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综合类 211工程 双一流 公办 普通本科)

由网友(清欢)分享简介:暨南京大学教(简称暨大,Jinan University),座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直属中央统战部办理,是由国度举办的以华裔高档教诲为光鲜特点的整日制平凡高档黉舍,[一]是国度“单1流”“二一一工程”设置装备摆设低校、广东省低程度大教重心设置装备摆设低校、国度尾批试行教分制低校、尾批深化立异守业教诲鼎新树模低校,进选“国度大教熟文明本质教诲基...

暨南大学(简称暨大,Jinan University),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直属中央统战部管理,是由国家举办的以华侨高等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是国家“双一流”“211工程”建设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试行学分制高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最早在综合性大学里开办医学院的大学、最早设立华侨华人问题研究机构的大学、最早创设商科的大学。[2]现任党委书记林如鹏、校长宋献中[3]校训为“忠信笃敬”。[1]

广东暨南大学自考招生简章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学校本部在广州市石牌。校园占地总面积2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1.01万平方米。学校设有38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本科专业10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种;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共有专任教师2732人。[2]

学校1906年创建于南京,原名“暨南学堂”,1911年停办,1918年复办,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1921年迁至上海真如,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往上海租界和福建建阳办学,1946年复迁上海,1949年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院校。1958年在广州重建,启用“暨南大学”校名。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1996年,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1]曾培养出汪国真、苏炳添、吴学谦等杰出校友。[4][5][6]

截至2022年,暨南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47名[7];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第46名[8]

中文名

暨南大学

外文名

Jinan University

简称

暨大

国家重点学科

4个

创办时间

1906年

知名校友

李岚清、厉麟似、吴学谦、李光前、苏炳添、蕊希、黎贝卡、朱伟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属性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中央部属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和111计划

主管部门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专职院士

两院院士(含双聘)8人、外籍境外院士9人[2]

本科招生电话

020-85220130、020-85221340

全国综合排名

第47名(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9]、第46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10]

本科专业

105个[2]

校训

忠信笃敬

校歌

暨南大学校歌

现任校长

宋献中

主要院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国际学院、经济学院、华文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等38个

所属地区

广东省(广州、珠海、深圳)

校址

广州石牌校区: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510632)、珠海校区:广东省珠海市前山路206号、番禺校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兴业大道东855号、华文校区: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深圳校区: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侨城东街6号

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1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2种[2]

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6个[2]

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2]

主要奖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际科技合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代码

10559

硕士招生电话

020-85220045、85223790

党委书记

林如鹏

学校官网

https://www.jnu.edu.cn

历史沿革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允许“南洋各岛及檀香山、旧金山等处侨民”回南京读书,以“宏教泽而系侨情”。经过筹备,校址被选在南京薛家巷妙相庵。该处地居南京城中央,鼓楼之南,唱经楼之北,西北紧邻金陵大学。

1907年3月23日,暨南学堂正式开学。首批学生21人,全部是爪哇归国的侨生,原籍大部分为广东。

1907年8月28日,巴达维亚中华会馆董事潘立斋、梁映堂又护送10名侨生到达南京学习。

1908年5月,南洋各岛第三批46名侨生抵达南京。

早期的暨南学子年龄一般在十三四岁,远离家乡和父母,远涉重洋,负笈祖国,年龄幼小,生活自理能力不足,加之来到语言习惯和生活环境相当陌生的地方,普遍会难以适应。因此,学堂采取“家庭学校制”,所有设备,均仿家庭之布置,管理学生,亦按各生之习惯,视其不良者,矫正之。两江总督端方对侨生多方照顾,极为优待,规定侨生除了自备衣物和零用钱外,学费和食宿费一概豁免。每年另外发放冬夏两季制服。学堂还为侨生免费医病。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各省纷纷响应。驻守南京的张勋领着“辫子军”攻进南京城后,曾运来大炮对着暨南学堂。学堂赶紧把学生送到上海避难,大部分侨生返回南洋,小部分参加了革命军,而暨南学堂也因此停办。民国初年,袁世凯窃据大总统宝座,由于惧怕革命党威胁其政权,担心“暨南都是些革命党”,因而对暨南复办一事态度消极。导致当时的大多数华侨青年或失学海外,或滞留内地,或流离失所。

