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北川中学(创立于1944年的公立高中)

由网友(腹黑甜心,你别逃)分享简介:4川省北川中教是4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独一的双设低级中教。该校位于4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常乐街一号,占地二二五亩,修建面积七.二万平方米,可容缴八六个班。该校创立于一九四四年,本名“北川县立低级中教”,附设3年制低级师范班。一九五三年黉舍迁进北川县曲山镇任野坪,改名为“北川县低级中教”。一九六零年经省国民当局核准,定...

四川省北川中学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的单设高级中学。该校位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常乐街1号,占地225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可容纳86个班。

百日祭北川 图

该校创建于1944年,原名“北川县立初级中学”,附设三年制初级师范班。1953年学校迁入北川县曲山镇任家坪,更名为“北川县初级中学”。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定名为“四川省北川中学”。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1000多名学生遇难。2010年8月,由中国侨联组织华人华侨援建的北川中学投入使用,原北川中学初中部单设为永昌中学,北川中学成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的单设高中。

中文名

四川省北川中学

地址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常乐街1号

创立时间

1944年

类别

公立高中

类型

高中

所属地区

四川省,北川

校训

爱国、感恩、朴实、勤奋

简称

北中、北一中

主要奖项

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现任校长

刘亚春

主要领导

刘亚春、刘亚春、 李学燚、 宋波 、肖志敏 、邓家军、 陈钰

办学性质

公立

创办时间

1944年(甲申年)

校徽

北川中学图标

北川中学的校徽设计中包含了“北川”、“翻开的书页”、“绿树”、“河流”几个意象,蕴含了晏钧设计独特的设计风格。“北川”两字模拟篆书笔法,线条匀称舒展,带有温文尔雅的书卷气。“川”字呈动感的波浪状,传达出“山谷间流淌的水”的本意,也描摹出北川的自然环境。“川”如翻开的书本,象征知识的河流。

“北川”两字共同组成了一棵在呵护下健康成长的树苗,是社会对北川的关爱,也是北川坚强重生的寓意。“北川”周围展翅的鸟儿在飞翔,是同学们美好的未来,是北川新的希望。阳光的金、绿构成校徽的色彩,也是对北川中学、对北川未来发展的美好祝福。

历史

地震前

北川中学长虹培训中心复课仪式

学校占地62484㎡,校舍建筑面积36921.85㎡,有48个教学班,其中高中班级30个,初中班级本部12个,新区6个,在校学生人数276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657人,占96.23%。有教职工193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高中96人,初中83人)。高中专任教师中,本科毕业86人(另有4人研修班结业),高中专任教师

学历达标率为92%;在179名专任教师中,有中学高级职称23人(其中高中18人,占高中专任家教师的19%),中级职称88人。中高级职称共11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

地震前在县委、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办学品位不断提升。2001年、2003年高考成绩占全市所有高中的第七名;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获绵阳市高考综合评估(B组)一等奖;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绵阳市高考(C组)二等奖。

地震后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发生后,两栋五层教学楼垮塌。在这场巨变中,有1000多师生不幸遇难!

随后1300余名幸存师生被转移到绵阳安置。温家宝总理先后七次看望北川中学师生受震后的北川中学。

2008年5月19日上午,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北川中学在四川省绵阳市长虹集团培训中心正式复课。

北川中学

2008年5月23日上午,在位于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三次看望了北川中学师生,并进入该校高三(一)班教室,给全班70名学生上了一堂爱国、感恩课。课堂上,温总理亲手用粉笔写下的“多难兴邦”四个字,成为该校师生们学习的不竭动力。

2008年北川中学有593名考生参加高考,除了4名保送生外,共有113人的成绩上本科分数线,其中高三(3)班学生王德鑫以658分获得全校理科最高分,这个分数也是935名北川籍考生中的理科第三名。

重建后

重建后的北川中学

重受震后的北川中学建的新北川中学位于北川县永昌镇,占地225亩,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是新县城最为平整的一块土地,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一所高中。学校采取住宿制,同时容纳5200名学生学习、寄宿(学校有3000余学生),拥有千人会议室及高一、高二、高三教学楼等11栋建筑。

2008年10月27日,新北川中学援建计划北京启动,预计投资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新北川中学重建工程将按照“朴素、安全、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则进行,由中国侨联向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胞、归侨侨眷发起援建。

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援建北川中学的指示精神,邀请来自麻省理工学院、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和同济大学等5所名校建筑系的教授,组成设计团队共同担纲设计。设计团队共提出了3套初步设计方案,这些方案既各有特色又有共同的思考,都融入了地域性与文化整合的思想,其中一套方案提出将“羌族红”融入教学楼的建造中;有方案提出设计采用地域性的建筑材料与构造,并用羌族民居的雕楼形式,来延续地方文化认同;还有方案提出在学校大门入口建“照片墙”,以纪念在“5·12”中遇难的同学。新北川中学规划效果图校园全貌由中国侨联组织各设计团队先后进行了8次设计方案论证评审,并由40多位国内顶级专家审查讨论,历时四个多月,最终由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综合各设计方案优点,形成了北川中学的设计方案。

