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联邦共和国(非洲国家)

由网友(北笙ゞ)分享简介:索马里联邦共以及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简称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北临亚丁湾,东、南濒印度洋,西邻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东南交吉布提。海岸线少三三零零私里。大部门地域属寒带戈壁天气,东北部下寒带草本天气,常年低温,湿燥长雨。国度实施立法、行政、司法3权分立的...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简称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北临亚丁湾,东、南濒印度洋,西邻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西北接吉布提。海岸线长330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联邦体制,首都位于摩加迪沙,现任总统为哈桑·谢赫·马哈茂德,索马里先令是其国家货币。人口 1544万(2019年),绝大多数是索马里族,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全国面积637657平方公里,分为18个州。全国资源主要有铀、铁、锡、石膏、铝土、铜、铅、煤等。国内生产总值为49.18亿美元(2020年)[1]

公元前17世纪以前,索马里建立了以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1941年,索马里彻底沦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7月1日,索马里建立共和国。1991年1月,西亚德政权被推翻,索自此陷入内战,多个政权并存;同年2月,阿里·迈赫迪·穆罕默德(Ali Mehdi Mohamed)成立新政府,自任“临时总统”;同年5月,索马里北部宣布“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1]

索马里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内有自由拱门、城市中心的战争纪念馆等景点。全国交通以公路为主,无铁路。国家有索马里国立大学和摩加迪沙大学等高校。[1]

中文名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2]

外文名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

简称

索马里

所属洲

非洲

首都

摩加迪沙[2]

主要城市

哈尔格萨、基斯马尤、马尔卡

国庆日

1960年7月1日[2]

GDP总计

49.18亿美元(2020年)[4]

国际电话区号

+252

国际域名缩写

so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时区

UTC+3

地理最高点

苏拉德山(海拔2400米)

主要学府

阿茂德大学

国家领袖

总统:哈桑·谢赫·马哈茂德[3]、总理:穆罕默德·侯赛因·罗布莱[4]

国土面积

637657平方公里[2]

人口数量

1544万(2019年)[4]

人口密度

25.3 人/平方公里(2020年)[5]

主要民族

索马里人、阿拉伯人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

国歌

《索马里,起来》

人均GDP

309美元(2020年)[4]

国家代码

SOM

官方语言

索马里语、阿拉伯语[2]

货币

索马里先令[2]

政治体制

总统制共和制

森林覆盖率

13%

历史沿革

奇葩异闻录 现实版海贼王 这个国家的人都梦想当海盗

公元前17世纪以前,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建立了以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

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人逐渐移居此地,伊斯兰教也随之普及。在亚丁湾和印度洋沿岸建立贸易点和若干个苏丹国。

13世纪时曾建立过封建帝国。

1417年至1419年,郑和率领的中国明朝政府海上舰队在他第五次下西洋中,访问了索马里海滨的几个城邦,其中包括木骨都束(摩加迪沙)。

从1840年开始,意、英、法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和瓜分索马里。

1885年,法国入侵西北部地区,称法属索马里。

1887年,北部沦为英国保护地,称英属索马里。

至1925年,整个东、南部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称意属索马里。

1941年,英国控制了整个索马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9年,联合国决议将原意大利侵占区交意大利托管。

1960年,英、意先后被迫同意英属索马里和意属索马里独立(1960年6月26日索马里北区独立,7月1日索马里南区独立),两地在同年7月1日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

1969年,索马里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发动政变上台,成立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1976年7月,成立“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并接管最高革命委员会的全部权力。同月,西亚德任总统。

1991年1月,西亚德政权被推翻,索马里陷入内战,多个政权并存。同年2月,阿里·迈赫迪·穆罕默德成立新政府,自命为“临时总统”,改国名“索马里共和国”。同年5月18日,索马里北部宣布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阿卜杜拉赫曼·艾哈迈德·阿里·图尔为“总统”。

1993年5月,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埃加勒继任“总统”。

2002年4月,埃加勒病逝后,原“副总统”达希尔·里亚尔·卡辛于5月1日继任“代总统”。

2012年9月10日,哈桑·谢赫·马哈茂德当选索马里总统。[2]

2017年2月8日,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希·穆罕默德(Mohamed Abdullahi Mohamed)当选索马里总统,2月22日宣誓就职。

2018年10月12日,第73届联合国大会选举出索马里等18个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新成员。[6]

2022年5月23日(当地时间),哈桑·谢赫·马哈茂德在总统府举行就职仪式。[3]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8个州,分别为:奥达勒、西北、托格代尔、萨纳格、索勒、巴里、努加尔、穆杜格、加尔古杜德、希兰、中谢贝利、贝纳迪尔、巴科勒、拜、下谢贝利、盖多、中朱巴、下朱巴。各州又分为若干地区。

2012年索制定临时宪法,规定两个或多个州可在自愿基础上合并组成联邦成员。2016年,全国联邦成员组建工作结束,共形成6个联邦成员州,分别为:索马里兰(由奥达勒、西北、托格代尔、萨纳格、索勒5个州组成)、邦特兰(主要由巴里州、努加尔州以及穆杜格州北部组成)、加尔穆杜格(由穆杜格州南部和加尔古杜德州组成)、希尔谢贝利(由希兰州和中谢贝利州组成)、西南(由巴科勒州、拜州和下谢贝利州组成)、朱巴兰(由盖多州、中朱巴州和下朱巴州组成)。[1]

首都

摩加迪沙(Mogadishu),人口160万(2012年《经济季评》)。热季平均气温26-32℃,凉季平均气温23-28℃。

自然环境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北临亚丁湾,东濒印度洋,西接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西北接吉布提。海岸线长3200公里,总面积为63766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62734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10320平方公里。[2]

地形地貌

索马里东部沿海为平原,沿岸多沙丘;亚丁湾沿岸低地为吉班平原;中部为海拔500米-1500米的索马里高原,自北向南和东南递降;北部多山;西南部为草原、半沙漠和沙漠。苏拉德山海拔2400米,为索马里全国最高峰。

气候特征

索马里大部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年降水量自南而北从500-600毫米减至100毫米以下。[2]

水系分布

索马里的河流除南部的谢贝利河和朱巴河,其他河流均属间歇河。

自然资源

索马里主要有铀、铁、锡、石膏、铝土、铜、铅、煤等。此外,还有石油和天然气。多数矿藏未开发。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13%。

水资源贫瘠。

国家象征

国名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英语:The Somalia Democratic Republic;索马里语:Jamhuuriyadda Federaalka Soomaaliya),简称索马里。

