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变纪事(莆变纪事)

由网友(该无法显示,请刷新)分享简介:莆变纪事是1册记录清始莆田内地迁界事项的贵重史籍,系亮代莆田县人余飏所撰。出书时间二零零零年ISBN七⑻零六四三⑷三一⑶ 特色向无刊原,仅以手本行世做者(亮)余飏、福修省文史研究馆 注释余飏《莆变纪事》简介《莆变纪事》是1册记录清始莆田内地迁界事项的贵重史籍,系亮代莆田县人余飏所撰。齐书文有余3千字,较为翔真记录...

莆变纪事是一册记载清初莆田沿海迁界事变的珍贵史籍,系明代莆田县人余飏所撰。

出版时间

2000年

ISBN

7-80643-431-3

特点

向无刊本,仅以抄本行世

作者

(明)余飏、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正文

记载莆田迁界事变 莆变纪事

余飏《莆变纪事》

简介

《莆变纪事》是一册记载清初莆田沿海迁界事变的珍贵史籍,系明代莆田县人余飏所撰。全书文不足三千字,较为翔实记载明末清初莆田沿海地区,经历郑成功海上起兵抗清,和清廷施行海禁迁界等事件,引发社会的重大动乱,对迁界事件记述尤为详尽,是研究明末清初莆田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情况,一部价值较高的历史文献。

《莆变纪事》一书,向无刊本,仅以抄本行世,系福建省文史馆编辑,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作者

余飏 (?—1649),字赓之,自称生长于芦中,为芦中之人,故号季芦、芦中人。莆田县黄石镇(现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人。明毅宗崇祯十年(1637)登进士第,授宣城知县。他精敏果断,廉洁爱民。到任后,数十年的积案,短时间内就全部清结。崇祯十三年丁父忧,奔丧乏费,县民筹金助行,并为他盖座生祠。服阙,知宝应、移上虞。时土寇攻城,余飏募捐民击之,所俘依法处分,得总名册,随手即烧,保全不少无辜及胁从者,人感其德。明亡(1644)后返归莆田。弘光朝(公元1645年,南明福王朱由崧即位)授官礼部文选司,稽勋司员外郎,改广东副使。鲁王入闽监国,擢右副都御史,与朱继祚在家乡共同组织义兵抗清。城陷,不屈死,是一代抗清的民族英雄。著有《史论》、《识小集》、《芦蜡》、《莆变纪事》、《芦中集》等。

清廷迁界海禁事件

迁界时间

迁界海禁作为清初福建沿海重大事件,现有史乘不乏记载,对其实施时间多认为清顺治十八年(1661)冬,新编莆田市志、县志亦然。《莆变纪事》之《虎患》目称“庚子(顺治十七年,1660)仲夏,有虎突至。不二年,而有迁界之变。”《人稀》目称“壬寅之秋,截界令下。”文中二处均称壬寅年即康熙元年(1662)迁界。此说与杜臻所撰《闽粤巡视纪略》一书记载相符,杜氏为清廷特遣巡办复界事务长官,所记当有官方文案依据,可证《莆变纪事》对迁界时间记载的精确性。

划界过程

《莆变纪事》《画界》目载:“时有满(州)大人苏达海,巡历形势,定为清野之议,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刻期十月内不迁,差兵荡剿。以壶山、天马侧入雁沁为界,初议犹存马峰(今属北高)、惠洋(今属黄石)、笏石,及满州官自来定界,并三乡而截之。”

迁界行动

《莆变纪事》所记颇为详尽:“(边海界外)燔其舍宅,夷其坛宇,荒其土地,弃数百里膏腴之地,荡为瓯脱”。起初,近界十余里及大度通平海、莆禧一带,“房屋尽毁,足迹如扫”;东沙(今属灵川)、尾莲塘等远界地区,原塞未隳,居民复集其中。后京师派员巡界,勒令尽迁,乡民负塞拒命,乃督兵攻下,系垒男妇入城。播迁之后,又大起民夫出界毁屋撤墙,又令巡界兵割清,使寸草不留于地,“至是一望荒芜矣!”《画界》目记述边民内迁惨况:“方其时,就居城乡,填门塞巷。有亲戚者,兴采葛依居之叹;无亲戚者,尽离鸿中泽之哀。糗粮薯麦,富者足支一年,贫者日月可计。于是,流离转徙,死亡荡析。”移民们起初视为暂时办法,后见焚屋撤墙,砍树筑寨,法禁日严,“始有无归之叹。”

边界管理

《莆变纪事》《墩塞》目云:“界畛既截,虑出入者之无禁也,于是就沿边厄塞,建塞四,墩十数,置兵守之”。“墩塞以石为身,石取界外屋址、墓石,至于丰碑穷碣,辇致靡遗。又起盖墩寨内兵房官厅,木植瓦料,尽取民间。”塞周阔百六十丈,墩周阔十丈不等。由城外乡民按户征银,照丁往役。“一寨之成,费至三四千金,一墩半之。拷掠鞭捶、死于奔命者,不知凡几矣!”并披露巡兵营弁求赂索骗的腐败行径。南洋以天马、陈墓为海道咽喉,每日放出验入,各有钱多二三十金。每一换汛,营弁钻求赂百四五十金。

迁界后果

《莆变纪事》以重笔浓墨记载了迁界事变,造成社会动乱的严重后果,及民众生活惨状。由于划界迁民,致使沿海地区撤村毁屋,良田遗弃,居民无以为生,四处逃亡流窜,更有铤而走险者,聚徒抢掠,加重了匪患。同时因大肆砍伐山林,破坏生态环境,逼使山虎闯入都市袭人,啮人事件踵生。加之连发水旱大灾,三季失收,天灾人祸并袭,民众生活甚为悲惨。作者进而从历史角度,专立《人稀》一目,考察明末清初莆田人口增减情况,深刻揭露海禁迁界事变,对莆田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创。指出:“自倭寇扰乱,十年生齿损耗,嘉靖壬戌至崇祯甲申一百余年休养生息……故吾乡生聚之盛,未有过于崇祯时也。国变以后,丁亥戊子之乱,山海纠合,乡树一帜,家兴一族,乡与城仇,南与北敌,山与海閧,杀戮如草,白骨盈郊……壬寅之秋,截界令下。沿海孑遗,逃亡流窜,遍野哀鸿,不可收拾。加之甲辰、乙巳,水旱为灾,百役并至。界内之民,死于刀役,死于饥饿,死于征输,至有巷无居人、路无行迹者。而招安贼伙,又复加欺凌,土著残黎,又无一聊生矣,吾乡人民,真九死一生矣!”显示其深刻史识,及其对民生的深厚同情之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