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经类 211工程 双一流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传说提刀人)分享简介:对于外经济商业大教(简称对于外经贸大教、贸大,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座落于中国北京。该校是中华国民共以及国教诲部直属的天下重心大教,由教诲部以及商务部共修,是国度尾批“二一一工程”“单1流”设置装备摆设低校。该校进选“二零一一规划”“卓著法令人材教诲造就...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对外经贸大学、贸大,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坐落于中国北京。该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和商务部共建,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该校入选“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高校、中国重点外语类高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虚拟学院”首所中国成员高校。[1]现任党委书记黄宝印、校长赵忠秀[2][3]校训为“博学、诚信、求索、笃行”。[4]

两财一贸,211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分数线发布

截至2022年8月底,学校设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统计学等12个一级学科,涵盖经、管、法、文、理、工六大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4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共有教职工1744人。[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3年,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并入,并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4年,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7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6月,原中国金融学院与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归教育部管理。[5]曾培养出林建海、郑玉萍、霍建国等杰出校友。[6]

截至2022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第3名[7];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30名[8]

中文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外文名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简称

对外经贸大学、贸大(UIBE)

现任校长

赵忠秀[3]

主要院系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商学院、保险学院、统计学院、英语学院、外语学院、法学院等18个学院

校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0号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3个

博士后流动站

科研流动站6个

本科专业

49个

党委书记

黄宝印[10]

校训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校歌

《UIBE之歌》

校庆日

9月第三个星期日

院校代码

10036

创办时间

1951年

类别

公办大学

学校类型

财经

属性

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211工程(1997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6年)、商务部共建高校(2010年)、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6年)、双一流(2022)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综合排名

第34名(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0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9]

国家级重点学科

2个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召开全国贸易人事会议,决定于1951年成立培养商业干部的高等学校。

1951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成立,校部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九条32号。[4]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期间,学校更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1]

1952年3月,经批准,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建立隶属关系,学校开始受贸易部和教育部双重领导。7月,贸易部撤销,学校划归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领导。此后,教育部划分为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学校由对外贸易部和高等教育部双重领导。9月,学校迁至久鼓楼大街前马厂33号。

9月,中央财经学院对外贸教研室的教师全部并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0月,成为高等教育部委托对外贸易部管理的高等学校。

1954年,以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为基础,合并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组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1]其他高校的对外贸易专业停办;上海财经学院对外贸易专业教师调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8月25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正式成立。

1955年9月,创办对外贸易专修科,学制二年。

1956年9月,受对外贸易部委托,学院成立正规职工业余大学,学制六年。

1960年10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1]

文革时期

1966年,学院党委决定:从5月11日至21日,每天下午停课,集中开展"文化大革命"(教工每天4小时,学生2小时)。6月,全校停课,对外贸易部派工作组进驻学院,领导学院"文化大革命"。8月13日对外贸易部"工作组"根据中央指示撤离学院。9—12月学院多数学生和部分教师、干部、职工纷纷到全国各地"大串联"。

1967年1月,学院"革命造反派"组织夺取学院党政领导权。

196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院,促使学院两派"大联合",组成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革命委员会。8月,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院。

1969年4月,对外贸易部组织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教师、干部149人去吉林省舒兰县建立对外贸易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969年,北京对外贸易学院迁至河南省固始县。[11]

10月,对外贸易部宣布学校就地撤销。[11]

1970年8月,对外贸易部宣布: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在河南省固始县就地撤销。工宣队、军宣队同时撤走。大部分教师、干部进入对外贸易部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小部分教师、干部返回北京进入对外贸易部小汤山"五七"农场。

1971年3月,对外贸易部决定,以原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教职工为基本力量,连同对外贸易部干部学校和对外贸易部中等专业学校人员,组建对外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校址为北京安定门外小关惠中庵北京电影制片厂旧址。

1973年3月,国务院批准恢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1]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制度后,学校恢复招生。1978年2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重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74年10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7年,恢复全国高考制度后,学校恢复招生。[11]

1977年11月,工宣队正式撤离学院。

1978年2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重新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1]

改革开放

197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原由对外贸易部和北京市双重领导,改由对外贸易部直接领导,并确定为对外贸易部直属单位。

1979年2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分院成立。

1980年10月,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夜大学,设对外贸易专科,学制三年。

1981年11月,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与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合并。

1984年1月,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9月,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正式改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985年5月,经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和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学校开始举办对外开放干部培训班。

1986年4月,学校与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就联合建设国际运输管理专业达成协议。7月,学校与广东省深圳市对外贸易(集团)公司签订协议,联合成立深圳市对外经济贸易人才培训中心。9月,学校与国家计委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共同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外语培训中心。

