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约翰大学(上海教会学校)

由网友(如临深渊)分享简介:圣约翰大教(St.John'sUniversity),简称“圣约翰”“约大”,位于上海市,截至一九四九年秋,黉舍占地三零零余亩,是1所公立学会综合性大教。[一]校少为涂羽卿,[二]校训为“LightandTruth”“教而没有思则罔,思而没有教则殆”。[三]黉舍设有文、理、医、工、神五个教院以及从属中教,并于一九二一年开办了...

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ty),简称“圣约翰”“约大”,位于上海市,截至1949年春,学校占地300余亩,是一所私立教会综合性大学。[1]校长为涂羽卿,[2]校训为“Light and Truth”“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

学校设有、理、医、工、神5个学院和附属中学,并于1921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新闻专业。[1]

圣约翰大学,创办于19世纪70年代末;1905年,卜舫济在华盛顿注册,圣约翰书院也正式成为圣约翰大学;1940年圣约翰大学被迫停办;1949年后,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成立,上海各高校移至该部管理;1952年,圣约翰大学撤销。[2]知名校友有顾维钧、张爱玲、林语堂等。[2]

校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英文校训:Light&Truth)

所属地区

中国上海

类别

私立教会大学

撤销时间

1952年

中文名

圣约翰大学

地址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3]

创办时间

1879年

知名校友

顾维钧、宋子文、林语堂

主要奖项

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民国著名大学

校址划归

华东政法大学

外文名

Saint John's University

历史沿革

圣约翰大学旧址

圣约翰大学创建于1870年9,原名是圣约翰学院,是由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S. J. Sekoresehewsky)将原来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书院和度恩书院合并而成,在沪西梵皇渡购地兴办。于4月14日破土动工,9月1日开学招入第一期学生。办学初期设西学、国学和神学三门,上海方言

授课,1881年学校的英语老师卜舫济牧师(F. L. Hawks Pott)开始完全用英语授课,这是中国首个全英语授课的学校。1886年年轻的卜舫济出任校长,时间长达52年,对圣约翰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1892年起学校正式开设大学课程,并且将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教授。1896年学校形成文理科、医科、神学科及预科的教学格局,为沪上唯一高等学府,对东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1905年,学校成为正式的大学,并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大学设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四所大学学院以及一所附属预科学校,成为获得美国政府认可的在华教会学校。此时的圣约翰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一座1884年美国纽约克拉克逊女士巨额资助兴建的教堂,后经重建成为该校礼堂兼圣公会教堂(80年代末该教堂被拆除后改建为华东政法学院图书馆),一座1894年建造的以创办人名字命名的中国式教学楼“怀施堂”(90年代初该堂改称“韬奋楼”)和另一座1903年用庚子赔款所建起来的“思颜堂”(纪念学校的第二任校长中国籍牧师颜永京先生)。1913年,圣约翰大学又开始招收研究生,1936年开始招收女生,后来发展成为一所拥有5个学院(原来的4所加上后来的农学院)16个系的综合性教会大学,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入读者许多多是政商名流的后代或富家子弟,而且拥有很浓厚的教会背景。学校直到1947年才向国民政府注册。

创办之初

圣约翰大学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会大学之一,原为约翰书院,由美国圣公会主教施约瑟1877年开始筹建,1879年正式开学。 最初,为了吸引学生和扩大影响,该学校免收学杂费,而且免费提供住宿和其它生活用品。1888年圣公会传教士卜舫济开始担任校长,直到1942年退休。

学校最初设国文和神学两部,1880年设医学部,1881年设英文部。在教学特色上,该校尤其重视英文学习,是学生的必修课,而且课堂大部分用英文授课。由于该大学的学生英文水平在全国是最好的,因此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0世纪后,圣约翰大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扩大办学规模方面了很大努力,先后建成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神学院四个相对独立的学院。1906年以后,它的毕业生还可以进入美国的大学深造,所以吸引了大批学生。20世纪40年代中期,圣约翰大学的规模又进一步发展。

光华大学出走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各界纷纷走上街头。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师生也组织罢课抗议,但遭到校方阻挠。于是6月3日,学生553人以及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10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声明不接受圣约翰大学颁发的毕业文凭。这一日便定为光华的校庆日。6月4日,离校学生教师集会商议自行设校事宜,他们的举动受到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们的支持,出钱出地。经过各方协助,在短短三个月内就成立了新的“光华大学”。1951年与大夏大学合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

解放后

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原校址所在地是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地址是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

建国后圣约翰大学被分拆的详细情况如下:1949年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并入国立复旦大学,1951年圣约翰大学(土建系科组)并入同济大学。1952年圣约翰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财政经济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1952年圣约翰大学(政治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1952年圣约翰大学(理科各系、教育系、中文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参与组建上海第二医学院,后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并入上海交通大学。[3]

分校简介

1967年,台湾的圣约翰大学校友为了延续圣约翰的精神,原本打算在台复校,但受到当时国民党政府教育政策的影响,私人仅能开办专科学校,遂成立新埔工专,目前已升等为圣约翰科技大学未来将恢复为圣约翰大学,成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光耀圣约翰光芒。