时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和海外华侨强烈要求政府尽快恢复暨南学堂。不但暨南的侨生发出复校的要求,就连任职于交通部航政司的司长雪兰莪和华侨代表叶兆菘等人也于1912年联名具呈教育总长,他们认为,光绪末年开办的暨南学堂功不可没,“自丁未南京有暨南之设,侨情始与内地相洽,迄今五年,而荷政府之对待我侨民者与昔遂异:昔之不准立小学者今亦听我立小学矣;昔之不准设中学者,今且听我立中学矣。”

1917年,战事稍停。11月1日,教育部终于批准恢复暨南学堂,并委派江苏教育司司长黄炎培为筹办员。

国立暨南学校

1918年3月1日,暨南学校补习科正式开课。学校正式更名为“国立暨南学校”。

1918年5月,学校研究后决定变通章程,并呈报北洋政府教育部:“凡国内高等小学毕业,其父兄或保护人现在南洋经营商业者,又师范科华侨学生有缺额,而国内学生有赴南洋为教师之志愿,且具有相当资格者,均得适用入学手续,准予入学试验。”

国立暨南大学

1923年,为了适应学生的增多,并创建大学部,暨南学校从南京迁到上海的真如。

1927年6月,在赵正平和姜琦之后,郑洪年继任暨南校长。担任暨南学校校长后,郑洪年力主将商科改为商学院,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农学院、文哲学院、自然科学院、社会科学院和艺术院五门,将暨南学校扩充为当时唯一的华侨大学——国立暨南大学。

从此,暨南大学进入了一段全面发展的时期。首先,暨南大学将原有的商科大学改组为商学院,随后又陆续增设了文学院、理学院、教育学院和法学院。同时附设中学部,其中高中部设普通科、商科、师范科和农科,初中部则不分科。此外还设置了一个很特殊的专业——外交领事专修科,在当时堪称独一无二。学校的硬件设施也颇具规模,教学楼、宿舍、实验室、运动场等一应俱全。作为当时的华侨最高学府,学校还设置了一所专门的研究机构——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研究南洋、美洲的华侨问题,主编了《南洋研究》季刊和《南洋丛书》等。鼓励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出版《国立暨南大学学报》刊登学生的研究成果。暨南大学还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为中国国家代表队输送了不少体育健将。他们中有不少人曾经代表中国参加历届远东运动会和1936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十一届奥运会。如足球队队员陈镇和、徐亚辉,篮球队队员蔡演雄、王南珍、尹贵仁,田径队员郝春德、傅金城(短跑)、符宝庐(撑竿跳高)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暨南大学迁到上海公共租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为日本军占领,暨南大学又播迁到福建建阳。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暨南大学开始着手迁回上海的事宜。何炳松惨淡经营,呕心沥血,都要找到合适的校址了,却被一纸调令发到国立英士大学当校长。他曾给学生阮毅成发过电报,称“不得已力疾拜命”,准备鞠躬尽瘁了。但因长期劳累过度,1946年7月病逝于上海,时年56岁。

1946年6月,国立暨南大学从福建建阳迁回上海。代表暨大在解放前最辉煌时期的真如校舍早已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国民政府划拨上海宝山路和东体育会路两所原日本人学校作为国立暨南大学校址。学校恢复了法学院,增设了新闻学、人类学两个系,共有四个学院,十七个系,一个学组。文学院、法学院设在宝山路,商学院、理学院和校部机关设于东体育会路。暨南大学复员回沪后,受内战影响,侨生比例非常低。

1946年岁末至1947年年初,北平、上海等地大专学校爆发反美抗暴斗争,5月又爆发反饥饿、反压迫、反内战的“五二○运动”,暨南爱国学生始终站在斗争队伍的前列,是这两次斗争的主力军之一,暨南大学也因此被誉为“东南民主堡垒”。

1949年,暨南大学只有20余名教职员和40余名学生追随时任校长的李寿雍去台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暨大被上海市军管会接管。7月12日,暨大教授陈炳相向军管会要求取消人类学系,理由为人类学所教内容“为反动课程”,学生人数极少,且“多要转系”。8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表军教字第一号命令,将暨南大学恢复为华侨高级学府,原有文、法、商及理学院分别并入复旦及交通大学,地理学系并入南京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人类学系并入浙江大学。暨南大学暂时停办。1950年,暨大仍存在,但无学生。

1958年,在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铸大力扶持下,暨南大学得以在广州重建。陶铸担任了重建后的第一任校长。

