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社会组织)

由网友(把酒临风)分享简介:中国做野协会(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简称中国做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中国各平易近族做野志愿联合的业余性国民集体,是党以及当局接洽泛博做野、文教事情者的桥梁以及纽戴,是昌盛文教职业、增强社会主义精力文化设置装备摆设的沉要社会气力。[一]它的前身是一九四九年七月建立的中汉文教事情者协会天下委员会。[一]中文名...

中国作协 到人民中去 职业道德教育与文学社会服务实践活动 第一期 在江西干部学院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简称中国作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1]

它的前身是1949年7月成立的中华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1]

中文名

中国作家协会

简称

中国作协

类别

人民团体

主管部门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甲9号

外文名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创办时间

1949年7月

属性

正部级群团组织 中央一级的全国性人民团体

主席

铁凝

党组书记

张宏森

历史沿革

1949年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全国文协)在北平成立,选举91位文学界著名人士组成全国委员会,设协会设职能部门5个,并相继创办《文艺报》、《人民文学》、《新观察》等报刊,建立中央文学研究所、创作委员会等机构。到1953年7月,定编245名,所属单位15个。

1953年9月,全国文协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88人组成理事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以自己的创作活动和批评活动积极地参加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的中国作家和批评家的自愿组织。”同年10月,文协正式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

1955年,为加强统战工作,作协成立了民盟支部。10月,中国作协成立9人临时工作委员会,为理事会闭幕期间的执行机构。

1956年3月,在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上,正式成立作协书记处,原临时工作委员会撤销。同年12月,书记处经中央批准进行改组。

在肃反中,作协成立5人领导小组。在此期间,根据工作需要,作协机构屡有增减,1956年所属单位19个,编制482名。至1960年,所属单位减为14个,编制400余名。

1960年,作协按照国家要求对机构做了大幅度削减,一些报刊、出版社相继停办。

1960年7月,中国作协召开一届三次理事会议并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会。茅盾任主席,[1]经这次会议增补后的理事会理事共118名。

1962年至“文革”前,仅剩《文艺报》、《人民文学》两个报刊和5个部室,编制152名。[2]

文革时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作协工作停止。[1]

1966年6月,江青、张春桥炮制的中发66号文件批转全国,对文艺界实行“犁庭扫院”、“彻底清洗”。一大批著名作家被揪斗和批判,当时在作协主持工作的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刘白羽与副书记严文井、张光年以及一大批中层干部亦受到批斗,作协及所属报刊的工作全部陷于瘫痪。

1966年6月15日,中宣部派工作组进驻作协。6月30日,作协成立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7月14日,中宣部工作组撤回,文化部工作组进驻,队长郭新友、作协划归文化部领导。8月12日,经群众选举成立作协革委会,同时经文化部党组批准建立作协新的革命委员会。

1967年初,原革委会取消,造反团控制了作协党、政领导权和机要室等部门。

1969年1月8日,中央派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作协。9月重新成立革委会,革委会下设政工组、办事组,由11人组成。

1970年年底,全国开展整党,作协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并成立支部。

1973年,根据周恩来指示,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干部安置办公室。[1]

恢复建设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1月,经中央批准,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恢复筹备领导小组成立。5月,中国作协恢复工作。[1]

7月,成立作协临时党组。《人民文学》、《诗刊》、《文艺报》相继复刊。

1979年11月,中国作协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会。即第三届理事会142名,推举出10名组成书记处。茅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任第一副主席。[1]

1981年10月,在第三届理事会主席团第五次会议上,讨论调整和加强作协书记处问题,推举出14名组成书记处。

1982年5月26日,中央书记处批准,恢复中国作协原体制,确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一个全国性的专业团体,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文联是同级单位。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作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组织文学评奖,对优秀的创作成果和创作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进行文学理论研究,组织开展健康说理的文学评论和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发现和培养各民族文学创作、评论、编辑、翻译的新生力量,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推进中外文学交流,代表中国作家参加国际文学活动;反映作家的意见和要求,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等。[1]

到1984年,原作协下设单位相继恢复工作,作协创作研究室、中国现代文学馆、《小说选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等也相继创建和创刊。9月,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同意作协定编475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279名,企业编制80名)。

1984年12月,中国作协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中国作家协会是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的专业团体。”“本会最高权力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代表由各地会员分别选举产生。”

1985年1月,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共236名。3月,作协新一届党组成立。9月,创办作协服务中心。

1986年6月,成立中华文学基金会。到1986年底,经中央直属机关编制委员会和中宣部批准,中国作协此阶段先后设置局级机构19个,定编588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294名、企业编制178名)。

