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由网友(卿弦季鸢)分享简介:叶长怯,一九七八年熟于河南,男,汉族,结业于北大东语系印度言语文教业余,现任北大外国语教院南亚教系副传授、北大梵文贝叶经取释教文件研究所研究员。中文名叶长怯性别男出诞辰期一九七八平易近族汉族出熟地河南结业院校北大东语系印度言语文教业余职务北大外国语教院南亚教系副传授任职履历二零零九年至二零一三年,北京大...

叶少勇,1978年生于河南,男,汉族,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度语言文学专业,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梵文贝叶经与佛教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中文名

叶少勇

性别

出生日期

1978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河南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东语系印度语言文学专业

职务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

任职经历

在北大读书,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精神

2009年至2013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讲师

2013年至今,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副教授

学习经历

1998年至2002年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2002年至2005年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师从段晴教授学习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方向),获硕士学位;

2003年至2004年赴印度德里大学在佛教系交流学习一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

2005年至2009年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师从段晴教授学习印度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方向),获博士学位;

2006年至2008年赴日本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跟随辛岛静志教授学习两年(佛教传道协会奖学金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奖学金)。

主要著作

《〈中论颂〉—— 梵藏汉合校 · 导读 · 译注》,中西书局,2011年

《〈中论颂〉与〈佛护释〉—— 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 》,中西书局,2011年

《〈六十如理颂〉—— 梵藏汉合校 · 导读 · 译注》(李学竹、叶少勇),中西书局,2014年

学术论文

《唯识浅谈》,《法音》(北京)2001年第7期,第8−13页,2001年

“A Re-examination of theMūlamadhyamakakārikāon the Basis of the Newly Identified Sanskrit Manuscripts from Tibet”(基于西藏新发现梵本的《中论颂》再检视),ARIRIAB(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 10,Tokyo, 149−170,2007年

“TheMūlamadhyamakakārikāand Buddhapālita's Commentary: Romanized Texts Based on the Newly Identified Sanskrit Manuscripts from Tibet (1)”(《中论颂》与《佛护释》:西藏新发现梵本的罗马字转写 1),ARIRIAB (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10, Tokyo, 17−147.2007年

“A Paleographical Study of the Manuscripts of theMūlamadhyamakakārikāand Buddhapālita’s Commentary” (《中论颂》与《佛护释》梵本的字体研究),ARIRIAB (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11, Tokyo, 2008, 153−166.2008年

“TheMūlamadhyamakakārikāand Buddhapālita's Commentary: Romanized Texts Based on the Newly Identified Sanskrit Manuscripts from Tibet (2)”(《中论颂》与《佛护释》:西藏新发现本的罗马字转写 2),ARIRIAB(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 11, Tokyo, 105−151.2008年

“The Sanskrit Fragments Or.15009 in the Hoernle Collection: Or.15009/1−50, 201−250”(赫恩雷收集梵文断片Or.15009/1−50, 201−250), The British Library Sanskrit Fragments(大英图书馆梵文断片), vol. II.1, Tokyo, 105−127, 225−257.2009年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Sanskrit Manuscripts of Madhyamaka Texts Preserved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西藏自治区存中观学梵文写本初步概览), Ernst Steinkellner, Duan Qing, Helmut Krasser (eds.),Sanskrit manuscripts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a panel at the 2008 Beijing Seminar on Tibetan Studies, October 13 to 17.Beijing, 309–337.2009年

《新发现的梵文贝叶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7卷 第1期,第99−107页。2010年

“Buddhist Sanskrit Fragments Recently Found in Xinjiang Province”(新疆新出土梵文佛典残片), ARIRIAB(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 13, Tokyo, 87−110.2010年

“A Sanskrit folio of theYuktiṣaṣṭikāvṛttifrom Tibet”(西藏发现的《六十如理论释》梵文残叶), ARIRIAB (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16, Tokyo, 233−240.2013年

《〈中论佛护释〉译注:第1品》,《北大南亚东南亚研究》第一卷,中国青年出版社,第188-204页。2013年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域文书——梵文、佉卢文卷》中的《撰集百缘经》、《八千颂般若经》、《二万五千颂般若经》、《般若部类》、《妙法莲华经》、《佛名经》、《金光明经》、《智炬陀罗尼经》、《内容不明梵文残叶》等9个章节,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

Ye Shaoyong, Li Xuezhu, Kano Kazuo, “Further Folios from the Set of Miscellaneous Texts in Śāradā Palm-leaves from Zha lu Ri phug,”China Tibetology, No. 1 (March 2013): pp.30-47.2013年

《〈大乘经庄严论〉烈维本中所缺的三首偈颂》,《中西文化交流学报》(Journal of Sino-Western Communications)第5卷第1期(2013年7月),第218-224页。2013年

Li Xuezhu, Kano Kazuo, Ye Shaoyong,“A Sanskrit folio of the Yuktiṣaṣṭikāvṛtti newly found in Tibet,”ARIRIAB (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 17, Tokyo, 189-194.2014年

《〈中论佛护释〉译注:第2品》,《北大南亚东南亚研究》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第233-245页。2014年

《飞来峰石刻梵文陀罗尼的兰札字体》,《江南藏传佛教艺术》,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第178-184页。2014年

《龙树中观哲学中的自性》,《世界哲学》2016年第2期,第150-159页。2016年

Ye Shaoyong, Peng Jinzhang, Liang Xushu, “Sanskrit Fragments of Abhidharma Texts Found in Dunhuang,“ ARIRIAB (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年报) 19, Tokyo, 211-216.2016年

会议论文

第14届国际佛教学大会(XIV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伦敦,宣读论文“A Sanskrit Manuscript of theMūlamadhyamakakārikāand Buddhapālita’s Commentary from Tibet”(西藏发现的梵文写本《中论颂》与《佛护释》)。2005年

第15届国际佛教学大会(XV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uddhist Studies),亚特兰大,宣读论文“A Re-examination of theMūlamadhyamakakārikāon the Basis of the ewly Identified Sanskrit Manuscripts from Tibet”(基于西藏新发现梵本的《中论颂》再检视)。2008年

第四届北京(国际)藏学讨论会,宣读论文“A Brief Survey of Sanskrit Manuscripts of the Mādhyamika Texts Preserved in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西藏存中观派梵文写本概览)。2008年

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讨论会,宣读论文“A folio of theYuktiṣaṣṭikāvṛttiand Some Other Sanskrit Manuscripts Newly Found in Tibet”(《六十如理论月称释》残叶及其他西藏新发现梵本)。2012年

“From skepticism to nihilism: An epistem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Nāgārjuna’s refutations”,“中观学思想传统中的语言观”研讨会(台湾华梵大学,2014.6);第17届世界佛教学大会(维也纳 2014.8)。2014年

《“缘起”与“缘生法”—— 龙树哲学中两个关键概念的翻译与理解》,第三届梵学与佛学研讨会(北京),2014年10月。2014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