1960年9月,暨南大学水产系部分学生并入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11]

1966年,“文革”开始,暨南大学停止招生,但学校里还有1000多人。

1970年1月,林彪想把第一军医大学搬到广州,取代暨南大学,就口头上称国务院同意将“房子已经空起来”的暨南大学转交给军方。2月,口头通知暨南大学革委会,宣布撤销暨南大学,并在2月12日确定了搬迁计划。5天后,《关于撤销暨南大学的请示报告》才被起草。到3月5日,广东省革委会才正式下发撤销暨南大学的通知。

1978年,暨南大学再度复办。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

1981年,成为全国高校中第一批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2]

至1988年,侨属子弟已占暨大学生人数的90%。[13]

1993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批准,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并入暨南大学,与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及预科部合并组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2]

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11工程)。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暨南大学成为首个“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14]

2005年,暨南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2006年,作为百年国立暨南大学旧址的永久性纪念碑分别在上海真如镇、宝山路落成。

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2008年,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高校。[15]

2011年4月,国务院侨办、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三方签订了部部省共建暨大协议。7月,暨南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16]

2012年5月,番禺新校区正式奠基。9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11月,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17][18]

2013年,首次入选国家“111计划”;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19][20]

2015年6月,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1]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日本教学点在东京举行开学典礼,首次在日开设硕士班。7月,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12月,暨南大学通过全国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2][23]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莅校考察,勉励暨南大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11月,华南地区第一所专业电影学院——暨南大学珠江电影学院成立;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4][25][26][27]

2019年8月6日,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共同建设暨南大学的意见》,决定共同建设暨南大学。[28]

2020年3月,暨南大学在海外布局的第一所海外校园“暨南大学日本学院”正式获中央统战部批准筹建。5月,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与暨南大学共建的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在暨南大学举行揭牌仪式。6月,暨南大学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爱尔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爱尔眼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东莞爱尔眼科医院揭牌。7月,暨南大学与日本千代田教育集团签署共建暨南大学日本学院协议;同月,学校成为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创始成员。[29][30][31][32]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33]

2021年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34]。12月2日,暨南大学文本实验室成立[35]。12月27日,苏炳添速度研究与训练中心在暨南大学揭牌[36]

2022年1月4日,暨南大学与辉瑞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大健康领域内的优势,展开为期两年的战略合作[37]。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暨南大学在列。[38]8月1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公布第二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名单,其中暨南大学入选为基地共建单位[39]

办学条件

  •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38个学院,58个系,27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105个[2]

暨南大学本科学院专业(2019年度)
学院专业名称学制(年)校区备注
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4石牌校区国家文科基地班
历史学4
戏剧影视文学4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4
广告学4
广播电视学4
网络与新媒体4
播音与主持艺术4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4番禺校区
商务英语4
日语4
法语4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4
金融学4
国际经济与贸易4
国际经济与贸易4二沙班
财政学4
经济统计学4
税收学4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4
物流管理4
会计学4
会计学(注册会计师)4
会计学(ACCA)4
财务管理4
市场营销4
旅游管理4
电子商务4
人力资源管理4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行政管理4石牌校区
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4
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法学4番禺校区
知识产权4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4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4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4石牌校区
材料物理4
信息工程4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
食品质量与安全4
食品科学与工程4
暨南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4
工程力学4
建筑学5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4番禺校区
环境工程4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4
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4
软件工程4
信息与计算科学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
电子信息工程4
通信工程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
电子科学与技术4
网络工程4
智能科学与技术4
暨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4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4石牌校区
生态学4
生物技术4
生物科学4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应用化学4番禺校区
化学工程与工艺4
材料科学与工程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4
暨南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5石牌校区校本部班
临床医学5深圳班
临床医学5省二医班
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5
护理学院护理学4
中医学院中医学5
暨南大学药学院药学4番禺校区
中药学4
生物制药4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4全英语教学
会计学(CPACanada)4
食品质量与安全4石牌校区
药学4番禺校区
金融学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
新闻学(国际新闻)4石牌校区
临床医学6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4
动画4
戏剧影视导演4
暨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4珠海校区
法学4
行政管理4
广告学4
文化产业管理4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4
国际经济与贸易4
国际商务4
工商管理4
财务管理4
市场营销4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翻译4
暨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
自动化4
暨南大学包装工程学院包装工程4
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4
软件工程4
信息安全4
物联网工程4
工业工程4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汉语言4华文校区
汉语国际教育4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旅游管理4深圳校区
旅游管理(高尔夫管理)4
风景园林4
酒店管理4
会展经济与管理4
电子商务4
商务英语4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4石牌校区
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创新班)4番禺校区创新班
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4
信息与计算科学4
经济统计学4
经济学4
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经济学(国际化创新班)4石牌校区国际化创新班[40]

