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虚拟化(2023最新存储虚拟化百科介绍)

由网友(没人爱)分享简介:存储虚构化(StorageVirtualization)最通雅的懂得便是对于存储软件资材举行形象化体现。经由过程将1个(或者多个)方针(Target)办事或者功效取其它附带的功效散成,同一供给有效的周全功效办事。典型的虚构化包孕以下1些环境:屏蔽体系的庞大性,增长或者散成新的功效,仿实、整合或者分化现有的办事功效等。虚构化是做用正在1...

存储虚拟化(StorageVirtualization)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存储硬件资源进行抽象化表现。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目标(Target)服务或功能与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典型的虚拟化包括如下一些情况:屏蔽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或集成新的功能,仿真、整合或分解现有的服务功能等。虚拟化是作用在一个或者多个实体上的,而这些实体则是用来提供存储资源或/及服务的。

中文名

存储虚拟化

对 象

存储硬件

外文名

Storage Virtualization

作用在

一个或者多个实体上

概念

虚拟存储技术的网络的虚拟存储虚拟化的分类

在虚拟化领域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个好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就好像游历一个 虚拟现实的主题公园。当游客想象他正在城市上空滑翔时,传感器就会把相应的真实感觉传递给游客,并同时隐藏真实的力学环境。同样,一个好的虚拟化工具可以对企业的存储设备做相同的工作,只不过过程也许会反过来——首先建立一个框架,让数据感觉自己是存储在一个真实的物理环境里,之后操作者就可以任意改变 数据存储的位置了,同时保证数据的集中安全。

虚拟化技术到底是什么?其实广义上来说,就是通过映射或抽象的方式屏蔽物理设备复杂性,增加一个管理层面,激活一种资源并使之更易于透明控制。它可以有效简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增加IT资源的利用率和能力,比如服务器、网络或存储。

存储虚拟化是一种贯穿于整个IT环境、用于简化本来可能会相对复杂的底层基础架构的技术。存储虚拟化的思想是将资源的逻辑映像与物理存储分开,从而为系统和 管理员提供一幅简化、无缝的资源虚拟视图。

对于用户来说,虚拟化的存储资源就像是一个巨大的“ 存储池”,用户不会看到具体的磁盘、磁带,也不必关心自己的数据经过哪一条路径通往哪一个具体的存储设备。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虚拟存储池是采取集中化的管理,并根据具体的需求把存储资源动态地分配给各个应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利用 虚拟化技术,可以用 磁盘阵列模拟 磁带库,为应用提供速度像磁盘一样快、容量却像磁带库一样大的存储资源,这就是当今应用越来越广泛的 虚拟磁带库(VTL, Virtual Tape Library),在当今企业 存储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将存储作为池子一样, 存储空间如同一个流动的池子的水一样,可以任意地根据需要进行分配。

通过将一个(或多个)目标(Target)服务或功能与其它附加的功能集成,统一提供有用的全面功能服务。典型的虚拟化包括如下一些情况:屏蔽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或集成新的功能,仿真、整合或分解现有的服务功能等。虚拟化是作用在一个或者多个实体上的,而这些实体则是用来提供存储资源及服务的。

好处

将存储资源虚拟成一个“ 存储池”,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许多零散的存储资源整合起来,从而提高整体利用率,同时降低系统管理成本。与存储虚拟化配套的资源分配功能具有资源分割和分配能力,可以依据“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的要求对整合起来的 存储池进行划分,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来满足各类不同应用在性能和容量等方面的需求。特别是 虚拟磁带库,对于提升备份、恢复和归档等应用服务水平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极大地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金钱。

除了时间和成本方面的好处,存储虚拟化还可以提升存储环境的整体性能和可用性水平,这主要是得益于“在单一的控制界面动态地管理和分配存储资源”。

在当今的企业运行环境中,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之快,而企业管理数据能力的提高速度总是远远落在后面。通过虚拟化,许多既消耗时间又多次重复的工作,例如备份/恢复、 数据归档和存储资源分配等,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来进行,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因此,通过将数据管理工作纳入单一的自动化管理体系, 存储虚拟化可以显著地缩短数据增长速度与企业数据管理能力之间的差距。

只有网络级的虚拟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存储虚拟化。它能将存储网络上的各种品牌的存储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或多个可以集中管理的 存储池(存储池可跨多个存储子系统),并在存储池中按需要建立一个或多个不同大小的虚卷,并将这些虚卷按一定的读写授权分配给存储网络上的各种应用服务器。这样就达到了充分利用存储容量、集中管理存储、降低存储成本的目的。