到1989年12月,该阶段减少局级机构3个(《新观察》、《小说选刊》、中外文化出版公司),设有机构16个,定编716名(其中行政编制116名,事业编制374名,企业编制226名),机关内设职能部门5个,下设事业单位9个,企业单位2个。[2]

稳定发展

1995年3月,中国作协第四届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在上海召开。

1996年12月16日至20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800多位民主选举的代表参加,选举产生了由180人组成的中国作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

2001年12月18日至12月22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76人。[3]

2006年11月10日至14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4]

2011年11月22日至25日,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5]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6]

作协体系

  • 最高权力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全国代表大会的职责是:

一、决定协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二、审议和批准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制定和修改中国作家协会章程;

四、选举产生全国委员会;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项。[7]

  • 执行机构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委员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一、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审议协会年度工作报告;

三、批准全国委员会个人委员的变更和增补;

四、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全国委员会闭会期间,由主席团负责执行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委员会的决议。[7]

组织机构

据2018年4月中国作家网显示,中国作家协会设有5个直属单位、16个主管社团、11个专门委员会。

直属单位: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鲁迅文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华文学基金会、作家活动中心

主管社团: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中国丁玲研究会、中国赵树理研究会、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萧军研究会、中国笔会中心

专门委员会:小说委员会、诗歌委员会、散文委员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军事文学委员会、影视文学委员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网络文学委员会

组织成员

《中国作家协会章程》第三章第十九条规定:作协由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组成。[7]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收入1949年至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全体会员辞条10308个。[8]

截至2009年6月,协会共有个人会员9301人。2017年发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507人。

据2018年4月中国作家网显示,中国作家协会拥有46个团体会员。

团体会员
北京市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作家协会
天津市作家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国人民解放军
河北省作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国石油作家协会
山西省作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
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海南省作家协会中国煤矿作家协会
辽宁省作家协会重庆市作家协会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
吉林省作家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贵州省作家协会中国冶金作家协会
上海市作家协会云南省作家协会中国水利作家协会
江苏省作家协会西藏自治区作家协会中国石化作家协会
浙江省作家协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化工作家协会
安徽省作家协会甘肃省作家协会全国公安作家协会
福建省作家协会青海省作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
江西省作家协会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山东省作家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家协会--------
河南省作家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家协会--------

作协任务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通过的《中国作家协会章程》第二章第六条至第十八条,对作协的任务做了规定:

第六条 组织作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不断提高文学队伍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文学艺术学养。

第七条 坚持文学创作的正确方向,尊重和遵循文学创作规律,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提倡题材、体裁、形式的多样化,推动多种艺术风格、流派的充分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鼓励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加强文学公共服务,开展文学普及工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第八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广大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反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建设新生活的伟大实践,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

第九条 加强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评论工作,提倡和鼓励不同学术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树立和发扬与人为善、实事求是的文学批评风气,切实加强对创作思想的引导。

第十条 发现和培养文学创作、评论、编辑、翻译等新生力量,关心青年文学人才成长,广泛团结联系新的文学群体,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文学队伍。

第十一条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作家,尊重少数民族文学传统和特色,尊重少数民族作家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创作与翻译,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学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繁荣与发展。

第十二条 努力办好协会所属报纸、期刊、出版社和网站等文学传媒。坚持正确导向,不断提高质量,努力实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十三条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增进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作家以及海外华文作家的联系、交流。

第十四条 推进中外文学交流,积极参加国际文学活动,增进同各国作家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第十五条 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加强协会管理,倡导会员自律,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保障会员从事正当文学活动的自由。

第十六条 组织全国性文学评奖活动,对优秀创作成果和文学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七条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密切合作,为会员从事创作、评论和其他文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服务;积极帮助解决会员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困难。

第十八条 做好所主管文学社团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7]

建设成就

  • 加强文艺批评恳谈会

2016年11月14日,文艺报社召开“加强文艺批评恳谈会”,与十多位专家学者促膝恳谈,共话增强文艺批评的批评精神与针对性、说服力。2016年1月27日,《文艺报》曾与光明日报社联合召开“加强与改进文艺批评研讨会”。[9]

  • “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研讨会

2016年8月19日“中国当代文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由文艺报社、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就中国美学精神的内涵、如何继承发展等相关话题开展讨论。[10]

  • 新一代作家的锚定与塑形研讨会

2016年7月19日,群山合唱——新一代作家的锚定与塑形研讨会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召开。[11]

  •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截至2018年03月,“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共举办七期。2018年03月17日举办的第七期,有在京作家、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鲁迅文学院学员,以及社会文学爱好者等共三百余人现场聆听。[12]