1989年11月24日学校成立董事会。

1994年3月,学校与邻近的四所大学——北京化工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和中国金融学院商定实行联合办学。

1995年6月28日,学校“211工程”建设申报工作通过外经贸部组织的专家预审。

1997年,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新的贸大

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中国金融学院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转教育部管理(1987年9月20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原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交通银行、光大金融公司等九家金融机构共同集资创办中国金融学院,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

2007年,学校成为首批“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之一。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2月,教育部与商务部正式签署协议,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1年9月2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正式揭牌成立。

2016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认定为首批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2017年9月,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9年4月3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西海岸新区签约共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

2020年7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中国投资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月27日,加入健康扶贫联盟。

2021年1月,加入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盟。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列。[12]

办学条件

据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9月,学校下设研究生院及18个学院,并设有体育部,开办本科专业49个。[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专业一览表
院系设置专业名称专业大类学制授予学位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4年经济学学士
国际商务国际商务4年管理学学士
物流管理物流管理4年管理学学士
金融学(国际金融与市场)金融学类4年经济学学士
经济与金融金融学类4年经济学学士
财政学经济学类4年经济学学士
税收学经济学类4年经济学学士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类4年经济学学士
金融学院量化金融实验班量化金融实验班4年经济学学士
金融学金融学类4年经济学学士
金融工程金融学类4年经济学学士
投资学金融学类4年经济学学士
国际商学院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类4年管理学学士
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类4年管理学学士
会计学工商管理类4年管理学学士
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类4年管理学学士
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类4年管理学学士
保险学院精算学精算学4年理学学士
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4年管理学学士
保险学保险学4年经济学学士
统计学院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4年经济学学士
金融数学金融数学4年经济学学士
英语学院商务英语外国语言文学类4年文学学士
翻译外国语言文学类4年文学学士
英语外国语言文学类4年文学学士
外语学院德语德语4年文学学士
西班牙语西班牙语4年文学学士
朝鲜(韩)语朝鲜(韩)语4年文学学士
意大利语意大利语4年文学学士
葡萄牙语葡萄牙语4年文学学士
越南语越南语4年文学学士
阿拉伯语阿拉伯语4年文学学士
日语日语4年文学学士
法语法语4年文学学士
俄语俄语4年文学学士
法学院法学法学类4年法学学士
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管理类4年管理学学士
海关管理公共管理类4年管理学学士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类4年管理学学士
信息学院电子商务类(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类4年管理学学士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年工学学士
电子商务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类4年管理学学士
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政治学类4年法学学士
国际政治政治学类4年法学学士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国语言文学类4年文学学士
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类4年文学学士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国际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高级研修学院----------------------------
国际发展合作学院----------------------------

师资力量

据学校官网,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截至2020年10月,学校教师中正高级职务267人、副高级职务394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75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39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团队1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3个、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不含退休)22人。[6]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永贵

“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丁志杰

“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洪俊杰、王永贵

“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洪俊杰、廉思、黄薇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范黎波、王永贵、王强、殷剑峰

国家级教学名师:沈四宝

国家级教学团队: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国际贸易教学团队、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北京市教学名师:吴革、钱爱民、王永贵、江春、鲍禄、蒋先玲、王军、郝旭光、丁志杰、丁丁、赵忠秀、张新民、王秀丽、陈进、杨言洪、李自杰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拥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其中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3个、交叉学科2个)。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应用经济学(自定)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法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世界经济

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法与经济学、低碳经济学

博士后

截至2019年3月,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站4个。

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法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

学位点

截至2020年9月,学校拥有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4]

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商务外语研究,法经济学,法学理论,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运输经济与物流,精算学,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含: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外交学,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可授管理学、教育学学位),公共经济管理,海关管理,社会保障,文化产业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工商管理、法律、翻译、金融、国际商务、保险、公共管理、会计、审计、汉语国际教育、应用统计、税务

学科评估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
一级学科代码一级学科名称评估结果位次百分位
0202应用经济学A2%~5%
1202工商管理A2%~5%
0301法学A-5%~10%
0502外国语言文学A-5%~10%
0714统计学B+10%~20%
0201理论经济学B20%~30%
0302政治学B20%~30%
1204公共管理B20%~30%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2个,文化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首都高端智库1个。[4]

据2019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北京市精品课程25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会计学、市场营销、法学、外语非通用语种—西班牙语、外语非通用语种—阿拉伯语、外语非通用语种—日语、外语非通用语种—非通用语种群(朝鲜语、意大利语、越南语、葡萄牙语)、电子商务