国旗

索马里国旗启用于1954年10月12日,由穆罕默德·阿瓦勒·利班设计。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地为浅蓝色,正中一颗白色五角星。五角星象征非洲的自由和独立。

国徽

索马里国徽是两只站立的非洲黑斑金豹,前肢扶着一枚盾徽,构成了索马里国徽。盾面采用国旗的色彩与设计。盾徽上部绘有一顶埃塞俄比亚古代王朝国王的王冠,它象征独立和主权。非洲豹的形象是勇气与力量的化身。盾徽下端交叉的长矛体现了索马里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不惜动用武力的决心;长矛上的两片棕桐枝叶姿态婆娑,代表国家的农作物。

国歌

《索马里,起来》(阿拉伯语:يا صومال استيقظي索马里语:Soomaaliyeey toosoo)为索马里国歌。[7]

人口

2019年,人口为1544万。绝大多数是索马里族,又分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族系。其中萨马莱族系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分为达鲁德、哈维耶、伊萨克和迪尔四大部族。萨布族系分为迪吉尔和拉汉文两大部族。[1]

政治

为结束索马里军阀割据状态,国际社会先后召开13次索全国和解会议,均无果。2002年10月,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伊加特)在肯尼亚召开第14次索全国和解会议。2004年2月23日,索各派割据势力、政治集团及民间组织等代表通过索《过渡宪章》。同年10月10日,索过渡议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选举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Abdullahi Yusuf Ahmed)为索过渡联邦政府总统,任期5年。2005年1月15日,索过渡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并于同年6月迁回索境内办公。2006年12月,索过渡联邦政府在埃塞俄比亚军队支持下击溃了反政府的“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及周边地区,但未能实现对索全境的有效控制。2008年12月29日,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总统辞职。2009年1月31日,主要反对派“重新解放索马里联盟”领导人谢赫·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Sheikh Sharif Sheikh Ahmed)当选索新总统,任命奥马尔·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Omar Abdirashid Ali Sharmarke)为总理并成立了新的过渡政府。反政府武装“索马里青年党”(沙巴布)和伊斯兰党拒绝与过渡政府进行对话,并武装占领摩加迪沙大部分街区和索中南部大部分地区,暗杀多名政府要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过渡政府在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AMISOM)的支持下守住了摩加迪沙部分街区和索中部部分地区,双方形成僵持。2010年3月15日,过渡政府与索重要武装派别“逊尼派联盟”达成协议,后者宣布加入政府。2011年6月,索总统谢赫·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和议长谢里夫·哈桑·谢赫·阿丹(Sharif Hassan Sheikh Aden)在乌干达的斡旋下就延长过渡期问题达成《坎帕拉协议》,一致同意将过渡期延长至2012年8月。2012年9月10日,哈桑·谢赫·马哈茂德(Hassan Sheikh Mahmud)当选索总统。同年11月,索结束长达8年的政治过渡期,成立内战爆发21年来首个正式政府。2016年9月,索启动新一届议会选举。同年12月27日,第十届联邦议会在摩加迪沙宣誓就职。2017年2月8日,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希·穆罕默德在联邦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击败寻求连任的马哈茂德总统,当选索新总统。同月23日,穆罕默德总统任命哈桑·阿里·海尔(Hassan Ali Khayre)为联邦政府总理。3月29日,联邦议会通过海尔总理关于新一届内阁人选的提名。2020年7月25日,索联邦议会罢免索海尔总理职位,并于9月23日通过总统穆罕默德对新任总理穆罕默德·侯赛因·罗布莱(Mohamed Hussein Roble)的提名。2022年5月16日,前总统马哈茂德击败现任总统穆罕穆德,成功当选总统。6月15日,马哈茂德总统任命哈姆扎·阿卜迪·巴雷为总理。[1]

宪法

现行宪法为2012年8月1日索全国制宪大会通过的《索马里联邦共和国临时宪法》,规定索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联邦体制,明确人人平等,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基本权利;总统为国家元首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实权,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任期4年,无明确任期限制;总理由总统任命,为联邦政府首脑,负责任命副总理、各部部长、国务部长和副部长,非议员也可担任部长级官员;司法独立,建立宪法法院、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三级法院体制;国家安全部门由军队、情报、警察和监狱部门组成。[1]

议会

根据临时宪法,联邦议会行使联邦立法权,实行两院制,分别为人民院(House of the People)和上院(Upper House),互不隶属。议员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人民院议员275名,上院人数不得超过54名。两院各设议长1名、副议长2名,由本院议员无记名投票产生,议长不得兼任政府和政党职务。在2022年联邦议会选举中,人民院275个席位采用“4.5部族分权模式”(即议会席位由索四大部族和其他小部族按1:1:1:1:0.5的比例分配),由135名各族长老挑选14025名选举人作为各部族代表,然后每51名部族代表选举本部族1名议员。现任人民院议长为阿丹·穆罕默德·努尔(Adan Mohamed Nur)。上院54个席位中的48个被平均分配给6个联邦成员州,其余6个席位由索马里兰和邦特兰平分。现任上院议长为阿卜迪·哈希·阿卜杜拉希(Abdi Hashi Abdullahi)。[1]