另设有:四海书院、创业学院 、华侨华人研究院、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部、产业经济研究院、质谱仪器与大气环境研究所、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 、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纳米光子学研究院、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衰老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先进与应用化学合成研究院等。[41]

  • 附属医院

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三甲医院4所。分别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河源市深河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佛山市顺德区第二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爱尔眼科医院广州、深圳、东莞院区)、暨南大学穗华口腔医院(广州穗华口腔医院)。[42][43]

师资力量

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厉麟似、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沈从文、罗隆基、杨汝梅等一大批著名学者。

据学校官网显示,截至2022年3月,暨南大学有专任教师2732人,其中两院院士(含双聘)8人,外籍境外院士9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21人,杰青、优青获得者43人,“珠江学者”4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正高级职称902人,副高级职称1064人,博士生导师1160人,硕士生导师2218人。[2]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星旦、苏国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姚新生、钱清泉、樊明武、陈志南、詹启敏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凯

外籍院士:Crommen Jacques AugusteJoseph 、Mark RichardRosenzweig 、亨利·多蒙德(Henri Dumont)、李凯、苏申(SUSAN P.C.COLE) 、希拉姆·罗摩衍那(Seeram Ramakrishna) 、亚历山大.A.波特波夫(Alexander. A. potapov)

境外院士:刘绍臣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叶文才、关柏鸥、吴军、尹芝南[44]、陈家旭、丁克、苏开乐、冯帅章、何陵辉、黄国全、李宝军、李丹、刘奋勇、潘景轩、邵敏、曾永平、郑君瑜等18人[45]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交叉学科1个。学校的化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神经科学与行为学、计算机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30个一级学科上榜,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三,其中新闻传播学获评A-,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获评B+。[2]

  • 学科排名

暨南大学在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第四轮全国高等院校学科评估中,参评学科排名如下[46]

序号学科名称评估结果
1新闻传播学A-
2应用经济学B+
3中国语言文学B+
4生物学B+
5工商管理B+
6政治学B
7中国史B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
9中药学B
10理论经济学B-
11法学B-
12外国语言文学B-
13生态学B-
14统计学B-
15生物医学工程B-
16基础医学B-
17药学B-
18管理科学与工程B-
19世界史C+
20数学C+
21化学C+
22力学C+
23光学工程C+
24环境科学与工程C+
25食品科学与工程C+
26临床医学C+
27中西医结合C+
28公共管理C+
29信息与通信工程C
30材料科学与工程C-
  • 博士后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 、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政治学、世界史、力学、中药学、生态学、统计学等

  • 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医学工程、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化学、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理论经济学、政治学、力学、基础医学[47]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医学工程、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艺术学理论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二级学科):美学、结构工程、应用化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博士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领域)、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中医硕士、口腔医学硕士、护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药学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土木水利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领域)、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管理领域)、体育硕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领域)、出版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艺术硕士(广播电视、电影领域)[48][49]

  •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药学(自定)

国家重点学科(4个)产业经济学、金融学、文艺学、水生生物学
211工程”三期建设立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8个)金融学与资本市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水域生态学与藻类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药物、重大工程结构的非线性力学问题、中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
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攀峰重点学科(5个)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力学
优势重点学科(16个)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公共管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特色重点学科(4个)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眼科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50]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广告学、中医学、金融学、历史学、药学、法学、生物科学 、工商管理、国际政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汉语言文学、包装工程、财务管理、新闻学、临床医学、旅游管理

国家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工程力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统计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网络空间安全、市场营销、广播电视学、环境科学、行政管理

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经济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工程力学、华文教育、中医学、财务管理、广告学、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英语、知识产权

广东省重点专业:新闻学、金融学、会计学、华文教育、电子信息工程、翻译学、法学

广东省名牌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新闻学、会计学、生物技术、工商管理、金融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外汉语、旅游管理、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工程