三种方法

基于主机的虚拟存储依赖于代理或管理软件,它们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主机上,实现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和管理。由于控制软件是运行在主机上,这就会占用主机的处理时间。因此,这种方法的可扩充性较差,实际运行的性能不是很好。基于主机的方法也有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为有可能导致不经意间越权访问到受保护的数据。这种方法要求在主机上安装适当的控制软件,因此一个主机的故障可能影响整个SAN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软件控制的存储虚拟化还可能由于不同存储厂商软硬件的差异而带来不必要的互操作性开销,所以这种方法的灵活性也比较差。

但是,因为不需要任何附加硬件,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方法最容易实现,其设备成本最低。使用这种方法的供应商趋向于成为存储管理领域的软件厂商,而且目前已经有成熟的软件产品。这些软件可以提供便于使用的图形接口,方便地用于SAN的管理和虚拟化,在主机和小型SAN结构中有着良好的负载平衡机制。从这个意义上看,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是一种性价比不错的方法。

方法2: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

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方法依赖于提供相关功能的存储模块。如果没有第三方的虚拟软件,基于存储的虚拟化经常只能提供一种不完全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对于包含多厂商存储设备的SAN存储系统,这种方法的运行效果并不是很好。依赖于存储供应商的功能模块将会在系统中排斥JBODS(JustaBunchofDisks,简单的硬盘组)和简单存储设备的使用,因为这些设备并没有提供存储虚拟化的功能。当然,利用这种方法意味着最终将锁定某一家单独的存储供应商。

基于存储的虚拟化方法也有一些优势:在存储系统中这种方法较容易实现,容易和某个特定存储供应商的设备相协调,所以更容易管理,同时它对用户或管理人员都是透明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因为缺乏足够的软件进行支持,这就使得解决方案更难以客户化(customzing)和监控。

方法3:基于网络的虚拟存储

基于网络的虚拟化方法是在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具体有下面几种方式:

1.基于互联设备的虚拟化

基于互联设备的方法如果是对称的,那么控制信息和数据走在同一条通道上;如果是不对称的,控制信息和数据走在不同的路径上。在对称的方式下,互联设备可能成为瓶颈,但是多重设备管理和负载平衡机制可以减缓瓶颈的矛盾。同时,多重设备管理环境中,当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时,也比较容易支持服务器实现故障接替。但是,这将产生多个SAN孤岛,因为一个设备仅控制与它所连接的存储系统。非对称式虚拟存储比对称式更具有可扩展性,因为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路径是分离的。

基于互联设备的虚拟化方法能够在专用服务器上运行,使用标准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SunSolaris、Linux或供应商提供的操作系统。这种方法运行在标准操作系统中,具有基于主机方法的诸多优势——易使用、设备便宜。许多基于设备的虚拟化提供商也提供附加的功能模块来改善系统的整体性能,能够获得比标准操作系统更好的性能和更完善的功能,但需要更高的硬件成本。

但是,基于设备的方法也继承了基于主机虚拟化方法的一些缺陷,因为它仍然需要一个运行在主机上的代理软件或基于主机的适配器,任何主机的故障或不适当的主机配置都可能导致访问到不被保护的数据。同时,在异构操作系统间的互操作性仍然是一个问题。

2. 基于路由器的虚拟化

基于路由器的方法是在路由器固件上实现存储虚拟化功能。供应商通常也提供运行在主机上的附加软件来进一步增强存储管理能力。在此方法中,路由器被放置于每个主机到存储网络的数据通道中,用来截取网络中任何一个从主机到存储系统的命令。由于路由器潜在地为每一台主机服务,大多数控制模块存在于路由器的固件中,相对于基于主机和大多数基于互联设备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性能更好、效果更佳。由于不依赖于在每个主机上运行的代理服务器,这种方法比基于主机或基于设备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当连接主机到存储网络的路由器出现故障时,仍然可能导致主机上的数据不能被访问。但是只有联结于故障路由器的主机才会受到影响,其他主机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路由器访问存储系统。路由器的冗余可以支持动态多路径,这也为上述故障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由于路由器经常作为协议转换的桥梁,基于路由器的方法也可以在异构操作系统和多供应商存储环境之间提供互操作性。

