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非洲国家)

由网友(瘾。)分享简介:埃及,齐称阿推伯埃及共以及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是1个非洲国度,位于非洲西南部,地处欧亚非3大洲的接通冲要,是大西洋取印度洋之间海上航路的捷径。领土面积一零零.一万平方私里,尾都开罗,民间言语为阿推伯语。埃及是世界4大文化古国之1。私元前三二零零年,美尼斯同一埃及成立了第1个奴隶制国...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是一个非洲国家,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国土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首都开罗,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部分西亚非洲国家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采取的入境管制措施 2.10更新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2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525年,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埃及相继被希腊和罗马征服。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入侵,成为伊斯兰教一个重要中心。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省。1882年英军占领后成为英“保护国”。1922年英国宣布埃及为独立国家,但保留对国防、外交、少数民族等问题的处置权。1953年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8年2月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叙利亚发生政变,退出“阿联”。1971年改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

埃及在经济、科技方面长期处于非洲领先态势。旅游、石油、侨汇和苏伊士运河是主要收入来源。[1]

埃及政府定于2021年12月1日起迁往新行政首都。[2]

中文名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1]

外文名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1]

简称

埃及

所属洲

非洲

首都

开罗[1]

主要城市

亚历山大、伊斯梅利亚、塞得港、沙姆沙伊赫、卢克索、阿斯旺等[1]

国庆日

7月23日[1]

高等学府

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等

GDP总计

3630.7亿美元(2020年)[1]

国际电话区号

+20

国际域名缩写

eg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人类发展指数

0.658(2013年)

水域率

0.632%[1]

地理最高点

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

国花

睡莲

国家结构

单一制

国家领袖

总统: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总理:穆斯塔法·马德布利

国土面积

100.1万平方公里[1]

人口数量

约1亿(2021年)[3]

人口密度

100人/平方公里(2021年)[1]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科普特人[1]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基督教-科普特教会[1]

国歌

《我的祖国》[1]

气候类型

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型气候、其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

人均GDP

3547.87美元(2020年)[1]

国家代码

EGY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1]

货币

埃及镑[1]

时区

UTC+2

政治体制

总统制共和制

色彩禁忌

暗淡色、紫色

国鸟

雄鹰

主要河流

尼罗河

历史沿革

曾经的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3100年出现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连续形成了31个王朝。公元前11世纪至前1世纪,断断续续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代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

公元4—7世纪并入东罗马帝国,后又被波斯萨珊王朝占据。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入侵,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阿拉伯帝国后期,埃及地区出现了法蒂玛王朝和阿尤布王朝。

1249年开始由马木鲁克王朝统治,1517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埃及行省。

1798年—1801年一度被拿破仑占领。1805—1840年在穆罕默德·阿里领导下建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从奥斯曼帝国独立。

1882年被英国军队占领,1914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922年2月28日,英国承认埃及独立。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获得真正独立。1953年6月18日废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6年英军全部撤出埃及,但仍然保持对苏伊士运河区的事实治权。

1956年,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引发第二次中东战争,英国与法国、以色列组成联军,突击控制了西奈半岛与苏伊士运河区,围歼了多支埃及军队,并对埃及的多座大城市展开战略轰炸以震慑埃及军民。埃及被炸毁民房1万多栋,炸死1000多人,受伤20000多人。战后埃及奠定它在中东的领导地位中心;英国上下也认清了现实国力,宣布“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放弃对新加坡、马来亚、科威特、巴林、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殖民统治。

1958年2月,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叙利亚脱离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失去西奈半岛。

1970年,纳赛尔去世,由萨达特继任总统。1971年9月,改国名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1981年,萨达特遭刺杀身亡,由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继任总统。1982年取回西奈半岛的主权。

2011年发生茉莉花革命,阿拉伯世界多国发生社会动荡,“争民主、反独裁、反腐败”的反政府示威风起云涌。埃及成为这台大戏中重要一幕,运动导致执政三十年的穆巴拉克总统黯然下台,并由军方掌握国家过渡政权。

2012年6月,民选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上台,一年后他被军方罢职,后引发穆兄会支持者的持续示威抗议和严重流血冲突事件,埃及社会也面临着严重的分裂和对立局面。

2013年6月底至7月初,反对和支持穆尔西的民众分别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并引发流血冲突,造成数百人死亡。7月3日,埃及军方罢黜穆尔西,中止现行宪法,宣布政治过渡路线图,推出临时总统和政府。7月8日,临时总统曼苏尔颁布宪法声明,明确修宪、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等过渡期安排。7月16日,临时政府宣誓就职。12月,埃及官方将穆兄会定性为“恐怖组织”。

2014年1月,埃及新宪法通过全民公投。5月底,埃及举行总统选举,前军方领导人塞西以97%的得票率当选总统(投票率47%)。6月3日,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当选总统,6月8日宣誓就职。

2016年10月28日,埃及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从2017年至2019年。[4]

2018年4月2日,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总统选举中赢得97.08%的选票,成功获得连任。[5]

2018年4月14日,埃及再次宣布全国实施紧急状态3个月,自4月14日凌晨1点钟开始。打击恐怖分子。[6]

2019年4月25日,埃及政府发布公报,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为期3个月,并在靠近加沙地区的西奈半岛东北部实施宵禁。[7]

2023年2月20日,埃及正式获得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员国地位。[8]

自然环境

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面积为100.145万平方公里[1],疆域横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士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国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没有大山,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

地形地貌

埃及全境大部分是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沙漠与半沙漠占全国的95%。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

