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村(安徽滁州琅琊区的下辖村)

由网友(逗神)分享简介:林西村,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谈统领,辖一三个村平易近组。中文名林西村地舆位置地处清流河东岸面积五平方私里人嘴三五零零多人所属国度中国所属地域安徽省滁州市一、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谈林西村基原详情林西村地处清流河东岸,滁乡东郊乡城联合部,齐境面积约五平方私里,可耕地一九九二之前为三五零零亩,跟着乡东工业园鼓起,地盘逐年...

林西村,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道管辖,辖13个村民组。

中文名

林西村

地理位置

地处清流河东岸

面积

5平方公里

人口

3500多人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安徽省滁州市

1、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扬子街道林西村

基本概况安徽滁州下辖的8个行政区域一览

林西村地处清流河东岸,滁城东郊城乡结合部,全境面积约5平方公里,可耕地1992以前为3500亩,随着城东工业园兴起,土地逐年被修路、工业及房地产业征用,至2006年底,全村可耕地不足2000亩。截至2006年,全村13个村民组,多以自然村庄建组制,居住1500户,近5000人口,其中农业户1000余户,3500多人。

农业状况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比较平坦,属于半圩区,圩区土层厚达20多米,土壤肥沃,适宜各类农作物生产,实行联户承包制以后,农民习惯种植小麦、油菜、水稻和少许杂粮。随着城郊型农业的兴起和人均耕地的锐减,农民瞒准市场需求,由传统农业改种为蔬菜和草莓。截至2006年,地膜覆盖和大棚种植面积占耕地60%以上,其中下塘村民组于1996年就建冬暖日光大棚70个,老庄村民组于2000年建冬暖日光大棚60个,还有蒋郢等三个村民组建钢管钙镁、磷支架大棚150个,反季节蔬菜和花卉等棚内种植,使每亩经济效益都在5000元以上,2006年全村粮食产量750吨,油料80吨,农民收入的40%依赖于种植、养殖业,30%靠进城务工,个体工商户及运输服务等收入也占30%,2006年人均纯收入4400元以上。

新农村建设

截至2006年,林西村有市级公路南北走向两条,东西走向一条,村级砂石路10多公里,交通便利,村内渠道纵横交错,排灌方便,1996-2006年,村内进住民营企业8家,境内有完小1所,卫生室两所。8家民营企业进住林西,不断推进了村级经济发展。2006年,梅郢、金郢和柿树作为琅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成效显著,林西村也因此被评为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十镇”示范先进村。

2、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逍林镇林西村

基本概况

林西村位于逍林镇西部,由大浦村、下高家村二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截至2007年,全村有总农户1073户,总人口2633人,在册外来人口1980人,共有16个村民小组,实有耕地面积950亩,村党总支下设2个支部,共有党员120人。于2008年底开工建设的移民安置区位于村域西北部,交通便利,居住环境优美。

区位交通

林西村南邻建设中的汽车贸易市场,东以水云浦江为界,西与黄尖浦江为界,北与联明村接壤,寺马线南北贯穿该村,林西路东西横穿该村。村办公室(楼)紧靠林西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经济状况

2007年全村有个私企业114家,工农业总产值3.3亿元,以生产服装、鞋帽及小五金为主。农业以蔬菜、瓜果为主,并逐渐形成规模经营。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林西农贸市场在村内,农民生活生产方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9850元,村级集体收入38万元。

3、江苏省海门市三星镇林西村

简介

林西村——跨国经营第一村,位于三星镇北3公里,东依三星竖河,西与通州市姜灶镇接壤,南紧靠全国最大的绣品集散中心——叠石桥家纺城、绣品城。北与通州市二甲镇接壤,行政区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调整后,现在的林西村是有原来的林西、永和,新镇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人口3608人,1315个农户,分设3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623亩,全村共有正式党员107人,分10个党小组,村级两委班子成员7人,识定职干部6人,群团干部1人,管理体制实行党政合一。

经济建设

林西村为海门工业园区农业开发第一村,全村以葡萄规模种植为基础,种植面积多达2000多亩,其中大鹏钢架葡萄600多亩,特别是科创现代农业园区的建立,规模化、高效化的提升了葡萄种植业在林西村的发展。在配合多种特产养殖——三星镇林西村万头猪场、梅花鹿养殖场,形成了具有林西村特有的农业特色化经营的氛围。

文体卫生

该村新建成的社区服务中心设有篮球场、健身房,方便该村村民空闲时积极锻炼身体。设有新镇卫生医疗室,极大的方便村民平时就近就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