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丰村(黑龙江省桦川县新城镇下辖村)

由网友(再也写不出那些温暖的句子)分享简介:玉丰村位于桦川县新乡镇内,由裕丰屯、鸿福屯两个天然屯构成。截止到二零零一年一一月,齐村有庄家六零六户,穷困户四二四户,总人嘴二二零一人,此中穷困人嘴数一五四零嘴人。幅员面积一零,二二九亩,农业出产方面属于火旱兼做区,耕地总面积七,二七八亩,此中旱田面积五,二二三亩,火田二,零五五亩,林高空积一,零五六亩,此中地盘贫瘠面...

玉丰村位于桦川县新城镇内,由裕丰屯、洪福屯两个自然屯组成。截止到2001年11月,全村有农户606户,贫困户424户,总人口2201人,其中贫困人口数1540口人。幅员面积10,229亩,农业生产方面属于水旱兼作区,耕地总面积7,278亩,其中旱田面积5,223亩,水田2,055亩,林地面积1,056亩,其中土地瘠薄面积3,200亩,占耕地44%,2001年全村粮食产量1114,40吨,人均产粮800公斤。畜牧业生产处于低发展态势,全村马35匹、黄牛56头、猪640头、禽10,240只。

经济状况

新城镇

人多地少、土地瘠薄、产出效益低,人民生活水平处于温饱线以下,人均耕地仅有5.2亩。由于水利设施条件差、水利工程不配套,水田平均亩产300公斤,耕地治理程度较低,优质土壤面积少,人均粮食占有量800公斤,全村80%的农户负债累累,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债务链咬得很紧,村级债务达到了150万元,仅农户欠村就90万元之多,畜牧业收入26,000元,副业收入25,000元,多年来90%以上的农户仍沿用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粮食平均亩产仅为209公斤,全村农民人均收入820元,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在全镇均属中下等水平。

社会基础状况

全村住砖房仅有28户,砖瓦化率7.4%,90%以上农户有饮水井,但水质较差,污染严重。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缺医少药,根本无法保障村民基本的初级医疗保健,因病至贫和因病返贫的农户屡见不鲜。

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落后,全村的大中型拖拉机4台套、小型拉机24台套,根本满足不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95%以上的农民还停留在“面对黄土,背朝天,老牛拉犁耕地旧”耕种方式上。

村内主巷道未能达标,停留在原始的水平上,晴天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不穿雨靴出不来屋,农民行路、学生上学十分困难。

贫困的原因

通过深入农户调查分析,我们认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人多地少,土地瘠薄,经营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低,投入高,收入少。人均仅有耕地5.2亩,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需要,种植业人均收入仅有520元,加之80%以上的农户家庭经济基础差,种地没钱投入,白籽下地,不选用优良品种,再加上市场粮价低等原因,仅1998年至2001年农业经济损失累计70万元,粮食产量减少累计340万公斤,人均收入累计减少1,500元,另外农民除种地外,没有其它经营项目,剩余劳动力时间达到三分之二,由于无项目经营,老弱病残,粮食生产效益低等原因,重贫户有41户,占总户数的12.8%

2、水利工程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全村24条计30公里水田的支线和斗线漏水、阻水、跑水,使2,055亩水田灌水、排水不及时,水稻播期严重拖后,80%以上的农户插六月秧,水稻减产严重,水田渴水面积2,000亩,占水田面积的100%,全村减产1,777万斤减收96万元,人均收入减少689元。

3、资金匮乏,区域经济无规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资金的缺乏是本村农民贫困的根本原因,玉丰村的地理环境占有两大优势,一是位于新城镇内有发展庭院经济的优势。二是地处松花江南岸,发展畜牧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草优势。但从1998年至2001年,工、商、建、运、服的私营户仅有3户,养殖专业户寥寥无几,副业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仅此两项人均减少收入650元左右,加之多子女就学、观念陈旧、计划生育、因病返贫至贫等原因导致贫困,给全村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障碍。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