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从南到北流贯全境,埃及段长1350公里,两岸形成宽约3—16公里的狭长河谷,并在首都开罗以北形成2.4万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在尼罗河的影响下,两岸谷地形成了面积为1.6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带。

主要湖泊有大苦湖和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全国干燥少雨,气候干热。埃及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昼夜温差较大。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白尼罗河发源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青尼罗河发源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两河汛期不同。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全境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1]。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

自然资源

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8亿桶,天然气3.2万亿立方米,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2015年,埃及近海海域发现迄今地中海范围内最大天然气田,潜在天然气蕴藏量为8500亿立方米。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位居非洲国家第五位和第四位,是非洲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埃及电力供应以火电为主,占86.9%。全国电网覆盖率达99.3%,世界排名第28位。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全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1]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27个省:开罗省、吉萨省、盖勒尤比省、曼努菲亚省、杜姆亚特省、达卡利亚省、卡夫拉·谢赫省、贝尼·苏夫省、法尤姆省、米尼亚省、索哈杰省、基纳省、阿斯旺省、红海省、西部省、艾斯尤特省、新河谷省、亚历山大省、布哈拉省、北西奈省、南西奈省、塞得港省、伊斯梅利亚省、苏伊士省、东部省、马特鲁省和卢克索省。

埃及各省
名称人口
(2006-11-11)
人口
(2012-01-01)
首府
1亚历山大省4,123,8694,509,000亚历山大
2阿斯旺省1,186,4821,323,000阿斯旺
3艾斯尤特省3,444,9673,888,000艾斯尤特
4布海拉省4,747,2835,327,000达曼胡尔
5贝尼苏韦夫省2,291,6182,597,000贝尼苏韦夫
6开罗省8,471,8598,762,000开罗
7代盖赫利耶省4,989,9975,559,000曼苏拉
8杜姆亚特省1,097,3391,240,000杜姆亚特
9法尤姆省2,511,0272,882,000法尤姆
10西部省4,011,3204,439,000坦塔
11吉萨省5,724,5456,979,000吉萨
12伊斯梅利亚省953,0061,077,000伊斯梅利亚
13谢赫村省2,620,2082,940,000谢赫村
14马特鲁省323,381389,000马特鲁港
15明亚省4,166,2994,701,000明亚
16米努夫省3,270,4313,657,000希宾库姆
17新河谷省187,263208,000哈里杰
18北西奈省343,681395,000阿里什
19塞得港省570,603628,000塞得港
20盖卢比尤省4,251,6724,754,000本哈
21基纳省3,001,6812,801,000基纳
22红海省288,661321,000古尔代盖
23东部省5,354,0416,010,000宰加济格
24索哈杰省3,747,2894,211,000索哈杰
25南西奈省150,088159,000图尔
26苏伊士省512,135576,000苏伊士
27卢克索省457,2861,064,000卢克索
总计72,798,03181,396,247

国家象征

通常认为,英语中“埃及”一词是从古希腊语演变而来的。阿拉伯人则将“埃及”称作米斯尔,在阿拉伯语中意为“辽阔的国家”。埃及又称为金字塔之国,棉花之国。[9]

国旗

埃及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红、白、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部分中间有国徽图案。红色象征革命,白色象征纯洁和光明前途,黑色象征埃及过去的黑暗岁月。

国徽

埃及国徽为一只金色的鹰,称萨拉丁雄鹰。金鹰昂首挺立、舒展双翼,象征胜利、勇敢和忠诚,它是埃及人民不畏烈日风暴、在高空自由飞翔的化身。鹰胸前为盾形的红、白、黑三色国旗图案,底部座基饰带上用阿拉伯文写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首都

开罗(Cairo),面积约3085平方公里,人口800万(2012年1月)。是阿拉伯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夏季平均气温最高34.2℃,最低20.8℃;冬季最高19.9℃,最低9.7℃。[1]

当地时间2021年11月3日,埃及总统府发布声明称,根据埃及总统塞西的指示,埃及政府从12月1日起迁往新行政首都。新首都位于开罗以东沙漠地带,其名称还没确定。[2]

人口

全国人口数:1亿(截至2021年7月)[10]。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徒主要是逊尼派,占总人口的84%。科普特基督徒和其他信徒约占16%。另有约600万海外侨民。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

据埃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8月底,埃及人口已经达到9100万人。除移居在国外的数百万人,生活在埃及这块古老土地的人口高达8300多万,在西亚北非地区高居首位,据埃及政府估计,在2025年前,这一数字将突破一亿。

2006年埃及总人口还只有7650万,在此后不到6年时间里猛增18%以上,净增约1450万人。截止2017年,开罗人口约2280万。此外,埃及人口居住高度集中。埃及国土只有10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东和非洲地区来说本来就不算大,而且大约95%的国土面积为无法居住的荒漠,能够居住的国土面积只有5万多平方公里。因此,埃及人口近一半集中在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也是埃及最富庶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此外,首都大开罗地区一地的人口就高达近2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近四分之一。

2020年2月11日,埃及中央公众动员和统计局大楼外悬挂的居民人口实时计数器备受关注。下午2时30分左右,随着计数器上的数字首次上升至9位数,埃及成为全球第十四个人口过亿国家。[3]

政治

原宪法于1971年9月经全民投票通过,1980、2005和2007年三次修订,2011年穆巴拉克下台后被废止。2012年12月,埃及全民公投以63.8%的支持率通过新宪法。20的支持率(投票率38.6%)通过全民公投。2019年4月,埃及举行全民公投,以88.83%的支持率(投票率44.33%)通过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主要内容包括延长总统任期,设立参议院、副总统等。[1]