国家级精品课程:外国文学史、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财务学原理、系统解剖学(双语)、食品安全概论(双语)、英美商法/American & British Commercial Law(双语)、基础会计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20门[51]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医与诊断——学做自己的医生、数字营销:走进智慧的品牌[52]

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司金融、市场研究、成本与管理会计(双语)、中医基础理论、电视节目制作、生物化学(双语)、新闻写作、国际贸易实务、口腔组织病理学、财务学原理、系统解剖学(双语)、食品安全概论(双语)、景区管理、商法学、中国古代文学史(面向侨生)、现代汉语、艺术概论、数学模型、中国现代文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国际金融、文学概论、数据结构、基础会计学、外国文学史、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流行病学、统计学原理、生理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电路基础、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货币银行学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管理学院会计学教师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汉语实验教学中心、旅游实验教学中心、光电信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3]、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临床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4]、电子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5]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国际化特色突出,已同世界五大洲62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19家高等院校和文化、科研机构签订了707份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招生院校,在全球77个国家设立130个招生报名点,设有全英语授课的国际学院,2017年获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正式开学,2021年获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的暨南大学日本学院在东京正式开学。在校外国留学生2736人,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本科生1939人,研究生268人。[56]

  • 部分国内外合作院校如下:

中国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台湾:台湾暨南国际大学、东吴大学、台北大学、元智大学、朝阳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长庚大学、政治大学

日本:同志社大学、九州大学、立命馆大学、广岛修道大学

韩国:汉阳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建国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美国:耶鲁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迈阿密大学、得克萨斯理工大学、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

英国:伯明翰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兰开斯特大学、格拉斯哥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

爱尔兰:科克大学、梅努斯大学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伊拉斯姆斯大学

加拿大:加拿大皇家大学、圣玛丽大学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查尔斯·达尔文大学

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岛大学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

瑞典:林雪平大学

丹麦:奥尔胡斯大学

葡萄牙:里斯本大学

学术研究

截至2022年3月,暨南大学设有国家部省级科研机构145个。[2]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3个[57],省、部级设置的工程中心4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2个[58],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4个,分别是暨南大学拉美中心、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暨南大学菲律宾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

  • 人文社科基地

部级:华侨华人研究院

省级:企业发展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应急管理研究中心、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知识产权与法治研究中心

市级:广州市舆情与社会管理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广州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基地、广州现代产业新体系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广州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研究基地[59]

  • 重点实验室

部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实验室(三级)、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省级:广东省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重点实验室[60]、生物材料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生物工程药物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体富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传感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水土环境毒害性污染物防治与生物修复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与物流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功能蛋白质研究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免疫与抗体工程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2[58]

  • 工程中心

国家级: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金属耐磨材料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61]、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部级:基因组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带亚热带水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广东省公共网络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耐磨材料与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耐磨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广东省耐磨及特种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血液净化技术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智能建筑检测技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中心等省、部级工程中心48个[62]

  • 联合实验室

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神经科学和创新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脑功能与健康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大学)、天体测量、动力学与空间科学研究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法国天体力学与历表计算研究所)、信息技术和分形信号处理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光纤光子学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生命线工程结构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创新药物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海洋天然产物研究与药物开发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油脂生物炼制与营养联合实验室(暨南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63]、中药现代化与创新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研究院

产业经济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工程研究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生物医药研究院、韶关研究院、东莞研究院、广东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传媒研究院、佛教文化研究院、轨道交通研究院[64]、光子技术研究院、经济与社会研究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暨南大学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65]、纳米光子学研究院、生活方式研究院、暨南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地下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 、先进耐磨蚀及功能材料研究院[66]、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1项,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Science》《Cell》等发表论文8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SCI等权威索引收录的国际论文数量持续增长。近5年,学校人文社科领域共获批国家级重大项目49项,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3项,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排名全国高校第四位,2021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首位;现有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省部协同创新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院)等国家级文科平台,有国家话语体系研究中心等10多个省级研究平台;同时,人文社科领域高端成果不断涌现,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近130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1300余篇。[2]

2009—2010学年度,学校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08年至2011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各2项,总数列广东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百万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1项,数量为广东省第一,获批经费1810 万元。此外还承担“973”、“863”项目多项。仅2010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9项。

2009年暨大科研经费首次突破2亿元,2010年达到2.69亿元,预计今年能够突破3亿元。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项,经费突破3000万元,分别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广东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发表论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长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间,暨大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4项,比“十五”期间的47项增长了57%。[67]