存储技术

存储系统必须在能力和性能上直线升级,将问题推给 硬件系统并不是解决办法。存储虚拟化需要全新的软件方式来平衡扩容体系架构来实现数以千兆的数据传输和存储。

相关的存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基于 主机的存储虚拟化依赖于代理或管理软件,它们安装在一个或多个主机上,实现存储虚拟化的控制和管理。由于控制软件是运行在 主机上,这就会占用主机的处理时间。

因此,这种方法的可扩充性较差,实际运行的性能不是很好。基于 主机的方法也有可能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为有可能导致不经意间越权访问到受保护的数据。

这种方法要求在 主机上安装适当的控制软件,因此一个主机的故障可能影响整个SAN系统中数据的完整性。软件控制的存储虚拟化还可能由于不同存储厂商软硬件的差异而带来不必要的 互操作性开销,所以这种方法的灵活性也比较差。

但是,因为不需要任何附加硬件,基于 主机的虚拟化方法最容易实现,其设备成本最低。使用这种方法的供应商趋向于成为 存储管理领域的软件厂商,而且目前已经有成熟的软件产品。

这些软件可以提供便于使用的图形接口,方便地用于SAN的管理和虚拟化,在 主机和小型SAN结构中有着良好的 负载平衡机制。从这个意义上看,基于 主机的存储虚拟化是一种性价比不错的方法。

基于存储设备的存储虚拟化方法依赖于提供相关功能的存储模块。如果没有第三方的 虚拟软件,基于存储的虚拟化经常只能提供一种不完全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对于包含多厂商存储设备的SAN存储系统,这种方法的运行效果并不是很好。

依赖于存储供应商的功能模块将会在系统中排斥JBODS(Just a Bunch of Disks,简单的硬盘组)和简单存储设备的使用,因为这些设备并没有提供存储虚拟化的功能。当然,利用这种方法意味着最终将锁定某一家单独的存储供应商。

基于存储的虚拟化方法也有一些优势:在 存储系统中这种方法较容易实现,容易和某个特定存储供应商的设备相协调,所以更容易管理,同时它对用户或管理人员都是透明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因为缺乏足够的软件进行支持,这就使得解决方案更难以客户化(customzing)和监控。

一般而言,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方式的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是将其分为三种:交换架构虚拟化, 磁盘阵列虚拟化,以及整合到应用设备内的虚拟化。对于三种不同的虚拟化方式,存储供应商都有各自的独门兵器。飞康的IPStor/NSS 存储虚拟化产品在2001年就已经出现在市场上,截止2014年已经正式发布了其第七代存储虚拟化产品,技术成熟度和广泛的应用范围都具备良好的可参考性。飞康 NSS 在接管底层存储子系统的磁盘卷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实现接入:一种是将底层磁盘卷直接虚拟化为Virtual Disk(虚拟磁盘)以供NSS管理和分配;另一种可将磁盘卷转换为SED(Service-Enabled Devices)磁盘设备以供NSS管理和分配。当转换为SED设备时,磁盘卷原有数据不会被修改,可以快速通过NSS分配给主机系统,整个接入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数据迁移,停机时间很少,当然也可以实现快速回退,磁盘重新分配给原主机系统,可以被正确识别和使用IBM自两年前推出SVC(SAN卷控制器)( IBM SAN Volume Controller 对于存储虚拟化,IBM SAN Volume Controller(SVC)能够将多个 磁盘系统的容量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容量池”。SVC 可帮助节省空间和能源,并能通过合并来简化存储资产的管理,这将极大地提高现有 存储器的利用率,并减少额外的存储需求。)产品后,在这一领域独占鳌头。去年,HDS(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发布了TagmaStore通用存储平台(USP),这是基于 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近几个月,EMC公司新发布的Invista 网络存储虚拟解决方案则是基于存储交换的解决方案。

SAN系统组成

SAN是计算机工作者们为了优化DAS而提出的另一种设计思想,它并没有试图在功能上将应用服务和存储服务完全解耦,而是希望服务器与存储设备之间通过专用光纤网络实现高速互连。如图1所示,一个SAN系统通常包括服务器连接器件、存储网络连接器件、存储设备和管理软件四部分组成,其中存储网络连接器件又可以细分为光纤通道集线器、光纤通道交换机和存储路由器等设备。