议会

2019年4月修宪将议会由一院制改为两院制。众议院拥有立法权、监督权和财政权,政府对众议院负责,受其监督;任期5年,设不少于450个席位。新设的参议院为资政机构,主要职能是就立法、结约、外交政策等重大事项向众议院和总统提出建议;任期5年,设300个席位。2020年埃先后举行参议院和众议院选举,现任众议长哈纳菲·贾巴利,参议长阿卜杜瓦哈卜·阿卜杜拉齐格。[1]

政府

2013年6月底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发生剧变。7月9日,曼苏尔总统颁布法令,任命哈兹姆·贝卜拉维(Hazem Al-Beblawi)为过渡期临时政府总理。2014年2月25日,曼苏尔总统接受贝卜拉维政府内阁辞呈,并任命易卜拉欣·马哈拉卜(Ibrahim Mahlab)为临时政府总理。3月1日,临时政府内阁成员宣誓就职。2014年6月,塞西当选总统后成立新一届政府,马哈拉卜留任总理。2015年9月,埃及政府改组,谢里夫·伊斯梅尔(Sheref Ismail)出任总理。2016年3月,埃政府再次改组,谢里夫·伊斯梅尔留任总理。2018年6月,新一届政府成立,穆斯塔法·马德布利出任总理。[1]

2019年12月22日,埃及内阁进行改组,马德布利留任总理。现内阁成员共33人。主要成员有外交部长舒克里、国防部长扎齐,内政部长陶菲克等。

司法

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中央法院和初级法院以及行政法院,开罗还设有最高宪法法院。检察机构包括总检察院和地方检察分院。2016年6月,埃新一届最高宪法法院院长哈桑、最高上诉法院院长沙菲克、行政法院院长马斯欧德、行政检察院院长拉奇格宣誓就职。[1]

政党

1952年革命后,曾禁止政党活动。阿拉伯社会主义联盟于1962年10月成立,为埃及唯一合法政党,纳赛尔任主席。1977年开始实行多党制。2011年颁布新政党法,现有政党及政治组织近百个,其中经国家政党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政党约60个。主要政党有:

(1)自由埃及人党(Free Egyptians Party):2011年7月3日成立。主张建立世俗国家,实现司法独立,保持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和习俗,全体公民拥有信仰自由及民主、自由权利,妇女应发挥社会作用和参与各领域建设。主席艾哈迈德·哈桑·赛义德(Ahmed Hassan Said)。

(2)祖国未来党(Nation’s Future Party):2015年8月成立,前身是组织并参与“1·25革命”和“6·30革命”的祖国未来运动。自称为埃及青年的政党,宗旨是以政党政治替代街头政治,以合法、和平方式使青年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主席艾什拉夫·拉沙德(Ashraf Rashad)。

(3)新华夫脱党(New Wafd Party):1978年2月成立,前身是华夫脱党,是穆巴拉克时期主要反对党。要求加快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保障基本自由和人权,密切同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关系,重点发展与非洲国家关系。主席赛义德·拜达维(Al-Sayyid Al-Badawi)。[1]

政要

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总统。1954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埃及军事学院,获学士学位。1987年在埃及指挥与参谋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于2005–2006年在美国陆军作战学院学习。曾在陆军步兵部队服役,历任机械化步兵营营长、国防部情报与安全处处长、驻沙特使馆武官、北方军区参谋长、司令、埃及军事情报局局长。2012年8月担任埃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2013年7月领导军方罢黜前总统穆尔西,并在临时政府中担任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2014年3月辞去所有职务参选总统并胜选,6月8日宣誓就职。2018年6月,塞西连任总统。

穆斯塔法·马德布利:总理。1966年出生。获开罗大学工程学院博士学位。2000年起在住房部任职,历任城市规划总局技术部长、副局长、局长,2012年任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阿拉伯地区署长,2014年任住房部长,2018年6月出任总理。

哈纳菲·贾巴利:众议院议长。1949年出生。1975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法学院,1987年获得艾因夏姆斯大学法学院博士学位。曾在埃司法部、总统府、最高宪法法院以及巴林王国宪法法院等部门工作。2010-2011年任阿拉伯宪法法院联盟秘书长,2018年6月起任埃最高法院院长。2021年1月12日当选埃众议院议长,任期5年。

阿卜杜瓦哈卜·阿卜杜拉齐格:参议院议长。1948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开罗大学法律系。曾在埃总检察院、行政法院、最高宪法法院等部门工作。2016-2019年任最高宪法法院院长。2019年任祖国未来党主席。2020年10月起任参议院议长。[1]

经济

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服务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50%。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农村人口占总人口55%,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14%。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依靠旅游、石油、侨汇和苏伊士运河四项收入。

2011年初以来的埃及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埃及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增收节支,吸引外资,改善民生,多方寻求国际支持与援助,以渡过经济困难,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临时政府上台后,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大量财政支持下,经济情况较前有所好转。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3630.7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3547.87美元。

经济增长率(2020年):3.6%。

通货膨胀率(2021年6月):5.3%。

失业率(2021年一季度):7.4%。

外汇储备(2021年6月):405.84亿美元。

货币名称:埃及镑。

官方汇率(2021年8月):1美元≈15.6埃及镑

工业

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埃及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及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业上百家。[1]

农业

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农业从业人员约5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31%。埃及政府重视扩大耕地面积,鼓励青年务农。全国可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棉花是埃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主要为中长绒棉(35mm以下)和超长绒棉(36mm以上),被称为“国宝”。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是经济开放见效最快的部门。但随着人口增长,埃及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1]

