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南省辖自治州)

由网友(回不去年少的爱“)分享简介:西单版缴傣族自治州,别号勐巴推娜西,是云南省的八个自治州之1,尾府景洪市,处于北归回线以南的寒带北部边缘,西南、东南取普洱市交界,西北取老挝相连,东北取缅甸交界,西单版缴天气常年温暖潮湿,西单版缴州矿产较为富厚,领有岩盐、铁、锰、低岭土等矿产;西单版缴有家养植物七五六种。[一]截至二零二零年一一月一日,西单版缴傣族自治...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别名勐巴拉娜西,是云南省的8个自治州之一,首府景洪市,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西双版纳气候终年温暖湿润,西双版纳州矿产较为丰富,拥有岩盐、铁、锰、高岭土等矿产;西双版纳有野生动物756种。[1]

截至2020年11月1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01407人。[2]2021年全年全州生产总值676.15亿元。[1]截至2021年8月2日,下辖1市、2县、3区、3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2个农场,223个行政村,41个社区,2255个村民小组,驻有6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国土面积有19124.5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19所,其中高职大专院校1所,应用型本科大学1所,普通中专3所,成人中专3所,职业高中4所,普通高中16所,初中29所,小学130所,幼儿园13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3]医疗卫生机构共有600个,其中医院42个,中医医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4个。[4]主要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等。[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曼听公园、野象谷等众多旅游景点。[6]西双版纳古称勐泐;傣历522年(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属南宋地方政权“大理”管辖;傣历932年(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为了分配贡赋,把所管辖地区划分为12个“版纳”,这即是西双版纳名称的来由;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全境解放,隶属普洱专区;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9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景洪县,设置景洪市,1994年2月12日,市人民政府成立。[7]

中文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外文名

D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Xishuangbanna/Sipsongpanna

行政区类别

自治州

下辖地区

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

电话区号

0691

著名景点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泐大佛寺、野象谷、傣族园

机场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

火车站

景洪火车站(在建)

车牌代码

云K

科研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城市排名

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第62位

GDP

6761528万元(2021年)[3]

州长

刀文

高校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人均生产总值

51812元(2021年)[3]

面积

19124.5平方公里[8]

别名

勐巴拉娜西

国家/地区

中国云南

政府驻地

云南省景洪市宣慰大道69号

邮政编码

666100

地理位置

云南省最南端

气候类型

热带季雨林

方言

傣语、云南话

科研院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行政代码

532800

市树市花

缅桂花

版纳特产

普洱茶、热带水果、小粒咖啡等

人口

常住人口130.60万人(2021年)[3]

荣誉

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成员、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

建制沿革

保山直飞版纳航线即将开通 打 飞滴 逛夜市吃烧烤的愿望实现了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1]“版纳”意为一个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块稻田”),实际上是指十二个行政区域。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西双版纳为古代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及昆明、嶲等部族设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县(据点),“勐达光”忙于应对汉朝、放弃部分属地;今西双版纳成为自由地。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由汉朝派郡守与“诏达光”(哀牢王)共同治理;公元76年,“诏达光”(哀牢王)与汉朝矛盾爆发、起兵反汉,汉朝军队与“勐达光”军队多次激战,部分傣族先民为躲避战乱、迁至“勐达光”(永昌郡)南境与各种蛮族杂错而居;[9]今西双版纳得到进一步开发。

公元299年,晋朝所辖永昌郡不韦县(今隆阳、施甸、昌宁)境内的傣族起兵反晋,[9]永昌郡治由不韦县迁至永寿县(今镇康、永德、耿马、沧源),同时在永寿县东南部增设南涪县(今西盟、澜沧、孟连、勐海、景洪);今澜沧江以西的西双版纳地属永昌郡南涪县。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西双版纳的傣族先民以“勐”(盆地)为单位、各自形成独立小邦。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公元765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谷”(景东盆地)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领有银生城、开南城、威远城、奉逸城、利润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扑败、通遗川、河普川、大银孔等地”;其中,“利润城”位于今西双版纳勐腊县,“茫乃道”位于今西双版纳景洪市。

公元902年,“勐舍龙”(南诏国)政权被汉裔权臣篡夺,失势的“勐舍龙”傣族贵胄被迫带着家眷、奴仆迁离洱海盆地,有一部分经“勐舍”、“勐谷”等地迁至“勐舍龙”南境;[9]今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口得到增加。

公元937年,原“勐舍龙”(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设银生节度;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调整为八府、四郡、四镇;[9]今西双版纳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

公元1180年,“勐谷”境内的傣族首领诏真率属民南下、驱逐北上的孟高棉势力,将孟高棉势力控制下的傣族“勐”(地方)统一起来、组建联盟国家“勐泐”(汉译“景陇国”);“勐泐”(景陇国)建国初期,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宝石之国)、自称“勐货罕”(金子之国),后期逐渐疏远大理国;今西双版纳属“勐泐”(景陇国)。

公元1288年,元朝平定前大理国威楚府南部的罗盘、马笼、步日、思麽、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你陀等十二部设元江路;公元1292年,元朝从元江路远征“勐庸”(汉译“八百媳妇国”或“兰纳国”),途中灭“勐泐”(景陇国);公元1296年,元朝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在“勐泐”设车里军民总管府;[9]今西双版纳属车里军民总管府。

公元1301年,“勐泐”(车里军民总管府)攻占元江路所属的罗陀、步腾等部(思茅区东、景洪市东北、江城县西);

公元1382年,“勐泐”第八世王(元朝车里总管)刀坎归顺明朝、置车里军民府,以刀坎为知府;公元1384年,车里军民府改为车里宣慰司,刀坎为第一任宣慰使。

公元1421年,明朝分车里宣慰司辖地置靖安宣慰司;公元1434年,靖安宣慰司并入车里宣慰司。

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使召应勐将车里宣慰司辖地划分为12个“版纳”(行政区)。

公元1659年,清军攻下云南,仍置车里宣慰司;公元1729年,清朝分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东六“版纳”地设普洱府。