图1 SAN系统组成

从设计角度来看,只要购买一个NAS服务器通过标准网络协议加入网络,就可以享受文件级的存储服务了;但是如果打算采用SAN设计存储网络的话,不仅需要购买服务器连接器件、存储网络连接器件、存储设备和管理软件,还需要事先规划设计好存储网络的拓扑结构。从使用上来看,SAN采用专用的光纤网络实现数据存取,能够获得高性能;而NAS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共用一套网络,性能比拼上明显无法占据上风。

可以看出,NAS和SAN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实际使用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技术。近些年来,随着主流NAS厂商开始向其NAS设备增加类似SAN的光纤通道和iSCSI功能,NAS和SAN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也许不久的将来两者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重叠。

那么到底是哪种技术,哪家厂商的方案是最佳的呢?哪种方案会成为存储虚拟化大赛中的最终胜者呢?现在更多的专家认为,这场竞赛没有最后的赢家,越来越多人认为这三种技术应当结合使用。

如果我们把厂商和各自的 虚拟化技术对号入座,那么三个虚拟化阵营都各自有一些代表厂商。虚拟化应用阵营的代表有SVC、StorAge、NetworkAppliance设备以及NSS SED (Service-Enabled Devices)飞康。而在 磁盘阵列和 光纤通道阵营里,HDS、Sun、hp以及Acopia提供了多样化的体系结构。交换机阵营则包括Invista、McData、Brocade、QLogic以及Cisco公司。

在虚拟化应用阵营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厂商是飞康,飞康 NSS 是一款灵活的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能够对整个企业内的存储资源进行高效、经济的供给和集中管理。飞康 NSS有助于最大化存储利用率,降低总存储成本和提高员工生产力。企业可以继续利用现有的存储投资,从而降低购置总成本 (TCO)。飞康 NSS 使 IT 管理员能够根据业务应用程序服务级别协议 (SLA) 定义适当的业务持续性策略,从而实现更加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方法和数据可用性。

对于另外两个阵营来说,由于McData,Brocade,Cisco等其他一些公司已经针对基于 光纤通道虚拟化进行了一系列公司收购与合作,似乎不同类别方案之间的分界线已经变得模糊起来。其他两个阵营中的厂商中有些也正在慢慢跨越自身的领域,即使目前来说并没有真正完全的横跨界限。

由于虚拟化性能、应用程序灵活性以及虚拟化引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存储交换虚拟化和 磁盘阵列虚拟化两个阵营的提倡者广受业界的质疑。最初执行 虚拟存储的厂商依赖那些基于现有组件的分布式解决方案或是基于端口的处理引擎来提供所需功能,应用设备虚拟化方案被认为是最易于配置的,但其往往有应用限制。因此一些厂商更倾向于存储交换虚拟化,认为智能SAN虚拟化处理组件是下一代 虚拟存储的典范。

同样,HDS针对 应用虚拟化方案和 网络交换虚拟化方案也作出了类似的批评。HDS认为他们的通用存储平台(USP)是把虚拟化部署在存储 网络边缘的存储控制器,而不是部署在 主机或是网络核心的交换机或应用设备,他们认为从性能和安全因素上说这是最佳位置。

而应用设备虚拟化的坚定支持者NetApp则认为通过应用设备在存储网络上实现虚拟化是最好方案。NetApp公司发言人解释:在选择 磁盘阵列方案后,存储网络能给客户提供最大的灵活性,不至于像TagmaStore通用存储平台那样把客户锁定在磁盘阵列的解决方案,既不需要那么复杂,也不需要基于 主机的虚拟化解决方案中客户代码带来的成本。在存储网络之内,应用设备可以灵活放置。

一个好的虚拟解决方案不要求对 磁盘或存储网络基础架构进行任何改变。因此,需要和您的供应商进行讨论来决定进行哪些改变才能够测试和运行它们的虚拟解决方案。但是需要警惕的是一些解决方案要求企业购买新一代SAN交换机或新一代存储控制器,而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实现存储虚拟。

目前状况

存储的虚拟化技术自本世纪初诞生以来,历经了十余年的技术演进与市场考验。发生变化的不仅是技术本身,而更多的是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早期存储虚拟化技术出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用户对异构存储资源进行池化和整合,提高使用和管理效率,合理降低TCO。而近年来基于SAN的存储虚拟化技术越来越多被应用于有效提升核心生产系统的业务 连续性,数据安全性以及平滑的跨存储阵列的数据迁移能力

尽管关于虚拟化的宣传铺天盖地,企业界采用 虚拟存储技术的脚步还是颇为缓慢。根据IDC对269名来自不同规模的公司的IT经理的调查,仅仅只有8%的企业正在应用任何一种形式的虚拟化。并且仅有平均23%的企业表示计划将在未来12个月里尝试实施一定程度的存储虚拟化。