政府

总统哈桑·谢赫·马哈茂德。内阁除总理哈姆扎·阿卜迪·巴雷外,主要有副总理萨拉赫·艾哈迈德·贾马(Salah Ahmed Jama,Deputy Prime Minister),宗教捐赠与宗教事务部长穆科塔·罗博·阿布·曼苏尔(Mukhtar Robow Abu Mansoor, Minister of Endowment and Religion),司法与宪法事务部长哈桑·马卡林(Hassan Macallin, Minister of Justice and Constitution),内政部长艾哈迈德·马卡林·费齐(Ahmed Maallin Fiqi,Minister of Interior),财政部长艾尔米·马哈茂德·努尔(Dr.Elmi Mohamud Nur,Minister of Finance),国防部长阿卜杜卡迪尔·穆罕默德·努尔(AbduqadirMohamed Noor, Minister of Defense),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阿卜希尔·奥马尔·胡鲁塞(AbshirOmar Huruus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教育与高等教育部长法拉赫·谢赫·阿卜杜卡迪尔(FarahSheikh Abdulqadir, Minister of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计划与投资部长马哈茂德·阿卜迪拉赫曼·本纳·本讷(Mohamud Abdirahman Beena Beene, Minister of Planning and Investment),港口与交通事务部长阿卜杜拉希·艾哈迈德·贾马(Abdullahi Ahmed Jama, Minister of Ports and Transport),陆空交通部长法杜萨.奥斯曼·德霍尔(Fardowsa OsmanDhore, Minister of Air and Land Transport),邮政与通讯部长贾马·哈桑·哈里夫(Jama Hassan Khalif,Minister of Posts and Communications),畜牧业部长哈桑·胡赛因·伊雷(Hassan Hussein Elaay,Minister of Animal Husbandry),产业贸易部长吉布里·阿卜迪拉希德(Jibril Abdirashid,Minister of Industrial Trade),公共工程与住房部长伊斯梅尔·谢赫·巴希尔(Ismail Sheikh Bashir, Minister of Public Works and Housing),妇女事务部长卡迪加·穆罕默德·迪里耶(Khadija Mohamed Diriye, Minister of Women),石油与矿产资源部长克里萨科·奥马尔·穆罕默德(Crisaaq Omar Mohamed, Minister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内部安全部长穆罕默德·杜迪歇(Mohamud Doodishe,Minister of Internal Security),农业与灌溉部长艾哈迈德·马多比·努诺(Ahmed MadobeNuunow, Minister of Agriculture and Irrigation),卫生部长阿里·哈吉·阿丹(Ali Haji Adan,Minister of Health),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长艾哈迈德·哈桑·阿丹(Ahmed Hassan Adan, Minister of Fisheries and Marine Resources),新闻部长达沃德·阿维斯(Daoud Aweys,Minister of Information),劳动与人力资源部长毕西·伊曼·西格(Bihi Iman Cige,Minister of Labor and Personnel),电力与水力资源部长贾马·塔卡尔(Jama Takal,Minister of Electricity and Water),青年与体育事务部长穆罕默德·巴雷·马哈茂德(Mohamed Barre Mohamud, Minister of Youth and Sports),环境与气候变化事务部长哈迪佳·阿玛佐米(Khadija AIMakhzoumi, Minister of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等。[1]

政党

索马里党派林立,带有强烈部族色彩,各派不断分化组合,最多时达30余个。主要党派有:

索马里民族运动:简称民运,1981年成立于伦敦,1982年在埃塞俄比亚的迪雷达瓦设总部。成员大部分为伊萨克族。系北方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武装派别。1991年西亚德政权垮台后,控制整个西北部地区,宣布北方“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首任领导人阿卜杜拉赫曼·艾哈迈德·阿里·图尔。1993年5月,穆罕默德·易卜拉欣·埃加勒当选“总统”,1997年2月连任。2001年5月31日,索马里兰举行全民公决,通过含有独立条款的新宪法。7月,埃加勒因与反对派发生矛盾而在哈尔格萨成立“联合人民民主党”,通过了党章并建立了中央委员会。2002年4月埃病逝,原“副总统”达希尔于5月1日就任“代总统”。[2]

索马里救国民主阵线:简称救阵,成立于1979年,系最早成立的反政府组织。成员以达罗德族下属的米周提尼和杜尔巴亨特次部族为主。控制索马里东北部及中部地区。1993年分裂为两派,一派以救阵前任主席穆罕默德·阿布希尔·穆萨为首,另一派以前任军事首领阿卜杜拉希·尤素福为首。1998年7月,尤素福联合东北部索马里民主联盟和索马里联合党等小派别,成立“邦特兰”自治政权,自任“总统”。2001年6月27日,尤操纵邦特兰议会表决,将其任期延长三年,遭到邦最高法院反对。11月14日,邦特兰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贾马·阿里·贾马为邦特兰第二任主席,艾哈迈德·马哈穆德·古恩莱为副主席。尤素福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双方发生武装冲突。2002年8月,尤将贾及其支持者逐出邦特兰并宣布组成新一届"内阁"。[2]

拉汉文抵抗军:1995年4月成立。由拉汉文族人组成,主席兼总司令穆罕默德·努尔·夏尔古杜德。1999年12月9日,在巴伊-巴科尔地区建立自治政权。2000年,拉汉文抵抗军代表参加了阿尔塔和会,抵抗军秘书长德罗当选索马里过渡议会议长,而主席夏尔古杜德因未得到实惠,撤消了对和会及新政权的支持。2002年3月31日,拉汉文抵抗军(RRA)在拜多阿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索马里西南国",并选举夏尔古杜德为主席。不久,副主席加比尤和伊斯梅尔即与夏尔古杜德发生内讧,并将夏及其支持者逐出了拜多阿。[2]

索马里民族联盟:简称民盟,1992年成立,成员主要为哈维耶族。1995年6月分裂为以奥斯曼·哈桑·阿里·阿托为首的民盟/阿托派和以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为首的民盟/艾迪德派。1996年8月艾迪德去世后,其子侯赛因·穆罕默德·艾迪德继位。1999年,艾派因支持埃塞俄比亚反政府武装奥罗莫解放阵线与埃塞发生冲突,遭到重创。2001年,艾派与其他4个反对TNG的派别组成"索马里和解与恢复委员会"(SRRC)。[2]

索马里爱国运动:简称爱运,1989年成立,成员主要为达罗德族下属欧加登次部族,是推翻西亚德政权的主要力量之一。控制南方的基斯马尤港及其附近地区。后因内讧分裂为两派。一派以艾哈迈德·奥马尔·杰斯为首,成为民盟的组成部分之一,另一派以阿登·阿卜杜拉希·努尔为主席,由前总统西亚德的女婿摩根任副主席和军事首领(掌实权)。1999年6月,杰斯派与艾迪德派联手,从摩根手中夺取基斯马尤。摩根派主力被消灭。[2]

主要反政府势力: “索马里青年党(沙巴布)”(Al-Shabaab):原为索反政府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下属青年武装组织,主要负责保护该组织领导人并实施针对外国人的暗杀行动。2006年底“伊斯兰法院联盟”被击溃后,“沙巴布”继承其衣钵,趁索过渡联邦政府羸弱和埃塞俄比亚撤兵之机迅速壮大,成为索实力最强的反政府武装组织,曾一度控制索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及首都摩加迪沙部分街区。该组织以在索建立极端伊斯兰政权为目标,主张在索实施严格的伊斯兰教法,向异教徒和外国“侵略者”发动圣战。2008年被美国国务院认定为恐怖主义组织。2012年2月,该组织宣布正式与“基地”组织合流并宣誓效忠“基地”组织领导人扎瓦希里。除与索政府和非盟驻索特派团武装对峙外,“沙巴布”还在索境内以及乌干达、肯尼亚等国频繁制造恐怖袭击。2011年下半年以来,该组织在索安全部队、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以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军队的联合打击下遭受重创,活动范围大幅缩小。2015年7月,“沙巴布”对摩加迪沙半岛皇宫酒店发动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15人死亡、40余人受伤,其中中国驻索使馆负责安全警卫的工作人员1死4伤。2017年10月,摩加迪沙闹市区一家酒店附近发生汽车炸弹袭击,造成570多人死伤,系索历史上单次伤亡人数最多的恐袭事件。[1]