2011-2018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7项、其他类型国家社科项目近250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3项,其中,近三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前10位,是唯一一所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的非“985”高校;获得第六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第七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2篇,在SSCI、A&HCI等国外权威索引期刊发表论文近千篇。2017年8月,暨南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获得各类资助220项,批准金额8768万元,排名全国第32位,这得益于学校成功实施“工科振兴”计划。[68][69]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底,全校有各类印刷型文献474万余册,其中校本部和番禺校区有约374万册,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80个,中外文电子书262.6万种,电子期刊5.2万种。校本部图书馆与各校区图书馆统筹规划,各有侧重,形成了共建、共知、共享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70]

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约1万种,12万余册。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种,5000册;现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藏书300余种,近4000册,内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为国内罕见;原版解放前期刊约500种2000多册。2009年,图书馆入选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颁布的第二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名录,2010年,获批成为教育部的综合类“科技查新工作站”(Z15),是广东省高校仅有的两所综合类查新工作站之一[71]

1995年经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批复,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成立“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作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研究)的文献保障机构,同时挂牌“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文献中心”。2010年,冠名为“彭磷基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2016年11月,值110周年校庆之际,成立“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以下简称“世华馆”)。世华馆位于本部图书馆六楼西侧,面积约1700平方米,依托我校特色学科,设置华侨华人、华文文学、华文教育、华文媒体、华商经济“五华”文献专区。目前馆藏各类文献及实物近5万册/件,是海内外同类文献收藏最为集中的机构之一。其中,华侨华人民间文献、侨刊乡讯尤具特色。收藏契约、护照、侨批、族谱、口供纸、证件、证书、票据、家书等各类晚清民国时期较有特色的华侨华人民间文献2000余件,涉及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藏族谱文献3000余册;收藏全国各地侨刊乡讯300余种、1万余册。设立专门网站(https://hqhr.jnu.edu.cn),开发有8个华侨华人专题数据库,数据量近29万条,并建成书刊全文数据库提供在线浏览服务。编印发行《侨情简报》月刊、《侨情综览》年度工具书,并受统战部九局委托,参与《侨务工作研究》部分栏目的组稿编辑工作。与暨南大学海外校友会及北美华人图书馆员协会等单位签约,授牌成立19家“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海外文献收集联络点”。[70]

  • 学术刊物

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6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后,被迫停刊,前后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新刊出,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5072,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5/C。

《暨南学报》由暨南大学主办,《暨南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主要栏目有:《华人华侨研究》《海外及台港澳华文文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法》《民商法》等。学报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文学、经管、法律类栏目逐渐形成特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是双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996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82/N。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文摘杂志、数学文摘、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动物学记等收录[72]

文化传统

  • 校训

校训“忠信笃敬”四个字的出处十分古老。《论语·卫灵公》记载说:孔子的学生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孔子回答:“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翻译成现代汉语,即是说:“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就是在本乡本土,难道行得通吗?”其内容包括了“言”和“行”两个方面,也就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全部内容。

“忠、信、笃、敬”是高度概括的抽象的道德观念,数千万历史文化的积淀,使它们大致具备了以下的意义内涵:

忠:有忠诚、不贰、尽心、无私等意义。

信:有诚实、不欺、道义、真确等意义。

笃:有厚实、真诚、牢固、专一意义。

敬:有恭敬、严肃、尊重、谨慎等意义。

这四个字的意义有交叉,也可以组合使用,更可以与别的字组成新的具有道德内涵的词语,变化很多,富于生成能力。

“忠、信、笃、敬”四字,除了继承其原有积极的道德含义以外,可以屏除其部分过时的内容,还应该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容。

  • 校徽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远远传播到五洲四海。暨 南大学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在标志的设计上,字母“JNU”构成一艘中国特点的帆船。“船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也为文化交流 的桥梁”,船体厚实,富有文化承载力度,线条连接充满动感,体现暨大的薪火相传、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也寓意暨南大学扬起风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意 念;同时标志的视觉中心是图案化寿字文“南”字,传神地反映中华传统的文化。

标志将字母和中文有机结合,认读性强,见解鲜明,线条流畅,气运平衡。标准色采用大海和天空大自然的颜色:蓝绿色,寓意暨南大学历经百年,依然蓬勃焕发着茂盛的生命力;整体更和谐统一沉稳大气,吻合暨南大学忠信笃敬,悠久历史、学术严谨活泼的风格。

