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几月几日2023(2023大寒节气特点及风俗最新)

由网友()分享简介: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几月几日



大寒在一年结尾压轴出现,它吸千年寒冰之灵气。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几月几日,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是几月几日

每一年的大寒节气,一般都在1月20号左右。

大寒节气的介绍

大寒是一年当中比较寒冷的一个阶段,在大寒节气,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会进入到冰封的状态。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关于大寒的习俗特点,大寒有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在其中第三候特别是在能表明小寒的温度极低:这时,海域中的冰能一直冷到水中央,且又厚又牢固。从这种记述看来,“小寒”好像应当比小寒节气阶段更冷一些。但事实上,因为这时早已贴近春季,因此反倒有可能并不像以前那么严寒。

大寒的风俗习惯

1、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的时候,时常会和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在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好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的时候,人们会把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2、喝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的时候,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的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然会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者是单炖、或者是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的时候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到了12月的时候,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就好比说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又不太过于咸鲜或甜淡。

南京的冬天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非常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3、食腊八粥

小寒之后过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冬至期间那样酷寒。这时节,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其间还有一个对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4、大寒迎年

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节气中,除顺应节气干农活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讨得新年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意味更加浓厚。

5、喝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到了腊月,老南京还喜爱做羹食用,羹肴各地都有,做法也不一样,如北方的羹偏于粘稠厚重,南方的羹偏于清淡精致,而南京的羹则取南北风味之长,既不过于粘稠或清淡,又不过于咸鲜或甜淡。

南京冬日喜欢食羹还有一个原因是取材容易,可繁可简,可贵可贱,肉糜、豆腐、山药、木耳、山芋、榨菜等等,都可以做成一盆热乎乎的羹,配点香菜,撒点白胡椒粉,吃得浑身热乎乎的。

6、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二十四节气大寒节气,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时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与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谁。因此现在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2023大寒节气特点及风俗



大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了,那么大寒节气特点及风俗都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大寒节气特点及风俗,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寒节气的特点

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根据我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大寒节气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对于南方大部地区来说,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节气的习俗

大寒在岁终,冬去春来,大寒一过,又开始新的一个轮回。在我国一些地方,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旧布新、制作腊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尾牙祭,亦称“做牙”、“做牙祭”等,民间有做完牙祭后全家坐一起“食尾牙”的习俗。

作为年尾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虽是农闲时节,但家家都在“忙”——忙过年,此即“大寒迎年”的风俗。所谓“大寒迎年”,就是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民间会有一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风俗,分别是:“食糯”、“纵饮”、“做牙”、“扫尘”、“糊窗”、“腊味”、“赶婚”、“趁墟”、“洗浴”、“贴年红”等。

“食糯”,就是大寒节气这天,古人流行吃糯米制作的食物。

“除尘”,又称“除陈”、“打尘”,就是大扫除:“家家刷墙,扫除不祥”,把穷运扫除掉;反之,“腊月不除尘,来年招瘟神。”除尘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三、二十四进行,即“祭灶”日,除尘时要忌言语,讲究“闷声发财”。

“糊窗”,就是用新纸裱糊窗户,“糊窗户,换吉祥。”为了美观,有的人家会剪一些吉祥图案贴在窗户上,故又称“贴窗花”,一般放在腊月二十五进行。

“赶集”,即传统的赶年集,购买腊祭用品,置办年货。

“洗浴”,与“除尘”有相同用意,是搞好个人卫生,寓意洗去一年烦恼和晦气。所以年底再忙也得理个发、洗个澡,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洗澡过年”。

“做牙”,亦称“做牙祭”,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但对雇工来说,尾牙可不好食,因为雇主往往会在餐桌上决定雇工来年的去留,故有“吃头牙粘嘴须,吃尾牙面忧忧”一说。尾牙餐很丰盛,硬菜少不了一只鸡。过去不好明说解雇,便用鸡头示意,鸡头朝谁表示解雇谁。因为有这种“潜规则”,为了让辛苦一年的雇工好好用完年终大餐,有的好心雇主会将鸡头朝自己或是直接去掉鸡头,现代企业流行的“年会”即是尾牙祭的遗俗。

大寒节气来历简短介绍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诗云"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左河水)"大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又立春,即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

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花草树木、鸟兽飞禽均按照季节活动,因此它们规律性的行动,被看作区分时令节气的重要标志。中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童们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日平均气温连续多日出现-5℃以下天气方可进行,这种活动一般出现在黄河以北地区)。此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亦可作为判断大寒的重要标志。

2023大寒节气传统食物有哪些



大寒是一年最寒冷的节气,在这时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那么大寒吃什么传统食物好?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大寒节气传统食物有哪些,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寒节气传统食物

1、吃糯米饭

糯米有益气温补的功效,大寒又是一年中极冷的一个节气,所以在民间有大寒吃糯米的习俗。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一天。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