政要

哈桑·谢赫·马哈茂德:总统。67岁,获摩加迪沙国立科技大学学士学位,印度巴卡图拉大学硕士学位。1993年至1995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任职。1999年至2010年担任索马里管理和行政学院院长。2011年创建和平与发展党。2012年9月至2017年2月出任索总统。2017年竞选连任失利。2022年5月再次当选总统。

哈姆扎·阿卜迪·巴雷:总理。1974年出生,2001年获得也门科技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MBA学位。巴于2011-2017年间担任现总统马哈茂德创建的索和平与发展党(PDP)秘书长。2014-2015年担任摩加迪沙市长高级管理事务顾问,2015-2019年担任索联邦宪法事务部高级顾问,2019-2020年担任朱巴兰州独立边界和选举委员会主席,2021年12月当选朱巴兰州基斯马尤地区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员。[1]

经济

索马里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国有化政策过激,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经济严重困难。80年代,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下,调整经济政策,经济一度好转。1991年后,由于连年内乱,工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全面崩溃。2012年索联邦政府成立后,着力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制造业、房地产和建材等行业,经济发展初现生机,外资开始进入,大批侨民返乡,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2016年,索联邦政府制定30年来首个国家发展规划,确定了经济发展优先领域,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渔、畜牧业,建立健全金融、税收和审计体系等。穆罕默德总统就任后,积极落实索国家发展规划,加强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就索减债问题积极做国际社会工作。[1]

索马里2020年各项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49.1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459%
贸币名称索马里先令(Somali shilling)
汇率1美元≈23605索马里先令

(以上内容参考链接:[4]资料来源:2020年12月《伦敦经济季评》)

农业

全国有可耕地8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已耕地仅有100余万公顷。粮食作物主要有高粱、玉米、小麦、木薯和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甘蔗、香蕉、椰子、芝麻、芒果、没药、乳香等。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用于出口。[1]

畜牧业

主要经济支柱,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畜牧产品出口收入占到出口总收入的50%以上。主要饲养骆驼、牛、羊等,是世界上饲养骆驼最多的国家。[1]

渔业

拥有非洲大陆最长的海岸线,渔业资源丰富。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年捕捞量可达18万吨,但受捕捞方式落后、市场销量不大等因素限制,实际捕捞量很小。[1]

工业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主要部门有纺织、皮革、制糖、制药、烟草、食品加工、炼油、电力和建材工业等。1991年内战爆发后,工业生产基本停顿。[1]

财政金融

2015年,索外债总额约29亿美元。近年来,因战乱而停业的银行开始恢复。目前索较大的银行有:索马里兰中央银行、邦特兰中央银行(1999年8月成立)、索马里巴拉卡特银行(设在摩加迪沙,1996年开业;2001年“9·11”事件后,其在美国及欧洲的分支机构被关闭)和索马里—马来西亚商业银行(设在摩加迪沙,1997年4月开业)。2020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宣布索达到重债穷国计划决策点。[1]

对外贸易

外贸在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但连年逆差。传统出口商品为活畜、香蕉、木炭、鱼。主要进口物资为食品、燃油和建材。主要出口目的地为阿联酋、也门、阿曼、沙特等中东国家,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印度、中国、阿曼、肯尼亚等。2017年进口额28亿美元,出口额4.5亿美元。[1]

外国援助

外援主要来自西方国家、国际金融组织以及土耳其,大约有150家机构向索提供人道主义援助。2005年索过渡联邦政府成立后,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援助。2012年,随着索成立正式政府并结束政治过渡期,国际社会纷纷加大对索的关注和投入。国际社会援助包括人道主义、民生和发展领域等。[1]

文化

官方语言为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和意大利语。[1]

宗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占总人口99%。[1]

习俗

社交习俗

索马里人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讲究礼貌,社会交往注重礼仪,富有强烈的民族感情。索马里人同外来客人交往时,总是主动打招呼,热情地握手问候致意,寒暄时问长问短,显得亲切友善。相互熟悉的 朋友见面,多数要相互拥抱,进行一番内容广泛的问候,例如“见到你真是高兴”“近来身体好吗”“生活愉快吗”“家庭成员之间都和睦吗”“事业上一定有成果吧”等。问候的语言说起来一串连着一串,加上有时还要问候骆驼怎么样,仿佛没完没了,往往持续的时间很长。当地人遇见身份和地位显赫的贵宾,总是行右腿跪地的大礼。男女见面,多是以微笑表示问候,相互间讲话不多,男女相互握手的现象更是少见。在许多乡村地区,男女老少遇见外来客人,总是在主动打招呼问候之后,围着客人唱歌跳舞,借此表达热烈欢迎的愉快心情。[8]

在社会交往场所,索马里人非常重视自己的着装,非常讲究自己的着装是否得体。无论是出席正式场合或者外出访友,还是在家中接待客人,那些有身份、有地位、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士,绝大多数是西装革履,系着领带,皮鞋擦得铮亮。许多索马里人也喜欢穿一身民族服装,男士总是一身宽大棉布袍,女士多穿一身色彩艳丽的连衣裙,而且还要佩戴一块花色的头巾。由于气候炎热,干燥少雨,有身份、有地位的索马里人喜爱穿后半部露出脚跟部的皮凉鞋,那些普通百姓爱穿塑料泡沫拖鞋,而且是在中国早已过时的那种用两个脚指头夹着鞋帮走路的拖鞋。正是由于当地流行讲究着装是文明礼貌的体现和对他人的尊重,因此,外来客人应当注意端庄、整洁、得体的着装。服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物质文明发展程度以及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意识和对自己、对他人、对生活的态度。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饮誉世界,中国人到索马里开辟市场,发展事业,在商务交往活动中更应当注重自己的着装,以得体的着装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树立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在同索马里人进行商务交往时,首先需要考虑活动场所、活动内容的需要,在根据自己的身材、气质、年龄、身份等选择服装,并注意考虑与服装相搭配的发型、化妆以及饰物等。总之,自己身着的服装,在参加礼仪活动时,能够表现出和谐的美。[8]

