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街(甘肃定西市内官营镇的民俗活动)

由网友(久伴还是酒伴)分享简介:正在内官营镇,每一年秋节元宵节前,邪月103日有1项“洁街”的平易近雅勾当。由平易近众拉介1位镇上年高德劭的人士扮成现代官员样子容貌,坐轿车,并有3班衙役敲铜锣开谈,举“庄严、逃避”牌,举华盖(雅称“万平易近伞”),后有兵怯若湿人,骑马,佩弓箭、武器、公函、印疑等物,巡望内官营镇4闭3街。所到的地方店肆皆叫炮示礼,每一到10字路嘴或者富贵地段便驻轿...

在内官营镇,每年春节元宵节前,正月十三日有一项“净街”的民俗活动。由民众推介一位镇上德高望重的人士扮成古代官员模样,坐轿车,并有三班衙役敲铜锣开道,举“肃静、回避”牌,举华盖(俗称“万民伞”),后有兵勇若干人,骑马,佩弓箭、兵器、公文、印信等物,巡视内官营镇四关三街。所到之处店铺皆鸣炮示礼,每到十字路口或繁华地段就驻轿作简短讲话,无非是小心灯火,注意安全,搞好卫生,来年风调雨顺一类祝福的话。

民俗探源

安定区内官营镇举行 净街 民俗活动

莫 邪

净街活动由东、西、南、北四关轮流主办。举“万民伞”的人,要有一定的技巧。象跛子一样,走起路来,一晃一晃,“万民伞”上下晃动,伞周围的装饰物随风抖动,非常好看。还有个老百姓叫做“毛神子”的骑马者,扮相是:头戴牛嘴笼,锅墨涂面,翻穿皮袄,背羽书公文(鸡毛信),净街前,官员还未出巡,就狂奔于四关三街。他极可能是当万民翘首,等待王爷到来时,时时传递消息的驿站人员。虽人物在民俗活动中已大大夸张和脸谱化了,但他正是元、明时驿站、急递铺官府递送紧急公文的信使,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邮政人员。锅墨涂面,表现其风餐露宿长途跋涉没有洗浴,头戴牛嘴笼,以喻其保守机密,可算得上邮驿史话的活化石。

1963年春节的“净街”非常热闹。三年“困难”时期已过,1963年又是一个大丰收年。参加“净街”的马队近百十匹,基干民兵都背着枪,气势轩昂。这一年,所有的春节活动全部恢复。包括灯山、灯架、送瘟等一系列民间风俗活动。“净街”的这一天,内官营镇上,万人空巷,人潮如流。从这天开始,春节社火正式进入高潮。

“净街”活动中所扮的官员,据老人讲,清以来一直扮做施公。施世纶(1638—1722)。字文贤,号浔江、静斋,清汉军镶黄旗人(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攻灭郑氏政权,收复台湾,封为“靖海侯”施琅的次子)。历任泰州知州、扬州知府、顺天府尹(民间传为“宛平县令”。)、湖南按察使,官至户部右侍郎、漕运总督。有“天下第一清官”之目。所至革羡金,劾贪吏,除蠹役,以严明聪察为治,演绎为清代说部小说《施公案》。比之包孝肃(包拯)、海忠介(海瑞)。内官营在“净街”民俗活动中,扮成所谓“四(施)不全”,邓之诚《骨董琐记·三记》载:“施不全:顾公燮《消夏闲记》云:康熙时苏州抚军世纶,系将军琅之子,以功荫。貌甚奇:眼歪,手踡(音全),足跛,口偏。”他在漕运总督任上,奉命察勘陕甘灾荒,而当地库储虚耗,西安、凤翔最为严重,施世纶具以实情上疏。当时陕甘总督鄂海,以施的儿子在会宁任知府,在鄂管辖范围,“微词要挟,公笑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于子?’卒劾之。鄂以失察罢。公生平得力在‘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二语,盖二百年茅檐妇孺之口,不尽无凭也”(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净街”扮“施公”,一来他当过顺天府尹(京城最高地方行政长官),二来又以漕运总督之任,察勘陕甘灾荒。加之他形貌奇丑,把他扮作“净街”官员,既有现实意义,又符合娱乐性。这当然在明亡以后,从正式官方行为变民俗活动后的事了。据老人讲,解放初,土改前后一段时间,“净街”还扮过李自成(闯王),这也反映出,共产党为劳动人民打天下,广大农民翻身做主的喜悦心情。

