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英僩(卢英僩)

由网友(饮孤酒)分享简介:卢英僩(一八四一⑴九零七),改名昌诒,字毅行,号栗甫,清黄冈(今新洲)县人。一八七一年中入士,一八九四年甲午之役,中日海上开战,其奔命警备,羽檄接驰,筹饷征兵,支撑危局。一八九九年平息义以及团事务。人物熟平卢英僩(一八四一⑴九零七),改名昌诒,字毅行,号栗甫,清黄冈(今新洲)县人。力敏笃教,工书法。以廪膳熟会课答津书...

卢英僩(1841-1907),更名昌诒,字毅行,号栗甫,清黄冈(今新洲)县人。1871年中进士,1894年甲午之役,中日海上开战,其奔命警备,羽檄交驰,筹饷征兵,支撑危局。1899年平息义和团事件。

人物生平

卢英僩(1841-1907),更名昌诒,字毅行,号栗甫,清黄冈(今新洲)县人。

力敏笃学,工书法。以廪膳生会课问津书院知津堂,中清同治九年(1870)乡试举人。次年(1871),与族叔卢璲采同科中进土。钦点吏部主事、签分吏部考功司兼验封司行走、特授考功司、掌印堂帮掌印官;后擢山东泰安知府、济南知府、候补道台。光绪六年(1880)归省主鬯问津书院祭孔祀典。

山东地大物博,襟带山海,当南北要冲,为畿辅之蔽,时尚书张勤果巡抚山东,英僩参其幕,如同左右手,凡往来章疏皆由其代为处置。其娴于朝中掌故,达于古今事宜。1894年甲午之役,中日海上开战,其奔命警备,羽檄交驰,筹饷征兵,支撑危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因功迁升二品衔,山东候补道,谐授通奉大夫。清宣统元年(1909)卒于任所。有书法作品传世。

主要事迹

卢昌诒(卢英僩)在任兴水利,堵塞黄河决口,赈恤饥黎,宽缓征收,政声日显卓著。中日甲午战争后,济南长清境内教堂遍设,传教士横行乡里,凌侮百姓,群众义愤,开始设场练拳,并出现了“兴清灭洋”,“拿洋教、保江山”的口号。长清人朱红灯以行医卖药为掩护,到邻近各乡进行反洋教宣传,被推为长清一带义和拳的首领。提出了“先学义和拳,后学红灯照,杀了洋鬼子,灭了天主教”等口号,得到人民的热烈响应。1899年夏,朱红灯把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公开进行反洋教斗争。长清知县蒋楷大为惊慌,10月11日,蒋楷纠集了平原及恩县的马兵、步兵、捕役,亲自带兵和二快总役陈德和一起去镇压,结果吃了败仗。但他并不甘心,故意扩大事态,向山东巡抚毓贤禀报说义和团“谋反”,并以“恐滋巨患”为辞,请求毓贤派兵镇压。毓贤接到蒋楷的禀报,遂派济南知府卢昌诒(卢英僩)以及管带亲军统领袁世敦(袁世凯的二弟)。率领骑兵两哨赶往平原。临行前,毓贤专门命令“不准孟浪生事”,要“出示开导,务期解散”。卢昌诒遵从了毓贤的命令,10月17日到达平原后,立即释放了被捕的义和团民,将讹诈妄行的陈德和收押,并派人劝义和团民解散。

但此时袁世敦贪功心切,当他得知朱红灯驻扎森罗殿的消息于10月18日辰时,带领清军兵分三路包围了森罗殿,妄图剿灭义和团。袁世敦不顾朱红灯的再三警告,也没有遵从毓贤的命令,首先向义和团队伍开了枪,击杀了多名义和团成员。面对荷枪实弹的清军,朱红灯决定集中力量歼敌中路。他指挥两千余名义和团成员,每四人为一战斗队形,采用“轮起轮伏,轮进轮退”的战术往来冲杀,猛扑清军中路。朱红灯身先士卒冲向了敌阵,清军的队形顿时大乱,新式枪炮也没有能够发挥作用,伤亡了几十名官兵,遭到了重创。清军为义和的声势所慑,丢备卸甲,惨败仓皇逃回了县城。

山东巡抚贤得知袁世敦的败讯,这时,朝廷也发来上谕“着毓贤选派妥员秉公查办,务即从速迅结,毋任酿成事端。”于是毓贤就委派卢昌诒调查此事。卢昌诒于10月23日向航贤禀文称卑府在途中即访,闻平原县二快总役陈德和,有讹诈拳民,以致酿祸情事。”并说,“卑府查陈德和久充快总,非平日鱼肉乡民,何至为众人侧目?李长水等闹教,既以该役得财借口,其酿成事变实为此案罪魁,且难保无因事诈赃别案”。

毓贤也认可此判断,遂批示:“查平原县二快总陈德和,借案讹诈,妄拿无辜,以致百姓众怒,土匪乘乱,酿成事端,实堪发止。应即提省严办,以儆不法。至该县蒋令,始而纵役诈赃,舆情不恰;继而张皇失措,民变几成,忽禀地方安静。忽报乱级围城其往日之昏聩,办事之荒谬,竟至如此。”贤在奏折中,建议清政府将武力镇压义和团的蒋楷撤职,并强调说:“东省民风素强,民俗尤厚,际此时艰日亟,当以固结民心为要图。”他建议朝廷对义和团“善为安抚”,以“收干城之用”。派卢昌诒“亲往抚缓”平原义和拳,并通令山东各地义和拳、大刀会等一律改称“民团”,允许朱红灯所部义和拳建旗帜,皆署“毓”字。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