公元1913年,民国政府普洱道在车里宣慰司辖地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分设8个区行政分局、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第1区行政分局驻车里(辖今景洪市中)、第2区行政分局驻勐遮(辖今勐海县西)、第3区行政分局驻勐混(辖今勐海县东)、第4区行政分局驻勐龙(辖今景洪市南)、第5区行政分局驻勐腊(辖今勐腊县南)、第6区行政分局驻易武(辖今勐腊县北)、[9]第7区行政分局驻普文(辖今景洪市北)、第8区行政分局驻六顺(辖今思茅区西)。

公元1925年,普洱道将普思沿边行政总局调整为普思殖边督办公署,分设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仍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第1区殖边督办分署驻车里(辖今景洪市中南)、第2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勐遮(辖今勐海县西)、第3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勐混(辖今勐海县东)、[9]第4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勐往(辖今勐海县西北澜沧县东南)、[9]第5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勐腊(辖今勐腊县南)、第6区殖边督办分署驻易武(辖今勐腊县北)、第7区殖边督办分署驻普文(辖今景洪市北)、第8区殖边督办分署驻六顺(辖今思茅区西)。

公元1927年,普思殖边督办公署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为7县和1行政区,仍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第1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车里县、第2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五福县(南峤县)、第3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佛海县、第4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临江行政区、第5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镇越县、[9]第6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象明县、第7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普文县、第8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庐山县(六顺县)。

公元1929年,裁普洱道及普洱道所属的普思殖边督办公署、设立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原普思殖边督办派往车里宣慰司领地的汉族流官改隶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车里宣慰司领地7县1行政区由汉族流官和傣族土官共同治理;同年,裁象明县、辖地分别并入普文县和镇越县,[9]临江行政区改临江设治局。

公元1933年,普文县并入思茅县;公元1938年,云南省裁第二殖边督办,所属行政事务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接管。

公元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车里宣慰司,相继成立车里、佛海、南峤、镇越等县人民政府,分属宁洱专区。

公元1953年,车里县、镇越县、佛海县、南峤县、宁江县勐阿区和勐往区、思茅县普文区、六顺县整糯区、江城县康平区整董乡,由原隶属地划出、设立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区,撤销原县级建制,重新调整为版纳景洪、版纳勐海(含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版纳勐旺、版纳易武(含易武瑶族自治区)、版纳勐捧、版纳勐混(含布朗山布朗族自治区)、版纳勐遮、版纳勐养(含攸乐山生产文化站)、版纳勐腊、版纳勐龙、版纳勐阿、版纳曼敦等12个县级版纳。

公元1957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原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区)所辖12个县级版纳调整为5个县级版纳,原版纳景洪、版纳勐龙、版纳勐养、版纳勐旺改设版纳景洪,原版纳易武(易武瑶族自治区)仍设版纳易武,原版纳勐腊、版纳勐捧改设版纳勐腊,原版纳勐海(含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版纳勐混(含布朗族自治区)、版纳勐阿改设版纳勐海,原版纳勐遮、版纳曼敦改设版纳勐遮。

公元1958年,版纳景洪、版纳易武、版纳勐腊、版纳勐海、版纳勐遮分别改为景洪县、易武县、勐腊县、勐海县、勐遮县;公元1959年,撤销易武县、辖地并入勐腊县,撤销勐遮县、辖地并入勐海县。

公元1993年,撤销景洪县、设立县级景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市(景洪市)、2个县(勐海县、勐腊县)。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西双版纳下辖1个市、2个县。[10]

区划详情

1个市:景洪市。

2个县:勐海县、勐腊县。[10]

行政区面积下辖区域
景洪市7133平方千米允景洪街道、嘎洒镇、勐龙镇、勐罕镇、勐养镇、普文镇、景哈哈尼族乡、景讷乡、大渡岗乡、勐旺乡、基诺山基诺族乡;景洪农场、勐养农场、橄榄坝农场、大渡岗茶场
勐海县5511平方千米勐海镇、打洛镇、勐混镇、勐遮镇、勐满镇、勐阿镇、勐宋乡、勐往乡、格朗和哈尼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西定哈尼族布朗族乡;黎明农场
勐腊县7056平方千米勐腊镇、勐捧镇、勐满镇、勐仑镇、尚勇镇、勐伴镇、关累镇、易武乡、象明彝族乡、瑶区瑶族乡;勐腊农场、勐棒农场、勐满农场、勐醒农场

自然环境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的最南端,介于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和泰国、越南近邻,土地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国境线长达966公里。

地质构造

西双版纳横跨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和贡山-腾冲两个褶皱系,以澜沧江断裂为分界线。前者为半坡复背斜和德化复向斜,后者占有临沧-勐海褶皱系东南端。

半坡复背斜以中生界类复理石建造、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建造并伴以磨拉石建造为主,红色建造零星出露,新生界磨拉石建造不整合其上。德化复向斜,中生界红色建造大面积分布,局部为磨拉石建造、碳酸盐建造与含煤碎屑建造。临沧-勐海褶皱东南端,出露元古界澜沧群与大勐陇变质岩,华力西-印支期勐海花岗岩基占据很大空间。

气候特征

西双版纳年平均气温在18~22℃之间,年均温20℃的等温线相当于850米等高线。西双版纳最冷月均温8.8~15.6℃,≥10℃的活动积温5 062~8 000℃,海拔800米以下地区2013年活动积温皆在7 500℃以上,长夏无冬,秋春相连且为期较短。西双版纳年日照时数1800~2 100小时,季节分配较均匀,其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则较大,如最冷月与最热月温差只有9.9℃,而日温差最大可达27.3℃,这和中国大部分地区迥然不同。从西双版纳地貌垂直分异而言,800米以下为热性气候(热带),800~1500米为暖热性气候(南亚热带),1500米以上为暖温性气候(中亚热带)。州内史无雪迹,只是海拔较高处有轻霜,特大寒潮时有短时0℃左右的低温,会对热量敏感性的热带作物造成灾害。

