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宗(学者)

由网友(说的一生一世、)分享简介:吴耀宗,教者,诗人。本籍福修诏安,一九六五年一二月出熟﹑发展于新添坡,留教美国,二零零六年末移居喷鼻港于今。中文名吴耀宗性别男出诞辰期一九六五⑴二籍贯福修诏安国籍新添坡代表做品《半存留》《孤傲自成风暴》简介结业自华裔中教﹑德能低中。一九八七年便读于新添坡国立大教中文系,获文教教士﹑声誉教士取硕士教位。一九九五年,获海外...

吴耀宗,学者,诗人。祖籍福建诏安,1965年12月出生﹑成长于新加坡,留学美国,2006年底移居香港至今。

中文名

吴耀宗

性别

出生日期

1965-12

籍贯

福建诏安

国籍

新加坡

代表作品

《半存在》《孤独自成风暴》

简介

欧洲头条丨看美加所谓涉疆报告如何被欧洲学者 痛击灵魂

毕业自华侨中学﹑德能高中。1987年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荣誉学士与硕士学位。1995年,获海外奖学金负笈美国,入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与文学系,师从著名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教授攻读中国古典文学,获文学硕士与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今执教于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任中文文学硕士课程主任,香港十八区巡回诗会会社社长。专业研教中国现当代文学,亦关注香港文学及东南亚华文文学。在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著有个人学术文集《被叙述, 所以存在: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论想》(北京, 2014年)   ,并编有《精神中国:1976年以后的文学求索》(上海,2013年)   、《当代文学与人文生态》(台北,2003年)等书。自2005年起获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HKCAAVQ)委任为评审局专家,多次参与评审香港大专院校的学位课程。

十五岁加入南洋商报成为少年通讯员,开始文学创作。行文先是署名东邪﹑韦铜雀,赴美后改用原名,作品散见于《明报》﹑《星洲日报》﹑《联合早报》﹑《创世纪诗杂志》﹑《香港文学》等。已出版诗集《心软》(新加坡,1988年)﹑《孤独自成风暴》(新加坡,1993年)   ﹑《半存在》(台北,2008年)   ;小说集《人间秀气》(新加坡,1990年)   与《火般冷》(香港,2002年;台北,2012年)   。获1986年新加坡全国短篇小说比赛亚军﹑1994年亚细安扶轮青年文学奖首奖﹑1998年新加坡青年艺术奖﹑2010年新加坡文学奖   等殊荣。曾主编文学杂志《后来》,并担任多届新加坡金笔奖评审(小说及诗歌组)。

文献

1. 林高:<向古城堡索取鸟的叫声 – 读吴耀宗的《洽商》>。《联合早报》,2013年4月16日,《文艺城》。

2. 孟樊:<学者诗人的人生命题–读吴耀宗诗集《日不落》〉。《创世纪诗杂志》,第171期,2012年6月,夏季号,第164-167页。

3. 黄万华:<吴耀宗:让小说慢跑的诗人>。黄万华:《在「旅行中」「拒绝旅行」:华人新生代和新华侨华人作家的比较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 235-244页。

4. 藤井省三:<まじめなシンガポールのブラックユーモア小说:吴耀宗『闇の中の太鼓』(暗鼓)「冗谈」>(上)。《中国语讲座》(NHK,Tokyo) , 2006年12期, 页94-99。以及其 (下)。《中国语讲座》(NHK,Tokyo) , 2007年1期,第122-127页。

5.应磊:〈吴耀宗与书:在乎拥有,天长地久地拥有〉。《联合早报》,2006年8月18日,《文艺城》。

6. 赖世和:《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史》。新加坡:玲子传媒私人有限公司,2004年,第139-142页。

7. 伍木:<唏嘘京旅 - - 解读吴耀宗的散文《泱泱北京》>。《联合早报》,2003年12月25日,《文艺城》。

8. 张松建:〈当代世界华文小说:三则阅读笔记 -- 体制省察、身份反思与国族寓言 -- 吴耀宗《河马慢跑》 〉。《学术中国》,2004年4月15日。

9. 朱崇科:<无序之序 - - 破解吴耀宗书写的一种读法>。《人文杂志》(吉隆坡)2003年9月号;朱崇科《本土性的纠葛:边缘放逐。「南洋」虚构。本土迷思》。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年,第120-155页。

10. 石鸣:<舍简用繁为哪般>(论析吴耀宗<战略世界>)。《小小说选刊》(中国),2003年6期,第33-34页。

11. 许维贤:<与吴耀宗对谈:微型小说:吴耀宗的「文学野心」、表演兼其他〉。《蕉风》,第490期,2003年5月,第67-72页。

12. 许文荣:<一个知识分子和一个想象都市的对话录 - - 论吴耀宗微型小说的文体形式、对话及其他>,《蕉风》第490期(2003年5月),第74-81页; 许文荣:《马华文学。新华文学比照》(新加坡:新加坡青年书局, 2008年), 第89-101页。

13. 石鸣:<写作的自在与自足>。《蕉风》,第490期(2003年5月),第82-84页。

14. 朱崇科:<叙事的原则:无序之则 - - 吴耀宗初论>。《香港文学》,2003年4月号(总第220期)。

15. 黄孟文、徐乃翔主编:《新加坡文学史初稿》。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八方文化企业公司,2002年,第312-313,430-432页。

16. 韩咏红:〈微型小说不止一副面孔〉(访吴耀宗)。《联合早报》,2002年8月4日,《文艺城》。

17. 也斯:<小序〉。吴耀宗:《火般冷》。香港:青文书屋,2002年,第1-4页。

18. 刘海涛:<论析吴耀宗《河马慢跑》>。刘海涛:《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综合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9. 黄万华:《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山东:山东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364-365页。

20. 洪振隆、何宝卿整理:<微微一谈 风暴成型>。《微型小说季刊》第20期,第8-18页。又见吴耀宗:《火般冷》。香港:青文书屋,2002年。附录,第103-126页。

21. 《吴耀宗专辑》。《联合早报》,1998年10月,《文艺城》。

22. 董农政:<很书包的韦铜雀>,《后来》第5期(1995年11月),第18-19页。

23. 杨平:<镜中的风暴 -- 韦铜雀《孤独自成风暴》>。《双子星人文诗刊》创刊号(台北,1995年),第75页。

24. 王润华:<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诗歌 - - 读韦铜雀《孤独自成风暴》>。韦铜雀:《孤独自成风暴》,第3-15页。

25. 木子:<韦铜雀在自己脸上汹涌地等待什么?>。《联合早报》,1990年5月23日,《文艺城》。

26. <韦铜雀专辑>。《天空》,第2期,1989年,第64-67页。

27. 《年轻族群系列之12:青春善感的痕迹 - - 韦铜雀专辑》,《联合早报》,1989年1月9日,《文艺城》。

28. 陈爱玲:<善感敏锐韦铜雀>。《新明 日报》,1988年9月18日,《城市文学》。

29. 伍木:<《心软》的纹路>。《新明 日报》,1988年8月28日,《城市文学》。

30. 伍木:<唯美的悸动 - - 韦铜雀的《心软》内观>。《晚报》,1988年8月28日,《晚风》。

31. 伍木:<不是满脸的风沙 - - 韦铜雀《心软》>。《联合早报》,1988年,《文艺城》。

32. 夏心:<少年十五二十时:读韦铜雀诗集《心软》>(序)。韦铜雀:《心软》。新加坡:泛亚出版公司,1988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