2、吃腊八粥

虽然大寒节气腊八已过,但是不妨碍大家在大寒再煮一锅香浓美味的腊八粥,腊八粥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红枣等一起熬煮,在寒冷的冬季除了能帮助人体提供能量之外,也有滋补御寒的功效。

3、喝鸡汤

大寒节气在农历四九前后,很多地区有一九一只鸡的食俗,到了大寒节气,选一只老母鸡或单炖,或者加入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4、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尾牙祭亦称“做牙”,原本是祭祀土地公公的仪式,俗称的美餐一顿为“打牙祭”即由此而来。做牙有“头牙”和“尾牙”的讲究,头牙在农历的二月二,尾牙则在腊月十六,全家坐一起“食尾牙”。

5、做蒸供

也就是准备祭祀用的供品,过去供奉用的糕点、饽饽、馒头都是用面蒸制的,所以大寒要忙活起来,做许多的面点蒸好了以备祭祀使用。

6、买芝麻秸

以前,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争相购买芝麻秸。到了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

7、饮酒

古代有大寒时间有纵情喝酒的习俗,也就是开放宴乐。东汉蔡邕《独断》称:“腊者,岁终大祭,纵吏人宴饮也”。

大寒喝什么茶养生

枸杞红枣茶

枸杞可护肝补肾、明目,润肺止渴,具有温暖身体的作用。红枣有补中益气、滋脾土、润心肺、生津液、悦颜色的功效。冬天可以放一片姜一起煮,能很好的驱寒。取冷水500毫升,红枣10粒(30克),冰糖1大匙,枸杞10克。冷水与红枣同时煮开后加入枸杞,再煮大约5分钟。加入冰糖,煮至溶化即可。

糙米茶

糙米茶属于中型偏热食品,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冬季饮用,能够滋补温暖身体,清理肠道,对于便秘、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稠有不错的效果。将适量的糙米茶以95℃以上的开水闷泡10分钟即可饮用,特别是每天早晨空腹饮用更佳。

玫瑰花茶

玫瑰花,有活血、美容、滋润肌肤和驱寒的功效,适合各种体质的女性在冬季饮用。只要每天喝点玫瑰花茶,就能起到很好的静心定神的效果。把开水煮沸,把玫瑰放入茶壶中,再加入几粒枸杞,浸泡十分钟即可。

牛奶红茶

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胃溃疡有一定效果。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揽拌。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橘桂姜茶

茶叶、橘皮、桂皮、茴香、鲜姜各适量。将前4味各取适量,鲜姜3~5片,加清水煮开,或用沸水冲泡浸焖后取汁。可以温中散寒,行气健脾。

桂花茶

在寒冷的冬季反复出现胃胀胃痛等毛病,喝点桂花茶可以暖胃。可以取7~10朵干桂花,1~2克红茶,用开水泡开,没有糖尿病的人可根据自己口味添加少许红糖,代茶饮。

大麦茶

中国人冬季讲究进补,饮食往往以鸡鸭鱼肉为主,在大快朵颐后,喝一杯浓浓的大麦茶,不仅可以去油腻,还能促进消化。而且,热腾腾的大麦茶具有养胃、暖胃的作用,适合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饮用。散装的大麦茶可以用锅煮着喝,一把大麦茶加上两升水,煮15分钟左右。如果是袋装的大麦茶,用沸水冲泡即可。

红枣桂圆茶

红枣桂圆茶能够补充女性血气,起到活血保暖,养颜美容的功效。建议长期饮用,功效会更加明显。红枣5颗、桂圆5颗、砂糖1包,可视个人口味自行增减。先将红枣,桂圆分别剥开去子,再以热水(约1壶)冲泡8-10分钟,最后加上砂糖即可。

老姜茶

红茶6克,老生姜10克,蜂蜜适量。将红茶叶与老生姜加清水煎茶,待温时,调入蜜糖饮用。温中散寒,健胃消食。适用于寒邪所致胃痛。湿热型胃痛不宜用。

大寒食物有哪些

羊肉

大寒补阳当推羊肉。羊肉具有强身、补血、暖身、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能改善中老年人身体虚弱、阳气不足、畏寒无力的症状。羊肉能补血虚,可治疗女性气血两亏、形体消瘦。羊肉也有助于润肤养颜、乌须黑发。羊肉还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保护胃壁、帮助消化的功能。羊肉一般的人都可以吃。需要注意的是羊肉属大热之品,火大的人或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食用,流感、急性肠炎病人、高血压病人忌食。

苹果

大寒节气是容易抑郁的时节,不妨常吃苹果。身体在制造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等快乐荷尔蒙时,维他命 C 是重要元素之一。缺乏维他命会令人抵抗力减低,严重还会导致抑郁。多吃苹果及其他含维他命 C 的水果,均有助提升情绪。由于将近一半的维他命C 都是分布在果皮上,因此连皮吃效果更佳。

