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叶(药物)

由网友(顺其自然)分享简介:吴茱萸叶,中药名。为芸喷鼻科吴茱萸属动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叶。动物吴茱萸,漫衍于尔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修、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4川、贵州、云南。具备集暑,止疼,敛疮之功能。主治霍乱转筋,亲信热疼,头疼,疮疡肿毒。中文名吴茱萸叶毒性无毒《日华子》进药部位叶...

吴茱萸叶,中药名。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的叶。植物吴茱萸,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具有散寒,止痛,敛疮之功效。主治霍乱转筋,心腹冷痛,头痛,疮疡肿毒。

中文名

吴茱萸叶

毒性

无毒《日华子》

入药部位

一般说的吴茱萸是吴茱萸根还是吴茱萸叶

叶。

性味

味辛、苦,性热。

功效

散寒,止痛,敛疮。

主治

霍乱转筋,心腹冷痛,头痛,疮疡肿毒。

相关配伍

1、治霍乱脚转筋,(吴茱萸叶)和艾,以醋汤拌。(《日华子》)

2、治大寒犯脑头痛,以酒拌(吴茱萸)叶,袋盛蒸熟,更互枕熨之,痛止为度。(《纲目》)

3、治偏头痛,(吴茱萸)叶微火烤软,擦头部。(《湖南药物志》)

4、治疮毒久烂不愈,(吴茱萸)叶9g,捣烂敷患处。又方:叶捣汁,加水洗患处。(《湖南药物志》)

5、治手术后肠麻痹,用鲜〔吴茱萸)叶45g(或果30g),捣烂炒热用纱布包敷脐部,外加热水袋。孕妇慎用。(《广西本草选编》)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加热外敷;或煎水洗。

炮制

采集加工:夏、秋季采,鲜用或晒干用。

鉴别

药材性状:多为小叶,完整的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叶轴略呈圆柱形,黄褐色,被黄白色柔毛。小叶常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至卵圆形,长5-15cm,宽2.5-6cm,先端短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黄褐色,上面在放大镜下可见透明油点,下面密被黄白色柔毛,主脉突起,侧脉羽状。质脆,易碎。气微香,味辛、苦、辣。

形态特征

植物吴茱萸,别名臭辣子树(湖北、贵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10米。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技、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厘米;叶柄长4-8厘米,小叶柄长2-5毫米;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毫米,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毫米;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钱裂。果实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

相关论述

1、《分类草药性》:“敷疮肿。”

2、《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洗伤口,治毒蛇咬伤,捣烂敷患处,治无名肿毒。”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