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荫轩(2023最新李荫轩百科介绍)

由网友(骚年丶玩心么)分享简介:古代文物保藏野、匿书野。字国森,号选青。本籍安徽,熟于上海,李鸿章侄孙,李鸿章5弟李凤章的孙子。从10几岁便起头保藏历代货币,自送患上邓春枚的匿品后更1发不成送。几10年去,少量网络中国、欧洲、美洲古币、历代中外徽章,共达三万枚之多。其珍品如“大宋通宝当拾”、“临安府行2百文、叁百文、5百文”等,尤为是古希腊、古罗马的货币,...

现代文物收藏家、藏书家。字国森,号选青。祖籍安徽,生于上海,李鸿章侄孙,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孙子。从十几岁就开始收藏历代钱币,自收得邓秋枚的藏品后更一发不可收。几十年来,大量收集中国、欧洲、美洲古币、历代中外徽章,共达3万枚之多。其珍品如“大宋通宝当拾”、“临安府行二百文、叁百文、五百文”等,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的钱币,其价值几乎无法计算。他在钱币收藏中,自号室名“选青草堂”。1920年开始收藏青铜器、古钱。珍贵文物有小臣单觯、鲁侯尊、厚越方鼎、秦汉铜镜、秦汉瓦甓、历代印玺、元代铜权、明清符牌以及古版书籍等。如有汉印“居巢侯相”、“乐昌侯印”、清代银币“广东水师提督”,明代建文年间的“吏部稽勋司郎中朝参牙片”,明正德年间的“养鹰营铜牌”、清乾隆年间的“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等,达200余件,他书房的钥匙,随身携带,寸步不离。一生深居简出,不愿为官。为此他写下的数十篇考证文章,曾得到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的肯定。1979年,其夫人邱辉决定将所有藏品,其中包括14箱明版书,全部捐献给上海博物馆,藏书后大部分被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

中文名称

李荫轩

出生日期

1911

职业

文物收藏家、藏书家

出生地

上海

逝世日期

1972

祖籍

安徽

生平经历

共赴新榜大会内容盛宴,打包带走大咖们的大智慧

李荫轩,祖籍安徽合肥,,号选青,自幼喜好文物古玩,通览中外历史,一生不求名利显达,专功考古与收藏。他热爱古物,特别是青铜器。李荫轩生活简朴,为了收藏常常节衣缩食。他从十几岁起便开始收藏中国历代钱币,收藏有南宋“大宋通宝当拾”、“临安府行用二百文、叁百文、五百文”,元代“至正权钞五分”等稀有珍贵钱币。李先生还收藏欧美的古币、徽章。其中包括古希腊、罗马币等,藏品超过3万余。

李荫轩从1930年开始收藏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器是收藏界中的重器,年代久,数量少,能收到几件便可以沾沾自喜,而李先生收藏青铜器200余件。而且他对这些藏品一一做了鉴定和文字考据,几乎没有可疑之品。李先生每次寻得满意青铜器回来,总要把青铜器放在桌子上,刷洗清理处理完毕,再将上面的铭文临摹拓下来,翻书查对,寻找依据,断定年代和查证记载的事件。在他不大的房里,摆满了他心爱的宝物,青铜器、古钱、古籍书。珍贵名器有小臣单觯、鲁侯尊、厚越方鼎等数十件。

此外,李荫轩收藏有秦汉铜镜、古钱范、秦汉瓦甓、历代印玺、元代铜权、明清符牌以及古版书籍等。其中有汉印“居巢侯相”、“乐昌侯印”,鸦片战争重要文物清代银币“广东水师提督”,明代建文款的“吏部稽勋司郎中朝参牙片”,明正德款的“养鹰营铜牌”以及清乾隆“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等。

李荫轩在古玩市场上总是斯斯文文,一身书卷气,无论购进卖出,总是静悄悄进行,给人一种神秘感觉。60年代上海博物馆征集组的工作人员找到李荫轩,再三努力做他的工作下,李荫轩终于拿出3件有铭文的青铜器珍品。一件有大篇铭文记载西周历王率领军队东征准夷的事,器主名为翏生,器名为翏生盨,极有历史价值。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李荫轩难免劫难,上海博物馆对的青铜器收藏逐一登记造册,代为保管。粉碎“四人帮”之后,他的夫人邱辉把收藏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去加拿大与定居加拿大儿子一起生活,儿子不理解,为什么不,哪怕给他留几件作为纪念呢?她生活也不太习惯,在加拿大住了6年以后回到上海。回来以后没有地方住,老太太找上海博物馆,博物馆终于在市中心离博物馆不远的地方,为邱辉找到了房子。[1]