旅游业

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来的动荡局势对旅游业影响较大,赴埃旅游人数、饭店房间价格、旅游投资均明显下降。2012年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收入约100亿美元。2013年6月底埃及局势再次动荡后,多国政府颁布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游收入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赴埃及游客数量为1000万人次。2015年,埃及旅游收入约61亿美元,赴埃及游客数量为930万人。2016年,埃及旅游收入约34亿美元,赴埃及游客数量为450万人。2017年,埃及旅游收入约53亿美元,赴埃及游客数量为830万人。2018年,旅游收入98亿美元。[1]

2019年9月8日,埃及文物部在埃及南部旅游城市卢克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两座拥有3300年历史的古墓完成修复后正式向游客开放。[11]

对外贸易

埃及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贸易关系,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沙特、阿联酋等。2020年对外贸易888亿美元,进口635.87亿美元,出口252.95亿美元。由于出口商品少,外贸连年逆差。为扩大对外出口,减少贸易逆差,埃及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发展民族工业,争取生产更多的进口替代商品;限制进口,特别是消费性制成品的进口;争取扩大出口,特别是原油、原棉以外的非传统性商品的出口。

埃及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谷物、电器设备、矿物燃料、塑料及其制品、钢铁及其制品、木及木制品、车辆、动物饲料等。主要出口产品是矿物燃料(原油及其制品)、棉花、陶瓷、纺织服装、铝及其制品、钢铁、谷物和蔬菜。埃及出口商品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

外国援助

美国是埃及的主要援助国。向埃及提供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还有德国、法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国家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阿布扎比发展基金等。

外国投资

1974年6月,埃及政府颁布第一部投资法。自90年代中期以来,埃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加快。2014年下半年以来,埃及局势逐步趋稳,投资环境得以改善,2014年外国对埃及直接投资总额约180亿美元,位居非洲国家第一。2017年6月,埃及颁布新《投资法》,有利于吸引外国投资,在土地出让模式、所得税减免、投资保障、本地雇员数量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1]

社会

新世纪以来,埃及大力发展电信和信息产业。1981年,全国仅有固定电话线路51万条,截至2013年,固定电话用户达1041.6万户。截至2013年,移动电话用户8862.1万人;因特网用户从2000年的53.5万人增加到2011年2月的2310万人。埃电信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已成为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东通讯社:埃及国家通讯社,是目前中东地区和阿拉伯世界最大的通讯社,1956年2月创立。宣传政府政策,用阿拉伯、英、法三种文字发稿。

广播电台:全国现有269家广播台站,平均每天播报478小时。国家广播电台,1928年创建。目前每天用80个频率、38种语言向国内、外广播。中东广播电台,建于1964年,主要为商业服务。亚历山大广播电台,建于1960年,用阿拉伯语播音。2000年,埃及开始通过“非洲之星”广播卫星和尼罗河卫星等发射广播节目,能覆盖全世界。

电视:在埃及传媒中占据突出地位。埃及电视台建于1960年。目前埃及电视频道分中央、地方、卫星、专题等四类数十个频道,节目覆盖亚、非、欧、北美等地区。2001年6月,私营卫星电视频道获准开播。

民生

为改善人民生活,埃及政府长期实行家庭补贴,并对大米、面包、面粉、食油、糖和能源等基本生活物资实行物价补贴。2010年,埃及人民议会通过新社会保障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金额为最终工资的80%,并可根据物价进行调整。2011年初埃及政局变化后,政府宣布为600万公务员加薪15%,退伍军人和公私部门员工的退休金同比例增加。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致力减少财政开支,并于2017年先后宣布削减对面粉、燃油等物资的政府补贴,并开始实施新的阶梯电价。同时,埃政府大力推进保障住房工程,提高养老金标准,确保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并积极平抑物价。[1]

教育

实行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制度。全国共有基础教育(含小学、初中、高中和中等技术教育)学校42184所,其中公立学校37218所,私立学校4966所。共有大学34所,其中公立大学18所,私立大学16所。著名的有开罗大学、亚历山大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等。大学高等教育平均入学率达32%。[1]

新闻出版

埃及报刊500余种,其中报纸180余种,杂志300余种。埃及主要官方阿拉伯文报刊有:《金字塔报》《消息报》《共和国报》《金字塔晚报》《图画》周刊、《鲁兹·尤素福》周刊等。主要英文报刊有《埃及公报》。主要私营报刊有:《七日报》《今日埃及人报》《日出报》等。主要门户网站有:《七日网》《国家回声》等。[1]

体育

埃及体育有悠久的历史,体育水平在非洲是较高的。数千年前,埃及人就主要在开罗和亚历山大两大城市进行赛船、摔跤、狩猎等30余种体育活动,最普及的项目有足球、篮球、排球、游泳、举重、摔跤、拳击等。埃及最高青年委员会,是主管体育运动的官方机构;埃及奥委会,是负责体育事务的非政府机构,下设27个单项协会,具体负责组织各项运动;体育俱乐部是开展体育活动和训练运动员的主要场所。它是由一些私人团体或个人在国家资助下建立的。各俱乐部有自己的体育代表队,教练员大部分是业余的,也有少数教练员是专职的。埃及的主要体育设施有开罗纳赛尔体育场、亚历山大体育场等。

军事

埃及实行义务兵和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服役期三年。武装部队总兵力45万,预备役部队25.4万,其中陆军32万、海军2万、空军3万、防空军8万。另有国民警卫队6万人、边防军1.4万人、公安部队6万人、海岸警卫队7000人。[1]

