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权(2023最新放映权百科介绍)

由网友(萌面超人)分享简介:搁映权指经由过程搁映机、幻灯机等技能设备公然再现美术、摄影、影戏以及以近似摄制影戏的要领创做的做品等的权力。“公然再现”是搁映权的素质特性。影戏的搁映权由制片人行使,要搁映影戏只要征求制片人赞成便可,毋庸再征患上各无关部门做者的允许。[一]中文名搁映权含 义公然再现美术、摄影等做品的权力行使权人制片人行令人制片人素质特性公然再...

放映权指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公开再现”是放映权的本质特征。电影的放映权由制片人行使,要放映电影只需征求制片人同意即可,无须再征得各有关部分作者的许可。[1]

中文名

放映权

含 义

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等作品的权利

行使权人

制片人

行使人

制片人

本质特征

公开再现

范围

一切能放映的作品

术语定义

优酷拿下 小破球 流浪地球 国内流媒体播放权

放映是某些类型的作品尤其是电影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式。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是2001年《著作权法》新增的一项著作权内容。

行使权人

电影的放映权由制片人行使,要放映电影只需征求制片人同意即可,无须再征得各有关部分作者的许可。

本质特征

“公开再现”是放映权本质特征。

权利范围

《著作权法》规定放映权可以使这些类型的作品的著作权得到更为充分、有效和切实的保护。根据2001年《著作权法》的规定,放映权不仅限于对美术、摄影、电影和类似电影作品,只要是能放映的作品,都在放映权的范围之内,如视频、音频、音像、音乐、KTV[2]、MTV[3]、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4]等。

行使方式

就放映权的行使方式来看:

首先,此处的放映要求公开再现,个人或家庭内部的放映由于并不属于公开展现,不涉及放映权。

其次,放映并没有明确是否是有偿行为,无论有偿还是无偿,擅自放映作品都会触及放映权。

放映渠道

新媒体的发行渠道有很多,除了视频网站外,还有数字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OTT(OverTheTop)、手机。虽然PC端的收入占据50%以上,但TV、无线等渠道的收入也在稳步增长。终端设备智能化的发展,手机的移动性和便捷性、电视的家庭娱乐效果,都给人们带来不同生活场景下的自由选择空间。

网络播放

事实上,电影版权市场的体量远远超过业内的想象,2013年,仅电影的新媒体版权收入就接近20亿。虽然与217亿的总票房相比,20亿不到十分之一, 但已经是这个市场无可忽视的一部分。随着互联网电视的普及和观影习惯的形成,未来新媒体发行将成为众多电影,尤其是中小成本电影发行的重要渠道。

谁给电影网络版权定价

电影版权,即电影著作权,是指电影作品的个人作者或者公司对其作为制片人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含电影发行权、电影放映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等17项权利。版权方通过让渡发行权和放映权所得的就是一般的票房分账收入,而通常我们讨论的电影版权,比如某视频网站是否有某部电影的版权, 多指的是信息网络传播权。

电影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以下简称电影网络版权)有独家和非独家两种,非独家通常要比独家便宜很多。拿到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机构可以向其他新媒体平台分销非独家的版权或进行付费点播的分账合作。独家版权的时间长度也有不同的限制,从1到10年不等。

1905 电影网总经理助理姚钦荣告诉艺恩网记者,一般而言,非独版权的分销价格通常是独家版权的15%,也就是说购买独家版权后需要6家以上的非独版权出售才能收回成本,这时,版权的采买方相当于一个电影网络版权批发商。而今,资本并购整合带来中小型视频网站数量锐减,这些作为非独版权的主要采买者减少,通过版权分销的方式盈利越来越难。

通常来说,版权定价有三种方式,成本价、收益价和市场价,对于电影来说,最常用的是市场价。对于一部最后没有上院线,或者院线一日游的国产电影来说,版权购买方当然不会因为你的拍摄成本是3000万就付给你3000万的版权采购费用。

市场价是多个卖方与多个买方之间竞争产生的成交价格。由于缺乏一个公开、有效的版权交易市场,电影网络版权定价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较为随意,年交易量数据也难以统计。每家版权购买方都有自己内部的一套评估体系,通常来说,这一体系的主要变量是电影的导演、演员、制片方、出品方、题材、宣发力度以及市场预期等。由于大多数电影网络版权都是在上映前已经售出,因此无法将票房数据作为一个购买变量来衡量,因而存在交易前一些电影网络版权价格被高估,另外一些被低估的现象,于是一些手握王牌的大片片方会囤积居奇,待电影上映后再出售版权,但这也面临着票房不如人意,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风险。