应邀到索马里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准时抵达,届时主人会高兴热情地在院门外迎候。客人进门,总是给主人家带来欢乐喜庆的气氛。女主人会率全体子女一一向客人行礼表示问候和欢迎,然后一一退出客厅。男主人开始同客人进行热情友好的谈话。索马里人对招待客人用的饮料十分讲究,尽管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依靠牛羊肉和奶制品生活的索马里人,在日常生活中骆驼奶简直成了索马里人须臾不可离开的常备饮料,因而,骆驼奶也就成了索马里人传统的待客饮料。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间,茶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料,也是社会交往活动中普遍使用的招待性饮料,在众多的游牧百姓中茶水招待几乎成了设宴款待的代名词。同绝大多数索马里人爱饮茶的习惯有所不同的是,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没有饮茶的习惯,但他们喜爱用酥油煮绿咖啡豆当饮料喝。每当客人临门,迪基尔族人和拉汉文族人便将煮好的酥油咖啡豆端上来,将咖啡豆盛在一只木盘子里,传给每一位客人品尝。客人吃过咖啡豆后,主人再将煮过咖啡豆的热汤递给客人,请每一个人涂擦在胳膊和头发上,然后客人学着主人的样子,将酥油吸进自己的鼻孔里,顿时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满足感和愉快感。[8]

索马里盛产乳香和没药,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香料之邦”。乳香是乳香树茎皮渗出的树脂凝固而成的一种胶状体,性温和,味苦辛,可用作活血、行气、止痛的药物,治疗胸腹疼痛、跌打损伤以及痈肿等症具有显著疗效,经济价值非常高。没药也是树的茎皮渗出的脂汁凝固而成的胶状体,可以制成消炎镇痛、活血通脉的药物。乳香和没药作为香料年代久远,素享盛名。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喜爱在清真寺里、婚礼庆典仪式上或者招待客人的厅室里燃点香料的习惯。由于天气炎热,人们聚集在一起,腋下分泌的气味,充斥厅室,有时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因此,在索马里人的家庭里,经常燃烧少许的乳香,满屋飘香,经久不散。每逢宾客临门,主人招待客人喝过饮料之后,便取出一只精制、小巧、玲珑的铜炉,放入燃烧的木炭,撤上少许香料,室内顿时香气四溢,沁人肺腑,宾主就在这样一种芳香的气氛中进行热情友好的谈话。[8]

饮食习俗

索马里人招待客人的饭菜烹制独到,风味特别,丰富可口。待客的主食有大米饭、玉米饼、椰肉饼、奶制糕点等,副食有牛肉、羊肉、鸡、蛋、海产品、蔬菜等。香蕉是索马里的主要农产品,个头硕大,皮薄肉厚,味道香甜,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享有“世界最甜香蕉”的美称。索马里人招待客人时,餐桌上是少不了香蕉的,有供生吃的香蕉,也有香蕉饭、香蕉饼以及香蕉酒等。索马里人在商业交往活动中,喜爱请客人到饭店、宾馆进餐,用西餐招待,也有许多索马里人同客户的关系亲密后,便将客人请到家中用传统饭菜款待。[8]

钟情骆驼

骆驼能为索马里游牧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品:用驼奶制成的奶酪是当地的主要食品,驼皮制成的靴子可以防止灼热的沙漠烫伤牧民的双脚,驼毛可以换回所需要的日用品,饥荒年月里可以依靠驼肉、驼奶、驼血度日等。在索马里流行这样一句话:“家里养几峰骆驼,就可以不愁吃不愁穿。”直到今天,在索马里许多地方仍然盛行用骆驼作为财富的象征和支付的手段,例如因民事纠纷造成命案便用骆驼进行抚恤或赔偿;男女筹办婚事,男方家先给女方家送去几峰骆驼作为订婚彩礼,某一个家庭举办婚姻庆典仪式,众人们纷纷赶着骆驼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庆贺等。夕阳西坠,牧民们结束了一天的放牧生活,赶着骆驼回到宿营地方,敲起欢快的鼓;跳起优美的舞蹈,消除白日奔波的疲劳,轻轻松松地迎接新的一天到来。[8]

禁忌

索马里也是一个禁忌比较多的国家,外来客人需要注意熟悉、了解并给予尊重。在当地,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清真寺,男性不得伸手同女士们握手,不得当面询问女士的年龄,不得打听他人的工资收入,不得好奇地追问他人是否有情人,不得讲一些有损于索马里国家或者民族的话语,在穆斯林地区不得吃猪肉、马肉、驴肉、骡肉等,不得饮酒等。骆驼在索马里人的生活中或者心目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拥有骆驼的多少作为衡量贫富的标准,人们喜爱骆驼,爱惜骆驼,相互见面除问候人之外还要问候骆驼,交谈中不得口出亵渎骆驼的话语,未经许可不得给骆驼拍照等。索马里人敬重骆驼的习惯是有来历的。[8]

节日

独立日:每年6月26日

国庆节:每年7月1日(索马里共和国成立)[2]

军事

1990年,索马里总兵力约为6.45万人。1991年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后长期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各派别和部族武装林立。2005年索过渡联邦政府成立后着手建立国家安全力量。2012年索联邦政府成立后,重组安全部队、警察、情报机构并收编亲政府武装。目前,索国家安全力量由国民军(陆军)、海军、空军和警察部队组成。陆军设定规模1.8万人以上,特种部队“闪电突击队”设定规模0.4万人,警察部队(含海岸警卫队)设定规模3.2万人。此外,索马里兰和邦特兰各自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警察等安全力量。[1]

交通

交通以公路为主,无铁路。截至2010年,公路总里程2.21万公里,其中2608公里为沥青铺设路面。[1]

水运

主要港口有摩加迪沙港、基斯马尤港、柏培拉港和博萨索港。摩加迪沙港由土耳其公司运营,2016年大宗货物吞吐量近72万吨,到港集装箱船舶128艘,处理94400标箱。1997年、1999年,欧盟两次出资对柏培拉港和博萨索港进行升级改造。2016年,阿联酋开始对柏培拉港进行扩建。

空运

有大小机场62个,绝大部分条件简陋,仅有7个机场拥有铺设路面的跑道。摩加迪沙机场由土耳其公司运营,国际航班可直达内罗毕、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伊斯坦布尔、多哈、坎帕拉和迪拜。索马里兰首府哈尔格萨有直飞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和迪拜的国际航班。[1]

社会

教育事业落后。20世纪70年代初,西亚德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扫盲运动,使识字率从独立前的2%提高到60%。1991年内战爆发后,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崩溃,文盲率剧增,达76%。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一些非政府组织帮助下,许多地区开始重建学校。1998年9月,阿瓦多地区的阿茂德大学建成,成为索1991年以来开学的首家大学。首都摩加迪沙有索马里国立大学和摩加迪沙大学。索马里兰首府哈尔格萨也有一所大学。2007年,全民识字率为28%。[1]

