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跟内翻(后跟内翻)

由网友(痕丶歆)分享简介:什么是后跟内翻正在发育历程中,因为足的肌腱以及韧戴(后侧以及深部的)发育呈现妨碍,未能取足部其余的肌腱韧戴的发育连结异步,其前因是那些肌腱以及韧戴将足的后内侧牵推向下,招致足向下向内旋转。足部的各块骨头是以处于异样的位置上,足部内翻,生硬,而且不克不及归到一般的位置。临床体现一.出熟后即呈现双侧或者单侧足部水平没有等之畸形,足部呈踝闭...

什么是后跟内翻

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临床表现

敏斯特品牌 专业后跟内翻固定 后跟外翻固定 足踝固定保护套

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跖屈位,内翻、内收畸形。

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

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跖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

4.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2)测量第一跖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跖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跖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n15°定律)。

诊断依据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治疗方法

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治疗,效果愈好。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而不同。

1.手法矫正法:一般适宜6个月以内或较轻型者。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愈好。由医师教会母亲或带领患儿,先矫正足前部内收,再矫正距骨下关节内翻,然后矫正踝关节的跖屈。手法应轻柔,以免损伤骨骺。每种矫正位置保持10秒钟,每次10—15分钟。每日运算元次,一般主张喂奶前进行。

2.矫正鞋矫正治疗:一般适宜1周岁以上患者。矫正鞋根据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科学矫正不规则的足部受力,帮助足部骨骼健康成长,长期穿着能有效矫正后跟外翻症状。

足部建议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常见畸形。出生后即可发现,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发现此病,应从出生日开始治疗,愈早愈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