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子潭镇(霍山县下辖镇)

由网友(萌眯)分享简介:磨子潭镇地处霍山西北部,那里山青火绿,风景秀媚,熟态情况柔美,游览资材富厚。该镇以此为依托,采纳多种情势成长工业及平易近营经济,慢慢把该镇成长成为1个典型的林业大镇、火电弱镇以及游览名镇。大别山主峰黑马尖雄踞境内,中国人本身设计制作的第1坝磨子潭火库镶嵌此中,境内火电资材富厚,进而也博得了“火电之城”的佳誉。二零一七年,磨子...

磨子潭镇地处霍山东南部,这里山青水绿,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该镇以此为依托,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工业及民营经济,逐步把该镇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林业大镇、水电强镇和旅游名镇。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坝磨子潭水库镶嵌其中,境内水电资源丰富,从而也赢得了“水电之乡”的美誉。

这组航拍中的霍山震撼到你了吗

2017年,磨子潭镇行政区域面积18173公顷,常住人口10682人。

中文名

磨子潭镇

行政区类别

下辖地区

龙井冲村、宋家河村、磨子潭村、胡家河村白水畈村、东流河村

电话区号

0564

地理位置

霍山县东南

人口

10682人(2017年)

著名景点

磨子潭水库,龙井河峡谷,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东流河梳妆台

外文名

Mozitan

所属地区

霍山县

政府驻地

磨子潭镇磨子潭村

邮政区码

237241

面积

18173公顷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

皖N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8776
4668
4108
家庭户户数2484
家庭户总人口(总)8244
家庭户男4309
家庭户女3935
0-14岁(总)2182
0-14岁男1204
0-14岁女978
15-64岁(总)5861
15-64岁男3082
15-64岁女2779
65岁及以上(总)733
65岁及以上男382
65岁及以上女35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8143

2017年,磨子潭镇常住人口10682人。

行政区划

磨子潭镇辖6个村,161个村民组,3925户,商(邱)景(德镇)高速与318省道、县级东太循环公路阡陌纵横,网布全境。境内水力资源丰富,素有“水电之乡”美誉。生态环境保存完好,山清水秀,风光如画。“一峰、两河、一湖、一寨”五大旅游亮点,集白马尖之峻,龙井河之幽,广家河之险,仙女湖之美,四望寨之奇于一体,自然造化神工鬼斧,何似人间天上。

自然资源

磨子潭镇气候和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磨子潭镇现有小水电站14座,装机近8000千瓦,水电梯级开发潜力巨大;山场面积25万亩,杉、松、栗、杨等林木蓄积量50万方,竹园8000亩,竹木加工项目极具发展潜力;这里也是中药材的天然产地,天麻、丹参、灵芝、萸肉、杜仲、伏苓等名贵药材产量大;这里淡水养殖业发达,现有养鱼网箱2500箱,年产鲢、鳊、鳜各类淡水鱼50余万斤;香菇、木耳等食用菌培植规模较大;这里茶园7000亩,除了盛产优质黄芽茶外,还特产野生绞股蓝和苦丁茶,并采用传统民间工艺精制加成纯天然绿色饮品;另外还有板栗、葛粉、茶油、霉干菜等众多土特山珍。

经济发展

磨子潭镇围绕资源做文章,突出“生态”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工业及民营经济。到2006年底,工业及民营企业发展到19家,个私工商户347户,其中新增私营企业4家,个私工商户47家。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全镇工业及民营经济正由少变多,由弱变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推动工业及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该镇成立了工业及民营经济领导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镇村成立信息联络小组,活跃工业及民营经济领域的信息传播。对全年工业及民营经济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建立评比和奖励机制。每年召开工业及民营经济总结、表彰大会,重奖优秀企业,营造做大做强的氛围。 扶持、促进工业及民营经济发展不能是一句空话,需要做实实在在的服务。为此,该镇采取灵活、优惠的政策,积极为民营企业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更新经营理念,扩大销售渠道。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维护自身权益。尽量在资金上给予扶持。2006年,共筹集各类资金近12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种养大户和加工型企业的发展。将闲置的集体资产放手给个私企业和工商大户经营使用。将原来胡家河菌种厂房屋无偿提供给缘圆缘工贸有限公司使用,帮助指导发展,现已发展为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茶叶精加工企业,带动周边茶农增收致富,促进磨子潭茶叶产业发展。2006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又投入50万元,再次扩大生产规模。

该镇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诚信为先”的招商理念,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编制招商手册,采取网上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以上海、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主要区域进行招商。龙井河大峡谷旅游、马家河风景电站、高山蔬菜及名优特水产品示范基地等一大批项目进驻并开工建设,为工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磨子潭镇资源较为丰富,农产品种类多,质量好。但是,农户大都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低,效益差,制约了工业及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此,该镇积极培育产业协会,先后成立了渔业协会、畜牧养殖业协会、茶叶协会,按照“互助合作,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原则,建立完善农副产品销售、农资供应、技术指导、信息引导及农机服务等网络,形成有效机制。无论是名优茶、板栗、还是中药材,销售情况与往年相比在数量、效益上都有很大提升。该镇还结合农村信息网,了解和把握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

