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由网友(叼根香烟吻迩)分享简介:李广,男,一九六八年二月出熟于吉林省永吉县,现为西南师范大教教诲科教教院传授,专士熟导师,教诲教专士。中文名李广性别男出诞辰期一九六八-零二籍贯吉林省永吉县出熟地吉林省永吉县事业西席职位西南师范大教教诲科教教院传授职称传授人物履历李广,男,一九六八年二月熟。吉林永吉士。西南师范大教教诲教部传授,教诲教专士,专士研究熟导...

李广,男,1968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

中文名

李广

性别

出生日期

1968-02

籍贯

吉林省永吉县

出生地

吉林省永吉县

职业

教师

职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职称

教授

人物经历

专家讲座 新 幼儿园工作规程 七大特征解析

李广,男,1968年2月生。吉林永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主任,吉林省重点文科研究基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办公室主任。中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CHED)常务理事,中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师发展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日本宫城教育大学访问学者(2005-2007),日本东京学艺大学客座教授(2014)。

工作经历

1985.09——1989.07吉林市永吉师范学校普师专业学习。

1989.09——1993.07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专业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93.07——1998.09吉林永吉师范学校任心理学教师并兼任校团委书记。

1998.09——2001.07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学论专业学习并获硕士学位。

2001.07——现在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

1999.10——2000.10日本宫城教育大学临床教育专业留学。

2003.09——2008.06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5.10——2007.10日本宫城教育大学临床教育综合研究中心访学。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兼任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教师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2008.09——2014.09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

2013.10——2014.03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2001.07——至今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部)副教授、教授

2014.09——至今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2018.01——至今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2]

其他作品

论著

独著,和与邪:日本文化两极。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一版.

编著,评好课:应知应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参编,马云鹏、王永胜编著,校长与课程实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李广、杨宏丽编著,上好课:应知应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参编,教育实习实地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第一版.

副主编,中学教师培养质量:标准、现状与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第一版.

参编,刘益春主编,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第一版.

参编,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参编,马云鹏、赵士英主编,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指导手册。吉林摄影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版.

马云鹏、李广、刘学智主编,新课程理念下学科素养评价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李广、刘辉、赵冬臣主编,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李广、赵冬臣、黄传惠主编,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李广参编,王景英主编,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李广参编,陈旭远主编,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李广参编,陈旭远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获得荣誉

1.国际课程研究范式的多维转换。外国教育研究.2008.1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03期全文转载。吉林省第六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为生存而学习:PISA评价思想价值取向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5.7.吉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日本感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2002.2.吉林省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4.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元认知能力评价工具的编制与应用。优秀论文一等奖。教育部课程中心.2002年7月.

5.吉林省中师教育质量年“四学科”教学质量综合评比活动中荣获教育科最佳课奖。吉林省教育委会.1994.10.

6.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中师心理教学.1995年全国心理学会教材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共同课心理学教学研究会.1995.5.

7.2021年9月,荣获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近年,为各级各类中小学、大学教师培训做学术报告百余场。

研究方向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日本文化与教育、微格教学、中日语文课程比较、教师教育。

主要贡献

1.主持,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日本青少年志愿服务教育体系研究”(2008GH089).共青团中央课题规划办公室;共青团中央课题评审办公室.2008.12.22。

2.参与,史宁中主持“教育部师范司委托课题:提高中学教师培养质量研究”.2008年11月30日结题。

3.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与有效教育策略研。究”(DHB030315)”.2007年11月结题。

4.主持,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度校内青年奖励基金项目“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与有效教育策略研究”04QN025.2007年11月结题。

5.主持,与长春大学合作项目 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方式与外语教学策略研究.2007年11月结题。

6.主持,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A315005).2005年7月结题。

7.主持,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日本临床教育研究”项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研究时间为2005年10月——2007年10月).2007年10月结题。

8.主持,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网络课程制作项目:小学语文教学法.2004年7月结题。

9.主持,东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网络课程制作项目: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005年7月结题。

10.参与,马云鹏教授主持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综合研究。等多项课题。

论文

2010年

李广、马云鹏,课程价值取向:含义、特征及其文化解析。东北师大学报.2010.5.