陆军

埃及陆军兵力32万人。编有4个军区、2个军团司令部、4个装甲师、8个机械化步兵师、1个共和国警卫装甲旅、4个独立装甲旅、1个空运旅、2个独立步兵旅、1个伞兵旅、4个独立机械化旅、15个独立炮兵旅、2个地地导弹旅、6个突击大队。

坦克:T-54/-55型840辆、“朗塞”-Ⅱ型260辆、T-62型500辆、M-60A1型400辆、M-60A3型1300辆、M1A1型400辆。

装甲侦察车:БРДМ-2型300辆、“突击侦察”式112辆。

步兵战车:БMП-1型220辆、BMR-600P型260辆、YPR-765型310辆。

装甲输送车:“瓦利德”式650辆、“法赫德”30型165辆、БTР-50/OT-62型1075辆、M-113A2型1994辆、YPR-765型70辆。

牵引炮:122毫米551门、130毫米420门。

自行炮:122毫米76门、155毫米200门。

火箭炮:122毫米296门。

迫击炮:82毫米500门(其中50门为自行)、107毫米(自行)100余门、120毫米1800门、160毫米60门。

地地导弹:“蛙”7型12部,“天鹰”80型若干部,“飞毛腿”B型9部。

反坦克导弹:“耐火箱”1400具,“米兰”220具,“旋火”式200具,“陶”式840具。

无坐力炮:107毫米若干门。

高炮(高射机枪):14.5毫米475挺、23毫米721门,37毫米150门,57毫米340门。

地空导弹:SA-7型2000部、SA-9型20部、“小懈树”(自行)26部。

海军

埃及海军兵力约2万人(包括2000名海岸警卫队)。

潜艇:“R”级8艘。

驱逐舰:“法塔赫”级1艘。

护卫舰:“穆巴拉克”级2艘,“苏伊士”级2艘,“胜利者”级2艘,“达米亚特”(美式“诺克斯”)级2艘。

导弹艇:“拉马丹”级6艘,“黄蜂”Ⅰ级5艘,“十月”级6艘,“蚊子”级8艘。

巡逻艇:18艘。

扫雷舰艇:11艘。

两栖舰艇:12艘。

支援与杂务舰船:10艘。

海军航空兵:装备有武装直升机24架,其中“海王”式5架,SA-342型9架,SH-2G型10架。

岸防部队:装备有130毫米火炮若干门,“奥托马特”型岸舰导弹若干部。

空军

截至2014年,埃及空军兵力规模为5万人(现役人员3万,预备役人员2万),共装备1100架固定翼飞机和290架直升机。空军司令部设在开罗,现任空军司令是尤尼斯·哈迈德中将。

埃及空军的主要作战装备是475架战斗机和100余架武装直升机,战斗机中包括228架F-16C/D、34架F-4E、18架幻影-2000EM/EM、82架幻影-5、113架米格-21,武装直升机包括46架AH-64D和84架“小羚羊”。[12]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是装备F-16战机数量第四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以色列和土耳其。从机型来看,埃及空军的228架F-16中有224架是F-16C/D Block40,4架是最新的F-16C/D Block52,共编成8个战斗机中队。埃及空军的46架AH-64D武装直升机中有36架是由较早时候的AH-64A升级而来,10架是2014年11月才接收的AH-64D Block2。

埃及拥有26个军用机场、7个军民两用机场、20处二线机场、1处高速公路机场、4个能起降军用飞机的民用机场。总的来看,埃及空军在战时可以使用的机场数量达到58个。[12]

交通

交通运输便利,近几年海、陆、空运输能力增长较快。

铁路:由28条线路组成,总长10008公里,共有796个客运站,日客运量200万人次。开罗共有两条地铁线路,总长64公里,共耗资120亿埃镑。地铁三号线分两段修建,第一段全长4.3公里,第二段全长7.12公里,总成本约64亿埃镑。

公路:总长约49000公里。

水运:有7条国际海运航线;内河航线总长约3500公里。现有亚历山大、塞得港、杜米亚特、苏伊士等62个港口,年吞吐总量为800万集装箱,海港贸易量为1.01亿吨。苏伊士运河是沟通亚、非、欧的主要国际航道。近年来,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过运河船只载重量达24万吨,可容纳第四代集装箱船通过。2015年苏伊士运河收入51.7亿美元,2016年为50.05亿美元,2017年为53亿美元。

空运:有民航飞机55架。全国共有机场30个,其中国际机场11个,开罗机场是重要国际航空站。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联盟。[1]

外交

埃及在阿拉伯、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开罗现为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2016年7月1日,埃及前外长盖特担任新一届阿盟秘书长。2021年3月,盖特连任阿盟秘书长。

埃及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主张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突出阿拉伯和伊斯兰属性,积极开展和平外交,致力于加强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关注叙利亚等地区热点问题。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倡议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建立无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重视大国外交,积极发展同新兴国家关系,在地区和国际组织中较为活跃。目前,埃及已与16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埃及担任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至2017年非常任理事国,2019年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国。[1]

对外关系

同中国关系

一、政治往来

中埃自1956年5月30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1999年4月,两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06年5月,两国外交部建立战略对话机制。2006年6月,两国签署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07年5月,中国全国人大和埃及人民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自2007年1月27日起,中埃两国互免持中国外交和公务护照、埃及外交和特别护照人员签证。2014年12月,中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6年1月,两国签署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年实施纲要。

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两国保持密切高层交往。2020年3月和2021年2月,习近平主席两次同塞西总统通电话。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同埃及众议长贾巴利视频会晤。

