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牡丹(仙人掌科岩牡丹属的多年生植物)

由网友(丢丢)分享简介:白牡丹(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 K.Schum. )又名象足牡丹,是神仙掌科岩牡丹属的多年熟动物,多肉动物。本产于墨西哥西南部。形态取本产地的地貌融为1体。白牡丹及岩牡丹属任何物种果家外种群濒临灭尽,皆列为华衰顿条约附录1物种(自二零一七年一零月四日起失效),除了有国度构造证实...

黑牡丹(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 K.Schum. )又名象足牡丹,是仙人掌科岩牡丹属的多年生植物,多肉植物。原产于墨西哥东北部。形态与原产地的地貌融为一体。

黑 黑 黑,盘点世界珍品黑色花卉

黑牡丹及岩牡丹属所有物种因野外种群濒临灭绝,皆列为华盛顿公约附录一物种(自2017年10月4日起生效),除有国家机关证明为非商业进出口行为(例如纯科研目的),禁止一切国际间的植株贸易。

拉丁学名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Lem.) K.Schum.

植物界

双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岩牡丹属

二名法

Ariocarpus kotschoubeyanus

形态特征

具有一个长的肉质直根和一个球形、扁平似陀螺状的茎,具三角形或棱柱形像石头似的疣状突起。花单生,漏斗状,昼开夜闭,有白色、粉色、黄色、紫色、红色等。花期秋季至冬季。浆果卵圆形,绿色,种子黑色。

栽培技术

黑牡丹不耐寒、耐干旱,冬季温度不低于5°C。喜光照充足环境且生长在排水良好、富含石灰质的土壤中,生长期每月施肥一次。

春季、初夏和秋季是黑牡丹的生长旺季。在管理上,嫁接的植株由于生长较快,可充分浇水,但盆土不可积水,否则会造成根部腐烂;并经常向植株喷水,增加空气湿度;每15天左右施一次复合肥或腐熟液肥,宜淡不宜浓,并注意肥水不要溅到植株上。而播种的实生苗因生长缓慢,栽培中水、肥不宜过大,保持盆土湿润即可,每月施一次肥就能满足其生长所需的养分;冬季严格控制浇水,使植株休眠,能耐0℃的低温,但花期会向后推迟。如湿度在10℃可继续浇水,使植株生长并不断地开花。每1~2年的春季换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粗颗粒,并有一定肥力和钙质。可用腐叶土3份、粗砂4份、炉渣1份和少量的骨粉或贝壳粉等。近年有爱好者用小颗粒的兰石或陶粒替代粗砂,效果也不错。本种易患锈病,栽培中要多接受阳光,予以预防;也可增施钾肥,提高抵抗力;一旦植株感染锈病,可用粉锈宁或其它杀真菌剂防治。

繁殖方法

黑牡丹的繁殖常用播种方法,一般3~5月在室内盆播,种子发芽适温20~24℃,播后7~10天发芽,实生苗生长缓慢,需4~5年才能开花。为加快其生长速度,使之提前开花,常对实生苗进行平接法嫁接,钻木可用三角柱、草球等;嫁接苗生长很快,一般2年就能开花,且花量较多。但嫁接的植株易提前老化,株型小,品相也不如实生苗,市场上同样规格的实生苗植株要比嫁接的贵数倍乃至数十倍。此外,也可将老株萌生的小株切下嫁接或扦插。

植物文化

黑牡丹是珍贵品种,形态奇特,似岩石却有生命,花色鲜艳,且能不断地开花,宜作小型盆栽,点缀几案、窗台等处,古朴典雅,充满野趣。由于黑牡丹与同属的三角牡丹、姬牡丹、龙角牡丹、龙舌兰牡丹、岩牡丹、龟甲牡丹等品种生长缓慢,较稀少,国内外有不少爱好者专门搜集、栽培此类植物。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