西双版纳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年降水量在1193.7~2 491.5毫米。其中盆地稍低,而山区略高。湿季降水占2013年总量的82%~85%,7~8月份月降水量皆在250毫米以上,最少的2月份降水量只有20毫米。但是,干季降水少却雾浓露重,提高了干季湿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降水不足。

河流水系

西双版纳境内河流属于澜沧江水系。有大小河流2761条,河网总长达12177公里,河网密度0.633平方公里。全区水资源丰富,总量达145亿立方米。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岗果日峰的扎曲,留置昌都后始称澜沧江,全长2354公里,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全长2198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澜沧江在景洪市河段干流总长174公里,流域面积7093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89亿立方米。河水大流量出现在9月份,历年最大流量128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359立方米/秒,出现在4月份;年平均流量1845立方米/秒。澜沧江于内勐腊县南腊河汇口流出国境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东南亚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汇入南海。

地形地貌

西双版纳地貌多为中低山和丘陵区,海拔800~1300米的低山区,占西双版纳总面积的65.3%,构成西双版纳地貌格局的主体。次为海拔500~800米的低丘区域,占西双版纳的19.4%。 1300~2 500米的中山区占 10.6%。山间盆地与河谷区,只占西双版纳的4.7%。西双版纳1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49个,以勐遮-勐混盆地最大,面积为229平方公里,其余皆在100平方公里以下,其中10~99平方公里的盆地共有19个,总面积684.2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截至2005年西双版纳已查明有金属、非金属矿点131处。具有相当储量的矿种有铁、铜、铅、稀土、锡、钨、锰、硫铁矿、石盐、钾盐、煤、汞、银、砷、金、化工灰岩、绿柱石等19种。

铁矿储量1.18亿吨,分布在景洪市疆峰、惠民、大勐龙、曼养、勐腊县新山、勐海县西定、曼来、吉良等地。盐矿储量250亿吨,含盐层面积约548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勐伴、尚勇、磨歇等地。

煤矿储量1450万吨,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大河沟、曼养、勐岗、勐往,景洪市勐养、普文、景讷和勐腊县勐远、尚勇等地。

铜矿储量10530吨,主要分部在景洪市三达山、大勐龙,勐腊县瑶区、易武、象明等地。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勐海县三棵桩、勐板、旧豪,景洪市勐岭山,勐腊县的铸锅河、易田、曼康等地。

地热资源

西双版纳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占云南省第二位,仅次于腾冲,共有热泉、矿泉149处。热水泉多出露于澜沧——勐遮——勐海主干断裂带及景洪坝子。分布在景洪市的嘎洒有16处、小街至大勐龙5处;勐海县的勐阿8处、勐往至蚌岗11处、勐满5处;勐腊县的勐捧、关累等地。水温最低25度,最高达103度,流量0.1——3.9公升/每秒。盐卤泉多分布在勐腊县东部,密集于勐伴、尚勇、大荒坝、曼隆等地。含有丰富的钾盐与盐,故称“盐泉”。

林业资源

1997年,西双版纳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建成了大龙山、勐养、普文、勐仑轻木林场。营造思茅松幼林1万亩、轻木1万亩、铁刀木炭薪林20万亩、依兰香1万余亩、油茶1万余亩。

水力资源

西双版纳地表水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澜沧江干流过境水量,径流总量555.2亿立方米;二是发源于境外的河流汇入本州境内,总量为23.6亿立方米;三是州内降雨产生的地表水,总量为119.2亿立方米。从西双版纳流出国境的总水量达69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达22.52亿立方米。西双版纳水能理论蕴藏量529.23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463亿度。

截至2005年西双版纳人均占水量为全国人均占水量的7.7倍。有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47座。库容总量达2.3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0.03千公顷。有中小型电站80余座,发电量达28814万度。

生物资源

西双版纳境内共有植物二万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一万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有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抗癌药物美登木、嘉兰;治高血压的罗芙木;健胃驱虫的槟榔;风吹楠的种子油是高寒地区坦克、汽车 发动机和石油钻探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的特需润滑油料;桐子油可替代柴油;被誉为“花中之王”依兰香可制成高级香料;有1700多年前的古茶树;有天然的“水壶”、“雨伞“;会闻乐起舞的跳舞草、果实吃后会改变味蕾味觉的神秘果、见血封喉的箭毒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西双版纳生物医药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基因宝库。

已知有鸟类429种,占全国鸟类总数2/3,兽类67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6%,西双版纳鸟兽种类之多,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其中被列为世界性保护动物的有亚洲象、兀鹫、印支虎、金钱豹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羚羊、 懒猴等13种,还有许多二、三类保护动物。

自然保护区 
类别保护区名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纳版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云南西双版纳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西双版纳州级自然保护区

易武州级自然保护区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鼋、双孔鱼市级自然保护区

景洪布龙市级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罗梭江鱼类市级自然保护区

人口

傣族是西双版纳主体民族,有33.3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3%。哈尼族有20.7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7%。基诺族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国务院批准的民族,有2.51万人。西双版纳世居着13种民族。

2021年,年末全州常住人口130.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7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8.0%。全年出生人口1.05万人,出生率为8.01‰;死亡人口0.90万人,死亡率为6.90‰;自然增长率为1.15‰。年末户籍人口101.8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6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40.9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40.2%;少数民族人口79.28万人,比重为77.9%。[3]

西双版纳州十三种世居民族
汉族傣族哈尼族彝族
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
苗族回族佤族壮族
景颇族   

政治

职务姓名
书记
朱家伟[11]
副书记刀文、王嘉玲[12]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许家福
副主任李萍、刘俊杰、兆勇军、张云洪、张文虎
秘书长李校荣[13]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州长
刀文
副州长
罗景锋、吴春花、李力、周亮生、胡向京[13]、徐克辉[14]、罗红星[15]
秘书长
寇文华[16]

(以上内容来源于[17][18][19][20][21][22][23][24]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张兴
副主席袁松青、帕松列龙庄勐、刀琼平、李忠建、白玲
秘书长肖华[25]

