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黑鳞鳞毛蕨(近黑鳞鳞毛蕨)

由网友(涐不是一般人)分享简介:近白鳞鳞毛蕨属于鳞毛蕨科、鳞毛蕨属动物。植株低八零⑼零厘米。产云南(东南部、西部)、西匿。熟阔叶林中,海拔二三零零⑵五零零米。基原简介种中文名:近白鳞鳞毛蕨种推丁名:Dryopteris neolepidopoda Ching et S. K. Wu科中文名:鳞毛蕨科科推丁名:Dryopteridaceae属中文名...

近黑鳞鳞毛蕨属于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植株高80-90厘米。产云南(西北部、西部)、西藏。生阔叶林中,海拔2300-2500米。

基本简介

秦岭植物志

种中文名:近黑鳞鳞毛蕨

种拉丁名:Dryopteris neolepidopoda Ching et S. K. Wu

科中文名:鳞毛蕨科

科拉丁名:Dryopteridaceae

属中文名:鳞毛蕨属

属拉丁名:Dryopteris

国内分布:云南、西藏

中国植物志:5(1):144[1]

形态特征

植株高80-90厘米。根状茎粗壮,直立或斜升,密被红棕色、披针形、全缘鳞片。叶簇生;柄长15一30厘米,禾秆色,基部密被线状披针形、长2厘米,具毛发状尖头,棕色或褐棕色鳞片,向上渐稀疏;叶片卵圆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羽裂渐尖,基部不狭缩或略狭缩,二回羽状深裂;侧生羽片约20对,互生,彼此远离;中部羽片长约13-14厘米,披针形,先端渐尖,中部最宽,宽约2. 5-3.0厘米,有短柄,羽状深裂,基部常为羽状;裂片 (小羽片) 约,15-20对,斜展,先端圆钝头,疏具三角形齿牙,边具缺刻状锯齿。叶干后淡绿色,纸质,沿叶轴及羽片背面羽轴被黑色、线状披针形、基部多分叉鳞片;侧脉羽状,分叉,背面明显。孢子囊群圆形,每裂片4-6对,生于叶边与中肋之间;囊群盖圆肾形,棕色,成熟后易脱落。

产地分布

产云南(西北部、西部)、西藏。

生长习性

生阔叶林中,海拔2300-2500米。

参考资料

1.植物通(引用日期:2011-05-18)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