2021年5月,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同埃及参议长阿卜杜拉齐格视频会晤。

二、经贸往来

2006年11月,埃及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近年来,两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推动双方企业扩大经贸合作,双边贸易持续发展。2013年,中埃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达102.13亿美元。2020年,双边贸易额14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我出口1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7%,进口9.1亿美元、同比下降9.5%。我国向埃主要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服装等,自埃主要进口原油、液化石油气和农产品等。

三、文化、教育、旅游交流与合作

中埃文教、新闻、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活跃。近年来,双方举办了文化周、电影节、文物展、图片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受两国人民欢迎。

中埃两国于1956年签署文化合作协定,此后双方共签署10个文化合作执行计划。2002年我国在开罗设立中国文化中心。2016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共同在卢克索出席中埃建交60周年暨中埃文化年开幕式活动。中埃文化年共执行项目100个,其中在埃及举办56个,在中国举办44个。

两国自1955年起互派留学生,此后逐年增加。1997年签署两国教育部相互承认学历、学位证书协议。目前埃已有10所大学开设中文专业。2007年,北京大学与开罗大学合作成立北非地区第一家孔子学院。2008年,华北电力大学与苏伊士运河大学合建了埃及第二所孔子学院。此外在埃还开设有3个孔子课堂。2020年9月,中埃签署《将汉语纳入埃及中小学作为选修第二外语的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汉语教学正式进入埃及中小学教育体系。2020年11月,中国在埃及设立的2所鲁班工坊正式建成。

2002年中埃两国签署中国公民组团赴埃旅游实施方案的谅解备忘录以来,中国赴埃游客数量增长较快,2018年,赴埃旅游中国公民达50万人次。中埃间直航客运航线有四川航空的成都-开罗航线、埃及航空的开罗-北京、开罗-广州航线、埃及休闲航空的阿斯旺-北京、阿斯旺-上海航线。两国间现已结成友好省市17对。[13]

同非洲国家关系

非洲国家与埃及历史、文化渊源深厚,而且对埃国家安全特别是水资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非洲国家在埃及对外政策中占据突出位置。穆巴拉克总统执政后更加强调埃的非洲属性,重视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埃及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致力于非洲联盟建设。

2011年,加蓬总统、非盟主席等分别访埃。

2012年7月,穆尔西总统出席在埃塞俄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

2014年6月8日,赤道几内亚总统、厄立特里亚总统、乍得总统、马里总统、索马里总统、吉布提总统出席塞西总统就职典礼。6月17日,非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决定恢复埃及参加非盟活动的资格。6月下旬,塞西总统出席在赤道几内亚召开的非盟峰会,并访问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同埃塞俄比亚等国存在尼罗河水资源争端,2015年3月,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三国元首在苏丹喀土穆共同签署《埃塞复兴大坝原则宣言协议》,为三国在复兴大坝问题上确定了政治原则和合作框架。[1]

同美国关系

纳赛尔总统时期,埃美关系比较紧张。1967年“六·五”战争后,埃及宣布同美断交。1973年“十月战争”以后,埃美关系明显改善和发展。1974年2月两国复交。穆巴拉克总统执政后两国关系日趋密切,与美有“特殊战略伙伴”关系。美国自1979年起每年向埃及提供21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军援13亿美元。1998年,美埃签署协议,商定美在未来10年内每年减少5%对埃及政府经援,至2008年减至4.07亿美元。但美采取其他方式弥补,美经援总额并未大幅减少。2004年埃美签订“合格工业园区”协定后,双方经济关系进一步加强。2011年,美国宣布向埃及提供1.5亿美元额外经济援助,帮助埃及恢复经济和完成民主过渡。2012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埃及,会见穆尔西、坦塔维等埃及领导人,宣布免除埃及10亿美元债务,向埃方提供2.5亿美元贸易信贷担保,并建立6000万美元投资基金。9月,埃及爆发抗议侮辱伊斯兰教先知影片的大规模示威活动。同月,穆尔西总统赴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期间会见美国务卿克林顿。11月21日,美总统奥巴马与穆尔西总统通电话,赞赏埃方为促成以色列与加沙巴勒斯坦各武装派别达成停火协议所付出的努力。2013年1月,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麦凯恩访埃。3月,国务卿克里访埃,宣布向埃方提供1.9亿美元财政援助。4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访埃。5月,埃及外长阿姆鲁访美。在2013年7月初埃及政局再度剧变后,美国对埃及军方强力镇压穆兄会持批评态度,并暂停对埃及部分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2014年6月塞西就任总统后,奥巴马总统向其致电祝贺。美国国务卿克里于2014年6月、7月两次访埃,并恢复对埃及部分援助,美埃关系有所缓和。8月,埃及总理马哈拉卜赴华盛顿出席美非峰会。9月,塞西总统赴美国参加第69届联合国大会。2015年3月,美国国务卿克里率团出席“埃及经济发展大会”。3月,奥巴马总统在同塞西总统通话时宣布,美将继续向埃及交付F-16战斗机、“鱼叉”式导弹、M1A1主战坦克等装备。2016年,美中央情报局局长、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美国会代表团、美中央司令部司令、美国务卿克里先后访埃。12月,外长舒克里访美,会见美国务卿克里和候任副总统彭斯。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后同塞西总统通电话,就加强双边关系和支持埃及反恐交换意见。4月,塞西总统访美,同特朗普举行会谈。2018年1月,美国副总统彭斯访问埃及。3月,塞西总统同特朗普总统通电话,就双边关系和地区热点问题交换看法。9月,塞西总统在纽约与美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1]