李广、马林,吉林省小学生网络使用的城乡差异调查。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

2009年

李广,教育研究繁荣背后的四大精神失落。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4日第七版.

李广、马云鹏,课程实践品性的文化解析。东北师大学报.2009.1.118-12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04期全文转载。

2008年

李广、马云鹏,国际课程研究范式的多维转换。外国教育研究.2008.12.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2009年第03期全文转载。

李广、马云鹏,关注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冲突与文化适应。教育发展研究.2008(22).

李广、杨宏丽、许伟光、高夯,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及实施问题调查研究。东北师大学报.2008.6.

李广、高山达雄,从“樱花魂”到“桃太郎精神”——日本昭和初期小学国语课程价值取向剖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0.

李广、姜英杰、高山达雄,学校适应学生:对日本一所个性化学校的个案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2.

2007年

李广,校园欺侮:日本孩子无法逃脱的痛。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5日第8版.

李广,日本基础教育现实困境、改革方向与质量保证体系建构。外国教育研究.2007.9.

李广、马云鹏、高山达雄,日本义务教育改革动向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9.

李广、马云鹏、高山达雄,促进学校自律、持续的改善与发展——日本《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指导方针》解读。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6.

李广,师范教育免费应让农村教育受益。中国教育报.2007年6月7日第11版.

李广,日本小学国语教科书一年(上)《大萝卜》研究(1):日本教科书为何钟情于《大萝卜》.教育における临床の学(日本宫城教育大学教育临床総合研究センター).2007年3月.

李广、马云鹏,日本中小学教师教育理念与改革策略分析。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3.

李广,关于教育报复效应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1.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论点摘编.2007.4.

姜英杰、李广ConstructingamodelforEnglishwritingmeta-cognitionanditsrelevantfactorsinChinesenon-English-majorundergraduates,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LOGY2004-10-1.

2004、2005年

李广,为生存而学习:PISA评价思想价值取向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5.7.

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程利、李广,注重家庭环境因素 培养健康的儿童心理。佳木斯大学学报.2005.3.

李广,东北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调查研究。青年教师.2004.6.

李广,农村教育离新课程有多远。课程研究.2004.3.

李广、李颖,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4.

李广、刘长胜,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4.3.

李广,倡导个性化学习,建构学生健全人格——基于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7.

2003年

李广,黑龙江省某县中小学辍学问题调查研究报告。东北师大学报.2002.12.

李广,日本感性教育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李广,感性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现代中小学育.2002.12.

姜英杰、李广,ESL学生英文写作元认知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3.2.

姜英杰、李广,初一学生英语单词记忆策略的训练研究。心理学探新.2003.1.

姜英杰、李广,论课程改革与教学观念更新。青年教师.2003.3.

姜英杰、李广,美国学科教学中的元认知能力训练。外国教育研究.2003.5.

姜英杰、李广,中小学教师情绪自我调节的几种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4.

2002年

姜英杰、李广,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版.2002.6.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3.10.摘要转载.

李广、姜英杰,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4.

李广、姜英杰,倡导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个性化——语文新“课标”,教学新理念。小学教学参考.2002.2.

李广、姜英杰,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新理念——感性教育。外国教育研究.2002.4.

李广、姜英杰,日本感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东北师大学报.2002.2.

2001年以前

李广、姜英杰,教学效率问题的心理视角。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3.

李广、姜英杰,中小学生挫折感表现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

李广、使用微机软件,优化中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6.

李广,中师生职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教育管理.1996.1.

李广,中师生心理档案微机化管理初探。教育管理.1996.1.

参考资料

1.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引用日期:2021-09-07)

2.李广 ·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引用日期:2021-09-0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