经济

综述

2021年,全年全州生产总值6761528万元,比上年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1786万元,比上年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1729473万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440269万元,增长8.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5.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9%。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1812元,比上年增长7.1%。全员劳动生产率为88936元/人,比上年提高7.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699796万元,比上年增长8.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7%。

2021年,年末全州就业人数72.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0%,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4%。[3]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10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农业产值1575285万元,增长11.9%;林业产值677813万元,增长9.0%;畜牧业产值198810万元,增长3.5%;渔业产值129649万元,增长13.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9453万元,增长9.4%。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8.12万亩,比上年增加0.03万亩;甘蔗种植面积22.79万亩,增加2.4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9.97万亩,增加4.27万亩。年末茶叶面积143.16万亩,比上年末增加0.17万亩;水果(含瓜果)面积73.01万亩,增加5.83万亩;橡胶面积451.15万亩,增加4.86万亩。

2021年,全年粮食、干胶、茶叶、甘蔗、水果(含瓜果)、蔬菜产量保持增长。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3.75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猪肉产量2.42万吨,增长3.6%;牛肉产量0.37万吨,增长6.9%;禽肉产量0.92万吨,增长4.1%。禽蛋产量0.41万吨,增长0.3%。年末生猪存栏32.47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1.4%;全年生猪出栏32.39万头,比上年增长1.2%。

2021年,年末渔业养殖面积11.50万亩,比上年末减少0.37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8.36万吨,比上年增长20.0%。[3]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68693万元,比上年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4%;股份制企业增长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0.8%;私营企业增长18.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9.9%,制造业增长1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3%。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铁矿采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5%,制糖业增长9.8%,精制茶加工业增长26.5%,合成橡胶制造业下降5.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2.1%,电力生产业增长24.9%,电力供应业下降7.3%。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241088万元,比上年下降1.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10.0%;股份制企业下降1.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9.2%;私营企业下降4.7%。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增长77.9%,制造业下降1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1%。

2021年,全年铁矿石原矿、糖、精制茶、中成药、合成橡胶、发电产量比上年增长,啤酒、水泥产量下降。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61762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全州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89587万元,增长23.1%;实现利润1131万元,下降38.6%。[3]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82673万元,比上年增长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22912万元,增长8.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8709万元,增长11.7%;金融业增加值280864万元,增长3.4%;房地产业增加值631911万元,增长6.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95810万元,增长9.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6%,利润总额增长46.4%。

2021年,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5475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9.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35.68万件,包裹业务0.24万件,报纸杂志订销业务累计1128.16万份,快递业务量2088.8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27566万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58847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年末电话用户总数145.53万户,比上年末下降5.8%,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38.36万户,下降5.8%。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5.95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3.28万户,增长5.4%。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1815万元,比上年增长2.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09273万元,增长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2542万元,增长6.3%。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175019万元,增长1.0%;餐饮收入额606796万元,增长6.2%。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2.0%,饮料类增长6.1%,烟酒类增长8.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1.5%,化妆品类下降46.0%,日用品类下降20.3%,书报杂志类增长9.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1.8%,中西药品类增长10.4%,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2.4%,通讯器材类下降79.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8.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0%,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9.2%,汽车类持平,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99.9%。

2021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3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0%。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1.5%。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3.5%,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5.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0.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4.6%。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8.6%。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4%。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5%,办公楼投资增长21.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23.3%。

2021年,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624.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0%;房屋竣工面积84.4万平方米,增长97.0%;商品房销售面积191.82万平方米,增长8.7%;商品房销售额1430528万元,增长8.0%。

旅游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2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国内游客2720.86万人次,增长37.6%。旅游综合总收入4320773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319749万元,增长17.3%。

2021年,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2678204万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进口1419319万元,增长23.7%;出口1258885万元,增长8.5%。

2021年,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2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2.2%。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634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0.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561万元,增长12.4%。其中,税收收入256639万元,增长8.2%;非税收入145922万元,增长20.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40298万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5135万元,下降13.8%;教育支出258413万元,增长1.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2268万元,增长15.3%;卫生健康支出246341万元,增长39.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32180万元,增长8.9%。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96517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6.2%。其中,住户存款5078562万元,增长9.1%;非金融企业存款978361万元,下降15.7%;机关团体存款1511196万元,增长9.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07602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4.8%。其中,住户贷款3426872万元,增长14.8%;企(事)业单位贷款2649156万元,增长14.7%。

2021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17758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2244万元,下降4.8%;人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45514万元,增长10.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5289万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及给付31941万元,增长2.9%;人寿险业务赔款及给付43348万元,下降3.7%。[3]

文化

地区特产

茶叶

在勐海有一株1700余年树龄的古茶树。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版纳境内。早在明清时期,普洱茶就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品,并经古道远销中亚及西亚地区。[26]

咖啡

小粒咖啡是西双版纳的重要的咖啡品种,浓郁的香醇之中,有一种特有的回甜,是热带非洲出产的咖啡所不能比拟的。[26]

热带水果

版纳的热带水果种类繁多,常年水果不断。有香蕉、菠萝、芒果、酸梅、酸角、柚子、杨桃、番荔枝、菠萝蜜、荔枝、桂圆、椰子、羊奶果、酸多依、木瓜、山竹、甜角、橄榄和西番莲等。

药材

版纳的热带雨林中生长着众多奇异的药材。“活血圣药”血竭就是其中的一种。血竭又称“麒麟竭”,主要医治跌打、损伤、血瘀疼痛、风湿麻木、妇科杂症等疾病,同时也是配制药品“七厘散”的主要原料。[26]

南药

西双版纳有南药的异种、缘种生长,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生长着缩砂蜜、安息香、云南萝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楼、琥珀等几十种药材。

砂仁,是西双版纳生产的主要南药。这种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具有行气、健胃、消食等效用。

爪哇白豆蔻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消食健胃作用,主治吐逆反胃、腹账、呕吐。西双版纳从70年代引种成功,每株每年可分生植株15株左右,自然结实率一般为20%~40%,最高可达70%,在自然状态下,每公顷可产225千克。西双版纳已广种植200多公顷,部分白豆蔻已开花结实,现有产量约3000千克左右。引种面积,位居全国榜首。