中端存储用户主要期望用于对 数据迁移进行管理,减轻管理负担;大型企业则主要期望将 虚拟存储中的数据复制、卷管理用于存储预备。不管是哪个虚拟化阵营的厂商都面临着不同的压力,并有待在真实环境中接受考验。

用户在对存储子系统升级扩容时,不仅把性能与容量指标作为首要考虑对象,对于整个生产存储系统的高可用性,以及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成为规划建设初期进行考虑的重点!为了有效实现业务连续性保障目标,解决存储子系统的单点故障问题,合理引入存储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比如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不同品牌型号阵列间的实时镜像,帮助用户实现存储子系统的冗余能力。这一点在VMware虚拟化环境中几乎变成唯一可行的存储系统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又比如通过精简带宽的远程复制,数据录像或密集时间点的可恢复快照功能,来有效实现对于逻辑故障的防御,控制运维成本投入等。最终,通过一套统一的系统功能来实现对生产系统的业务连续性保障,方便,简单,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压力。

近来,兼容异构存储,同时具备完整数据保护和管理功能的成熟存储虚拟化产品也被广泛应用于两地三中心容灾以及双活数据中心的建设当中,作为一种积极的,可靠的技术手段有效提升用户原有生产系统对各类型灾难的防御能力。

目前而言没有任何一家已经稳固占领了市场,迄今为止,IBM似乎有最高的销售记录,但也仅仅只是接近于领导地位。IBM SVC于2004年左右上市,从某种维度上看SVC 似乎与飞康的NSS形态和设计都很类似,都是基于Linux内核和x86工业标准服务器。IBM基于SVC的I/O GROUP引擎开发出了其目前整个V系列的存储产品线,比如常见的v7000系列存储系统。SVC早起存储虚拟化功能较为单一,仅支持对异构存储的基本管理和池化,所以IBM曾经视图收购飞康,未果后也与2010年左右升级了其SVC 软件版本,逐渐提供了一些相应的高级功能。

另一个就是飞康 NSS,作为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先驱之一,飞康的IPStor/NSS 存储虚拟化产品在2001年就已经出现在市场上,截止2014年已经正式发布了其第七代存储虚拟化产品,技术成熟度和广泛的应用范围都具备良好的可参考性。自创立以来,一直坚持开放硬件的态度,获得众多用户和第三方存储厂商的青睐,很多国内外存储厂商的技术人员都曾经接触过该产品。飞康官方宣称,以OEM方式或自主品牌销售的NSS产品安装量已超过数万套。丰富而实用的功能设计以及长期经受市场考验的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应该是飞康IPStor/NSS产品的主要特点。

根据企业策略集团公司(ESG)的建立人,高级分析师SteveDuplessie的报告,SVC已完成1500多套系统的售出。该数据还被英国一家调研公司所证实。Cisco系统公司最近收购了ToPSPin公司,于是也拥有了把 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 网络虚拟化连接起来的能力。Topsin的虚拟化核心技术能够给Cisco带来大笔的技术财富,如果Cisco公司在收购它之后选择全力实现虚拟性能,结果势必令人瞩目。尽管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和地位,但在存储领域Cisco仍然是一个玩票性质的参与者。Cisco面临的挑战在于所有的数据复制,存储预备以及其他核心存储功能的知识产权都在存储供应商手中,Cisco要想占优势,除了自身产品的研发与市场以外,还需要加强和这些主流存储系统厂商的合作与沟通。

在这场大赛中还有一个低调的实力派就是微软。微软在过去的两年里已默默地把自身建设成一支存储领域的强大军队,并且最近还克服了一些阻碍发展虚拟化的许可证等问题。在这场虚拟化的混战中, 微软也许有些姗姗来迟,但凭借微软在软件领域的绝对地位,微软很可能会爆出一些惊人的技术,也许会把虚拟化变为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一部分。

eG Innovations创始人兼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rinivas Ramanathan表示从存储虚拟化格局改变的角度来看,他认为存储虚拟化将走 服务器虚拟化所走过的路。Ramanathan解释道:"几年前, 服务器虚拟化的焦点还在 虚拟机管理器。现在, 虚拟机管理器已经变成商品。所有的虚拟化公司都在关注管理性,以便为虚拟化客户提供成本节约和灵敏性。在我看来,几年后,存储虚拟化也将接着 服务器虚拟化进入成熟期。"