新北川中学已于2009年5月12日14:28正式开工,于2010年9月1日前完工,成为北川新城的一个标志性工程。

北川中学硬件设施大部分由思科公司捐建,加之后期自身的不断发展,学校整体硬件已处于绵阳市一流水平。

1、功能用房、专用教室配套,设备设施完善。学校配备了:

(1)网络管理中心1间;

(2)信息技术教室3间;

(3)专用多媒体教室98间;

(4)校园广播管理中心1间,室外音柱20个,室内广播190个;

(5)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管理办公室1间;

(6)阶梯教室(带多媒体设备)3间;

(7)英语语言室1间;

(8)紫荆礼堂1个,附带总控制室1间;

(9)清华远程教室1间;

(10)校园广播站1间;

(11)专用多媒体备课教室2间;

(12)运动场专用音响设备1套;

(13)室外专用真彩LED显示屏一块,长虹52英寸电视机8台;

(14)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套;

2、课堂教学系统

每班教室都有投影仪、电子白板和实物展示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地利用。

3、校园网络系统

四川省北川中学

(1)校园广播系统采用电脑程序加分区控制方式,终端遍布校园,除教育教学之外,学生广播站每天2次用中英文进行广播。

搬入新校区之后,全校师生齐头奋进,努力拼搏。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学校师资力量大幅提升,现有在编教师18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及在读研究生教师12人,高级教师37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37人(北京师范大学2人,华东师范大学4人,华中师范大学7人,陕西师范大学18人,东北师范大学1人,西南大学5人)。除此之外,还有北京支教教师16人,特聘专家型教师3人。

学生的生源不断提升,2012年的生源比2011年要好得多,随着学校 教学质量的上升,预计生源会越来越好。

在新校区举行的2届高考中,学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1年高考获绵阳市特等奖,2012年高考更是创造了北川中学的历史,一本上线人数是2011年的3倍。

据了解,北川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淳朴善良,勤奋好学。为了让每位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北川中学针对贫困学生专门组建了寒梅班,班里学生的生活费由浙江新华爱心基金会资助。

“寒梅班的每一位学生成绩普遍中等偏上,每位学生自入学以来,都勤奋刻苦。今天,学生们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各位科任老师的细心辅导和帮助。”2012级寒梅班班主任何兴华欣慰地告诉记者:“寒梅班的学生除了刻苦学习,他们还铭记着一份爱心,他们用实际行动向资助他们的爱心人士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毕业的第二届寒梅班有47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33人上本科线。

据统计,2012高考,北川中学参考人数660人,本科上线326人,上线率达49.4%,同比新增144人(同比增长26%),达目标人数的194%。

2013年,北川中学与绵阳中学联合办学,有教学班66个班,学生3217人,在编教师217人,绵阳中学教师17人,北京西城区及怡海集团支教教师10人,特聘专家型教师乔荣凝、王京华、陈玉芬3人。2013年高考成绩在2012年基础上更进一步,取得重大突破,高考一本线录取人数102人。

学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推行学生多样化特色发展: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推进音乐课改,联合开发《羌族音乐文化》校本教材,高一年级在多媒体教室、礼堂活动厅、信息化音乐室开设必修课器乐,让合唱进课堂;与天津体育学院联合编写体育特色校本教材《羌舞健身广播体操》,开设《羌族锅庄》,每天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推广普及;自主研发《魅力羌绣工艺》校本课程,在高二年级通用技术课程和美术课程中同步开设“羌绣”、电脑绘画选修课并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实践操作项目。

2012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试点工作重点内容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模式探索。学校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依托,以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资源建设及应用为主线,以教育教学中全面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抓手,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逐步实现教育教学全面信息化。

2018年,学校副校长,英语高级教师邓家军荣获央视"全国最美教师"(四川仅此一人)。

2020年,学校高2017级年级主任吴敏荣获绵阳市首届"十佳班主任"。

学校荣誉

学校是“绵阳市校风示范学校”、“绵阳市甲级校风示范学校”和“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绵阳市示范党组织”、“绵阳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力争在2008年创建“省级示范高(完)中”,在此基础上把学校办成全省少数民族地区领先,在绵阳市内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高(完)中,以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校。2011年11月29日已经顺利通过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验收,2012年元月14日已经顺利通过省级实验示范校验收,计划在2012年底创建四川省省级示范高中,到2017年达到国家级示范高中水平。

2012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绵阳地区仅此一所学校。

2018年,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