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乡(四川雅安荥经县下辖乡)

由网友(忘れて(遗忘))分享简介:义士城位于4川省俗安市荥经县乡东北部,距县乡一九私里。齐城幅员面积二零.七四平方私里,辖王野、冯野、新立、课子、义士五个行政村,三一个社,栖身一四五一户,人嘴四三零六人,此中:农业人三九七一嘴人;非农业人嘴五二人。齐城真有耕地三二一七亩,此中地一二一一亩,田二零零六亩。义士村夫平易近当局驻冯野村2组,距荥经县乡一九公里,辖...

烈士乡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城西南部,距县城19公里。全乡幅员面积20.74平方公里,辖王家、冯家、新立、课子、烈士5个行政村,31个社,居住1451户,人口4306人,其中:农业人3971口人;非农业人口52人。全乡实有耕地3217亩,其中地1211亩,田2006亩。

烈士乡人民政府驻冯家村二组,距荥经县城19千米,辖区总人口430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9947元。荥河与国道108线贯穿全境,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阴雨多、日照少,宜于农、林、牧业的发展。境内交通方便,通信发达,利于各业发展。108国道过境,境内长4.2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3条,总长30千米,年货运吞吐量110万吨。

中文名

烈士乡

火车站

雅安站

所属地区

四川省雅安市

面积

21.6平方公里

人口

4023

民族

煤炭

方言

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

所属国家

中国

车牌代码

川T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电话区号

0835

邮政区码

625200

行政类别

地理位置

四川盆地

政区沿革

清朝时期,境内荥河南岸的冯家村属高山坝,北岸的课子、王家、烈士、新立村属下河坝,均隶属于钦仁乡。

民国初年到民国24年(1935年),坝名辖区与清同,属北区。

民国25年(1936年),属荥河联保。

民国29年(1940年),属原荥河乡第三、四、七保(冯家坝)。

1950年沿旧制,为荥河乡所辖,时顽匪李元斌盘踞此地,人民解放军进剿,刘玉忠等七烈士牺牲。

1952年,为纪念七烈士,报经上级批准,将荥河乡的烈士、冯家和周家村的部分辖区,民建的课子、王家村划出设烈士乡。

1956年民建乡并入烈士乡,同年改烈士乡人民政府为烈士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公社化时,建立烈士人民公社,在现烈士乡境内设新立、烈士、王家、课子、冯家5个生产管理区。

1961年改管理区为生产大队。

1962春,将烈士人民公社分为烈士、民建两个公社,烈士公社领有现乡辖区。

1968年称烈士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1月为烈士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2月,改公社为乡、大队为村。

人口面积

辖区总人口4294人。总人口中,男性2210人,占51.5%;女性2084人,占48.5%。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6千米,总面积30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9.5平方千米,占98.3%;水域0.5平方千米,占1.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3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2'43',北纬29'50'。地处荥经县西北方向,东与民建乡相连,南与荥河乡、花滩镇接壤,西与新建乡交界,北与天全县为邻。人民政府驻冯家村二组,电话区号0835,邮政编码625202,距荥经县城19千米。

资源

该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烟煤、无烟煤,储量232.4万吨。煤炭企业7家,年生产能力达80万吨。

地形

地处荥经县西北方向,境内群山环抱,岭谷高差悬殊,海拔850米。

气候

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7℃,1月平均气温4.2℃;7月平均气温22.3℃。平均气温年较差18.1℃。年平均降水量1601.2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212天。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9月,8月最多。

水文

境内荥河穿境而过,流域面积0.5平方千米,总长度5千米,径流总量1.1亿立方米,年均流量8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7月至9月。因山区面积较大,洪涝灾害不仅毁坏农田房屋,而且造成山体滑坡,交通受阻,影响车辆通行。境内有地质灾害隐患点9个。

文化艺术

全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6个,建筑面积50平方米,藏书5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0人。

景点

“何君阁道碑”,又称“何君尊楗阁刻石”,是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严道县(今四川荥经县)修建驿道落成纪功所刻,向来受到历朝书家尊崇,记录最早见于宋洪适《隶释》,于2004年3月15日在烈士乡境内被发现摩崖石刻真迹。

剿匪及岗家山七烈士的故事

这一战斗事件发生在1950年人民解放军五五三团进入荥经之后。1950年2月23日,解放军五五三团奉命对县内与龟缩在西昌胡宗南国民党残部遥相呼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顽匪进行清剿。在歼灭一股顽匪,击毙匪首李元斌后,担任搜索任务的七连一排副排长刘玉忠(24岁,中共党员,河北建国县人,1948年参军);率三班班长刘邦汉(28岁,中共党员,山西霍县人,1948年参军);副班长王麻(19岁,中共党员,河北任邱县人,1948年参军);战士罗玉(24岁,甘肃徽县人);王天保(23岁,山西平遥县人);马保三(23岁,陕西郃县人,1949年参军);张秀华,(中共党员,河南伊川县人,1949年参军);共7人到明家村(今为烈士村)山林搜索匪徒,因地形复杂,道路生疏,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被匪200余众层层包围,七勇士反复冲杀,与敌人激战数小时后,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无援,最后将武器全部部砸毁,壮烈牺牲。

七勇士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震慑了众匪,待我军增援部队赶到时,匪徒或降或被歼灭,七勇士牺牲后其遗体就地安葬于岗家山。

1952年,荥经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定,在县城城隍庙修建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牺牲地的乡、村改为烈士乡、烈士村,以彰忠烈,永志烈士功勋。该纪念塔于1977年3月迁建于小坪山,更名为烈士陵园,七烈士的遗骨也迁葬烈士陵园内。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