尽管 服务器虚拟化已经成为主流,但是Ramanathan表示存储虚拟化离主流还有一定距离。他表示:"现在的主要焦点是证明这个技术是有效的。几年后,管理性将更加重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如何在不同主机上动态迁移VM( 虚拟机)等。"

Infortrend Technology副总监Galvin Chang表示存储虚拟化的第一阶段是要能够整合和处理来自不同厂商的存储硬件的I/O命令。Chang表示,在存储虚拟化的下一阶段,下列这些问题将变得更加重要:向外扩展存储,分层和虚拟化存储,针对云 数据中心的虚拟化存储,以及负载均衡。

根据Chang的说法,在虚拟化环境中使用向上扩展存储只会增加容量和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只有向外扩展架构可以提高存储性能和获取来自虚拟化的好处。Chang还表示虚拟化存储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 存储管理服务,包括SSD、SAS、SATA甚至VTL( 虚拟磁带库)。

至于云服务要求,Chang认为虚拟化的存储可以提供不同的好处,包括可扩展性、无宕机数据管理以及更低的成本。他表示另一个关键问题将是当多个存储控制器引入一个虚拟化 存储池的时候如何平衡控制器工作负荷和主机带宽。Chang指出:"厂商们可以部署智能主机代理端或利用 网络层协议来进行负载共享。"

如何面对

第一、规划好企业的存储虚拟化策略

一个好的存储虚拟化策略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一个存储管理人员必须先制定一个好的存储虚拟化策略,比如是否考虑到需要虚拟化策略?实施虚拟化之前,企业拥有哪些存储资源,实施虚拟化之后,企业又需要哪些资源?实施虚拟化之后,企业如何来管理每天的备份、数据保护、归档以及 灾难恢复任务呢,这和之前的管理又有什么区别?实施虚拟化之后,企业打算拥有多少 数据中心,每个数据中心都肩负什么功能?

毫无疑问的是存储虚拟化能够带来降低存储管理复杂性、降低存储成本,但是决定何时实施存储虚拟化是一个关键因素,而且也非常困难。因为,评估企业当前和存储相关的业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施虚拟化之前,存储系统可能处于一种分散、难于管理的状态,虚拟化之后, 存储管理人员可以把多个存储系统整合到一个网络环境中去,而通过一个统一的方式去管理这个网络环境。许多企业的关键业务如何去面对这个新的存储环境是需要存储管理人员去认真考虑的。

一些企业的信息中心主管透漏,国内企业在规划存储虚拟化策略方面的确是做的很不足。在虚拟化日趋普及的今天,还是希望有关人士能够从第一步就做好,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规划好企业的存储虚拟化策略的确是能够给企业的IT架构改造带来诸多益处。

第二、将企业业务数据进行合理分类规划

也许你看到这点会觉得很搞笑,你会觉得:企业 数据中心的数据当然都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根据他们的关键程度来分类数据是很难的和不必要的。这种一刀切的想法无疑是幼稚的,实践显示,很多公司都在这个环节上失误。企业在实施虚拟化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什么样的数据、多少数据你可以承受它们丢失。例如,当前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在数据库的支持方面就不够,如果你对这些结构化的数据类型不太注意的话,造成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因此对企业业务数据进行合理分类规划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合理的分类能够让你的存储虚拟化效率更高,管理也更加方便和快捷。

第三、了解数据生命周期

对于一个存储管理人员,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对企业的日常业务熟悉,特别是对公司数据的生命周期需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如果作为一个存储管理人员现在还没概念,那么就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对企业日常业务和企业数据生命周期有多少了解了。如果对公司的业务数据不了解的话,那么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归档了、什么时候该去备份了?

