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新村(改新村)

由网友(遗忘者)分享简介:改新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推祜族自治县勐朗镇,该村领土面积六.五五平方私里,海拔一五八零米,年平均气温一九.九℃,年升火质一五九五.八毫米,属于相对穷困村,农平易近支出首要以莳植业为主。中文名改新村地舆位置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推祜族自治县勐朗镇面积八零.六九 平方私里人嘴一六七一人地域出产总值三二八万元(二零零九)所属地域勐...

改新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该村国土面积6.55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9.9℃,年降水量1595.8毫米,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中文名

改新村

地理位置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

面积

80.69 平方公里

人口

1671人

地区生产总值

328万元(2009)

所属地区

勐朗镇

特色产业

种植业

所属国家

中国

村情概况

开工率99 舟山老旧小区焕新颜

该行政村隶属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乡,地处东回乡的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到乡道路为沙石路,交通方便,距县45公里。东邻糯福乡,南邻南翁村,西邻回弄村,北邻东岗村。9个自然村,共12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25户,有乡村人口1671人,其中农业人口1596人,劳动力95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56人。

全村国土面积80.69 平方公里,海拔1,500 米,年平均气温17.7 ℃,年降水量1,943 毫米,适合种植陆稻、玉米、甘蔗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4394 亩,人均耕地9亩,林地57,507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3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4394亩(其中:水田809亩,旱地13585亩),人均耕地9亩,主要种植粮食、甘蔗等作物;拥有林地57,507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97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亩,主要种植 蚕桑、咖啡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7亩,荒山荒地 56,798亩,其他面积 1,810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没有路灯。全村有425户通自来水。有42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56 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87%、100%和6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30户(分别占总数的61%和56%)。

该村到乡政府的道路为: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8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8公里。全村有拖拉机24辆,摩托车120 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805亩,有效灌溉率为16.3%,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79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1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0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0户。全村共9个自然村,其中:有 6 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有9个自然村已通路;有9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有 346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79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02万元,占总收入的61.5%;畜牧业收入85.4万元,占总收入的2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222头,肉牛96头);林业收入10.2万元,占总收入的3.1%;第二、三产业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1.8 %;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1%。农民人均纯收入933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植业等为主。种粮补贴等各项补助收入20万元,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 15人(占劳动力的 0.96 %),在省内务工 15 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425户,共乡村人口1671 人,其中男性856人,女性815人。其中农业人口 1596人,劳动力956人。该村以拉祜族、哈尼族为主(是拉祜族、哈尼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562人,哈尼族857人,汉族74人,其它民族178人。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58 人,参合率93%;享受低保64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60 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18公里。该村建有公厕6 个。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400 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23人,距离乡中学18 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1人,其中小学生23 人,中学生28人。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40人,少数民族党员37 人,其中男党员38人、女党员2人。

村委会由赵黑大兼书记、主任,陈杂科任副主任。共9个自然寨,下设12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共有团员 38 人。

新农村建设

根据省、市、县新农村建设的文件指示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产业建设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实施八大工程,建设六大保障体系,确保实现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现已制定出全村及自然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和规划。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位、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三大优势,全力打造拉祜文化品牌。在打牢粮食基础上,巩固提升甘蔗产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大力培植茶叶、咖啡、蚕桑、民族文化旅游业。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存在主要问题和困难:1、经济条件差,结构单一,没有支柱产业,地方财政薄弱,无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2、农民贫困面较深,没有扶贫资金的注入,无力解决产业的发展和建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思路及发展产业:通过扶贫资金的投入和引进外资,培植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蚕桑、茶叶等),按照“边发展、边规划、边提高”的原则,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