“卓越法治人才”计划专业:法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金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阿拉伯语经贸谈判与口译、中小企业管理、高级商务英语听说、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企业管理、商务英语、营销学原理、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商务英语写作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货币金融学、经济学导论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贸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心、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心、国际商事仲裁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自主学习中心、数量金融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阿拉伯语、金融学、法学、非通用语种群(朝鲜语、意大利语、越南语、葡萄牙语)、金融工程、西班牙语、电子商务

北京市精品课程:运营管理、民法总论、高级商务英语听说、中小企业管理、营销学原理、管理会计、金融英语阅读、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阿拉伯语经贸谈判与口译、国际贸易、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银行管理学、国际贸易实务、公司理财、高级商务英语阅读、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管理信息系统、国际企业管理、微观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财务管理、电子商务、西班牙经贸应用文、财务会计、国际经济合作

教学成果

2017年,学校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级别获奖等级届次/年份
《中小企业管理》的三层次课程体系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国家级二等奖第六届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建设与创新实践国家级二等奖第六届
构建实施应用《大学文科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推动文科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国家级二等奖第六届
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国家级二等奖2018年
以学生为本的弹性学分制管理十五年改革与实践国家级二等奖2018年
以学生为本的弹性学分制管理十五年改革与实践北京市一等奖2017年
涉外型卓越经贸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北京市一等奖2017年
国际组织人才基地班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北京市一等奖2017年
商务英语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北京市一等奖2017年
构建国际化平台,培养创新创业型商科人才的改革与实践北京市一等奖2017年
建设一流暑期国际学校打造立体化国际教育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市一等奖2017年
国际政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课堂内外资源联动与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财经类高校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实践经验总结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综合教程》(教材)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国际化复合型英语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提高实证分析能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方法教学改革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基于商学院两大著名国际认证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财经类院校基于“三创”能力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构建富有实效和获得感的思政课立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全国首张“第二课堂成绩单”综合素质培养育人体系设计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全方位提升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创新实践北京市二等奖2017年

学术研究

截至2020年9月,学校设有140余个研究单位,有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其中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研究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设有深圳研究院、青岛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国际商务汉语教育与资源研发基地(北京)/商务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重点研究基地
平台类型平台名录
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
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中国开放经济与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研究中心
教育部教育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教育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基地
校级重点研究基地国际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区域国别研究所
应用金融研究中心
外国直接投资(FDI)研究中心
竞争法研究中心
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
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
商务英语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平台
区域国别研究所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公司法与证券法研究中心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比较法与欧盟法研究所租赁研究中心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研究中心私募投资基金研究中心金融市场与投资研究中心
国际战略投资研究中心中国影视产业研究中心特许经营研究中心
大信审计研究中心中国自贸区战略研究院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研究中心
国际发展创新研究中心国际财经新闻研究所国际商务研究中心
信息化研究中心文化资本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供应链研究中心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中心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中国-俄罗斯/独联体研究中心
公共政策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所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中心英语国别文化研究所中国―欧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
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技术经济研究中心
金融市场研究中心理论语言学研究所全球营销研究中心
国际经济和金融学会中国分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技术管理中心翻译研究所中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开放型经济研究所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法学研究所
行业税收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会私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企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青年发展研究中心
公共政策研究所金融产品与投资研究中心资本市场与投融资研究中心
商务汉语研究中心国际金融战略研究中心产品质量与安全法制研究中心
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发展金融研究中心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行业协会研究中心大田物流研究中心亦禾关务研究中心
中国风险管理与保险(数据)研究中心WTO法律研究中心管理科学研究中心
国际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保险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国际招投标与政府采购研究中心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国际商法研究所中国消费产业与投资研究中心
中国资本运营研究中心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国际贸易与金融法律研究所

注:上述名单不全。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立项600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增加较多,国家自科重点项目取得零的突破;产出各类科研成果7000余项,其中,被SSCI收录302篇、被SCI收录63篇、被CSSCI收录论文2300余篇;报送193篇研究报告。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2月,学校入藏纸质图书累计161.39万册,含外文书78755册。2018年,入藏中文图书21992种/42284册,外文图书1591种(册);订购中文报刊1451种,订购外文报刊234种;订购数据库共计68个,其中中文数据库31个,外文数据库37个。

图书馆的海关文献阅览厅藏书是1949年初期由海关图书馆转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其中许多藏书在中国国内已是孤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收藏清末民国期间有关海关情况的各种书籍,共11099册;另一部分是清代出版的各种古籍,共6390函。