萝芙木,西双版纳傣语称为“麻三端”,原有野生种。萝芙木根有镇静、降血压、活血镇痛作用。用下于治疗高血压、眩晕、失眠等症,是提取“利血平”“和寿比南山”的原料。西双版纳虽有野生萝芙木,但藏量有限。因此,医科院药植所于60年代开始引种催叶萝芙木,中国萝芙木、印度萝芙木等十多种萝芙木属植物。引种成功的催萝芙木中利血平含量高达0.1%,位居国内引种地之首,已用于制成“降压灵”投放市场,首批出口阿尔巴尼亚。

版纳地毯

是中国羊毛手工编织地毯中具有独特地方民族风格的一种。版纳地毯选用本省所产优质羊毛作原料,精心纺织而成。

野生蜂蜜

西双版纳的原始自然环境成就了版纳山系列产品“品质天成、绿色健康”的生态特征。

特色食品

西双版纳的民族风味食品独具特色,傣族风味自成体系,基本的烹饪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炒菜;味道特点是:香、脆、酸、辣、鲜。

香茅草烤鱼香茅草包蒸鸡酸笋煮鱼(鸡)[27]炸牛皮
酸笋煮鸡菠萝紫米饭黄蚂蚁蛋酸笋煮螺蛳
油炸青苔腌牛筋腌牛筋腌牛筋
鸡肉稀饭包烧鲜鱿卵石鲜鱼汤

语言文字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西双版纳傣文为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以印度梵文为基础。

20世纪50年代,对西双版纳傣文在原有文字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改进后的傣文称为新傣文,原有的文字称为老傣文。改进后的西双版纳傣文,在保留原来字母形式和表音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语音增删了若干字母,改变了声调符号,并对字母读音、附加符号的使用和书写规则作了规范。

文学特征

傣族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傣历、傣文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著称于世。早在 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贝叶、绵纸上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小说、诗歌等,仅用傣文写的

长诗就有550余部。《召树屯与楠木诺娜》、 《葫芦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编成电影、戏剧等,深受群众的喜爱。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动作为多类比和美化动物的举止,如流行广泛 的“孔雀舞”、“象脚鼓舞”等。[28]

傣族民间流传的故事多为口头流传,少数的手抄本。故事的种类有神州、历史传说、风流传说、生活故事、人物故事、动植物故事、童话寓言等等。

  • 壁画艺术

  • 傣族创造了民族特色鲜明的绘画艺术。其绘画主要有壁画、长诗文本插图,版漏金水装饰图案等。壁画主要绘制在佛寺的墙壁上,多是佛经故事和佛本生故事,有“三魔女斗法”、“萨陲太子出游”、“鹿本生经”、“舍身喂虎”、“六象朝拜”、“菩提树下诞生”、“涅般”等。此外有少量以叙事长诗为题材的壁画和反映傣族生活、劳动、狩猎、沐浴、出征活动的画面。

  • 歌舞

  • 傣族称歌曲为“甘哈”。傣族传统的歌曲有歌乐、歌舞乐、赞哈乐三大类。民歌乐包括傣语称为“甘哈也尚”的劳动歌,称为“浪笙”的欢喜欢调以及山歌,用胡琴伴奏的歌曲、诉苦歌等。

    傣族的传统舞蹈,主要有孔雀舞蹈,主要有孔雀舞、金鹿舞、白象舞、歌舞、象脚

    鼓舞、武术舞等。表演孔雀舞、金鹿舞和白象舞,分别以孔雀、马鹿、白象的模具为道具,由表演者披戴模型,模拟孔雀、金鹿、大象的各种动作。

    歌舞,常见有《依腊灰》、《花环舞》、《软苏舞》、《荷花舞》、《腊条舞》、《帽子舞》、《扇子舞》等。

    象脚鼓舞,是以象脚鼓为道具,挎鼓边走边舞的男性舞蹈。舞者自作伴奏,配以蹲、踢、蹬、扫等腿部动作。节奏铿锵明快,动作刚柔兼容。

    武术舞,是舞蹈与武术兼容的舞种,包括拳术舞、精术舞、刀术舞。舞者为男性,或赤手空拳、或手持刀、棒、双人对舞,作击、刺、劈、砍、配以腿部的跃、蹲、蹬、扫动作,以锣鼓作伴奏而舞。

  • 贝叶经与傣族文学

  • 傣文贝叶文献包括两个大类:佛教经典、傣文文献。傣族的贝叶文学大体上可分为三大部分:记录、整理和改变傣族民间古老的口承文学作品;引入信奉南传佛教的诸民族国家的文学作品;由佛寺培养的傣族知识分子创作的作品。

艺术特点

傣族的音乐悦耳动听,除了为舞蹈伴奏外,常与诗歌相结合。雕刻、绘画也具有鲜明的特点。[28]

民族习俗

西双版纳傣族,是与水有缘的民族,称为水的民族。民谚说“泡沫跟着波浪漂,傣家跟着流水走”、“水创世,世靠水”。傣族心目中的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

在傣族的《回塔五蕴》医学论著中,把“巴他维塔都”(土)、“阿波塔都”(水)、“爹卓塔都”(火)、“佤约塔都”(风)解释为人体的物质本源。水在其中起胶合作用,起生命源泉的作用。傣族认识到水不仅有饮用、洗涤、航运、灌溉、带动水车等功能,还具有养育世间万物的作用。傣族与水有割不断的深情。

傣族法典中规定:“建勐要有千条河。”丰富水源,是傣族选址建寨定居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有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傣族对水的依恋,还与风俗习惯和居住地气候有关。傣族过新年节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都离不开水;亚热带的高温,人们要一日几浴;傣族开水田种稻,灌溉也要水。傣族的生活离不开水。

