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灯(中国传统玩具)

由网友(┄╅☆厮守1℡世繁华)分享简介:又鸣走马灯、串马灯。由毛竹编织成马头,马首,系正在身上糊上颜色娇艳的纸,如今已由丝绸代替。正在已往,赛马灯1般正在秋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才演出,由210去位一一—一四岁小孩构成,边跳边唱,按照节拍快缓造成差别步地,有喜庆、丁财两旺、5谷丰产的寄意。别号走马灯、串马灯发现时间私元一零零零年摆布事情道理添冷空气形成气流、鞭策轮轴扭转中...

又叫走马灯、串马灯。由毛竹编织成马头,马尾,系在身上糊上颜色鲜艳的纸,如今已由丝绸取代。在过去,跑马灯一般在春节等喜庆的日子里才表演,由二十来位11—14岁小孩组成,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

别名

走马灯、串马灯

发明时间

公元1000年左右

工作原理

加热空气造成气流、推动轮轴旋转

中文名

跳马灯

汉语释义

走马灯 中国传统玩具

跑马灯,即走马灯。一种供玩赏的灯。用纸片剪成人马的形状,粘在灯壳里的纸轮上,由火焰推动空气,使纸剪的人物转动。 刘辉山 《欢庆红色中央政权的诞生》:“六面都画着人民胜利图的跑马灯,团团直转。”

出处用途

中国传统玩具之一,灯笼的一种,常见于元夕、元宵、中秋等节日。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象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走马灯内的蜡烛需要切成小段,放入走马灯时要放正,切勿斜放。

表演形式

有点类似荡湖船。但跑马灯只有在过年时才有演出,时间也限于正月的头三、五天。跑马灯队伍有十余人,全都是男性,行当分工明确,跑马的是些十二、三岁的孩子,其余则是二十出头的后生。那些孩子脸上都涂了厚厚的油彩,身穿五颜六色的衣服,跨着用竹子作骨架糊上纸的马。马头在前,马尾在后,双脚权当马蹄,模仿骑马动作,摇头摆尾,忽停忽跃,来回穿梭十分滑稽。在跑马时,旁边有乐队伴奏,有锣、鼓、钹、箫、二胡等。值得一提的是打锣的,他扛着一个木架子,上面挂着大小七、八面锣,表演时把架子往墙上一靠就敲打起来。

跑马灯亦叫“走马灯”、“调马灯”。马灯,是仿照马的形状用蔑扎纸糊而成,也叫“竹马灯”。分马头与马身两段,捆缚在扮演马灯舞者腹前和背后,人居中间,走起来像骑马一样,俗称“马头军”。一般为8匹,其中白马6匹,胭脂马(红马)2匹。元宵节前后,在城区大都由十岁到十三岁的男孩组成,每人胸前有一纸扎马头,下挂着一个小铃,背后有一纸扎马尾,用带系在身上,跑起来能上能下左右摆动,马铃叮叮作响,手中拿着一根竹竿当马鞭,晚上,马头、马尾中部都点上蜡烛。表演时,由一个或两个孩子扮演马童,呼引马队,出场表演。孩子们边跑边唱,加上舞蹈动作,走成“三角”、“连环”、“剪刀”等各种队形,乐队齐奏,曲调婉转动听。跑马灯大部在住宅前空地上或中堂上表演。演完后由主人赏给柑桔、炒米、蜡烛等,也有给钱的,赏银牌的。清郭钟岳有诗云:“歌唱新年乐意腾,满城争演上元灯。滚龙走马喧通夕,火树银花烧不尽。”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