媒体

国家级官方通讯社为索马里国家通讯社。官方电视台为索马里国家电视台,2011年4月4日重新建立。官方广播电台为摩加迪沙广播电台。主要新闻网站有索马里国家通讯社网站、希兰在线、加罗韦在线等。[1]

民生

受连年战乱、部族冲突和灾荒影响,大批索公民在国内流离失所、移居海外或涌入别国沦为难民。2019年,索国内流离失所者达260万人。索海外侨民约100万至150万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肯尼亚、加拿大、阿联酋、挪威等国。在肯尼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也门等国境内的索难民约有100万人,其中三分之一集中在肯尼亚的达达布难民营。每年侨汇收入达30亿美元。[1]

医疗

索长期战乱,治安不靖,经济落后,日常生活必需品短缺,是非洲医疗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55.4岁。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居全球第3位。痢疾、霍乱、伤寒等食物和水传染疾病多发。用电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约15%。受气候变化及国内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索频繁发生旱涝灾害。2019年索旱灾形势严峻,目前有超过420万人需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90多万儿童严重营养不良。[1]

通讯

索1991年陷入内战后,通讯业完全瘫痪。近年来,一些私营公司进入该行业。固定电话不发达,2015年仅有约5.1万用户。移动通讯较发达,2015年用户达583.6万,移动支付较普遍。[1]

外交

奉行各国平等、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加强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1]

同中国关系

一、双边政治关系

中索1960年12月14日建交。

中方对索的重要访问有:国务院总理周恩来(1964年2月)、副总理兼外长陈毅(1964年2月)、副总理陈慕华(1978年7月)、副总理耿飚(1978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1984年10月)、国家主席李先念(1986年3月)等。

索方对华的重要访问有:总理舍马克(1963年8月)、总统达尔(1965年7月)、议长侯赛因(1966年9月)、最高革命委员会副主席艾南(1970年6月)、总统西亚德(1978年4月,1972年5月以最高革命委员会主席身份访华)、副总统伊斯梅尔(1977年6月、1978年4月)、第二副总统侯赛因·库勒米(1982年4月)、总统优素福(2006年11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副总理兼外长奥马尔(2011年4月)、副总理兼外长福西娅(2013年8月)、总统穆罕默德(2018年9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外长阿瓦德(2019年6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副总理古莱德(2019年6月来华出席中非经贸博览会)等。

1991年,西亚德政权被推翻,索陷入军阀割据局面。中国驻索使馆、医疗队和专家被迫撤离,但两国仍保持外交关系。此后,由中国驻肯尼亚使馆代管索马里有关事务。2014年10月12日,中国正式恢复驻索马里使馆。中国一贯支持并积极推动索和平进程,曾于2003-2007年担任联合国安理会索问题协调员。在索过渡联邦政府成立后,中国政府即予承认,并于2005年12月28日接受过渡联邦政府委派的驻华大使。2014年10月12日外交部副部长张明赴索出席中国驻索使馆复馆仪式。2015年6月,外交部中非合作论坛事务特使刘贵今大使访问索马里,会见舍马克总理。

中国驻索马里大使:费胜潮。使馆电话:7023354,地区号:00252-61

索马里驻华大使:阿瓦莱·阿里·库拉内(Awale Ali Kullane)。馆址:北京市三里屯路2号。电话:010-65321651。

二、双边贸易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建交以来,中索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进展顺利。中国自1963年起向索提供援助,为索援建了国家剧院、哈尔格萨供水工程、卷烟厂、火柴厂、贝纳迪尔妇产儿童医院、索马里体育场、贝莱特温至布劳公路、巴洛温农场等项目。2011年8月,为帮助索应对旱灾,中国政府向索提供1600万美元的粮援现汇。2017年8月,中国政府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向索政府提供2800余吨紧急粮食援助,用于支持索方抗旱救灾。2018年中国政府向索提供3900万元人民币物资,提供水灾援助150万美元现汇。2019年,中国政府向索提供价值1000万美元的粮食援助。2022年,中国政府向索提供一批紧急粮食援助。

1982年起,中国在索开展劳务合作。2021年,双边贸易额10.1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其中我出口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进口0.1亿美元,同比增长38.3%。我主要出口农产品、机电产品、纺织产品等,主要进口冻鱼、芝麻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双方积极开展抗疫合作,中方向索方提供抗疫物资。

三、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

1963年两国签订文化合作协定。1978年,中索签署文化教育合作协议,中方开始向索提供奖学金名额。1965年至1991年,中国共向索派遣医疗队13批400人。

四、重要双边协议及文件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索马里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1960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索马里共和国文化合作协定》(1963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索马里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2018年9月)[9]

同美国关系

1954年,美国在摩加迪沙开设国际开发署办公室。1962年起,美向索派遣和平队,设立新闻中心。1964年,索对美向埃塞俄比亚提供军事援助不满,1969年西亚德政权上台后采取亲苏联政策,驱逐美和平队,索美关系一度紧张。1977年欧加登战争爆发后,由于苏联支持埃塞俄比亚,索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借机修复对索关系。1982年,西亚德访美。冷战结束后,索在美外交战略中地位下降。1990年,索国内局势恶化,美停止对索援助。1991年,美驻索外交人员撤离摩加迪沙。1993年,摩加迪沙发生美军武装直升机被击落事件,19名美军士兵阵亡,此后美军事人员撤出索马里。2001年“9·11”事件后,美开始积极支持国际社会调停索国内冲突,支持联合国和伊加特调解索和平进程的努力,为在肯尼亚召开的索全国和解会议提供财政援助,支持索过渡联邦政府在埃塞俄比亚军队支持下打击“伊斯兰法院联盟”武装并提供大量援助,2009年向索新一届过渡政府提供1000万美元武器弹药。美军突击队2009年9月在索南部地区打死“基地”组织在东非地区的重要头目纳卜汉。2010年以来,美在继续向索过渡政府提供支持的同时,加强与索马里兰、邦特兰等地方政府的关系。2012年9月索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后,美多次派高级别代表团访索,2013年1月正式承认。2013年1月,索总统马哈茂德访美,会见美总统奥巴马和国务卿克林顿。2013年10月,美军非洲司令部在摩加迪沙部署军事小组。2014年8月,马哈茂德总统赴美出席首届美非峰会。2014年9月,美军特种部队出动战机和无人机,对“沙巴布”领导人戈达尼实施斩首行动并将其炸死。2015年5月,美国务卿克里访索。2016年,美自1991年以来首次任命专职驻索大使,常驻内罗毕。2017年5月,美总统特朗普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阿拉伯国伊斯兰美国峰会期间会见索总统穆罕默德。2018年12月,美在索首都摩加迪沙重开使馆。2019年4月,索总理海尔赴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会期间,会见美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和国防部副部长诺奎斯特。目前,美是索最大援助国,对索援助主要用于为非盟驻索特派团和索安全部队提供后勤支持及培训、政府能力建设、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领域。近年来,美对“沙巴布”实施“降解”策略,频繁对其高层人物实施无人机打击,借以分化瓦解该势力。2019年10月,美宣布将向索提供新一轮2.57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并表示2019财年已向索提供4.98亿美元援助。2020年9月,美宣布三年内免除索10多亿美元的债务。2022年5月,马哈茂德总统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6月,马哈茂德总统会见到访的美国副国务卿纽兰。9月,马哈茂德访问美国,在华盛顿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美国国土安全顾问兰德尔。[1]