古代净街

考“净街”原为封建社会京城的旧制,正月十五元宵节大放花灯,皇帝要与民同乐,以示歌舞升平气象。当然,天子出巡,京城地方官必定要整肃治安,这就是“净街”的来由。

《明史·职官志五》载皇帝巡幸前的准备:“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盗贼奸宄,街途沟洫,密缉而时省之(净街由来)。凡承制鞫狱录囚勘事,偕三法司。五军官舍比试并枪,同兵部莅视。统所凡十有七。中、左、右、前、后五所,领军士。五所分銮舆、擎盖、扇手、旌节、幡幢、班剑、斧钺、戈戟、弓矢、驯马十司,各领将军校尉,以备法驾。(仪仗)”

王府的仪仗规模稍小于皇帝:“王府仪卫司。仪卫正一人,正五品仪卫副二人,从五品典仗六人。正六品仪卫,掌侍卫仪仗。护卫,掌防御非常,护卫王邸。有征调,则听命于朝。明初,诸王府置护军府。洪武三年,置仪卫司,司设正、副各一人,秩比正、副千户;司仗六人,秩比百户。……建文中,改仪卫司为仪仗司,增置吏目一人。成祖初复旧制。”(《明史·职官志五》)但是“净街”的遗俗,省城没有,县城更没有,却在内官营一个小镇上留传至今,就很可贵了。

明朝建文帝时(1399—1402)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楧将藩府由甘州(张掖)迁至兰州后,并置王府内官营于安定县西四十余里处甸子川。清初北峦山人《定山野志》上说:

甸子川。县西四十里,西河甘(甜)水之源出此。明肃王私建营,置内官,隶十三户,于兹为牧马地。

国朝归版籍,蒙养育垦荒田,户口渐繁。土物称丰,烟火稠密,商贾丛集。其地东据本邑(定西),南接陇(陇西)、渭(渭源),西达河(河州,今临夏)、洮(临洮),北通金(金县,今榆中)、兰(兰州),四达之衢,冲拟于州县五六之聚,亦云乐郊。

甸川旧砦。在县西四十里甸子川,内官营北谷甘河畔,俗呼旧营,建废未详。

顾炎武《肇域志·巩昌府》条中说:

甸子川。在城西六十里。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通渠流水,物产最盛。肃府置内官营于此,内有乌龙关,商贸四达,俗号“马头”。

甸子川递运所。《通志》:安定县六十里。隆庆三年自安定县改。

内官营自宋以来,一直处于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定山野志》说:“甸川古城。在县西四十里,本兰州之通西砦,宋元丰六年属通远军。”实际上正是兰州西市旧城。因地处兰州近郊唯一的一块较大的湿地,水草丰盛,适合牧养。唐为土蕃所据,北宋时与西夏争夺甚烈,城毁,移筑定西大城,归通远军。西市旧城,位于内官营北佛沟洼山脚下,长约130丈、宽约125丈、基宽3丈,城现已毁。元代后期,甸子川归汪世显管辖,内官营旧有汪阳乡(今清溪村汪家嘴一带),民国前一直归陇西管辖。明代有甸子川递运所,亦属巩昌府直辖(明代鉴于驿站兼货运,弊病多,分置递运所,专管国家物资运输。)。

内官营自设营以来。属兰州肃王府所辖。四山地势低缓,中如盆地状。水草丰腴,适合放牧。肃王府在此设营放牧,作后勤基地,是不无道理的。至今遗留与马有关的地名多处:内官中学后北川,叫“了马滩”;从粮管所去乌龙村一段路叫“跑马路”,南川叫“朱祥遛子”(朱为明朝国姓,“遛”为训马),还有“贡马山”、“马营川”(俱在高峰乡)等地名多处。内官旧有城池南北阔270米、东西阔225米,高10米余,有炮台四,东西南三门,东门称“凤阳”(朱元璋故乡为“凤阳府”,东望故里。)、西门称“树丰”、南门称“明远”(明为国号。),无北门,从夯层土质可以判定为后来重新封堵,因称“闇门”。内官营东西二河,常为水患,按北方中国五行属水,《河图》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加之北门地势低凹,一旦山洪水暴发,从北门倒灌入城,所以不知何年封了北城门。解放初,在党的领导下,兴修了东西两道防洪工程后,水患再无大害。

内官营在明时既属肃王直辖,其地位当不在县城之下。定西城内年岁较大的老人,一般都称定西为“县里”,称内官为“营里”,从不以乡下人对待,就是明证。

所以,内官营“净街”的风俗,应是肃王在内官设营之初,元宵节要来内官巡视,按藩王春节出巡,其例应比照京城旧制,营内官员按例应协同王府仪卫净街,以整肃治安。想当时内官营为肃府禁地,牧马场所。骑乘雷动,骅骝追风;旌旗蔽野,金戟耀芒。肯定比现在的净街要壮观得多了。从此以后,虽然肃王不会常来,但风俗依旧,流传至今,已成为内官营春节活动中有别于其它各地的一项独特的民俗活动。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