在加拿大

另外,圣约翰校友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支持下于该校设立专为研究生而设的圣约翰学院。据上海圣约翰大学校友沈鉴治所言,虽母校不能在中国大地上重现,但这已是复校的第一步,故这所学院得到不少校友支持。

院系设置

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有五个分校区,有两个校园分别在罗马和意大利,其它有三个校区(Jamaica Queens Campus、Staten Island Campus以及Manhattan Campus)位于繁华的纽约市。美国圣约翰大学有7个学院,主要包括: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医药和健康学院、职业发展学院、远距离教学学院、法学院。

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的法学院较负盛名,在破产法方面卓有声望。

文理学院是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最古老的学院,云集了众多的教授,学者和研究人员,文学学士,理学学士和艺术学士。文理学院的特色是在多元化的社会和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中以学生教育为中心,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写作和外语外,其他的课程设置是为了发展学生分析,辨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该学院在文学、科学、商科和教育方面有三十多个专业和四十个辅修科目,所提供的三十个学位项目构成圣约翰大学的教育基础。

圣约翰大学St. John's University的商学院有近80年的历史,在纽约地区颇具名望。其课程设置结合了先进科技、实践经验、扎实的知识基础、以及全球化的视野。商学院的教师致力于应用研究的同时,也把最新的商业发展动向带入了课堂。学院下设多个院系,包括:会计和税收、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决策学、经济学和金融、商法、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保险和审计学。MBA项目具有自己的特色,MBA学生可以选择多个专业方向:会计、税收、决策学、金融、保险金融管理、国际商务、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市场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等。

办学特色

圣约翰大学是首个将西方教学风格引入中国的学校,除了极重视英语以外,宗教、体育和课外活动也十分被强调。校内的体育设施完善,这里还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足球队。其他的学生组织、活动也十分多,包括许多十分活跃的左派学生团体,曾十分活跃地参与了五四运动等政治运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曾有17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因对学校当局不满而离开圣约翰大学,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校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圣约翰大学曾将学校迁往公共租界里的南京路,与沪江大学、东吴大学、之江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五校组成上海基督教联合大学,但后又于1940年迁回原校址。学校的办学经费除了来自学费的收入外,也有教会和其他社会捐款。

1950年12月,圣约翰大学正式宣布与美国圣公会脱离关系,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其他多所高校,主要是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第二医学院。其校址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所用,主要为其培养研究生所在地。

杰出校友

圣约翰大学的校友灿若星河,包括顾维钧(外交家)、宋子文(政治家、金融家、外交家)、荣毅仁(老上海商业巨擎、原国家副主席、中信集团创始人)、邹韬奋(新闻出版家、中国新闻和出版领域的国家最高奖项均以其名字命名)、林语堂(作家,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学主任、新加坡南洋大学创始人)、张爱玲(中国近代最富盛名的女作家)、潘序伦(中国现代会计之父)、贝聿铭(I.M. Pei,世界建筑大师,代表作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中国苏州博物馆、香港中银大厦) 、邹文怀(香港电影教父,一手打造出李小龙和成龙两位最能代表中国的世界顶级明星及无数天王巨星、香港嘉禾集团创始人及主席)、史久镛(联合国国际法院院长、大法官)、经叔平(老上海商业巨子、民生银行创始人、原全国工商联主席)、吴肇光(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孙学悟(中国基础化学奠基人)、颜福庆(中华医学会创始人)、周有光(汉语拼音创始人)、黄嘉华(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顾震隆(中国复合材料研究奠基人)、刘鸿生(老上海实业大王)、严家淦(政治家,原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吴宓(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成幼殊、黄金祺、陈成达、黄宗英、黄嘉华、何占春、吴宗锡、董鼎山、董乐山、王永年、曾楚霖、鲁平等人,其校友多活跃于商界、政界、文学界、外交界和医务界,很多都曾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过重要影响。

文化传统

校训初为“光与真理”,后加上孔子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约大校歌

校歌歌词

Leaving the lowlands, faces to the dawning, Scaling the mountain heights, heeding not fears warning, Sons of the Orient, children of morning, Seekers of light we come!

Heirs to the wisdom,taught by saints and sages,Gathered from every clime,treasures of ages. Never closing wisdom’s book, turning still new pages,Seekers of truth we come!

Then college days done,stirred by high ambition,Armed’ gainst the foes of man,vice and superstition,Our native land to serve, this shall be our mission,So light and truth shall come!

歌词释义

Johannean Spirit 表现在凝聚在圣约翰的校歌里面。这只校歌对于我们每一个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许多同学接受了这样一个“圣约翰精神”。

校歌有三节:

第一节是讲我们应该做寻求光明的人,我们是“东方之子”,是“清早的儿女”,要我们攀登高峰。

第二节是要做寻求真理的人,智慧的书永远不要关起来,要翻到新的一页。

第三节是毕业之后要满怀雄心壮志,同罪恶,同迷信,同人类的敌人去战斗,为祖国服务是我们的使命。

--英文歌词作者,约大神学系教授Dr. Cameron MacRae

--(摘录自丁光训校友在Ⅲ Reunion大会致闭幕词)知名校友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