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编著书籍)

由网友(你当腻了我的影子)分享简介:《思惟品德涵养取法令根蒂根基(二零一五年校改版)》是由《思惟品德涵养取法令根蒂根基》编写组编写,高档教诲出书社二零一五年出书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研究以及设置装备摆设工程重心学材,合用于“思惟品德涵养取法令根蒂根基”课程的讲授。《思惟品德涵养取法令根蒂根基(二零一五年校改版)》分为八章,以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为焦点,包孕思惟品德本质以及法令本质两个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是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适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

教育 沙苹果windy的书摊 孔夫子旧书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分为8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两个方面,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列有“阅读书目”和“思考题”。

书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

ISBN

978-7-04-043198-8

页数

227页

出版时间

2015年8月14日

开本

16开

作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教材编写课题组

类别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装帧

平装

CIP核字号

2015161225

成书过程

为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一线师生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2015年1月至8月,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对该教材进行了再一次修订、形成了2015年修订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对该教材修订稿先后进行了书面审议和集中审议。胡云腾主持了修订组的修订工作,吴潜涛、王学俭、王易、沈仕海、冯秀军、王小锡、李培超、陈大文、汪习根、熊秋红、蒋惠岭、刘新玲、关健英、沈永福、李志强、刘水静参加了具体修订工作。夏伟东、邵文辉主持了工程办公室的审改定稿工作,田岩、冯静、宋凌云、王昆、邢国忠、陈硕、杨荣、沈永福、冯潇然、陈培永、严文波参加了具体审改工作。参加审看并提出修改意见的还有:陈秉公、闫志民、朱景文、常光民、张新、秦宣、颜晓峰、于沛、姜辉、邢云文、葛明珍、初明利、赵民胜、赵光珍、边和平、郝凤军、赵军华、戴秀丽、艾国、贾少英等[1]

出版工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

工作人员
责任编辑策划编辑封面设计版式设计责任印制责任校对
姚郁卉、刘柏才姚郁卉、刘柏才杨立新范晓红尤静王雨

参考资料[1]

内容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共8章,第一章为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为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第三章为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第四章为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为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第六章为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第七章为树立法治理念 尊重法律权威,第八章为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该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列有“阅读书目”和“思考题”。

教材目录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二、更新学习理念三、确立成才目标第二节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二、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第三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第四节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二、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方法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一节 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二、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三、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二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二、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三、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四、做忠诚的爱国者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一、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二、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三、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与人生观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二、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第三节 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三、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 社会公德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二节 职业道德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第三节 家庭美德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三、弘扬家庭美德第四节 个人品德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发展一、法律的词源与含义二、法律的本质与特征三、法律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一、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二、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一、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二、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三、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尊重法律权威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第一节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法律权利二、法律义务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第二节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一、政治权利与义务二、人身权利与义务三、财产权利与义务四、社会经济权利与义务五、宗教信仰及文化权利与义务第三节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一、依法行使权力二、依法救济权利三、尊重他人权利四、依法履行义务结束语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后记2015年修订版后记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 配套教材
书名ISBN书号出版时间字数页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点难点解析》978-7-04-045156-62016-06-01220千字23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978-7-04-045802-22016-07-21290千字28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辅学读本》978-7-04-045116-02016-08-08300千字296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辅学读本(高职高专版)》978-7-04-045131-32016-09-08260千字242页
以上图书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参考资料
  • 课程资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配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oc”课程[2]

社会评价

2015年修订版教材在章节结构、主要内容、观点表述等方面的诸多变化,使得新版教材与以往版本教材相比呈现出逻辑主线更加清晰、理论更加贴近实际、章节分配更加合理、观点时代感更加突出等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2015年修订版教材的特点和亮点。

一、逻辑主线更加清晰,内容排序更注重次序

从新版教材目录包含的内容全局来看,可以将整本教材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从个人发展、社会道德约束与国家法治三个方面来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法治教育。从具体章节来讲,个人发展层次包括第一、二、三章,社会道德层次包括第四、五章,国家法治层次包括第六、七、八章。这三个层次正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体现的个人、社会及国家三个层次吻合,同时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相一致,即培育和引导高等院校青年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成长、成才、成功。从教材章节的排列主线顺序来看,新版教材中的章节排列顺序所体现出来的“先个体发展,后社会道德,再国家法治”的逻辑主线次序,也正好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体—社会—国家”三个层次的主线次序。就此而言,2015年修订版教材的整体布局相对以往版本教材而言就显得内容更加完整、内容排列更有次序、逻辑主线亦更加清晰。

二、章节分布更加合理,内容布局更突出重点

2015年修订版教材在章节分布上有较大变动,主要体现在章节数量分配和章节内容分布上。从章节数量分配上来看,2015年修订版教材是“绪论+八章节+结束语”主体框架,在八个章节分布上形成了“3-2-3”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三个方面的分配格局,这与以往版本教材中“3-3-2”的“思想、道德与法治”分配格局有大的不同。从章节重点内容分布上看,2015年修订版教材不同于以往版本中“重思想与道德,轻法治”的布局, 而在新版教材中增加一章的法治内容,较好地实现2013年修订版教材删减一章“道德”篇,到新版教材增加一章“法治”篇的转变,使得新版教材在内容整体上达到布局更加全面、合理,更加适应当前时期推进依法治国总方略的基本要求。

三、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措辞更加贴近读者

2015年修订版教材后记中明确提出,“为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一线师生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 ,三个“充分体现”充分说明了新版教材从理论上更加贴近实际。例如,新版教材开篇点题地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单列为绪论部分重点章节,同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等精神在新教材中得以提炼与深化。不仅如此,新版教材中将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决议精神及时融入新教材。同时,在教材的整体教学章节的安排中,更加注重循序渐进的内容安排。例如,在绪论中,先让师生弄清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及其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这样便于读者在研读该书过程中能够更轻松准确地获得相关知识,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师生对新版教材的使用感受中,更加注重师生主观感受和内心感悟,2015年修订版的编写者们努力通过更加鲜活的语言表达来拉近教材与师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师生能够产生一种愉悦接纳的心灵体验,从而自主、自愿、自觉地研读下去。还比如,将教材第二章主题更改为“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共筑”一词瞬间让师生进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角色转换之中,这些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和现实生活的生动表达在新版教材中俯拾皆是。这些变化一方面突出当前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的理念,另一方面更加关注师生对教材的使用感受,更加关注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四、时代感更加突出,更加注重中国精神

在新版教材中,编写者及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材,批判地继承、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思想文化成果,立足中国实际,回答时代渴求的重大问题, 能够使青年读者在关注日常社会政治活动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有更清晰、深刻的认知。例如,新版教材在第二章中一改以往版本教材关于中国精神知识点的弱化,首次明确指出“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将“重精神”视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将“中国精神”视为兴国强国之魂。另外,在新版教材中再次着重强调“中国革命道德”的概念及内容,与当前时期注重和弘扬的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革命精神是异曲同工的。诸如此类大的变动,均体现了新版教材更加突出时代感,更加注重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成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成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鹏, 成都市技师学院教师贾海刚 评)

作者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为罗国杰、夏伟东、唐凯麟、陈秉公、吴潜涛,主要成员有王小锡、王易、卢黎歌、李培超、陈大文、陈勇、武东生、罗映光、郑永延、赵军华、黄文艺[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