很难根据票房为电影网络版权价格划分一个区间,因为每部影片涉及的变量太多,也跟当时的市场情况有关。一般而言,国内院线片高较高,未上院线的进口片及国产片价格很低。华视网聚高级副总裁张明告诉记者,“就2014年的市场价格来说,如《心花路放》、《一步之遥》这样知名导演、超高市场期待、票房预估超10亿的电影,版权价格突破3000万;票房过亿但不超过10亿的电影,版权价格在500万到2500万不等;票房5000万以上到1亿的电影,价格在200-千万之间;不足5000万的,从几十到200万不等”以上所说的票房都是预估值。

互联网电影公司引发又一轮电影版权疯长以前电影的电视版权高于网络版权,现在正相反。姚钦荣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姜文为例,2010年上映的《让子弹飞》独家网络版权价格为500万,到2014年,姜导的新片独家网络版权已经飙升至3000万,这是国内电影网络版权疯狂增长的一个经典个案。”电影网络版权从2000年开始逐步增长,今年又掀起一轮高峰。但这一增长过程不是直线向上的,而是曲折的,每一次的波动都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

例如,2011年版权价格的暴涨就视频网站间的竞争有关,2010年底,优酷赴美上市后,迅雷、暴风影音、爱奇艺等国内几大视频网站相继表达希望在2011年上市的愿望,此后,视频网站的上市突击战悄然兴起。为了冲上市,视频网站大规模融资,争夺市场上的流量和地位、争夺版权。

最后中概股跌破,上市遥遥无期。2012年,影视剧版权市场就遭遇跳水。两年后的2014年,视频网站纷纷涉足电影行业,电影网络版权价格也水涨船高。随着互联网电视的普及和付费点播的增长,视频网站开始了又一轮对电影网络版权的争夺。

谁是电影网络版权采购的大玩家

究竟是谁在购买电影的网络信息传播权呢?对于普通的观众而言,视频网站肯定是他们首先想到的答案,因为他们观看电影的渠道就是视频网站。实际上,很多视频网站拿到的并不是电影的独家网络版权,只是一个非独家的播放权而已。目前电影网络版权的主要购买者有1905电影网、华视网聚、百视通、各大视频网站等,它们或者自带新媒体平台,或者具有广泛的新媒体发行渠道。而1905电影网、百视通等可以算是“国家队”选手。

今年,优酷、阿里、爱奇艺纷纷成立影业公司,对电影行业的高度关注也让他们纷纷加快了电影网络版权采购的步伐。华视网聚副总裁张明透露,视频网站中购买独家版权的并不多,最开始只有迅雷、乐视网等,而且乐视采购的也以自家乐视影业出品的电影为主,而优酷和爱奇艺都是从2013年才逐步加快了独家版权的采购力度,而腾讯视频一向很少采购独家版权。

作为优质视频内容,院线电影由于其强势的宣传推广优势,结合主创团队的明星效应可以迅速形成用户聚焦。院线电影的网络落地可快速实现用户流量转化,独家采购还同时提升视频网站的品牌,实现内容差异化。盗版数量的降低,院线电影的价值在新媒体领域以及新媒体用户被逐步认可,必然导致电影网络版权价格被推高。在电影版权采购以满足用户的同时,是否进行独家采购,则与平台经营策略以及采购成本回收能力有关,所以各家在独家采购的影片规模上各有差异。

从市场份额上来看,1905占据1/3左右的国内院线电影的独家版权,各大视频网站统共占据25%左右。张明告诉记者,华视网聚2014年采购的独家版权为100余部,明年计划购买更多。因此,以华视网聚为代表的新媒体发行商将在电影版权市场中发挥重要导向作用。

从版权分销到点播分成新媒体发行要抢电影院饭碗

每部电影的“窗口期”是不一样的,目前视频网站普遍都会在热映影片上院线开始1个月后网络播出,但也不乏下映一周就上线或下映一个月之后依然没有上线的电影。

姚钦荣表示“窗口期”通常是在签合同的时候就规定好的了,强势电影上映时间在一个月左右,一些中小成本电影上映时间可能仅为两周甚至一周。对于强势电影来说,合同会规定电影上映一个月后为电影版权生效时间点,对一些中小成本电影而言,可能为两周左右。

张明表示,随着新媒体发行实力的增强,未来新媒体与院线同步发行将成为可能。“国外已经有同步发行的案例,2015年8月28日,《卧虎藏龙2》就将在Netflix上与院线同步上映。”