报刊杂志

中国作协主管和主办的报刊有《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作家文摘》、《中国校园文学》、《环球企业家》、《长篇小说选刊》等。

  • 《文艺报》

《文艺报》创办于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曾对《文艺报》的工作做过重要指示。历史奠定了《文艺报》在中国文艺界的影响和地位,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13]

  • 《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获得“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全国百强期刊”“中国最美期刊”“最受读者欢迎的五十种期刊”等荣誉。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收录。[14]

  • 《诗刊》

《诗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收录。

  • 《民族文学》

《民族文学》创刊于1981年,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收录。

  • 《中国作家》

《中国作家》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国家一级大型文学期刊,1985年创刊,拓展为《中国作家文学版》、《中国作家纪实版》、《中国作家影视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收录。[15]

  • 《小说选刊》

《小说选刊》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是一本以汇集全国小说精品、遴选名家新人力作为己任的文学月刊。拥有中、短篇小说精选;微小说;专家推荐;小说课堂;史料;我与《小说选刊》等特色栏目。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80家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16]

  • 《作家文摘》

《作家文摘》报社创刊于1993年,是一份文史与时政并重的综合性文化类报纸,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2015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报刊”名单,2014年获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报业发行工作创新奖”和“中国报业新媒体项目创新50强”,被中国邮政系统持续评为“全国优秀畅销报刊”。

  • 《中国校园文学》

《中国校园文学》创刊于1989年5月,举办过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社团学习与经验交流会、六届全国校园千字文征文、四届《中国校园文学》文学学习所、四届全国校园九十九佳文学社刊(报)评选活动、五届全国校园文学研讨会、四届“小作家杯”全国中小学生写作征文、三届全国教师文艺作品评比、逾百场“作家进校园”活动,培养了几代作家,团结了逾千家校园文学社团。被社会各界赞誉为“绿色刊物”“中国校园读写第一刊”。策划出版“名家散文” “校园文学书系”“文学名著典藏”等系列图书。2016年6月,《中国校园文学》杂志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全国优秀少儿报刊”。[17]

  • 《环球企业家》

《环球企业家》杂志创刊于1993年7月,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2009年,《环球企业家》加入21世纪报系行列,是核心标识的高端商业杂志。[18]

  • 《长篇小说选刊》

《长篇小说选刊》是当代长篇小说由点及面、客观、高端的讯息资料库,为文学史、为长篇小说记录了档案。设有中外文学大家讨论小说艺术的“小说论坛”专栏,以及“新作推介”专栏。

国际交流

  • 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

中国·南亚国家文学论坛本着“广泛交流、促进对话、以文会友、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理念,作家们围绕着“传承与交融中的文化发展”和“全球化语境下文学创作的个性”两个话题进行交流切磋。

截至2017年11月,论坛共举办一届,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协外联部、四川省作家协会承办,以“一带一路”文学新丝路为主题,弘扬丝路文化精神、打造中国和南亚间的文学交流平台,推动作家间交往。[19]

  • 中澳文学论坛

中澳文学论坛旨在讨论界定当代中澳作家写作的关键问题,发掘两国作家写作的话题素材,并探讨未来两国在文学和出版业合作发展的前景。

中澳文学论坛是两国重要的文学盛事和交流平台。首届于2011年在悉尼举办,第二届于2013年4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于2015年8月在悉尼举办。第四届于2017年5月在广州举行。

  • 中国瑞典文学研讨会

中瑞两国的文学交流源远流长,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两国作家经常往来,两国文学作品的互译逐步增多。中国瑞典文学研讨会为两国作家、翻译家搭建交流平台,让两国读者有机会更多地阅读对方国家的文学作品,使文学和作家成为两国人民友好的桥梁和使者。

2017年9月,是首届中国瑞典文学研讨会举办,由中国作家协会和瑞典作家协会联合主办。[20]

人才培养

  • 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据2018年4月中国作家网显示,茅盾文学奖已评选九届。[21]

  • 鲁迅文学奖

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4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据2018年4月中国作家网显示,鲁迅文学奖已评选六届。[21]

  •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每4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优秀儿童文学创作,推动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另为鼓励文学新人,设立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

据2018年4月中国作家网显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已评选十届。[21]

  •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文学奖,每4年评选一次,旨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增进各民族文学工作者的交往交流交融,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

据2018年4月中国作家网显示,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已评选第十一届。[21]

作品扶持

据2018年4月中国作家网显示,中国作家协会设有重点作品扶持、少数民族作家重点作品扶持、民译汉专项作品申报、少数民族作品出版扶持、重大现实题材创作扶持专项、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申报等作品扶持服务项目。[22]

