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

由网友(荼蘼)分享简介:《泰坦尼克号》(Titanic)是由莱昂缴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比利·赞仇等主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并担负编剧的恋爱影戏,于一九九七年一二月一九日正在美国尾映[一],于一九九八年四月三日正在中海内地播出。[二]该片以一九一二年泰坦尼克号邮轮正在其童贞航时触礁炭山而重没的事务为配景,讲述了处于差别阶级的两小我私家穷绘野杰...

《泰坦尼克号》(Titanic)是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比利·赞恩等主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并担任编剧的爱情电影,于1997年12月19日在美国首映[1],于1998年4月3日在中国内地播出。[2]

该片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在其处女航时触礁冰山而沉没的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处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穷画家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和贵族女露丝(凯特·温丝莱特 饰)抛弃世俗的偏见坠入爱河,最终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露丝的感人故事。[2]

1998年,获得第55届美国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影片”;同年获得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3]同年获得第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译制片奖”。[4]

截至2022年8月2日,影片全球累计票房22.02亿美元。[5]截至2023年3月17日,该片在豆瓣上评分为9.5分。[2]

中文名

泰坦尼克号

外文名

Titanic

上映时间

1997年12月19日(美国)、1998年4月3日(中国大陆)、2023年4月3日(中国大陆重映)、1997年11月1日(东京电影节)

类型

爱情、剧情、灾难

出品公司

20世纪福克斯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

制作公司

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美国]、Lightstorm Entertainment[6]

制片地区

美国、墨西哥

对白语言

英语、意大利语、德语、俄语

imdb编码

tt0120338

编剧

詹姆斯·卡梅隆

摄影

拉塞尔·卡朋特

别名

铁达尼号((港/台))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 比利·赞恩、凯西·贝茨、弗兰西丝·费舍

片长

194 分钟、277分钟(白星版)

在线播放平台

爱奇艺

票房

全球票房1,843,201,268美元

分级

美国:PG-13

出品时间

1997年

主题曲

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

制片成本

250,000,000美元

色彩

彩色

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

制作人

詹姆斯·卡梅隆、格兰特·希尔、Pamela Easley、Al Giddings、乔恩·兰道、Sharon Mann、蕾·桑切尼

艺术指导

彼得·拉蒙特

主要奖项

1998年3月23日第7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剧情简介

亲, 泰坦尼克号 登陆,一起去看吧

1912年4月10日,号称 “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自己的处女航,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凯特·温丝莱特饰)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坐上了头等舱;另一边,放荡不羁的少年画家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也在码头的一场赌博中赢得了下等舱的船票。

罗丝厌倦了上流社会虚伪的生活,不愿嫁给卡尔,打算投海自尽,被杰克救起。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杰克带罗丝参加下等舱的舞会、为她画像,二人的感情逐渐升温。

1912年4月14日,星期天晚上,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面临沉船的命运,罗丝和杰克刚萌芽的爱情也将经历生死的考验。

演职员表

职员表

角色介绍

影视原声

这部配乐采用了交响乐、合成器乐、流行乐、爱尔兰乐、管弦乐,可以说是四面逢源了。不过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每一样都做的非常好。合成器配合交响乐令人坐立不安,风笛的飘渺传出丝丝悲凉,人声合唱在不时的点燃气氛,到了最后Celine Dion彻底引爆感情,无数的人开始落泪。天籁之音——Sissel Kyrkjebo在原声碟中退居到二线,她的吟唱仿佛默默的祈祷,空灵中引发人们无限的思绪。同时也是电影史上销量第二的电影原声大碟。

电影主题曲

英文名称:My Heart Will Go On

中文名称:我心永恒/爱无止境

演唱者:席琳·迪翁 (Celine Dion)

词作:韦尔·杰宁斯(Will Jennings)

曲作: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

歌曲奖项:Oscar(奥斯卡)the best song of the Film

电影配乐

《泰坦尼克号》电影配乐

  序号

  配乐


  【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 Titanic】


  01

  Never An Absolution 没有绝对


  02

  Distant Memories 遥远的记忆


  03

  Southampton南安普顿


  04

  Rose 萝丝


  05

  Leaving Port 起航时分


  06

  Take Her To Sea, Mr. Murdoch麦尔特先生 带她去看海


  07

  Hard To Starboard 无能为力


  08

  Unable To Stay, Unwilling To Leave 去留之间


  09

  The Sinking 沉船


  10

  Death Of Titanic 泰坦尼克号死亡


  11

  A Promise Kept 坚守诺言


  12

  A Life So Changed 世事难料


  13

  An Ocean Of Memories 大海的记忆深处


  14

  Hymn To The Sea大海的咏叹


  【Back To Titanic】


  01

  Titanic Suite (19:05) (Sissel/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02