  • 校歌

暨大第一首校歌是该校创办时的校歌,发表于1929年出版的《暨南年鉴》,歌词强调“誓为祖国强海权”,“唤起侨魂风云变”。第二首校歌未见在学校的刊物发表过。据老校友回忆,学校曾采用《孔子颂》作校歌。其内容是提倡尊师重教。第三首校歌发表于1929年出版的《暨南年鉴》。其内容是宣扬民族精神和侨校的历史使命。第四首校歌发表于1948年暨南大学《毕业纪念册》。其主题是:“要把光荣的民族文化,广播到海外!”

第五首是在1986年暨南大学80周年校庆之前,歌词追溯学校几度迁移,历经“钟山、黄浦、建阳、白云”,“我们是来自五洲的炎黄子孙……寻根啊,根在中华……任重道远,发扬光大民族魂”。这第六首校歌注重对新世纪暨南精神的提炼,不但将“忠、信、笃、敬”的校训写入歌中,同时也将暨南大学的侨校特色等巧妙地贯穿在歌词中。

校歌(合唱版):龙吟词,相西源曲

扬子滔滔连珠江,暨南教泽播八方

百年沧桑千里路,一朝涅盘出凤凰

言忠信,根在中华

行笃敬,走遍万邦

四海关爱,暖流荡漾

五洲学子,汇聚一堂

剑锋砺就,桃李芬芳

德润寰宇,辉映炎黄[73]

  • 暨南精神

忠信笃敬

知行合一

自强不息

和而不同[74]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林如鹏
校长、党委副书记宋献中
副校长饶敏、张荣华、叶文才、洪岸、张宏、王兵、翁健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夏泉
党委副书记孙彧[3]
校长助理王志伟、邵敏[3]

历任领导

端方暨南学堂创办人廖承志董事长(1963-1970,1978-1983)
郑洪年堂长(1907-1909,1927-1934)陈序经校长(1963.1-1964夏)
杨熙昌堂长(1909.1-1911.10)杨康华校长(1964-1970,1979-1983)
赵正平校长(1918-1920,1921-1925)荣毅仁董事长(1985.1-1994.1)
柯成懋校长(1920夏-1921秋)梁灵光校长(1983.10-1991.6)
姜琦校长(1925秋-1927夏)钱伟长名誉校长(1991.6)董事长(1994.1)
沈鹏飞代校长(1934.1-1935.7)周耀明校长(1991.6-1995.12)
何炳松校长(1935.7-1946.5)刘人怀校长(1995.12-2005.12)
李寿雍校长(1946.6-1949.5)胡军校长(2005.12-2018.02)
陶铸校长(1958.6-1963.1)戴秉国董事长(2013.11-2019.11)[75]
万钢董事长(2019.11)[76]

校董事会

暨南大学是国家创办的第一所华侨高等学府,也是最早设立校董会的学校之一。国立暨南学校校董会经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于1922年3月成立,敦聘教育界、侨务界、实业界的著名人士史量才、黄炎培、张謇等17人担任校董。1927年国立暨南学校改名为国立暨南大学。1931年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6次常务会议决议,暨南大学成立新的校董会,由宋子文、林森、孔祥熙、马超俊、陈耀垣、余井塘、吴铁城、萧佛成等11人为校董,陈立夫、孙科、郑洪年为常务校董。

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1963年2月9日成立暨南大学董事会,敦聘政府部门有关领导和教育界、侨务界以及海外、港澳知名人士为董事,廖承志先生任董事长。1970年,暨南大学被迫停办。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恢复暨南大学。1978年6月9日廖承志先生主持召开复办后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复办暨南大学有关工作,审定了《暨南大学发展纲要(1978—1985)》,通过了暨南大学董事会章程。董事会的宗旨是:发扬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爱国爱乡精神和支援祖国四化建设的积极性,协助政府办好暨南大学。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聘请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中的知名人士和国内热心教育人士担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廖承志先生继续担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1983年廖承志副委员长逝世。

1985年1月召开暨南大学董事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讨论如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文件精神,会议决定学校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和成立教育基金会,以加强对外联络和宣传,更好支持学校办学,本届董事会由荣毅仁副委员长接任董事长。

