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心城市指数(2023最新国家中心城市指数百科介绍)

由网友(两岁就会拽)分享简介:“国度中间都会指数”由中国社会科教院研究机构结合《中原时报》于二零一八年一一月三日正在郑州公布,首要评估国度中间都会的综合办事威力,详细体现为政事、金融、科技、接通、教诲、医疗、文明、疑息、商业(物流)、国际来往10大功效。陈诉显示,国度综合中间为北京,国度沉要中间为上海以及广州。[一][二][三][四]二零一八年“国度中间...

“国家中心城市指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联合《华夏时报》于2018年11月3日在郑州发布,主要评价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具体表现为政治、金融、科技、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信息、贸易(物流)、国际交往十大功能。报告显示,国家综合中心为北京,国家重要中心为上海和广州。[1][2][3][4]

中国五大计划单列市综合对比,差距有多大

2018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排名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南京、杭州、郑州。[2]

中文名

国家中心城市指数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3日

发布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

测算标准

十大城市功能

指数简介

2018年11月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郑州市政府主办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论坛在郑州举行。会上发布了中国社科院郑州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国家中心城市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1][2]

国家中心课题组试图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明确“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内涵,构建一套可量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作出学术判断。

报告认为,区域中心城市并不能等同于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在一个国家内,在一些重大功能上能够起到决策、控制、管理、服务全国的城市,包括综合功能国家中心和重要功能的国家中心。理论上,在综合或专业功能上,一个城市如果拥有全国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作用(即功能替代弹性为零或者较小),那么这个城市就是全国综合或者专业功能的中心。实证中,使用支撑全国性功能发挥作用的全国性而非区域性的高端资源、要素、企业、人才等的聚集程度和以及这些方面的联系的全国而非区域的广泛程度来衡量。

课题组创造性地提出用功能替代的唯一性来界定“中心性”,即国家中心城市不仅体现在人口数量和地域面积,更需要这座城市有能力承载起“引擎”性质的国家中心职能。[5]

指标的选取也和以往的城市竞争力指标有所不同。考察国家中心城市集聚度强调对全国高端要素的聚集,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区域要素或一般要素的聚集;而国家中心城市的联系度强调在全国范围的城市网络中的联系和辐射作用,非省内或区域之间的联系。

课题组选取政治、金融、科技、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信息、贸易(物流)、国际交往十大城市功能,用以测度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并通过对中国内地25个样本城市以上功能的集聚力和联系力进行指标化测算,得出研究结果。[1]

通过样本城市进行聚类分析,报告将国家综合中心城市分为四个层级,根据测度结果,按十大城市功能分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潜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和非国家中心城市四个层级。其中,国家中心城市具有唯一性,具体城市功能上其替代弹性为0;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是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具体城市功能上其替代弹性较小;潜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具备发展成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能力和潜力,而非国家中心城市与国家中心城市集聚和联系全国的定位差距较远。

完整榜单

2018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测算结果显示:国家综合中心为北京;国家重要中心为上海和广州;潜在国家重要中心为深圳、武汉、天津、成都、重庆、西安、南京、杭州、郑州。[1]

分项排名

政治

政治方面只有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其他城市都为零,不再单独设置指标体系。[5]

金融

国家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定位主要体现在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先进性上。从指数上来看,上海是我国的国家金融中心,其次是北京和深圳。[5]

广州、杭州、天津、南京为国家重要金融中心城市,成都、武汉等13个城市为潜在的国家重要金融中心。[5]

科技

从排名上看,北京是国家科技中心,上海、深圳作为国家重要科技中心城市,是仅次于北京的重要科技中心。全国潜在的科技中心主要有武汉、重庆、成都、西安、杭州、南京、合肥、广州、天津等九个城市。[5]

交通

从排名看,广州是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其国家交通中心指数为1,居全国第一。国家重要交通中心城市为京沪镐汉,即北京、上海、西安、武汉。而中国潜在的国家重要交通中心城市主要包括成都、重庆、郑州、南京、青岛、深圳、长沙、杭州、天津、济南10个城市。[5]

潜在交通中心的交通资源主要辐射省内其他城市,同时辅助国家重要交通中心城市辐射区域。[5]

教育

北京历史底蕴厚重奠定了北京教育发展的中心地位,北京作为国家教育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快速上升。上海、广州、武汉、天津、南京和西安是国家的重要教育城市。中国潜在教育中心主要包括长沙、长春、成都、哈尔滨、济南、合肥、深圳、沈阳、杭州和重庆10个城市。潜在教育中心至少拥有2所以上211高校甚至985高校。[5]

医疗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同时也是我国医学科研和教育、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绝对中心城市,在医疗领域的各个方面领先其他城市很大一段距离。上海、成都、广州、西安、天津是国家重要医疗中心,可以作为区域医疗中心。[5]

信息

北京排名第一位,各分项指标排名位居前两位。上海是国家重要信息中心,上海的国家重要信息中心集聚度和信息中心的联系度在全国排名第二位。[5]

文化

北京是我国的国家文化中心,在分项数据中,北京优势明显。上海、广州是我国的重要文化中心,具有较高的文化辐射能力和联系能力,在国家中心城市文化功能排名第二和第三位。潜在的国家重要文化中心包括杭州、武汉、济南等八座城市。[5]

贸易

通过分析上海贸易中心总体指数以及分项指数可以得出,上海在所有城市和层级中处于首位。国家重要贸易中心为北京、天津。深圳、大连、重庆、广州、郑州、武汉、厦门、长沙、青岛、杭州、成都、南京、西安这13个城市处于潜在的国家重要贸易中心层级。[5]

对外交往

北京位居全国之首,说明了建设国家对外交往中心是北京对外开放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全国重要的国家对外交往中心是上海、广州、西安、深圳、天津、成都、杭州。潜在的国家重要对外交往中心分别有武汉、重庆、青岛、南京、厦门。[5]

社会意义

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建设是当前推进深度城市化,以及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和手段,也是各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竞争的重要领域。[1]

课题组认为,由于缺乏基本理论研究和标准指导,在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城市间的盲目定位和恶性竞争也带来诸多问题。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国家中心城市进行跟踪评价,对于国家规划和地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激励、引导和决策参考意义。[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