同欧盟国家关系


纳赛尔执政时期,埃及同主要西欧国家关系冷淡。萨达特上台后开始注意改善同西欧国家关系。1973年“十月战争”后,埃及同西欧国家关系有较大发展。穆巴拉克执政后,频繁出访欧盟国家,双方往来密切。2013年7月初埃政局再次剧变后,欧盟积极斡旋调解埃危机,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多次赴埃斡旋。2014年,时任埃及外长法赫米先后出访意大利、德国和荷兰,出席欧洲—非盟峰会,埃及与意大利、法国等关系回暖。11月,塞西先后访问意大利、法国。2015年2月,埃及与法国签订合同,购买24架“阵风”战机和一艘护卫舰,合同总额达52亿欧元。9月,法国同意向埃及转售2艘“西北风”级直升机航母,合同总额为9.5亿欧元。2016年2月,埃意关系因一名意大利留学生在埃遇害遭受影响,4月意召回驻埃大使,7月意议会决定暂停对埃军事援助。2016年3月,埃及和法国在亚历山大举行海陆空联合军演。4月,法国总统奥朗德访问埃及。11月,塞西总统访问葡萄牙。2017年3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埃及。2017年7月,塞西总统访问匈牙利,出席维谢格拉德集团峰会。9月,意大利驻埃大使重返埃及,结束长达1年多的缺位。10月,塞西总统访问法国。11月,塞西总统访问塞浦路斯。2018年3月,塞西总统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讨论加强双边各领域合作。4月,塞西总统会见来访的葡萄牙总统马塞洛·德索萨。10月,塞西总统赴希腊参加与希腊、塞浦路斯领导人共同举行的第六轮三方峰会。同月,塞西总统访问德国并出席二十国集团非洲峰会。[1]

同俄罗斯关系

1943年,埃及与前苏联建立了公使级外交关系,1954年升为大使级关系。纳赛尔时期,埃苏关系密切。萨达特执政时期,埃苏关系恶化。穆巴拉克总统执政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1983年双方签署了贸易、文化、渔业合作协定。1984年埃苏恢复互派大使。1991年苏联解体后,埃及承认各国独立,并与大多数独联体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013年4月,穆尔西总统访问俄罗斯。9月,埃及外长法赫米访问俄罗斯。2013年11月和2014年2月,埃及与俄罗斯先后在开罗和莫斯科举行两次国防部长和外长“2+2”对话会。2014年8月,埃及总统塞西访俄。2015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埃及。5月,塞西总统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2015年10月一架俄罗斯客机在西奈半岛坠毁后,赴埃度假俄罗斯游客数量锐减。11月,埃俄签署首座核电站建设协议。2016年1月,俄罗斯杜马主席纳雷什金访埃。7月,埃及议长阿里访问俄罗斯。12月,塞西总统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对俄驻土耳其大使遇刺身亡表达慰问。2017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埃及。2018年10月,塞西总统访问俄罗斯。[1]

同卡塔尔关系

2017年6月5日,埃及外交部说,鉴于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活动,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14]

2021年1月20日,埃及外交部发表声明,埃及与卡塔尔恢复外交关系。[15]

旅游

国家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坐落在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1902年建成开馆,是世界上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馆。该馆收藏了5000年前古埃及法老时代至公元六世纪的历史文物25万件,其中大多数展品年代超过3000年。博物馆分为二层,展品按年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几十间展室中。该馆中的许多文物,如巨大的法老王石象、纯金制作的宫廷御用珍品,大量的木乃伊、及重242磅的图坦卡蒙纯金面具和棺椁,其做工之精细令人赞叹。

金字塔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吉萨的三座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1度,塔底面积5.29万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据说,10万人用了2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人赞叹。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国王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但建筑形式更加完美壮观,塔前建有庙宇等附属建筑和著名的的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夫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象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象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由于石质疏松,且经历了4000多年的岁月,整个雕象风化严重。另外面部严重破损,有人说是马姆鲁克把它当作靶子练习射击所致,也有人说是18世纪拿破仑入侵埃及时炮击留下的痕迹。

第三座金字塔属胡夫的孙子门卡乌拉国王,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当时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时期,金字塔的建筑也开始衰落。门卡乌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降低到66米,内部结构纷乱。

左塞尔陵墓

萨卡拉金字塔位于开罗南郊30公里,尼罗河西河谷绿洲边缘外的沙漠上,由多个金字塔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阶梯金字塔,为古埃及第三王朝国王左塞尔的陵墓,约建于公元前2700年。该金字塔是埃及现有金字塔中年代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石块修建的陵墓。该金字塔呈6层阶梯塔状,高约60米。在该金字塔附近还分布着许多贵族和大臣陵墓,其中大量的精美浮雕壁画,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古代埃及人工作和生活的情景。另外,附近的神牛墓也非常有名。

古城堡

建于1176年,为阿尤布王朝国王萨拉丁为抵御十字军的侵略保护开罗而建。城内建有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古城堡内有埃及军事博物馆,展示埃及各历史时期军队的武器、装备、服装、著名战例、工事和城堡的实物、仿制品、模型、图画等。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建于1830年,伊历1246年。整个建筑具有奥斯曼帝国的建筑风格。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阿尔巴尼亚人,1805年成为埃及统治者。

巍峨的阿里清真寺建在开罗以北的山顶上,礼拜殿呈正方形,上有高耸的圆顶为殿中心,四面环有四个半圆殿与正殿相应,还有四根高柱居其中。清真寺西侧正中有一盥洗室,是供穆斯林礼拜时做小净用的。盥洗室四面有四根铁链环绕。清真寺正中盥洗室内,外墙壁是用雪花石瓷砖镶嵌的,所以又被称为雪花石清真寺。