1994年1月召开暨南大学董事会第三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并通过学校关于创造条件,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行列的报告。荣毅仁先生因担任国家副主席,国务活动繁忙,辞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职务,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接任暨南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1999年1月30日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换届工作并规划学校跨世纪的发展蓝图。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任暨南大学第四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任董事长。

2003年11月16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进行换届工作。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继续担任暨南大学第五届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继续任董事长。2005年10月26日荣毅仁先生逝世。

2008年11月15日召开了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暨南大学工作报告》和《暨南大学第五届董事会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暨南大学董事会章程修改草案》,并向新一届董事颁发了聘书。与会董事还对我校的新校区规划和建设以及申报研究生院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继续任董事长。第六届董事会还增设了永远名誉董事一职。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董事长逝世。

2013年11月15日召开了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原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戴秉国担任董事长。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和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为暨南大学第七届董事会董事颁发了聘书。

2017年11月16日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和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为暨南大学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颁发了聘书。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暨南大学工作报告》、《暨南大学第七届董事会工作报告》、《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建设情况汇报》。暨南大学第八届董事会现由87位董事和7位永远名誉董事组成,分别来自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秘鲁、荷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以及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77][78]

暨南大学第八届董事会
董事长戴秉国
副董事长何厚铧、崔世安、马兴瑞、曾益新、黄柳权、孔铉佑、谭铁牛、薛晓峰、曾宪梓、余国春、霍震寰、马有恒、陈经纬、胡军
秘书长胡军(兼)
副秘书长陈永棋(兼)、蔡冠深(兼)、宋献中(兼)
马志成、马儒沛、王 军、王敏刚、王赓武、方小榕、方文雄、孔健岷、古润金、石汉基、叶惠全、朱孟依、任启亮、任克雷、刘人怀、 刘艺良、刘宇新、刘泽彭、许智明、李 鲁、李文俊、李秀恒、李国华、李沛霖、李思廉 、 杨 钊、杨孙西、杨华根、杨国强、何世柱、佀志广、宋 海、宋献中、张 力、陈本显、陈永棋、陈有汉、 陈有庆、陈志刚、林光如、周泽荣、郑家纯、赵 广、赵 阳、柯 岚、柯为湘、柯荣卿、钟立雄、钟阳胜、贺一诚、夏海钧、徐 婷、郭少春、郭孔丰、唐志坚、黄智隐、 龚中心、梁仲景、梁志斌、彭磷基、程金中、傅卓洋、 曾智明、蒙德扬、雷振刚、蔡冠深、廖泽云、廖雅彦、廖锡麟、颜开臣、 戴国坤、戴德丰
永远名誉董事王华生、方润华、陈学忠、陈焜旺、郭全强、唐翔千、符易亨

知名校友

国务院原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泰国议会原主席、原副总理许敦茂,中国两院院士谭其骧、邓锡铭、侯芙生、曾毅,烈士江上青、陈镇和(华侨)、符保卢、符克(华侨),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知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2]

校区介绍

  • 广州石牌校区(本部)

石牌校区定位在研究生培养,主要发展国家重点学科及其依托的学院、特色学科(院)和继续教育。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 瘦狗岭校区(华文)

瘦狗岭校区即华文学院,主要用于发展华文教育、华语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学院现为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高级考点,国家汉办“汉语对外语教学能力证书”考试点,中国普通高校对外联合招生考试点和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合对外招生主考点。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

  • 深圳校区

深圳校区(即深圳旅游学院)主要用于发展特色旅游专业,开设有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电子商务。2001年11月,学院旅游管理本科专业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是中国内地第一家通过此项认证的旅游院校。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侨城东路6号

  • 珠海校区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校园占地面积近900亩。珠海校区主要发展与港、澳、台及国际知名高校的合作办学。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前山路206号

  • 广州番禺校区

番禺校区计划于2012年11月开建8幢学生宿舍和2处生活服务区,2014年5月完工。该工程总投资2.61亿元,全部由中央财政拨款,总建筑面积达130533.4平方米。进驻番禺新校区的项目有广州医学院新校区、广东省职业人才教育基地等。新校区的规划设计由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团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团队完成。教学楼、图书馆、学生食堂等标志性建筑将在一期工程中首批启动建设。[79]

学校荣誉

2021年9月30日,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80]

2022年4月,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电子商务团支部被授予“深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称号。[81]

获得排名

时间榜单名称排名
2022年5月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46名[10]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47名[9]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