傣族家庭的基本形态,是一夫一妻制的父权制小家庭。由于各地在社会发展阶段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态上也有差异。在西双版纳,解放前还保留着较多的对偶婚的残余,表现为家庭和婚姻关系不很稳定,结婚、离婚比较自由。但由于家族和村社形式的存在,青年的婚姻直接关系他们对家族和村社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因此需要家族长和村社头人的同意。男女双方恋爱成熟,男方即请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亲。这时,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发言,由家族长和本村社头人答话,询问“上门”年限和如何宴请亲友等,经族长头人认可即可结婚。婚后男方必须如约到女家劳动数年才能把妻子接回。另立家庭时,由村社分给“份地”。假若双方意见不合,征得头人同意,互递一对蜡条就算办了离婚手续;如果男方离家数月没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一方死去,不管年纪多大,也要办离婚手续,即以蜡条一对放在死者棺上,将馆材送至楼口,即表示与死者离异。

傣族民居──竹楼,是中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造型古雅别致,住在里面清凉舒爽。傣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表示勇敢、美观,亦能吸引异性的爱慕。[29]

文化遗产

截至2018年5月,有11个项目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二三批国家级保护名录,17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保护名录,州级保护名录62人。

国家级保护名录:傣族泼水节、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傣族章哈、基诺族大鼓舞、傣族象脚鼓舞、布朗族弹唱、傣族织锦技艺、贝叶经制作技艺、召树屯与南木诺娜、普洱茶(大益)制作技艺、傣族医药

省级名录:傣族壁画、傣族高升制作技艺、傣族关门节.开门节、普洱茶(七子饼)传统制作技艺、哈尼族服饰制作技艺、基诺族特懋克节、傣族传统武术、傣族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傣族大鼓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普洱茶老字号(车顺号)传统制作技艺等

民间工艺

傣族通巴与花包

通巴、即挎包。傣族通巴,以各色毛线、棉线为原料织制。包长30余厘米,宽20余厘米。包正面、侧面、后面。或织花卉鸟兽、或织几何图形,包底部缀有彩穗。

民族服装

美观、素雅简洁的傣族女装;绣有各色图案、镶有银饰品的哈尼族、基诺族男装;古朴的拉祜族、布朗族女装。州民族工艺品厂,根据游客的需求,开发了夫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和基诺族服装生产,以传统布料与现代布料相结合;传统款式、色泽、饰品和现代款式、饰品相结合,设计缝制出民族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进入市场。[9]

木板画

以木质细腻、色泽鲜明的木材和优质的层板为原料,采用绘样、锯裁、拼帖等方法,将反映西双版纳少数民族衣着服饰、生活习俗、民居建筑、自然风光的雕刻艺术品,拼帖在成板框内,精心打磨、修饰而成。

木雕、根雕

传统木雕,多为木刻佛像、神牛、金象,主要用于拜佛。进入80年代以后,木雕随之出现。主要木雕产品,是木象、木狮、木牛、木马、人像、变形人、木手镯、木项圈等。[9]

黑陶

1991年5月,勐海县乡镇企业局为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景真八角亭所在地兴建工艺美陶厂生产黑陶。1992年开始出坛、罐、壶、瓶、烟具、茶具、陶马、陶牛等63个系列产品。

银饰品与蝴蝶装饰制品

传统银饰品,主要有钗、耳环、项圈、手镯、臂环、胸饰、脚镯、戒指、腰带等。[9]

佛教建筑

小乘佛教传入云南省西双版纳,成为傣族全民信仰的宗教。佛寺建筑随处可见,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有的佛寺旁还建有佛塔。佛寺、佛塔成了傣族群众生活的中心场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圣殿,佛教建筑艺术也成了傣族人民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建筑,以重檐多坡面平瓦建筑为主。佛寺大多成方形,坐西朝东,屋顶坡面由三层相叠而成,中堂较高,南北两侧递减,交错起落。屋顶使用长方形片瓦,瓦尾钩在平形的竹制横椽之上。屋顶正脊及檐面之间的戗脊,用石灰抹平,上面排列各种瓦饰。[30]

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桑勘比迈”节:即泼水节,公历4月13日至15日。举办盛大佛事活动,此外还有丢包、划龙舟、放高升、堆沙、斗鸡等活动。节日高潮是泼水,所谓“湿透全身,幸福终 生”。[31]

哈尼族:“嘎汤帕”节:(思念祖先、弃旧迎新的意思),公历1月2日至4日。人们舂糍粑,祭家神、办酒席。男女青年邀约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无论老少都打陀螺。[31]

拉祜族:“拉祜族”节: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主要食品是舂糯米粑粑。初一早晨去山泉抢新水。初一至初三称为女人年,由男人招待客人,操持家务,初十四至十六为男人年,男人可以上山打猎,纵酒欢歌,节日主要活动是跳芦笙舞。[31]

布朗族:“豪瓦萨”节:即关门节,公历7月中旬。家族成员向家族长举行“松玛”(忏悔)仪式,祈求来年平安无事,消灾免难。[31]

基诺族:“物懋克”节(过年):公历2月6日至8日,敲响大鼓,举行剽牛、备耕、打铁、铁匠收徙传艺等仪式。

瑶族:盘王节:也称“跳盘王”或“还盘王愿”,“盘王”即“盘瓠”,它是瑶族的祖先和图腾的象征。[32]

少数民族禁忌

不能抚摸“小和尚”的头部

西双版纳小乘教规定男人一生中要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凡遇到难事,才能解除苦难,从降生到成人后才会有社会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岁时都要时佛寺里当一段时期的和尚,称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劳动,还要学习佛教经书,进行严格的修身教育。两三年后可以"还俗",还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结婚成家。若未当过"和尚"的男人,被视为生人或野人,在社会中没有地位被人看不起。在寺院修身时,不准与女人谈笑,不准外人抚摸小和尚的头,(这和汉族喜爱儿童抚摸头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别是女性)摸过头,被视为仇人。"小和尚""修身"时间一切作废,必须从头开始。所以,外来游客,若到寺院参观千万记住此习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客厅禁忌

