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闪鳞蛇(分布于墨西哥等地的蛇类品种)

由网友(流年浅唱一曲离殇)分享简介:美洲闪鳞蛇(教名:Loxocemus bicolor),又称中美蛇,是蛇亚目下的1个双型科及双型属,属下只有1个种类,便是正在墨西哥发明的美洲闪鳞蛇(L. bicolor)。美洲闪鳞蛇科亦是浩繁蛇科中最小型的1个科。暂时正在美洲闪鳞蛇下未有其它亚种。此类蛇亦被称为“墨西哥蟒蛇”、“墨西哥洞蟒”、“墨西哥洞蛇”。爬虫类陆熟...

美洲闪鳞蛇(学名:Loxocemus bicolor),又称中美蛇,是蛇亚目下的一个单型科及单型属,属下只有一个品种,就是在墨西哥发现的美洲闪鳞蛇(L. bicolor)。美洲闪鳞蛇科亦是众多蛇科中最小型的一个科。暂时在美洲闪鳞蛇下未有其它亚种。此类蛇亦被称为“墨西哥蟒蛇”、“墨西哥洞蟒”、“墨西哥洞蛇”。爬行动物陆生动物肉食性

中文名

美洲闪鳞蛇

别名

墨西哥蟒蛇、墨西哥洞蟒、墨西哥洞蛇

别名

墨西哥穴蟒

美洲闪鳞蛇科

动物界

有鳞目有资料划归蛇目

脊索动物门

爬行纲

美洲闪鳞蛇属

美洲闪鳞蛇科

分布区域

墨西哥

拉丁学名

Loxocemus bicolor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亚纲

双孔亚纲、鳞龙次亚纲

亚目

蛇亚目

亚科

美洲闪鳞蛇科亚科、该科仅亚科1亚科属亚科1亚科种亚科

二名法

Loxocemus bicolor(Cope,1861)

食性

肉食性

生活环境

陆生动物

外形特征

一分钟鉴别闪鳞蛇

美洲闪磷蛇

美洲闪鳞蛇是同名科属中的一种品种,与其它种属的蛇类比较之下显得独立。某程度上它的习性跟外型都与蟒科有点相似,可是蟒蛇却不是分布于美洲土地的蛇种,两者间相信应没有直接的关连。

成年的美洲闪鳞蛇约有1.5米长,体型强壮健硕,嘴部呈铁铲状,头部扁窄,眼睛细小,幼小的体型让其便于居住在地洞之内。它们被认为是陆行性的蛇类,而且善于掘土,并生活于地底,因此对于研究者而言是较为难以观察及研究的。体色偏黑,杂以零碎的白色鳞片,一般而言经历蜕皮后它们身体的颜色会完全褪掉,最终变成一条仅在头部附近略有暗色鳞片的白蛇。

繁殖方式

美洲闪鳞蛇是卵生动物,每次大约能生产2至4枚蛇卵。

地理分布

美洲闪鳞蛇主要分布于墨西哥国内太平洋海岸地区一带的中低段山脉,包括纳亚里特州、哈利斯科州、科利马州、米却肯州、莫雷洛斯州、格雷罗州、瓦哈卡州及恰帕斯州等州份;其分布区域更从这些地区向南伸延至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以及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境内。美洲闪鳞蛇的标本产地是位于萨尔瓦多国内的圣萨尔瓦多省及拉乌尼翁省。

生活习性

美洲闪鳞蛇能生活于多种不同的环境,不管是热带地区、潮湿地区、干燥地区或森林内都能适应。在危地马拉及洪都拉斯一带,一些通往加勒比海的干燥内陆溪谷里,亦曾有美洲闪鳞蛇生活。

另外,美洲闪鳞蛇主要食用啮齿目动物(如鼠类)及蜥蜴类。亦有研究指,美洲闪鳞蛇会进食美洲鬣蜥所诞下的卵。

备注

^ McDiarmid RW、Campbell JA、Touré T:《Snake Species of the World: A Taxonomic and Geographic Reference, vol. 1》页511,Herpetologists' League,1999年。 ISBN 1-893777-00-6 ^ (英文) Loxocemidae (TSN 209605),ITIS 分类资讯。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