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基村(卓基村)

由网友(\别把自己整得跟个笑话)分享简介:卓基村隶属彝良县龙街城,地处龙街城北边,距城当局地点地一七私里,距县四二私里。东邻原城内武村,南邻原城龙洞村,西邻原城梭嘎村,北邻原城窝铅村,辖河滨、卓基等一四个村平易近小组。现有庄家四九零户,有村落人嘴一九七零人,此中农业人嘴一六七零人,逸能源一二五零人,此中从事第1财产人数一一四八人。中文名卓基村所属国度中华国民共以及国...

卓基村隶属彝良县龙街乡,地处龙街乡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距县42公里。东邻本乡内武村,南邻本乡龙洞村,西邻本乡梭嘎村,北邻本乡窝铅村,辖河边、卓基等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90户,有乡村人口1970人,其中农业人口1670人,劳动力12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148人。

中文名

卓基村

所属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属地区

彝良县龙街乡

地理位置

龙街乡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

人口

1970人

面积

11.87平方千米

村情概况

县委组织部陈皓霁部长到龙街乡卓基村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卓基村国土面积11.87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16 ℃,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洋芋等农作物。主要产业以粮食、畜牧为主。有耕地面积2437.5亩,人均耕地1.24亩,林地9945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46.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1.15元。卓基村海拔相对较低,依山傍水,光照充分,温度适中。很适合发展经济果林产业,目前,已经有较多村民规模化种植鸡血李、樱桃等水果。在卓基村委会所在的略落社,就有上百亩的樱桃林和李子林。近年来,得益于昭通市烟办的大力扶持,在卓基村委会旁边又修建了农民科技培训楼,每年为卓基村民提供农业科技、手工纺织、畜牧养殖等技术培训30余次,为卓基村的人文素质和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随着通达公路项目的实施,卓基村的道路交通变得宽阔平坦,大大改善了通达条件。村内多处修建了小水窖,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难题。高压线路已直达村内,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多数村民家里买了彩色电视机,安装了地面卫星接受设备和家庭电话,和外界搭建了沟通的平台。卓基村得嘎社居住的95%都是苗族同胞,他们质朴善良,勤劳勇敢,在党的惠农政策扶持下,已经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每年他们都要穿上苗家特有的服饰,热热闹闹地庆祝属于他们的“花山节”。卓基村是标本式的山区民族村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进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一定会变得更加富裕,更加美好。

编辑本段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37.5亩(其中:田0亩,地2437.5亩),人均耕地1.24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994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5亩,主要种植核桃、樱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43.1亩,无养殖面积、草地;荒山荒地2583.6亩,其他面积2695.8亩。有煤等资源。

编辑本段

基础设施

该村已实现通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无路灯。全村有180户通自来水,有310户饮用井水,有31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96.1%)。有486户通电,无通有线电视农户,拥有电视机农户41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3.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36.7%、32.6%)。

该村到乡道路为公路;进村道路为土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7公里,无集贸市场。全村共拥有汽车6辆,拖拉机8辆,摩托车12辆。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624.8亩,有效灌溉率为25.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397.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亩。

无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全村有1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4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无自然村通路灯。有4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 9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5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编辑本段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46.5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66.7万元;畜牧业收入168.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60头,肉牛64头,肉羊95头);林业收入12.5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0.9万元;工资性收入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1.1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第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3人,在省内务工108人,到省外务工25人,其它收入15.98万元。

编辑本段

人口卫生

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0人,占人口总数的4%;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773人,参合率90%;享受低保29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5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20公里。该村无公厕、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编辑本段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910平方米,拥有教师9人,在校学生256人,距离龙街乡中学2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56人,其中小学生256人,中学生20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图书室1个,无业余文娱宣传队。

编辑本段

基层组织

到2009年底,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4人,少数民族党员19人,其中男党员49人、女党员5人。该村党支部2003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委会由总支部书记、副主任等组成,下设河边等14个村民小组。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