去了1支用汽油桶构成的钢饱乐队,它便是去自添勒比诲“挺拔尼达以及多巴哥”国的“齐星钢饱乐队”,他们戴去了低矬没有...

钢鼓乐队(钢鼓乐队是什么)

袄 嗯 我也觉得很不错 可吧啊搞研是网上很难找 我也很喜欢 当然98年那次世界杯也不错 除了决赛~~ 破杆校安我想那个年代网络还不是很发达~嗯 所以~嗯 有点难找 你上YOUTOBU看看吧 祝好运~~

乐队历史

钢鼓乐队除演奏南美洲地区民间音乐外,也演奏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我国的钢鼓乐队曾演奏过《芒果》、《鸽 子》、电影《甜蜜的事业》中的主题歌《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等乐曲。20年前,1980年金秋的北京舞台上,就迎来了一支用汽油桶组成的钢鼓乐队,它就是来自加勒比诲“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国的“全星钢鼓乐队”,他们带来了高矮不同的各种汽油桶共80个,高的汽油桶称为钢鼓,低的汽油桶称为钢盘,演奏者共40人。在正式节目开始前,乐队指挥向观众顺序介绍了各种高矮不同、音高各异的钢盘和钢鼓。演出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从第一个音开始,观众的心就被钢鼓乐队紧紧抓住了,人们或许听过管弦乐演奏的这首名曲,但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它那铿锵有力的音响、雷霆万钧的气势和细腻抒情的风格、引人入胜的气氛使人人为之激动不已。人们不敢相信如此美妙动听的音乐居然是在普通的汽油桶上奏出来的。随后钢鼓乐队还表演了加勒比海的民间音乐卡立普索《狂欢节万岁》,这是著名的特立尼达狂欢节的歌舞音乐,指挥走下了谱台,一切都是即兴式的,演奏者边奏边舞,十分兴奋,仿佛进入了忘我的状态,直到自然终止。钢盘独奏《聪明伶俐的人》显示了高度的演奏技巧,演奏者的双手和头上的无数根小发辫在空中飞舞,悦耳的旋律、华丽的经过句、奔驰的节奏令人耳目一新。乐队还演奏了他们刚学会的一首中国电影乐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受到了听众的欢迎。次日的北京晚报以“汽油桶声惊倒首都观众”的标题报导了这次精彩的演出。

诞生

钢鼓乐队

钢鼓这种乐器是什么时候又是怎么产生的?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钢鼓的起源、诞生、发展都在拉丁美洲加 勒比海的《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国,它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岛国,地处加勒比海东南部靠近南美大陆的地方,由主岛特立尼达、多巴哥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只有5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100多万,但种族很复杂,以黑人和印度人后裔居多占80%,其他为混血人、欧洲人和中国人后裔,这个国家过去主要种植甘蔗,现在是一个石油之国。特立尼达是一块拥有丰富民间艺术宝藏的土壤,正是在这人人能歌善舞的土地上,在亚、非、欧各大洲人民传统文化广泛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开出了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据说,早在 1900年,特立尼达岛的首府西班牙港郊区就有人把竹杆当作敲击乐器来使用(当时称之为探波一板波),青年人用手或棍子敲打长短、粗细不同的竹子,能发出各种高低不同的声音。这种击竹乐器大多在节日期间在广场上表演,或在狂欢节时为游行队伍伴奏,这种乐队有时还用民歌为它伴唱。但由于这些竹杆客易变为棍棒来使用,出于安全原因,在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殖民政府就明令禁止使用了。乐队诞生

钢鼓乐队

1945年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特立尼达岛上的人倾城而出欢庆胜利,拥塞在西班牙港的街道上,在狂欢的极 度兴奋中,青年们随手拿起了垃圾箱、白铁桶甚至玻璃瓶来敲打,以表达他们的喜悦和欢乐。当时这些金属品的明亮、清脆的音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启发。於是,开始了试验,最初,他们采用了一种老式的并干箱,拴上带子挂在胸前敲打,后来发现把并干箱的底面凹进去声音就变得好听。而当一位青年马耐特将底面敲出几条浅沟把底面分为几个区域后就能发出几个不同的音高,这是一个突破。随后,人们又以岛上炼油厂废弃的汽油桶进行试验,把油桶密闭的底面用锤敲,凹成锅形,并将锅面按各种尺寸凿成若干块面积不等、斜度、厚度不同的音区,面积大的音区发整体。这样,简单的曲调就可以用棍子敲出来,油桶也不再是粗糙的节奏响器了,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全新的创造、发明。接着,人们又制造出包括各种不同音域的乐器,高音的乐器比较矮,桶身也切得短,像一个盘,就称作钢盘,中、低音的乐器桶身比较高,就称作钢鼓。最后,全套的、包括各个声部的钢鼓乐队也诞生了。