傣家楼上客厅中有三根柱子,两根是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一根是火塘旁边的。卧室中的两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着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后用的,称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火塘边的一根是绝对不许靠的,那是傣家的"顶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

上竹楼须知

进佛寺必须脱鞋。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深浅,依次而坐;傣族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脚跨过火塘,不能随意移动火塘里支锅用的铁"三角架";在街上买菜时,不能用脚指菜来讨价还价;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们的头。傣族认为"头"是人的首领;上楼脚步要轻,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广众面前不能说别人的坏话;妇女产后不满月不能到别人家去玩;家中有丧事,未出丧不准到任何人家去。[33]

哈尼族风俗禁忌

在哈尼山寨,有亲朋好友或宾客来访,家里大小主人会主动出门热情相迎,并帮助客人取下挎包等东西。当客人坐定后,如果递给你满满一杯或一碗洒,表示受到欢迎。如果第一次给客人倒满茶水,就意味着他不受欢迎;如果第一次只给客人倒半杯或半碗洒,显得主人很小气。主人在给客人倒洒时,自己也必须倒上一杯,并先喝一口。好客的哈尼人还会拿出苞谷、瓜子、烟等招待客人。主人家定会杀一只鸡,加上盐、辣子、等佐料煮一锅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哈尼人待客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吃稀饭时有许多规矩。入席后,主人把鸡头、鸡肝敬给客人,鸡腿给客人中的小孩。表明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客人告辞时,主人会包一些茶叶、草烟等给客人。包中必定有几个熟鸡蛋,这是主人对客人的祝福。同时,主人给客人的礼物一定要用芭蕉叶、黑棉线包扎,这象征主客间深厚的友情。

彝族风俗禁忌

忌戏耍动头;众人面前说脏话;彝族家有病人时忌说死伤之类的话;忌说“杀年猪”,而要说“抓年猪”或“拿年猪”;忌对婴儿用“胖”、“漂亮”、“重”之类的赞词;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动物(熊、狗、猴、猫等)肉进屋,也忌食其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禁妇女跨越男人;忌婚丧嫁娶日宰杀山羊;忌以苦蒿杆做筷子及打人;忌从客位方烧荞粑;火烧荞麦粑从炎塘里拿出时,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禁食马、骡、狗、猴、乌鸦、蛇、蛙肉;忌作客不留肉;忌将饭端给主人;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找于肩上;有孕之妇忌给新娘梳头,也忌给新娘缝嫁装。[34]

交通

2021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361万吨,比上年增长11.6%;货物运输周转量338045万吨公里,增长16.8%。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695万人,比上年下降5.1%;旅客运输周转量255884万人公里,增长5.5%。

2021年,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3.8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2%。其中,载客汽车19.14万辆,增长7.7%;载货汽车4.58万辆,增长5.1%。摩托车32.56万辆,增长9.9%。[3]

公路

截至2016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路通车里程为8785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215公里,农村公路7570公里。按公路等级分,高速公路90公里,一级公路27公里,二级公路427公里,三级公路26公里,四级公路4632公里,等外公路3583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沥青混凝土路面1936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378公里;简易铺装路面2265公里。

截至2016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乡(镇)通油路率100%,行政村道路硬化率为76%,自然村通达率为82%。

截至2016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营运载客汽车2620辆、44797客位,其中:班线客车1199辆、旅游车500辆、出租车563辆、公交车202辆、租赁车156辆,有营运货车13089辆、26974吨位。乡(镇)通班车率达100%,行政村通班车率86%。市内拥有三所客运站:景洪客运站、客运西站、客运南站。

主要公路名称起点终点经过省份经过城市
213国道甘肃兰州云南磨憨甘肃、四川、云南兰州、成都、昭通、昆明、玉溪、墨江、普洱、景洪、磨憨
214国道青海西宁云南景洪青海、西藏、云南西宁、香格里拉、大理、临沧、双江、澜沧、勐海、景洪
昆磨高速公路云南昆明云南景洪云南昆明、玉溪、普洱、景洪

市内拥有三所客运站:景洪客运站、客运西站、客运南站。

水路

澜沧江—湄公河航道发源于青海的扎曲,其在中国境内的水域称为澜沧江,出境后被称作湄公河(Mekong River),为东南亚第一长河,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一江连六国(中、缅、老、泰、柬、越)的澜沧江-湄公河,上湄公河航道是国家5级航道,中、缅、老、泰四国可常年通航250吨的客货轮。

西双版纳景洪港是中国国家一类口岸,与老缅泰三国商船通航,开辟了多条国际水运航道。[35]

航空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系国家一类口岸,西南“文明机场”,云南省第二个国际机场,云南省重要的干线机场、中型枢纽机场,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南约4公里的嘎洒镇。1990年通航至今,经三次扩建,现飞行区等级为4D,可供波音767、空客330及以下机型起降。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现有3.3万平方米国内航站楼、11万平方米停机坪。跑道长2400米,宽45米,PCN值58/F/B/W/T;有18个停机位供飞机停场使用,有登机桥位10条;安检通道10条,值机柜台25个。

截至2014有通航城市有:通航城市有:北京、上海、香港、广州、西安、长沙、南京、杭州、成都、重庆、郑州、武汉、天津、昆明、丽江、香格里拉、大理、腾冲、琅勃拉邦等。国内航线18条,国际/地区航线2条。

铁路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在2020年前,建设由昆明起始途径西双版纳景洪市至磨憨口岸出国门的泛亚铁路中线——“中老铁路”。

按照整体规划,中通路项目为昆明-磨憨-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全长3894公里,是中国西南、西北等地区通往东南亚核心地区最顺直的通路。修成后将结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的景洪市不通铁路的历史。

社会

2021年,全年普通本专科教育招生3995人,在校生9919人,毕业生1331人。普通中专招生1477人,在校生4299人,毕业生1027人。职业中学招生1905人,在校生5829人,毕业生2076人。普通高中招生6899人,在校生18784人,毕业生4660人。普通初中招生15006人,在校生44105人,毕业生13824人。普通小学招生16222人,在校生97744人,毕业生15601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832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86.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6%。[3]