能从滞后一个月到与院线同步上映,这主要得益于付费点播模式的完善。

最开始购买独家版权的购买方都是通过分销非独版权的方式获利,未来,点播分账逐步成为版权购买方的重要盈利模式。姚钦荣向记者透露,“我们会把电影免费提供给各大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会对点播收入进行保底,最后我们根据点播收入分账。这不仅解决了视频网站资金紧张的压力,也开拓了一种新媒体发行的新模式。”

张明告诉记者,华视网聚目前与各大平台的合作形式除了版权分销、付费点播分账外,有时也会合二为一。“例如,某部电影原本非独版权售价为200万,现在我只收150万,但我要参与前三个月的付费点播分账”张明告诉记者。

免费提供电影,通过付费收看收入进行分账——这样的模式是不是很熟悉?对!这就是目前片方与院线之间的合作模式。片方免费将拷贝通过各个院线提供给电影院, 电影院卖票所得的收入会与制片方进行分账。无论是1905电影网还是华视网聚,他们未来想成为的是新媒体发行方,带来新媒体与院线多屏互动发展的繁荣业态。

目前新媒体的发行渠道有很多,除了视频网站外,还有数字电视、IPTV、OTT、手机。虽然目前PC端的收入占据50%以上,但TV、无线等渠道的收入也在稳步增长。终端设备智能化的发展,手机的移动性和便捷性、电视的家庭娱乐效果,都给人们带来不同生活场景下的自由选择空间。张明认为,现在新媒体在产业主动权上较院线弱势,主要是因为是目前电影大部分收入都来自票房。用户获取电影节目的渠道增加,随着付费用户的增加和付费观影的习惯的养成,新媒体点播收入会逐步增加,到那时可以向片方提供收入保底,对于很多中小成本电影来说,新媒体与院线同步上映会比线上院线赚得更多,风险也更低。尤其对于中小成本影片来说,在大银幕上映的机会本来就很渺茫,即使上映也可能成为一日游电影,网络院线的规模化发展,或将成为这些影片回收成本的重要渠道。

如果有朝一日付费电影用户的基数足够庞大,如华视网聚、1905电影网这样的新媒体发行方能争取到与电影院同步发行的权利,或许电影产业将被重新改写。就像我们已经习惯了看互联网电视、听互联网音乐一样,互联网电影的时代或许并不遥远。[5]

侵权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表演、放映、广播、汇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作品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6]

放映协会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是全国性的电影发行放映行业社团组织,系由全国电影发行、放映、器材、技术研发、影视文化及相关企业法人自愿组成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和联系电影发行放映以及相关业务领域的企业和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业务主管单位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监督和管理。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的前身是1985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1995年9月26日,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正式更名为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协会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强化职能建设,强化服务能力,以适应电影产业发展需要。2007年初,我协会同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合署办公。2009年经国家广电总局、民政部批准同意中国城市影院发展协会并入我协会,并于2009年12月5日经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第四届)理事会。

协会现有会员800多家,包括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夏电影发行公司等骨干企业及全国城市院线、实力影院、器材设备厂商,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以及少数民族语译制中心。

现设五个分支机构:电影发行与城市院线分会、城市影院分会、电影技术分会、农村电影院线分会、少数民族语电影分会。

协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为会员服务,为行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在政府和会员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团结电影单位,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充分发挥为会员服务功能,建设成为会员依靠和信赖的“会员之家”。

协会现任会长韩晓黎,常务副会长耿西林。

现设职能部门:会员部、培训部、财务部、办公室;办事机构:电影统计数据中心、星级评定办公室、中国电影一卡通项目部。

协会办有网站(www.chinafilm.org.cn),该网站是协会同会员交流沟通的平台,广泛收集国内外传播国内外电影产业政策法规、电影资讯、会员活动等信息,及时发布到协会网,供行业内外参考借鉴。

协会围绕行业重点、市场热点问题积极开展政策调研和专题研究,定期举办全国性的电影发行放映论坛,并组织开展各类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向政府提出关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和立法建议,定期发布有关行业信息,及时反映会员要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推动行业发展,提高全行业的整体素质。编写年度《中国电影市场报告》,广泛收集会员好的经验和做法,编辑成册。组织举办展览,开展咨询服务。

协会开展行检行评、创优评优、行业自律、诚信建设,以及行业资质认定、电影院星级评定、电影一卡通项目等活动,促进行业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优秀国产影片宣传推广工作一直是协会日常重要工作,适时开展争先创优评比,表彰先进、树立典型。

协会设有培训部,把帮助企业培训人才,提高企业素质作为重要职责。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全方位、多层次为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员和放映技术人员。

协会十分重视开展同电影行业的其他社团组织、教育研发部门、电影企业之间的友好往来,积极开展经营管理、技术、学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共同探讨电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7]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