假设对公司业务数据了解的话,那么就知道什么时候把数据放在合适的存储类型上,以及懂得规划数据的分层次存储。

作为一个存储管理人员,针对数据周期的存储优化策略是必须的。毫无疑问的是,存储虚拟化在这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通过存储虚拟化, 存储管理人员可以讲所有不同的 存储系统以及它们相关的卷就可以通过逻辑卷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了。而这就非常方便用户来实现数据从一个存储层到另一个存储层的迁移。

第四、规划好 存储层次以及服务级别

决定一个公司存储成本的往往不是存储系统的硬件,而是存储平台和存储解决方案的选择,而对企业的 存储层次和服务级别规划则决定了存储和存储解决方案的选择。因此规划好你的 存储层次和服务级别对于存储虚拟化来说数据访问、数据可用性、 数据安全、数据响应时间、数据保护等服务级别成为部署存储虚拟化的基础。

那么如何来平衡这些不同的 存储层次服务、优化它们的可用性以及增强数据可管理型呢?存储虚拟化可以帮助你来降低不同存储层次服务的复杂性和提高数据的可管理性。并且这种行为是不可见的。

来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应用需要在不同的 数据中心上做灾难备份,这就需要一个高度可用的 灾难恢复策略。面对这样的应用需求,我们该怎么办呢?存储虚拟化能够轻松的平衡数据复制并且可以采用 镜像技术让数据在相关的 数据中心位置创建,这样的话,第一份主要的数据存在高性能的 存储层次上,其他的备份则不一定是在这个存储服务层次上,所以存储虚拟化让企业选择不同的存储平台来满足数据使用的需求。

第五、考虑安全性和兼容性

也许安全性和兼容性是广大企业用户在实施存储虚拟化中最为担心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担心也是很正常的,因此我们在部署虚拟化的环境的时候就应该更加仔细的考虑安全因素。

存储虚拟化允许同一个虚拟池上存储设备的简单 数据迁移以及异构磁盘子系统的复制,企业关键数据的第二份拷贝就必须有和第一份数据同样的安全级别。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针对灾难回复的企业重要数据的第二份拷贝就需要和第一份数据同样严格的安全级别,需要控制它的访问级别和安全保护。

在一些特殊的领域,诸如金融服务领域,存储虚拟化环境安全性的考虑都将影响存储虚拟化的使用。现在凡是在安全性要求高的行业里面,存储虚拟化的安全性都是重点考虑对象。

问题

据统计,存储数据量的年增长率达50%~60%。面对新的应用,以及不断增加的存储容量,企业用户需要借用 虚拟技术来降低管理的复杂性,提高效率。但是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用户对于数据的需求增加,为什么 虚拟存储技术没有完全普及呢?这还要从虚拟存储技术面临的困难说起。

目前,企业用户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什么?一是存储数据的成本在不断地增加;二是数据存储容量爆炸性增长;三是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使得存储的数据无法管理。周所周知,虚拟化有三种方式实现,基于服务器、基于存储以及基于网络。基于存储的虚拟化手段,目的就是面向用户的应用进行优化。存储虚拟化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异构平台的数据管理问题。存储虚拟化可以把用户不同的 存储系统融合成单一的平台,解决数据管理难题,并通过分级存储实现信息的生命周期管理,从而进一步优化应用环境。

虚拟存储技术最受关注的问题是数据安全问题。因为 虚拟存储把所有数据都放在了一个系统环境下,这就相当于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打翻,所有鸡蛋都会损失。所以一旦数据被存放进 虚拟存储环境中,就不能被轻易删除。这无疑加大了数据的风险,在安全投资上也要相应加大。

虚拟存储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忽视了我国庞大的中小企业需求。目前的 虚拟存储技术大部分都是专注于高端用户的,这些用户存储系统庞大,不仅设备多,所采用的软件也很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虚拟存储技术可以带来管理,成本上的诸多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的主力军,不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需求推广 虚拟存储技术,使该技术的发展变得缓慢了。

阻碍存储虚拟化产品的因素还有一个就是价格,这也正是由于专注于高端市场带来的弊端。对于多数的中小企业用户面临 存储空间不足,直接买大容量硬盘来解决存储上的问题,即使在存储空间上有所浪费,但相比使用虚拟化存储架构,大容量的硬盘还是比较合算,此外中小企业存储系统不复杂,管理起来也没有太大难度,这些都导致 虚拟存储技术在普及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一款存储虚拟化产品只能对有限的存储空间起作用。扩展性和性能哪个更为重要,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分析。在部署产品之前要进行系统测试。在刚部署完成的初期,扩展性问题也许不会显现出来。因此提前对扩展性进行评估可以帮助用户选择正确的产品。

基于阵列的存储虚拟化产品只是对自己厂家的产品有效。基于主机或者光纤的存储虚拟化产品也是对某些特定厂家的软件或者设备有效。用户需要检查存储虚拟化产品是否跟自己当前的存储环境 兼容。