汗哈利里

位于开罗市中心地带(老城区),由分布在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许多店铺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市场道路狭窄,街道两旁挤满了小店铺,主要出售金银首饰、铜盘、石雕、皮货及其他埃及传统手工艺品,素以店面古朴、货物齐全深受外国游客喜爱。

这块地方原是法特梅三朝后裔的墓地,公元14世纪,当时埃及的统治者汗·哈利里以法特梅是叛教者无权建墓地为由下令拆毁墓地,并出资在此建起一个市场,即汗·哈利里市场。它已成为开罗古老文化和东方伊斯兰色彩的一个象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市场旁边有著名的爱资哈尔清真寺和侯赛因清真寺。

夏宫

即蒙塔扎宫,坐落在市东部,占地155.4公顷,密林环绕,是一个独具特色的花园。1952年前一直是皇室家族的消夏避暑地,现海滨向游人和垂钓者开放。园内有法鲁克国王行宫(现为埃及国宾馆)。赫迪夫·阿拔斯二世在世纪之交所建的这座土耳其-佛罗伦萨式的建筑物,是王室避暑地。王宫不对公众开放,看其外观一定要注意频频出现的主题字母F。

据说一个报喜人告诉福阿德王,字母F将给他的家庭带来好运,从此他和他的儿子法鲁克给他们的子孙命名都以F开头。1951年法鲁克与娜瑞曼结婚,却没有更改她的名字,1952年1月他们的儿子诞生,他为他取名阿赫迈德·福阿德,字母F被放在第二位,6个月后法鲁克被废黜。

卡特巴城堡

前身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灯塔建于公元前280年,塔高约135米,经数次地震,于1435年完全毁坏。1480年用其石块在原址修筑城堡,以国王卡特巴的名字命名。1966年改为埃及航海博物馆,展出模型、壁画、油画等,介绍自一万年前从草船开始的埃及造船和航海史。与开罗古城堡并称为埃及两大中世纪古城堡。

珍宝馆

原为古代法特梅公主住宅,1986年改为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珍宝馆,展出王冠和珠宝首饰等。

尼罗河

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扎伊尔、苏丹和埃及九国,全长6700公里,是非洲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河流,可航行水道长约3000公里。尼罗河有两条上源河流,西源出自布隆迪群山,经非洲最大的湖——维多利亚湖(南半球)北流,被称为白尼罗河;东源出自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塔纳湖,称为青尼罗河。青、白尼罗河在苏丹的喀土穆汇合,然后流入埃及。

”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谷和三角洲是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度为1530公里,两岸形成3~16公里宽的河谷,到开罗后分成两条支流,注入地中海。这两条支流冲积形成尼罗河三角洲,面积2.4万平方公里,是埃及人口最稠密、最富饶的地区,人口占全国总数的96%,可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埃及水源几乎全部来自尼罗河。根据尼罗河流域九国签订的协议,埃及享有河水的份额为每年555亿立方米。

法老村

位于开罗市内尼罗河的一个小岛上,占地约200亩,是埃及首任驻华大使哈桑·拉贾布博士在发现失传一千年的纸草造纸工艺后于1984年集资修建的。村内种植了大量的纸莎草,有以传统方法制造纸草纸和绘制草纸画的作坊。法老村内建有模拟法老时代的神庙、庄园、农户等建筑,有专人着古装演示当时生产、家居及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景,展现几千年前古埃及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画面。村中有著名的法老图坦阿蒙墓的模型和金字塔建筑方法的模型展示,还有照相馆、餐厅和商店。

自由号游艇

是21世纪初世界上仍能使用的最古老皇家游艇,由英国造船公司1865年修建,艇长411英尺,宽42英尺,排水量3417吨,以燃煤蒸汽机为动力,航速16海里。该艇原为埃及王室私用,1868年曾到欧洲接载欧洲国家元首来参加苏伊士运河国际通航典礼,是第一艘从北面进入苏伊士运河的船只。1952年更名“自由号”,现为埃及海军拥有,埃海军以此展示其舰船维修保养水平。

卢克索

位于尼罗河上游,距开罗670公里。古埃及时代称为TABE,是古埃及帝国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公元前1570年左右,底比斯人赶走了西克索人(HIKUSOS),以此为中心重新统一了埃及,建立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这个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在此建造了众多宏伟壮观的神殿及王家陵墓,因此成为古埃及遗迹的宝库,是探访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主要参观景点有:卢克索神庙、卡尔纳克神庙、孟农巨像。

孔姆地卡

在亚历山大城市中心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了一座罗马歌剧院(用于音乐表演的剧院)和一套大型的3世纪罗马浴室。托勒密时代的街道和商店逐步发掘出土,石柱和拱门露出地面。遗址使人认识到古代城市所覆盖的范围--若全部发掘,现代城市只好拆除了。

苏伊士运河

位于埃及东北部,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大西洋和印度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1859—1869年由法国人投资开挖,埃及有10万民工因此丧生。后英国收买了运河公司40%的股票,英法共同掌握运河经营权,掠走巨额收益。1956年,埃纳赛尔总统宣布运河国有化,随即爆发了英、法、以三国侵埃战争。1967—1975年因阿以战争,运河封闭停航达8年之久。1976—1985年,埃政府耗资约20亿美元进行大规模运河扩建工程,使运河的通航能力显著增加。扩建后运河长度为195公里,最大宽度为365米,水深11米以下为160~190米,最大吃水深度16米,能通过28万吨的满载油轮。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日平均约60艘,运河年收入近20亿美元。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