据2019年7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收藏外文原版图书57444册,其中英文图书43743册,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德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朝鲜语等共13701册。[13]

学术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创刊于1975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是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会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常设栏目有:经贸论坛、商务战略、全球价值链、“一带一路”专题、国际投资与跨国经营、贸易与环境、服务贸易、贸易壁垒、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法、学术前沿等。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创刊于198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6年版、2000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主要栏目有:专稿、国际贸易、经济学研究、金融科学、法学研究、管理学、国际投资、学术动态等。

《Journal of WTO and China》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以世界贸易组织及中国经济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中外学术前沿问题、采行国际化办刊思路的综合性的经济理论期刊。

《日语学习与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主办的日语类专业性学术期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

《经贸法律评论》是2018年3月获批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法学专业期刊。该刊关注中国国内外经贸法律前沿,反映国际经贸立法动态、国内经贸法研究最新成果、“一带一路”法治保障和建设等内容。

《商务外语研究》创刊于2010年,季刊,被中国知网收录。

学术交流

“十二五”期间,学校启动国际化工程,牵头成立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开展EQUIS、AACSB国际认证,其中,EQUIS认证获得通过;继续推进学生海外交流计划,有海外经历的学生占在校生比例10%;推进《留学UIBE行动计划》,长期留学生规模达到3241人,其中,学历生2415人;建立商务汉语推广人才储备库,开发新商务汉语考试,开展国际商务汉语教学与推广,和中国以外的大学合作共建有9所孔子学院。

截至2019年3月,学校与美、英、法、德、日、俄、意、澳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徽志是圆形徽标,呈地球状,上面画有经纬线、学校名称(字体为陈云同志书写)、建校时间(1951年)和大写英文名称缩写(UIBE)等。

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黄字,本科生为白底红字,硕士研究生为黄底白字,博士研究生为红底白字。

标识色

学校标识色为蓝色,色值为:C=100,M=70;C=100,M=0。

校旗

学校校旗为蓝色或白色,上面印有学校徽志和校名,学校校名为黄色或蓝色字体。

精神文化

校训

1994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颁布了新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八字校训从学业、品德、精神、实践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博学:学识广博,即宽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基本技能;文理兼容,百科兼纳,专业领域游刃有余,高质量、复合型,德智体全面发展。

诚信: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的事业;有远大理想、崇高信念;有社会主义的高尚思想品格和修养。

求索:不断探索,锐意创新,追求新知,奋发向上,探索真理,开拓事业。

笃行: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努力实践,坚忍不拔,执着追求,乐于奉献。

“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八字校训,不仅是全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也是全校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奋斗目标。

校歌

《UIBE之歌》词:集体曲:刘欢UIBE,名声响亮,经贸先锋,五洲远航,远航。充满活力,充满自信,满怀热情,满怀希望,希望。博学,诚信,求索,笃行,代代相传,永远发扬。英才荟萃,桃李芬芳,任重道远,前途辉煌。

学校领导

职务

姓名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黄宝印[10]

校长赵忠秀[3]

党委副书记

赵忠秀[3]、文君、李茂国

副校长王强、洪俊杰、吴卫星、王敬波

纪委书记

李茂国



党委常委

蒋庆哲、夏文斌、文君、李茂国、洪俊杰、吴卫星、王敬波、张小锋、李洁、周波[2]



历任领导

历任党委书记姓名任职时间历任校(院)长姓名任职时间
解学恭1954.09-1958.09李秋野1951.11-1954.09
李秋野1956.05-1958.07解学恭1954.09-1958.12
李秋野1958.07-1968李秋野1958.01-1968.06
赵长春1973.09-1974.12刘征1968.30-1969.10
赵长春1974.12-1978.10郭玉谦1969.10-1970.08
田光涛1978.10-1980.03赵长春1973.10-1977.05
田光涛1982.12-1984.11王文波1969.10-1970.08
陈泉源1984.11-1988.07田光涛1978.10-1980.03
孙维炎1988.07-1999.03田光涛1982.12-1984.11
陈准民1999.03-2000.06孙维炎1984.10-1999.03
许其立2000.06-2004.05陈准民1999.03-2009.05
王玲2004.05-2016.08施建军2009.05-2016.08
蒋庆哲2016.08-2022.02[10]夏文斌2019.08-2023.01[3]

校区环境

学校校园规划精致,环境优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学校荣誉

2022年2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4]

2022年3月,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入围名单公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列。

2022年4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电商1904团支部被授予建团100周年“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15]

2022年5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30名。[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