老南瓜

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它可起到促进人体代谢循环、补中益气、增强耐寒能力的作用。特别适合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的神经失调、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类型的寒症人群。

柿子

柿子的营养价值在所有的水果中是最多最丰富的。红柿中维他命C的含量更是苹果的10倍,可预防感冒,同时富含维他命A,可预防多种眼疾。其次,红柿中富含胡萝卜素,每100克红柿中含有139毫克的胡萝卜素,是桃子的13倍、甜瓜的2倍,胡萝卜素可防止老化与抗癌。

山药

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皆可食用。山药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预防心血疾病,取得益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

香菇

香菇能够有促进消化,能够起到养胃的作用,不仅仅如此,香菇还可以延缓衰老、防癌抗癌、治疗便秘。早在古代文献上就记载,菇菌类具有益气补虚、健脾胃,治疗皮肤病等多种功效。

大寒节气三候是什么



到了大寒节气的时候,传统意义上来说是到了寒冷极致的时候,那么大寒节气三候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寒节气三候是什么,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寒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一候鸡乳

孵小鸡。

二候征鸟厉疾

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三候水泽腹坚

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最冷的解释

大寒是24节气之一。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个时候寒潮南下的非常频繁。

大寒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的时间段,这个时候不仅仅是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还会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想想。这个时期,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和提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同时在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的注意事项

1、注意保暖

大寒节气是继小寒之后的节气,这两个节气气温都比较偏低,我们在身体保健方面一定要避免受寒,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出门可以带上帽子、围巾,注意做好头部保暖,以免寒气从头部入侵到身体。

2、早睡晚起

我们习惯上一般情况下都是早睡早起,但是在大寒节气的时候,如果能做到早睡晚起,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晚上尽量能在十点前就入睡,早上能睡到六点以后最好,因为早睡可以养好人体内的阳气,而晚起对于固阴是非常有利的。

3、避免冷辐射

在大寒节气中,要防止冷辐射对自身身体的伤害。具体措施是远离过冷的墙壁和其他物体,睡觉的时候至少要离开墙壁50厘米以上。如果墙壁与室内温度相差超过5℃,墙壁常出现潮湿甚至有小水珠的形成,这个时候可在墙壁前置放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阻断和减轻负辐射,从而保护身体免受负辐射的损害。

4、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不仅仅要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也要做到睡前洗脚的好习惯。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的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好处的,尤其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5、预防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的时候尽量少出门。

6、早晚室内都是要通风换气的,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同时也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人体内的水分。

7、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自身机体的抗寒能力。

2023大寒节气是几月几号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之后就开始是春天了,那么大寒节气是几月几号到来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大寒节气是几月几号,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寒是几月几号

大寒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1月20日-21日,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大寒的气候特点

1、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

大寒节气的时候,大气环流是比较稳定饿,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的时候,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和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的情况。在我国部分的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的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这段时间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2、一年中雨水最少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俗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是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稍微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

3、寒潮频繁

大寒这时期寒潮南下的非常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相当冷的时间,铁路、邮电、石油、海上运输等部门要特别注意及早采取预防大风降温、大雪等灾害性天气的措施。农业上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大寒的传统习俗

1.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的时候,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到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的时候甚至连我国最大的节庆春节也处于这一节气中。

大寒节气中充满了喜悦和欢乐的气氛,是一个比较欢快轻松的节气。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2月2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12月16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2月2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就要选择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

2.饮食变化

大寒节气,时常和岁末时间相重合。因此这样的大寒节气里,除了需要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美味佳肴为了过年的时候吃。

同时祭祀祖先和各种神灵,祈求新一年能够风调雨顺。除此之外就是,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买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的时候,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吉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求得新年节的好口彩。这也使得大寒驱凶迎祥的节日的意味就更加的浓厚。

2023大寒节气含义是什么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日子,那么你们知道大寒的含义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大寒节气含义是什么,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寒节气含义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大寒虽然寒冷,但因为已近春天,所以不会像大雪冬至期间那样酷寒。

大寒节气有哪些特点

在大寒节气里通常会出现雨雪、大风、低温现象,大家在这个时节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大寒时节,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团”的谚语,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对于某些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乃是夺取高产的重要一环。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大寒节气应该吃什么

1、老母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2、八宝粥

古时在北方,大寒天气虽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迎接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大寒这天,还会制做传统的八宝粥食材,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3、八宝饭

八宝饭是中国传统名点,腊八节节日食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尤盛。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4、糯米饭

大寒吃糯米饭是一种习俗。大寒是二十四气节最后一个气节,也是整个冬天感觉最冷的一天,故名曰“大寒”。在这一天,广东人不仅穿得最多,而且也会吃一些暖胃的东西以御寒,比如糯米饭。糯米饭是中国传统主食之一,在南方中国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各种节日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