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军(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由网友(ミ虛┊那遺逝的流年┊偽)分享简介:黄晓军,男,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传授、主任医师、专士熟导师。国度良好青年科教基金得到者,国度百万万人材工程“有凸起孝敬的中青年博野” ,科技北京百名领甲士才,享用国务院当局特殊津揭博野。二零一八年一一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教取技能惩“医教药教惩”。二零一九年一零月二七日,得到“道野桢临床医教惩”。中文名黄晓军性别男籍...

黄晓军,男,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六位医疗领域专家获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8年11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医学药学奖”。2019年10月27日,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

中文名

黄晓军

性别

籍贯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

民族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江西省南丰县

毕业院校

北京医科大学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职业

教师

职位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获得荣誉

2016年11月入选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主要成就

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职称

教授、主任医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1.9-1987.7,中山医科大学本科生。

1987.7-1992.7,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黄晓军工作

1992.12-1994.9,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主治医师。

1994.9-2002.8,北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副教授。

1997.1-1998.1,美国Einstein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2002.8-至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研所教授、博导、主任医师。

现任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细胞治疗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临床PI;并担任亚太血液联盟(APHCON)主席。

社会任职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Asia Pacific HematologyConsortium(亚太血液联盟)主席。

Asian Cellular Therapy Organization(亚洲细胞治疗组织)候任主席。

International Members Committee of ASH /Standing Committees(美国血液学会国际常委会)委员。

Blood (血液学领域最高期刊)编委。

Blood Reviews(血液学顶级综述期刊)编委。

Bone Marrow Transplant (骨髓移植顶级期刊)编委。

Annals of Hematology (德国血液学会会刊) 高级编委( Section Editor)。

Chin Med J (Engl)(中华医学杂志会刊)副主编。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第三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曾任第一/二届会长)。

卫生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三届医学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第七届血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九届《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会总编辑。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1)发展完善了国际原创的单倍体移植体系:突破免疫屏障,使造血干细胞移植这种白血病最佳治愈方法不再限于“配型相合”,“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等“单倍体移植”模式取得与全合移植相同疗效。

(2)移植合并症防治:建立了以分层乃至个体化治疗为特色的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防治体系,临床上实现了抗白血病效应和移植物抗宿主作用分离,提高了患者生存。

(3)白血病分层与靶向治疗:国际上首次证实口服砷剂可替代静脉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在此基础上证实非高危APL患者口服砷剂联合维甲酸即可获长期生存,实现了不输液、不化疗治愈白血病可行性。

主要贡献

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项目,在白血病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开创性工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 J Med,2篇)、临床肿瘤学(J Clin Oncol,1篇)、血液学(Blood,6篇)、白血病(Leukemia,5篇)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90篇,主编专著20部。牵头制定多项中国及亚太血液病治疗指南/标准并推广普及,主持我国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领导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登记数据库、慢性髓性白血病联盟,促进中国血液病诊治的规范化及人才建设。

团队成就

所率领的团队由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在工作中天然形成,为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造血干细胞移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北京科技新星组成良性梯队;以解决白血病临床重大问题为导向,承担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要科学基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白血病新治疗方法、分子诊断方面取得兼具原创性和规范性的世界级成果。在黄晓军教授带领下,团队完成全世界最大数量的单倍体移植(>2000例),接受单倍体移植的标危白血病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达到68%,高危白血病为49%,优于同期M.D Anderson、Johns Hopkins等国际著名移植中心。

发展完善的单倍体移植体系被写入国际权威教科书《托马斯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移植》等国际权威教科书,以及美国骨髓移植学会继续教育教材。单倍体移植推广覆盖至中国绝大部分骨髓移植中心,近2年单倍体供者发展为我国白血病移植中第一位的供者来源,并在意大利、以色列等海外中心推广应用。

德国图宾根大学的Hangrintinger教授在《Blood》评价:“全世界50%以上单倍体移植采用的是北京大学建立的体系,北京大学提出的单倍体供者选择原则将使众多患者受益”。分层乃至个体化治疗为特色的新型移植合并症防治体系大幅提高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存,被美国、英国骨髓移植学会的复发/GVHD等多项指南引用推荐,在黄晓军教授领导下,团队目前每年完成异基因移植超过560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为全球最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团队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白血病分子诊断平台,综合应用白血病特异型/非特异性基因、流式技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筛选白血病高危人群,特异度最高97%。建立中国唯一国际标准(IS)PCR参比实验室,负责全国认证。

团队具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并在相关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中国白血病诊疗水平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贡献。

教学成就

主讲课程

1、国家“863”课题:恶性血液病放化疗后造血损伤的再生修复治疗(2011AA020105),急性白血病的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2006BAA02A405)。

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新方法的建立与完善(2006AA02Z4A0)。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免疫机制及免疫干预研究(81230013)。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血液与淋巴系统内科学(30725038)。

4、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树突状细胞在非去T细胞的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的研究(30971292)等4项。

获奖记录

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2006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担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

2008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吴杨医药研究奖。

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11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2年获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称号。

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3年获第四届国际恶性血液病大会授予的“全球血液肿瘤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

2013年获欧洲骨髓移植学会颁发的“欧洲骨髓移植圣安东尼成就奖”。

201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度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惠民型重大科技成果。

2014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京城好医生”活动中获“金牌好医生”(排名第一)。

2016年11月入选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2018年11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医学药学奖”。

2019年10月27日,获得“谈家桢临床医学奖”。

2022年5月,获得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

参考资料

1.黄晓军教授获“谈家桢临床医学奖”,骨髓移植治白血病世界领先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6)

2.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奖名单最新出炉,岩土工程刘汉龙获奖! · 岩土在线·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22-05-3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