文化传统

  • 会徽

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定,将中国作家协会的英文译名改为“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英文缩写CWA。

会议还审议并同意修改后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徽图案:中国作家协会会徽图案内容为:以标点符号逗号为构图主体,形如朝阳,象征着蓬勃向上、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23]

精神文化

中国作家协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紧紧依靠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中国作家协会的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依照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

中国作家协会贯彻全心全意为作家服务的宗旨,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能,把协会真正办成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之家。

中国作家协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坚持党对作协工作的统一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7]

 

机构领导

机构职务姓名
第十届全国委员会
主席铁凝
副主席王安忆(女)、白庚胜(纳西族)、 毕飞宇、麦家、李敬泽、吴义勤、迟子建(女)、张炜、张宏森、阿来(藏族)、陈彦、莫言、格非、徐贵祥、阎晶明[24]
书记处书记

张宏森(主持日常工作)、李敬泽、吴义勤、陈彦、胡邦胜、邱华栋、 施战军、邓凯(挂职)

九届领导

机构职务姓名
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铁凝(女)
副主席王安忆(女)、叶辛、白庚胜(纳西族)、吉狄马加(彝族)、刘恒、李敬泽、何建明、张炜、张抗抗(女)、陈建功、莫言、贾平凹、钱小芊、徐贵祥、高洪波、阎晶明、张宏森[25]
主席团委员王跃文、扎西达娃(藏族)、叶梅(女,土家族)、冯艺(社族)、刘兆林、刘震云、池莉(女)、麦家、苏童、杨克、吴义勤、·迟子建(女)、阿来(藏族)、阿扎提·苏里坦(维吾尔族)、阿尔泰(蒙古族)、邵丽(女)、周梅森、柳建伟、施战军、格非、唐家三少、曹文轩、梁鸿鹰、韩少功、舒婷(女)、胡邦胜[25]
名誉副主席王蒙、韦其麟(壮族)、丹增(藏族)、邓友梅、李冰、李存葆、张炯、金庸、金炳华、贺敬之、徐怀中、蒋子龙、廖奔、谭谈、翟泰丰
委员胡邦胜[25]
第九届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彝族)、李敬泽、阎晶明、吴义勤[26]
党组书记
张宏森[27]

历任领导

时期职务姓名任职时间
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主席茅盾1949年7月
党组组长丁玲[1]1949年7月
党组书记冯雪峰、邵荃麟到1953年7月
秘书长舒群、陈企霞、严文井到1953年7月
第二届理事会主席茅盾1953年9月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周扬1953年
秘书长、民盟支部书记陈白尘1953年
第一书记刘白羽[1]1956年3月
第一书记茅盾1956年12月
秘书长郭小川1956年12月
肃反5人领导小组组长刘白羽1956年
党组书记邵荃麟1956年12月
秘书长张僖1960年7月
党组书记刘白羽1965年8月
秘书长许翰如1966年5月
革命委员会筹备领导小组主任许翰如1966年6月
革委会主任许翰如1966年8月
革委会主任(军代表)张僖1969年9月
党支部书记李季1970年底
文化部、文联、作协干部安置办公室主任吴庆彤1973年初
恢复文联、作协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张光年1978年1月
临时党组书记张光年1978年7月
临时党组书记陈荒煤1979年3月
第三届理事会主席茅盾[1]1979年11月
第三届理事会书记处常务书记冯牧、李季1979年11月
第三届理事会书记处秘书长张僖1979年11月
常务书记朱子奇、孔罗荪、葛洛1981年10月
延泽民1981年10月-1982年
冯牧1982年6月
党组书记张光年1982年11月
第四届理事会主席巴金1985年1月
第四届理事会书记处常务书记鲍昌1985年1月
第四届理事会书记处秘书长杨子敏1985年1月
党组书记唐达成1985年3月-1989年12月
党组书记马烽1989年12月
书记处常务书记玛拉沁夫1990年1月
书记处常务书记张锲1994年9月
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巴金1996年12月
党组书记翟泰丰1996年12月-2000年9月
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巴金2001年12月
第六届书记处书记金炳华、丹增、王巨才、高洪波、金坚范、吉狄马加、张胜友2001年12月
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铁凝2006年11月
第七届书记处书记金炳华、张健、陈建功、高洪波、张胜友、陈崎嵘2006年11月
党组书记李冰2008年12月
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铁凝2011年11月
第八届书记处书记李冰、张健、廖奔、何建明、陈崎嵘、白庚胜、李敬泽2011年11月
党组书记钱小芊[1]2014年12月[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