乐队的发展

新创造出的钢鼓吸引了特立尼达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钢鼓乐队的兴起己成为这个国家的—种社会运动,青年人以无比的热情投身其中,整个社会都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着它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在1962年特立尼达多巴哥独立以后,新政府对钢鼓音乐这一新的事物极为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历史学家、前政府总理威廉斯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民史》一书中对此作出了高度评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民族形式的文化发出了光彩…民谣卡立普索和敲击乐钢鼓乐队都是这个社会中没有享受正当权利的成员的创作,他们为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世界民间艺术中嬴得了完全应得的荣誉,在特立尼达狂欢节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无比的热情,即兴演奏的能力以及生活的风趣,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地的注意”。1973年1月,威廉斯总理亲自主持了“钢鼓乐队全国协商会议”探讨发展钢鼓音乐的问题。会后规定每年11月在岛上举行为期1个月的“钢鼓音乐节”,进行钢鼓比赛。政府并将钢鼓音乐作为—种民族艺术形式在全国加以提倡、推广,现在连演奏国歌也都采用钢鼓乐队了。目前,在这个100多万人的国家大约有200多个经常活动的钢鼓乐队,其中绝大部分是业余团体,最著名的专业乐队有7个,1980年来我国演出的全星钢鼓乐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钢鼓乐队现在己能演奏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它经常演奏卡立普索和加勒比海的各种民间音乐。特立尼达的狂欢节音乐更是钢鼓乐队的擅长。钢鼓乐队以其强烈的节奏、激奋的情绪和强大的音响与狂欢节欢乐炽热的气氛、自由奔放的舞蹈、鲜艳夺目的色彩相呼应,十分精彩。如今狂欢节音乐已经成为钢鼓音乐中最有特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乐器不断进行改良,钢鼓的音质越来越好,乐队的组织也曰趋完善,一些有才能的音乐家为钢鼓乐队编曲、指挥,大大提高了钢鼓乐队的水平,一些最好的乐队已经能够演奏比较复杂的欧洲古典、浪漫主义的作品了。如用钢鼓乐队演奏的巴赫管风琴曲《b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是相当成功的,它充分地表现了这首乐曲悲壮慷慨的情绪和雄伟宏大的气魄,给人以一种全新的感觉。钢鼓乐队演奏的德里勃斯的《花的圆舞曲》则表达了原作温柔细致的情感,音乐抒情动人。钢鼓乐队演奏的罗西尼的歌剧《威廉·泰尔》序曲展示了这种乐队的巨大潜力,由于钢演奏技巧的发展,表现力更加丰富,使之在表现更深刻的社会内容、戏剧性冲突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前景。今天,一个完整的钢鼓乐队大致可分为8个交响声部:即男高音、倍男高音钢盘、女低音、倍女低音、吉他、大提琴、混合低音钢鼓以及包括康加鼓、铃鼓、牛铃、和刮器在内的节奏组。每种钢鼓所发出的音高、音色都不相同,如一个男高音钢盘可以奏出包括两个八度全部半音在内的25—28个音,—个倍女低音钢鼓可以奏出14个音,左右两个倍女低音钢鼓组成一套,可以奏出包括全部半音在内的28个音。—个吉他钢鼓可奏出8个音,左右两个吉他钢鼓组成一套可奏出包括全部半音在的16个音。高音钢盘音色明亮,中音钢鼓音色柔和,低音钢鼓音色宽厚深沉,均以12平均律定音。高音钢盘1人敲1个,中音、低音钢鼓1人敲2个或2个以上,最多的为1人敲6个。钢鼓音阶的排列也很特殊,与一般的敲击乐器、键盘乐器的排列都不相同,相邻间的音高可以是八度、四度、五度、三度、六度,但不能有二度或七度。钢鼓乐队的人数各不相同,少则几人、10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超过100人。在1975年举行的钢鼓比赛中,—个名为《海特》的乐队曾用了347个钢上台演出,这大概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钢鼓乐队和它的音乐现在己广泛流行於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大陆北部的委内瑞拉和圭亚那—带,而且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很多大、中学里都成立了钢鼓乐队,学生们都可以在校中学习演奏钢鼓。美国海军还有一支自己的钢鼓乐队。特立尼达的著名的钢鼓乐队足迹遍及美、欧、非、亚各大洲。国际音乐界对钢鼓及其音乐极为重视,有的音乐家将钢鼓乐的出现是“对廿世纪音乐领域的最大贡献”。有的国家成立了专门研究钢鼓音乐的机构,特立尼达和美国都己出版了关于钢鼓发展史的著作,1976年英国出版的《世界乐器》一书中已收入了钢鼓这一新创的乐器。近年来,钢鼓乐还用来为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咏叹调伴奏,与小号、钢琴、管钟等协奏。最近,某些钢鼓乐队巳开始应用电声设备和电子乐器,这也给钢鼓乐的未来发展增添了新的因素。

钢鼓及钢鼓乐队的出现使世界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增添了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花,也在世界音乐史的篇章中写上了动人的一页。对於钢鼓这种新创造的乐器,80年代以前中国人很少有人知道。直到1975年,中国的一张报纸报导了中国艺术团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圭亚那用钢鼓演出受到欢迎的情况,但谁也不清楚钢鼓是什么乐器,经过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的介绍,听了钢鼓音乐的唱片,并见到了由中国艺术团带回来的几个钢鼓,中国的音乐家才对这种奇特的乐器有了初步的了解。1976年在《乐器》杂志上第一次刊登了介绍钢鼓的文章。1980年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电影乐团的音乐家组成了一个小型的钢鼓乐队,在经过短暂的排练后,5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的“文化生活”专栏中,播放了名为《来自汽油桶的美妙音乐》的节目,介绍了这种新发明的乐器,并用钢鼓演奏了《芒果》《鸽子》等三首乐曲。随后成立了“钢鼓研究小组”(属北京乐器学会)以探索钢鼓的制作和演奏。当年10月特立尼达全星钢鼓乐队的演出大大鼓舞了中国的音乐家。北京新影乐团的宋庆忠刻苦钻研,制造了全套钢鼓,并由新影乐团的民乐队进行演出。1985年新影花园开发公司开办了“钢鼓培训班”,招收了30名学员,由中央音乐学院等校的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经过三年培训后成立了《北京青年钢鼓乐团》,进行了多次公开演出,1988年成立了《北京钢鼓学会》。但遗憾的是,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主要是经济上的困难,几年以后,这个乐团终於解体了。希望在新的廿一世纪中,钢鼓这朵异国的奇葩,会在中国的大地上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网友回答: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