同英国关系

英国原为索北部地区的宗主国。20世纪八十年代,一些索反对派在伦敦组建反政府组织,索英关系一度紧张。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后,英支持联合国向索派遣维和部队。维和行动失败后,英支持国际社会调停索国内各派矛盾,支持索和平进程,是索重要捐助国。2012年2月,英外交大臣黑格访索,同月,第一次索马里问题伦敦国际会议召开。同年5月,索总统艾哈迈德访英。2013年4月,英外交大臣黑格访索并与索总统马哈茂德共同主持英驻索使馆复馆仪式,英成为1991年索内乱以来首个恢复驻索使馆的欧洲国家。2013年5月,第二次索马里问题伦敦国际会议召开。2016年,英外交大臣哈蒙德访索。2017年5月,第三次索马里问题伦敦国际会议召开。2018年8月,英国防大臣威廉姆森访问摩加迪沙。2022年9月,马哈茂德总统参加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葬礼。[1]

同意大利关系

意大利原为索南部地区的宗主国,索意两国传统关系密切。1960年索独立后,意通过与索签订各类协议,对索政治经济保持重要影响。2004年,意积极支持伊加特主导的索和平进程,为索新一轮全国和解会议提供资助,向两届索过渡联邦政府提供大量援助。2012年索联邦政府成立后,意外长特尔兹访索。2017年2月,索总统穆罕默德执政后,意加大向索提供援助,派军事教官帮索培训国民军。2018年10月,穆罕默德总统访问意大利,同孔特总理会谈。自2016年10月世界银行成立“多伙伴索马里基础设施基金”以来,意共捐资350万欧元。2019年4月,意大利国防部长特伦塔访问摩加迪沙。[1]

同欧盟关系

欧盟是索最大援助方之一,对索援助集中在安全、人道主义和发展领域,是非盟驻索特派团军饷的唯一捐资方。2018年7月,欧盟、索马里、瑞典在布鲁塞尔联合举办第二届索马里伙伴方论坛,共有58个国家以及联合国、非盟、世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6个国际地区组织与会,并发表会议公报。索总统穆罕默德在部长级会议上致辞。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表示,欧盟将向索提供2亿欧元,以支持索国家和安全力量建设。2019年5月,莫盖里尼首次访问索马里以推进索和平重建进程。2022年9月,马哈茂德会见到访的欧盟负责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副主席博雷尔。[1]

同土耳其关系

两国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时期。2010年以来,土加大对索投入。土先后于2010年5月、2012年5月两次主办索马里问题伊斯坦布尔国际会议。2011年8月,土总理埃尔多安访索,访问后,土发起全国范围向索捐款活动并募得3亿美元捐款。2012年3月,土耳其航空公司开通伊斯坦布尔至摩加迪沙航线。2015年2月,土总统埃尔多安访索。2016年6月,土总统埃尔多安访索并出席土驻索使馆开馆仪式。2017年,土为索建设的军事训练基地落成,用于土军队训练索及其他非洲国家的军队。2017年4月、2018年8月、10月,索总统穆罕默德先后三次访土。2022年7月,马哈茂德总统访问土耳其,土教育部长在机场迎接,土总统埃尔多安在总统府为马哈茂德举行隆重欢迎仪式。马在土耳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基金会发表演讲。8月,马哈茂德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通电话。目前,土耳其是在索开展经贸合作项目最多、影响最广的国家,土国际合作署、公司、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等近千人在索实施各类项目,涵盖公路、机场、港口、供水、航空、医疗、安全、人道主义救助等领域。索首都摩加迪沙机场和港口由土公司经营。土政府每年向索提供大量留学生名额,并为索培训政府官员、军警、医护人员。[1]

同埃塞俄比亚关系

埃塞俄比亚系索最大邻国,与索存在历史恩怨和领土争端。1977年索、埃塞两国爆发欧加登战争,同年9月两国断交。埃塞军队在苏联支持下击败索军队,索于1978年从欧加登撤军。1988年两国签订关系正常化协议,恢复互派大使。1991年索内战爆发后,埃塞积极参与索和平进程,多次推动召开索全国和解会议。2006年12月,埃塞出兵帮助索过渡政府击溃“伊斯兰法院联盟”,控制了首都摩加迪沙及索大部分地区。2009年1月,埃塞军队撤出索马里。2010年,埃塞促成索过渡联邦政府与索武装派别“逊尼派联盟”达成协议。2011年12月,埃塞再次出兵协助索过渡联邦政府清剿沙巴布。2014年,埃塞入索部队加入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2017年2月,埃塞总理海尔马里亚姆赴索出席索总统穆罕默德的就职典礼。2017年10月,索总统穆罕默德访问埃塞。2018年5月,索总理海尔访问埃塞。2018年6月,埃塞新任总理阿比访问摩加迪沙并同穆罕默德总统会见。2018年11月,穆罕默德总统访问埃塞,同埃塞总理阿比、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举行三方会谈并发表联合公报。2020年1月,索总统穆罕默德访问厄立特里亚,同埃塞总理阿比、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举行三方会谈。2022年9月,马哈茂德访问埃塞俄比亚,同埃塞总理阿比会见。[1]

