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正离子)

由网友(瘾心劫ヽ)分享简介:阴离子,又称邪离子,是指掉来最外层的电子以到达绝对不变布局的离子情势。1般说去,本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小于四的凡是造成阴离子(便是戴邪号的),大于四的凡是造成阳离子(也便是戴负号的),另有1个纪律,本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也便决议了该元艳的化合价,便是邪号或者者负号前的数。名称阴离子寄义掉来最外层的电子以到达绝对不变布局的离子情势...

阳离子,又称正离子,是指失去最外层的电子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形式。一般说来,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通常形成阳离子(就是带正号的),大于4的通常形成阴离子(也就是带负号的),还有一个规律,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也就决定了该元素的化合价,就是正号或者负号前的数。

名称

阳离子

含义

失去最外层的电子以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形式

别称

正离子

规律

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该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概念

2.第一电离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 mol. 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

离子是指原子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达到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或2个的稳定结构。这一过程称为电离。电离过程所需或放出的能量称为电离能。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后所形成的带电粒子叫离子,例如钠离子Na+。带电的原子团亦称“离子”,如硫酸根离子。某些分子在特殊情况下,亦可形成离子。

一般说来,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通常形成阳离子(就是带正号的),大于4的通常形成阴离子(也就是带负号的),还有一个规律,原子核最外层电子数也就决定了该元素的化合价,就是正号或者负号前的数.

阳离子是指原子由于外界作用失去一个或几个电子,使其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或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原子半径越大的原子其失电子能力越强,金属性也就越强。属性最强的金属元素是钫(Fr)。

带一个或多个正电荷的离子称为“正离子”,亦称“阳离子”。

电子功能

原子的半径愈大,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较强,金属性也就较强;相反,原子的半径愈小,原子的失电子能力愈弱,因此金属性也较弱。而原子的半径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目愈少,失电子能力较强;相反,最外层电子数目愈多,失电子能力较弱。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钫(Fr),也是失(放)电子的能力最强的金属。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带正电荷数等于原子失去的电子数。

书写方法

阳离子的书写方法就是在该离子的元素或原子团负号右上角表上所带电荷数与“+”号,如钠离子:Na+、三价铁离子:Fe3+、铵根NH4+、银铵配离子:[Ag(NH3)2]+等

鉴定方法

Na

鉴定方法:

1.取2滴Na试液,加8滴醋酸铀酰试剂 :UO2(Ac)2+Zn(Ac)2+HAc,放置数分钟,用玻璃棒摩擦器壁,淡黄色的晶状沉淀出现,示有Na :

3UO2+Zn+Na+9Ac+9H2O=3UO2(Ac)2·Zn(Ac)2·NaAc·9H2O

条件与干扰:

1.在中性或醋酸酸性溶液中进行,强酸强碱均能使试剂分解。需加入大量试剂,用玻璃棒摩擦器壁

2.大量K存在时,可能生成

KAc·UO2(Ac)2 的针状结晶。如试液中有大量K时用水冲稀3倍后试验。 Ag、Hg、Sb有干扰, PO4、AsO4能使试剂分解,应预先除去

灵敏度:

捡出限量:12.5μg

最低浓度:250μg·g (250ppm)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