综上所述, 虚拟存储技术不仅在存储厂商是热门话题,而且在用户中对于存储虚拟化技术呼声越来越高,随着人们对于数据安全性、完整性的要求提高, 存储系统已经成为IT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存储系统的复杂化,存储系统的管理也成为难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存储技术在克服了面临的困难后,会给企业用户存储系统的效率的提高,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减少总体拥有成本,增加投资回报等方面有效的实现。

未来趋势

虚拟化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为企业增强生产力,增高资产利用率,并有效的管理企业运营环境,而不同的虚拟化技术提供给用户不同方面的支持。

正如 虚拟存储不同类别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存储虚拟化和 服务器虚拟化之间的界限也有日益模糊的可能。除了 微软通过WindowsStorageServer2003的努力之外,NetApp也为DataONTAP操作系统中V系列(之前的Filer系列)阵列中增加了虚拟化性能。

虚拟化软件正在日益变得有活力且更加趋于完整,它的发展方向更像是一个全面的操作系统。业内人士已经充分认识到:通过 交换机、 磁盘阵列还是应用设备实现虚拟化的争辩是没有意义的,未来的虚拟化应该是通过这几种技术来实现,然后由某一种主要的虚拟层结合起来。

未来的虚拟化操作系统应该是一个高度分布式的,企业级的操作系统。如果我们看得更远一些,虚拟化还有可能会演变成包含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设备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元素,而这三种虚拟化都正在受到关注。然而这三种虚拟化中的任意某一种都能惹来麻烦。比如说, 服务器虚拟化,有些最初的服务器虚拟化项目就在存储地址和其他存储管理方面的高级功能上出现过问题。要想虚拟化正常运转, 服务器虚拟化必须提高 虚拟存储性能,否则就会变成一种障碍。

同样的,网络设备或存储 交换机可以采用各种智能的包检测技术来理解被迁移的数据的本质,并就如何有效传递或存储作出决定。虽然网络能够认出一个数据流实际上是个JPEG文件,但没办法区分出X光片和色情照片。并且, 虚拟存储或 虚拟服务器池在弄清到底这些数据是干什么上,只能进展到如此地步——例如,当其他进程都在 休眠时,服务器池可能选择给某一个进程分配额外进程,但是它却无法对工资单进程的运行run和针对服务器的DOS攻击( 拒绝服务器攻击)进行最基本的区分。

因此,业内专家认为在三个区域里考虑虚拟化十分重要,还要整合管理工具来理解应用层的需要,并且可以根据情况作出虚拟化的决策。不过要实现这样的梦想还任重而道远。

存储虚拟化技术当前来说还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存储虚拟化也不是万能的,不要赶潮流而抛弃已有的资源和已有的存储技术,企业 存储管理人员需要的把自己现有的存储资源、存储技术和存储虚拟化相关联,找到最适合自己企业的存储策略才是最为重要的。

虽然存储虚拟化技术最终不一定对所有不同数据类型和系统都合适,但是存储虚拟化是大势所趋,企业需要做和考虑的就是采用存储虚拟化策略来解决特定问题,从而提高企业存储系统的效率。

目前与存储虚拟化相关的最热门的技术和趋势是什么?根据F5的Ferraro的说法, 重复数据删除和 云存储是两个值得关注的对象。她表示:"由于数据继续快速增长,许多企业不断寻找可以进一步降低存储成本的方式。存储虚拟化是这些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可以排除这些技术应用的主要障碍。存储虚拟化可以自动化哪些数据适合哪些存储类型的判别流程,而且可以在不干扰用户和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根据预先定义的政策迁移数据。"

根据Albatal的说法,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技术潮流包括异质 虚拟存储环境下同质数据保护服务,改善SAN(存储局域网)性能的SSD应用,根据QoS(服务质量)要求所进行的自动化的在存储架构上进行的 数据迁移。他表示:"存储虚拟化可以在IT界中广泛应用为一种最佳实践。虚拟化SAN将成为存储环境部署和管理事实上的标准。"Albatal表示中小企业预计可以看到更多的异质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以及对新协议的支持,比如 光纤通道以太网--在IP上提供高性能服务。

在Ramanathan看来,许多人将关注虚拟化在哪里部署--基于 主机,基于网络还是基于存储。他表示:"所有这些选择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许多人强调的是让存储虚拟化合并异质存储系统,将这些系统合并到一个公共的 存储池并采用共同的管理和保护。存储虚拟化的目标是让你有向不同厂商选择 存储阵列的能力,向你提供各种企业级功能,比如动态配置和动态数据迁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