同吉布提关系

吉布提原系法国殖民地,独立前被称为“法属索马里”。吉布提人与索马里人同种同源。1977年吉布提独立后,对索局势十分关注,希望索政局早日恢复稳定,积极参与调解索问题。2004年11月,索总统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访吉。2008年,吉促成索过渡联邦政府和索反政府武装“重新解放索马里联盟”在吉布提举行和谈。2009年,新一届索过渡联邦政府在吉成立。2010年12月,吉驻索使馆复馆。2011年11月,吉向索派遣200名维和士兵,加入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2017年2月,吉总统盖莱出席索总统穆罕默德的就职典礼。2017年10月、2018年8月,穆罕默德总统两次访吉。2018年6月,索总理海尔访吉。2018年7月,穆罕默德总统赴吉出席吉国际自贸区成立仪式和首届中非经济论坛。2019年2月,穆罕默德总统访吉。2019年3月,盖莱总统访索。2022年7月,马哈茂德总统访问吉布提,同吉总统盖莱会见。[1]

同肯尼亚关系

肯尼亚系索邻国,双方曾有领土纠纷,1984年两国签订协议,索宣布永久放弃对肯境内索马里人聚居区的领土要求。1991年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后,索国内局势动荡,大量难民涌入肯境内。肯积极推动索和平进程,多年来向索全国和解会议提供大量资金支持。2002年10月,作为伊加特授权联合调解索问题的主席国,肯促成新一轮索全国和解会议在肯召开。肯积极呼吁向索派驻维和部队,并为索培训安全部队。2011年10月,肯出兵索协助索过渡联邦政府清剿沙巴布。同年12月,肯入索部队加入非盟驻索马里特派团。2013年9月,沙巴布在肯首都内罗毕西门购物中心制造恐怖袭击,造成67人死亡、240余人受伤。2015年4月,沙巴布对肯加里萨大学发动恐怖袭击,造成148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017年2月,肯总统肯雅塔赴索出席索新总统穆罕默德就职典礼。同年3月,肯总统肯雅塔访索,随后穆罕默德总统访肯并出席在内罗毕举行的索马里难民问题峰会,索肯双方就互开边境口岸、开通内罗毕至摩加迪沙直航达成共识。2018年5月,穆罕默德总统访问肯尼亚。2019年2月,索总理海尔访肯。2019年3月,穆罕默德总统同埃塞总理阿比一同前往肯尼亚与肯雅塔总统会见,寻求解决索肯海洋划界争端。2014年8月,索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该法院就两国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进行划界,2016年索将肯告上海牙国际法庭,目前索肯在海洋划界上的争端有升级趋势。2020年12月,索指责肯尼亚侵犯其主权与领土完整、干涉索内政,宣布与肯断绝外交关系。2021年5月,索、肯先后发表声明宣布复交。。2022年7月,马哈茂德总统访问肯尼亚,同肯总统肯雅塔会见。9月,马哈茂德总统参加肯尼亚新任总统鲁托的就职仪式。[1]

同阿拉伯国家关系

索是伊斯兰国家,1974年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与阿拉伯国家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和贸易关系。沙特、科威特、埃及、也门、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是索重要援助国和贸易伙伴。1991年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后,埃及、也门等阿拉伯国家及阿盟积极推动索各派和解。阿盟反对埃塞俄比亚和其他外国势力干涉索内政,曾希望国际社会客观看待索反对派“伊斯兰法院联盟”,并斡旋索过渡政府和“伊斯兰法院联盟”于2006年在苏丹首都喀土穆举行两轮和谈。2016年沙特与伊朗关系恶化,索支持沙特并宣布驱逐伊朗驻索大使,索、伊(朗)两国断交。2017年6月海湾外交危机中,索宣布保持中立态度。2018年4月,穆罕默德总统出席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第29届阿拉伯国家联盟峰会。2019年2月,穆罕默德总统赴埃及出席首届欧盟-阿盟峰会。2022年6月,马哈茂德总统访问阿联酋,此为马首次出访,同阿联酋总统会见。[1]

同厄立特里亚关系

2018年7月,穆罕默德总统访问厄立特里亚,这是1993年厄特建国以来索总统首次访问厄特,两国元首宣布两国将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同年8月,厄特外长访问索马里。2019年4月,穆罕默德总统再次访问厄立特里亚与伊萨亚斯总统会见。同月,厄特外长访索。2020年1月,穆罕默德总统访问厄立特里亚。2020年10月,穆罕默德总统再次访问厄特,与伊萨亚斯总统会见,双方宣布将提升两国合作关系,推动落实2018年索、厄特及埃塞俄比亚签署的三方协议。2022年7月,马哈茂德访问厄立特里亚,同厄特总统会见。[1]

同伊朗关系

2016年1月7日,索马里声明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

索马里外交部7日声明中说,伊朗驻索马里所有外交人员及使馆其他工作人员必须在72小时内离开索马里。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是对伊朗不断干涉索马里内政做出的反应。

同几内亚关系

2019年7月4日,索马里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部长阿瓦德在摩加迪沙宣布,索马里同几内亚断绝外交关系。

旅游

柏培拉,一译“伯贝拉”。索马里北部港市。临亚丁湾。扼红海南口的天然深水港,地位重要。人口6.5万(1984)。北部广大牧区的商业中心,每年凉季,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来此,贸易颇盛。全国出口活畜大多经此,还输出皮革、阿拉伯树胶。渔港。有水泥厂等企业。公路通哈尔格萨等内地城市。有国际航空站。1985年完成港口扩建工程,新修码头330米。[10]

索马里兰,位于非洲之角索马里的西北部,曾受英国统治。1991年5月,索马里北部属迪尔族的诸部落宣布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占有原索马里十八个省中的五个。该国大致位于埃塞俄比亚, 吉布提和亚丁湾之间,面积137600平方公里,首都哈尔格萨。 索马里兰拥有被认为是非洲之角最具吸引力的景点--Laas Gaal的石洞壁画。 据信有少量游客前往该国观赏此景点。这个景点位于哈尔格萨附近,于2002年被一支法国考古队发现。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此遗迹因而限制游客进出数量。其他值得一去的景点包括位于哈尔格萨的自由拱门和城市中心的战争纪念馆。该国自然景观到处可见,位于哈尔格萨郊外的双子山Naasa Hablood被索马里兰人认为是其伟大的自然地标。[11]

名人介绍

伊曼·鲍伊(Iman Abdul Majid),有“黑珍珠”之称,是第一位有色人种的超级名模,1991年在Michael Jackson的MV《Remember The Time》扮演法老王的王妃,并在MV中和Michael Jackson接吻。

华莉丝·迪里,索马里超模。当选福布斯30位全球女性典范之一。

默罕默德·法拉赫,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5000米冠军,男子10000米冠军(成为历史上第六位同时包揽奥运会5000米和10000米冠军的选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