高等院校 
学院名称主管部门办学层次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本科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专科
云南省级示范高中
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西双版纳州允景洪中学
景洪市第四中学勐海县第一中学
勐腊县第一中学

科技事业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37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认定云南省专家工作站4家,省星创天地培育2家、授牌2家,云南省科普基地1家。完成13个省级创新创业项目、5项科技扶贫项目、3家第五批培育期的“星创天地”验收工作。推荐65家企业及团队参加省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共22个项目获奖。年末有效专利267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4件。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4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61565万元。[3]

主要研究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文化事业

2021年,年末全州文化和旅游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公共图书馆4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2个,乡镇文化站44个。全年艺术团体组织国内演出134场,国内观众5.10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23.37万册,总流通23.58万人次。年末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2%,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2%。[3]

文化场馆 
类别场馆名称
博物馆易武镇普洱茶文化博物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
图书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图书馆景洪市图书馆
勐海县图书馆勐腊县图书馆
文化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景洪市文化馆
勐海县文化馆勐腊县文化馆

医疗事业

2021年,年末全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00个,其中医院42个,在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0个,中医医院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卫生院3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9个,村卫生室25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4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110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49人,注册护士4969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835张,其中医院6129张,卫生院1430张。全年传染病发病率277.7/10万。[3]

医疗机构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人民医院勐海县人民医院
勐腊县人民医院西双版纳农垦医院
西双版纳州妇幼保健院 

体育事业

2021年,全年全州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项体育竞赛获得金牌6枚、银牌7枚、铜牌3枚。[3]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13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42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8元,增长10.6%。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579元,比上年增长11.0%。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812元,增长10.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650元,增长11.1%。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4%,农村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0%。[3]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全州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8.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94万人,增加1.22万人。其中,参保的职工人数14.83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数7.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58万人,增加0.7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74万人,增加0.56万人。其中,参保的职工人数12.55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数7.1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74万人,减少0.72万人。年末共有0.52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

资源环境

2021年,全年总用水量5.9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0%。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8.3%,工业用水下降14.0%,农业用水增长3.9%,城镇公共用水增长43.8%。

2021年,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831公顷。当年新封山育林667公顷,其中有林地和灌木林地新封山育林667公顷。人工更新面积66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2000公顷。

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00.5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41.9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1.0%。其中,原煤消费量17.61万吨,下降18.8%;电力消费量6.77亿千瓦时,下降24.5%。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9.0%。[3]

旅游

综述

截至2015年底,全州共有17个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9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2个,1A级景区3个,5个小镇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

西双版纳A级旅游景区名录 
等级景区名称

5A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4A

西双版纳傣族园

景洪曼听公园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勐泐大佛寺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

西双版纳茶马古道景区

3A

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

西双版纳曼迈桑康景区

2A

西双版纳南药园

思小高速公路(西双版纳段)

1A

勐海景真八角亭景区

西双版纳雨林谷

西双版纳打洛独树成林景区

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类别单位名称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真八角亭曼飞龙塔
曼短佛寺曼春满佛寺
茶马古道勐腊段
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定国祠中缅会谈纪念碑
曼阁佛寺曼勒塔庄莫
景哈洞穴遗址曼崩铜塔

原始森林公园

原始森林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

勐仑植物园

西双版纳勐仑植物园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坐落在勐腊县勐仑镇。植物园被湄公河的支流罗梭江环绕着状如葫芦形。

植物园中设有植物标本馆,珍稀濒危植物种资源库和物技术实验室,已成为中国热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研究中心。

野象谷

西双版纳野象谷位于景洪以北的勐养自然保护区内,地处东西两片林区结合部的河谷。

傣族园

位于西双版纳橄榄坝,景区内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建成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村寨旅游线路、江边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

橄榄坝

橄榄坝,在泰语中叫做“勐罕”,“罕”的意思是卷起来。

勐腊望天树

勐腊补蚌望天树空中走廓距景洪190多公里,距离勐腊县城18公里。

民族风情园

民族风情园位于景洪市城南、风景秀丽的流沙河畔,占地面积66.7万平方米。

热带花卉园

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1200亩,其前身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热作标本园。

曼听公园

曼听公园在允景洪城内的曼听寨边,千年以前是西双版纳如片领的御花园,傣语称其为"春欢"(魂园)。随着荒地开垦为花果园,来这儿居住的人增多,而成为如今的曼听寨。公园占地400余亩,建有一座纪念周总理1961年到曼听寨参加泼水节的纪念铜像。

基诺山寨

基诺民俗山寨位于野象谷至勐仑植物园之间的基诺乡巴坡村,位于景洪市东部,距景洪市28公里,西距勐养镇70公里,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基诺族是国家承认的56个单一民族的最后一个。人口较少,大多居住在此地。

景真八角亭

景真八角亭位于勐海县西边约20千米处,距离景洪70余千米的勐遮区景真乡的小团山上。八角亭是仿照佛祖释迦牟尼的金帽式样而设计的,始建于1701年。

民族博物馆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位于景洪市澜沧江东岸依山临江、环境优美的南联山半山坡,宏伟的建筑群面朝景洪城,三面被葱茏的天然林、橡胶林环抱。博物馆占地15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总投资概算1.55亿元。

著名人物

刀栋庭,曾任猛罕土司、摄政西双版宣慰使。建国后,历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副州长,云南省民委副主任、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刀美兰,中国当代舞蹈家,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

刀林荫,曾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刀世勋,世袭车里宣慰使,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六、七、八、九届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召存信,宁洱地区专员公署副专员,中央西南区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连续七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

荣誉

城市荣誉

中国避寒旅游城市[36]2012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植物王国
动物王国绿色王国南药王国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37]
中国美丽山水城市[38]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39]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获评为五线城市[40]

城市排名

2018年9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入选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排名第62位。[41]

2021年6月11日,西双版纳获评2021一季度中国十大环境舒适之城第4位。[42]

友好城市

奥斯汀市琅勃拉邦省清莱府上海浦东新区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