个人轶事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一个活跃在上海各个古玩铺或钱币店的人物,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种种神秘行踪十分引人注目。大家称他为“包先生”,有些人叫他包申甫,事实上他并不姓包,包申甫只是他的化名,他的真名实姓是李荫轩。

李荫轩是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孙子,1911年生于上海,别号选青,家道殷富,通览中外历史,一生不求名利显达,自幼喜好文物古玩,特别是青铜器和古钱币,为了收藏常常节衣缩食。清高淡泊的他,一直不愿意别人将祖上李鸿章扯到他的头上,一向不显山露水,十分低调。

我念小学的时候,李荫轩就来我父亲马定祥的祥和泉币社,应该说上世纪50年代初就认识了李先生。他个子较高,皮肤白皙细嫩,身穿用料讲究、做工精致的深藏青或棕色长衫,一身书卷气,显得格外斯文俊秀。我当时一直叫他“包家伯伯”。每次来店里,他总是轻轻地敲门,带着点苏州口音与我父亲交谈。

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政治运动频繁,尤其经历了“三反五反”运动,大多数收藏家对于收藏文物的兴趣大为减弱,钱币界尤其如此。李荫轩却兴致未减。铁钱在中国钱币界有“黑老虎”之称,说明其研究和鉴别之难,很多收藏家都不太愿在斑驳锈烂的铁钱上花费精力去研究和收藏,李荫轩不然,他对中国的历代古钱都十分用心。他收藏的中国历代钱币,再加上外国币章,总数达3万枚之多。一些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他藏有南宋的“大宋通宝当拾”大钱、“临安府行用铜牌”大小三枚,还有一枚唐代高昌国所铸的“高昌吉利”,背面四角铸有花纹钱,是存世孤品,李荫轩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亲手为这枚钱制作拓本,盖上他的“选青草堂藏泉”之章,亲自写上“格斋手拓”四字。

父亲的祥和泉币社自公私合营于1958年归并到淮海路新龙古玩店,李荫轩就不常来店里了,尤其是“文革”时期,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后来,我多次向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询问李荫轩的情况。他是这样说的:“‘文革’开始以后,上海徐汇区一带的高级花园洋房挨家挨户被抄家。一天,一群红卫兵突然冲进了李荫轩的家,看到家里摆满了‘封资修’的东西,乱砸乱摔。李荫轩是爱文物如生命的人,看到这些不懂文化的红卫兵在他的家里胡作非为,心如刀割。十万火急的情况下,李荫轩下定决心,将家里的文物捐献给上海博物馆,让博物馆来保管它们。”

就这样,在那个中午,李荫轩为了保护毕生所藏的价值连城的文物古玩,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打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电话。马承源接到李荫轩的电话后,马上和几个同事一起赶到李家。只见房里一片狼藉,李先生夫妇表情木然,地上摊满青铜器,都是流传有序的珍品,如铭文记载周成王时代平灭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的小臣单觯,记载周康王命明公领导伐东夷的战争的鲁侯尊等,共有100多件,极其重要的也有几十件之多。由于博物馆无法接收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的捐赠,所以只能用代为保管的名义收下。李荫轩担心他收藏的一大批中外图书也受损,所以也做出了捐给博物馆的决定。这些藏品一一搬运出去,共装满了两卡车。第二天凌晨,当卡车发动时,李荫轩送到门口,紧紧握着马承源的手,说:“我的这些东西,今后要请你们多多费心了……”打倒“四人帮”后,政府开始归还抄家物资。1979年的一天,李荫轩的妻子邱辉女士突然来到博物馆找马承源,说李荫轩已于1972年因脑溢血病故,并对他说:“我的丈夫李荫轩,一生喜欢收藏文物,生前亦曾希望把自己珍藏的文物献给博物馆。现在,我按丈夫生前的愿望,同时也是我个人的心愿,决定将这些文物全部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曾看到一份较详细的资料,李荫轩夫妇不仅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古钱币、中外图书,还有许多金表、图章、勋章、外国古董等等,这些文物的价值难以估量![2]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