城镇建设

磨子潭镇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工业民营经济良性互补,共同发展。根据区域特征和资源特色,该镇认真制订小集镇发展规划,抓住国家重点项目——商景高速过境段建设契机,构建集镇发展框架,拓宽集镇发展空间。加强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贸市场建设,营造工业民营经济发展平台。 磨子潭镇对镇内著名景区如白马尖、龙井河大峡谷、仙女湖等景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重点清除、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临时堆放物,并整改安全隐患3处。集镇城管中队对集镇进行治理整顿,取缔路边摊贩,对店外经营清理整顿,纠正乱停乱放车辆,确保旅游线路畅通,维护生态旅游乡镇的良好形象。由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中心卫生院等部门联合对辖区内家庭宾馆、饭店、餐饮等行业进行安全卫生检查,促其整改,为游客提供一个安全、整洁、舒适的休闲环境。对辖区旅游公路及其周边道路进行维修、加固,在道路边增设标志牌,并在政务网上公布旅游医疗求助联系方式,方便游客出游。同时还积极扶助农家乐经营户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磨子潭镇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村容村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大力发展水电、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发展生态旅游业,整治镇村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全镇农村生态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果。2007年,全镇造林2200亩,新辟、改造有机茶园2000亩,新建沼气池400座,完成卫生改厕150座,顺利完成了省级生态镇、生态示范村申报工作。

旅游资源

磨子潭镇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4m)座落镇境内;还有建国后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坝磨子潭水库;以及被誉为“安徽九寨沟”的龙井河大峡谷等,自然景致不可胜数。 作为革命胜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大反攻序幕的重要一战,就是在此展开的青枫岭-磨子潭战役,人文景致更加丰富。

作为新兴的旅游热土,磨子潭拥有的“一峰一河一湖”三大旅游亮点连珠成串,集白马尖之峻,龙井河之幽;仙女湖之美与一体。在这条风景上,既有湖泊景观,又有峡谷景观、山峦景观。磨子潭旅游热线上的第一颗明珠,就是人称“仙女湖”的磨子潭水库,在这里既可以一览“国人自建第一坝”的雄奇壮伟,也可以泛舟湖上,观山光入湖,天水一色的迷人景象,听人细诉“仙女梳妆”的神奇传说。溯水而上,龙井河大峡谷两岸壁立干仞,奇松怪石相依,山花烂漫嫣然怡人。溪水潺潺,兰香袭袭,人在谷中,仿佛置身于世外。

大峡谷内有“三瀑二笋一图”等诸多景致,第一瀑布“龙井瀑”、瀑高58米,下有深潭如井。飞流直下,如落九天,水花四溅,水雾如烟,阳光折射,数道彩虹时隐时现,所以又有人称它“彩虹瀑”。第二瀑布人称“酒盅瀑”。山岩内陷,如被神兵利刃对半劈开的半只巨型酒盅。瀑布沿酒盅内壁倾注入盅。第三瀑布又名“鱼跃龙门”。瀑布似白练飘拂,石壁高如龙门,壁上石纹如一金色巨鲤栩栩如生,几欲破壁飞跃。

缓溪而入,公母石笋如参天巨柱,立于河畔,公石笋雄伟如丈夫,母石笋柔媚如美妇,雌雄相偎,如恩爱夫妻,夫唱妇随。峡谷中还有“仙人门”、“鬼门关”、“铁罩罩公鸡”、“惊心岩”等景点林立。这儿的山川河道走向峰回路转,有人传说这儿的地理暗隐阴阳八卦图,没有当地人作向导人入其间,不觉间便扑朔迷离,晕头转向。

沿磨胡公路向上,其尽头便可达大别山第一峰白马尖,登峰及顶,古松蔽日,一派原始生态景象,山上的特有植物杜鹃在这里连片成林,枝干虬劲、花大如碗,暗香浮动。登高四望,一览众山小,群峦起伏,而此峰独秀,难怪诗仙李白登此也惊叹“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产业结构

丰富的自然资源使磨子潭镇成为一个天然宝库,同时也拉动了生态经济的快速发展。2000年来,该镇立足镇情,坚持“围绕资源优势,抓好扶贫开发,发展生态经济,做活库区文章”这一总体工作思路,使生态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机茶、天麻、高山蔬菜、苦丁茶、板栗、毛竹、袋料花菇种植,以及养猪、养牛、养羊、网箱养鱼等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农副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小水电支柱作用日益突出;生态旅游经济也开始启动,白马尖、龙井河、仙女湖等风景区开发步伐加快;同时生态家园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庭院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家居环境更加宜人。引

历史沿革

磨子潭镇因旧磨子潭小街东面有一深潭,潭底有一石块如磨而得名。1957年,磨子潭水库蓄水淹没的小镇,在坝下3公里处的“石槽”建新镇,仍沿用原镇名。解放初为磨子潭乡,1958年属磨子潭人民公社,1983年复为磨子潭乡,1985年,设磨子潭镇,是中共磨子潭区委和区公所所在地。

特色产业

该镇立足镇情,创新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立足资源特色,抓好招商引资,发展生态经济,做活旅游文章”的工作思路,着力打造旅游新镇、林业大镇、库区强镇、水电名镇和山区特色经济重镇,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保证。镇域特色产业初具规模,一是“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蓬勃兴起;二是水电、稀有金属开发有序进行;三是生态养殖稳中有升;四是茶、栗、竹、药、菌等生产自成特色;五是木竹用材林深度开发增效明显。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