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谟(徐承谟)

由网友(寂寞无罪 還昰澫岁)分享简介:一九零六年出熟的徐启谟历经“3晨”——谦清、平易近国以及新中国,是以他有着极为富厚的人熟阅历。平易近国107年(一九二八),二三岁的徐启谟结业于上海光华大教商教院,前后正在无锡中教、上海光大附中、上海光华大教、国立湖南师范教院、华东师范大教和复旦大教等院校担负英语教员,是1位年高德劭正在师熟中交口称誉的传授。徐启谟为人礼让,没有图名利...

1906年出生的徐承谟历经“三朝”——满清、民国和新中国,因此他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民国十七年(1928),23岁的徐承谟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先后在无锡中学、上海光大附中、上海光华大学、国立湖南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以及复旦大学等院校担任英语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在师生中有口皆碑的教授。徐承谟为人谦逊,不图名利,不要做官,毕生之志就是教书育人,他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亦在于此。

简介

徐承谟(1906——1986),字燕谋,昆山菉葭浜(今陆家镇)人。昆山有两位叫做“徐燕谋”的名人,一位是参与指挥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大败敌寇的抗日名将徐祖诒,字燕谋,巴城人氏,另一位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徐承谟。

生平

徐承谟学贯中西,除教书之外,受高等教育部的委托,以编书为己任,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稍有差错,以免误人子弟。自1963年起至个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四年级英语专业教材都是由他主编的,在教育界影响很大。

徐承谟还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工古诗,尤以七言见长,毕生作诗数千首,可惜在“文革”年代付之一炬。之后凭记忆仅得旧作三十余首,结成《烬余集》。民国三十年(1942)国学大师钱钟书曾经为燕谋诗稿作序,赞其诗“不矜不草而自开生面,君诗于是乎名家,而有以自立矣”。1985年春,徐承谟复以旧稿新作结集,再请钱钟书作序,钱钟书说他13岁进苏州一家美国教会中学读书时就对徐承谟“仰之弥高”,赞其诗“年逾耄耋而齿宿意新,蕴不尽之才,徵无疆之寿”。

徐承谟在“文革”时受到严重迫害,曾被以“疏散”名义强行遣送下乡,所以他对在那个时期历尽苦难的老一辈革命家感情很深。周恩来总理逝世后,徐承谟作诗挽之,诗云:“昔在艰危日,南昌建义旗。谋猷清宇县,谈笑制熊罴。功业一人下,信诚万国知。倾河注海泪,谁是哭其私”。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他又写了一首悼念诗:“总理遗灰撒未尽,犹留一掬台湾厅。余抛江海埋深土,时激波涛发震霆。忽报四凶畀豺虎,似闻五夜泣英灵。长绳难拽口碑倒,民到于今颂不停”,表达了他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徐承谟不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也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丰功伟绩,他只是一位教授兼诗人,一位不求闻达的文化人,但他的确上得了陆家的史册,上得了昆山的史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