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溪县常乐中学(蓬溪县常乐中学)

由网友(封心归隐)分享简介:常乐中教,正在汗青的少河中几易其名,几经成长。谈光二七年(一八四七年)常乐城齐、胡两姓有识之士,怀着谦腔的热心,借帮他们高贵的声视,开创了崇文学堂黉舍简介平易近国三零年(I九四一年)一二月二四日,省当局核准建立蓬溪县公立崇文低级中教,黉舍于一九四二年秋季起头招熟。一九四五年七月一七日,省当局决议将它改名为蓬溪县公立常光中教。...

常乐中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几易其名,几经发展。道光27年(1847年)常乐乡全、胡两姓有识之士,怀着满腔的热情,借助他们崇高的声望,开创了崇文书院

学校简介

四川省蓬溪中学校

民国30年(I941年)12月24日,省政府批准成立蓬溪县私立崇文初级中学,学校于1942年春季开始招生。1945年7月17日,省政府决定将它更名为蓬溪县私立常光中学。1952年底,川北行政公署转私立常光中学为公办。1956年被改名为“蓬溪第三初级中学校”。1960年7月,被绵阳地区行署重新更名为常乐初级中学校。五、六十年代,常中师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校,修建校舍,平整操场,疏通道路;七、八十年代,学校继承传统,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于72年开始招收高中,扩大了办学规模;九十年代中后期,蓬溪县教育布局调整,我校停办高中,合并了原常乐镇初中和庭英初中,壮大了学校办学规模。

学校历史

常乐中学有光荣的革命历史。解放前的常光中学,曾是中共蓬溪地下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之一,享有“小延安”的美誉。 “荒原社”、“民盟”、 “民协”等进步组织相继在此成立,党的秘密刊物《前进报》也于1948年在此创刊。由此涌现了刘正饩、陈震裳、杨俊、全理甫等一批革命者,他们为蓬溪的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常乐中学也是人才的摇篮。60年来,常乐中学为社会培养了高初中毕业生一万二千余名。他们从这一站跨出后,都成了祖国各条战线中不可缺少的螺丝钉。象沈阳军区细菌研究所专家全理华、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子一、云南大学教授胡祚祥、台湾清华大学教授何世延、合肥炮兵学院大校何仁勋等人,他们都成了祖围建设的栋梁,他们是历届常中学子的杰出代表。无论是默默无闻的小草,还是参天耸立的大树,他们对理想的执著、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奋进都是我们常中人思想核心最完美的诠释;他们高尚的精神和情操,都是我们常乐中学最宝贵的财富。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