  An Irish Party In Third Class (3:49) (Gaelic Storm)


  03

  Alexander's Ragtime Band (2:30) (I Salonisti)


  04

  The Portrait (4:43) (James Horner)


  05

  Jack Dawson's Luck (5:38)


  06

  A Building Panic (8:09)


  07

  Nearer My God To Thee (2:49) (I Salonisti)


  08

  Come, Josephine In My Flying Machine (3:32) (Maire Brennan)


  09

  Lament (4:36)


  10

  A Shore Never Reached (4:27)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11

  My Heart Will Go On (4:43) (Celine Dion/movie dialogue)


  12

  Nearer My God To Thee (2:22) (Eileen Ivers)


  13

  Epilogue - The Deep and Timeless Sea (12:37) (Sissel/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上映发行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

英国

1997年11月18日(伦敦)(首演)

美国

1997年12月14日(洛杉矶)(第一)

澳大利亚

1997年12月17日(悉尼)(首演)

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香港

1997年12月18日

美国

1997年12月19日

加拿大、波多黎各

1997年12月19日

中国台湾

1997年12月20日

南非、日本

1997年12月20日

泰国

1997年12月26日

冰岛、墨西哥、巴拿马

1998年1月1日

印度尼西亚

1998年1月5日

瑞士

1998年1月7日(法语地区)

比利时、斯洛文尼亚、法国

1998年1月7日

西班牙、德国

1998年1月8日

以色列、奥地利

1998年1月9日

瑞士

1998年1月9日(意大利语地区)

荷兰

1998年1月15日(阿姆斯特丹)(首演)

芬兰、瑞典、意大利、希腊、葡萄牙、乌拉圭、巴西

1998年1月16日

玻利维亚

1998年1月20日

匈牙利

1998年1月22日

丹麦、秘鲁、英国、爱尔兰

1998年1月23日

科威特、荷兰

1998年1月29日

智利

1998年2月3日(首映)

菲律宾

1998年2月4日

阿根廷、捷克、智利、斯洛伐克

1998年2月5日

挪威、哥伦比亚、波兰

1998年2月13日

委内瑞拉

1998年2月18日

土耳其、俄罗斯、韩国

1998年2月20日

南斯拉夫

1998年3月5日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

1998年3月6日

克罗地亚

1998年3月12日

印度

1998年3月13日

中国1998年4月3日

墨西哥

1998年7月17日(重新发布)

巴基斯坦

1998年8月14日

韩国

1999年3月13日(重新发布)

意大利

2012年2月14日(3D版)

柬埔寨

2012年3月12日(3D版)

中国台湾

2012年4月3日(3D版)

日本、加拿大、冰岛、西班牙、中国香港、法国、比利时、美国、瑞典

2012年4月4日(3D版)

巴林、塞尔维亚共和国、葡萄牙、以色列、阿尔巴尼亚、乌克兰、科威特、克罗地亚、匈牙利、希腊、德国、荷兰、新加坡、俄罗斯、新西兰

2012年4月5日(3D版)

罗马尼亚、亚美尼亚、巴基斯坦、芬兰、印度、意大利、爱沙尼亚、土耳其、英国

2012年4月6日(3D版)

菲律宾

2012年4月7日(3D版)

中国2012年4月10日(3D版重映)

秘鲁、立陶宛、阿根廷

2012年4月12日(3D版)

巴西、墨西哥、波兰、挪威、哥伦比亚

2012年4月13日(3D版)

巴拉圭

2012年4月20日(3D版)

越南

2012年5月18日(3D版)

中国内地[7]

2023年4月3日(3D、4K、HDR、高帧率)

制作发行

《泰坦尼克号》制作发行
制作发行公司名称
【制作公司】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美国; (present) (as Twentieth Century Fox)
派拉蒙影业公司 ;美国; (present)
Lightstorm Entertainment
【发行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 ;美国; (1997) (USA)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美国; (1999) (USA) (DVD)/(2005) (USA) (DVD)

  派拉蒙家庭视频公司;美国;

  (1999) (USA) (VHS)/(2001) (USA) (DVD)/(1999) (USA) (video) (laserdisc)

NBC电视台 ;美国; (2000) (USA) (TV) (broadcast premiere)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巴西; (Brazil) (DVD)
20世纪福克斯公司 ;日本; (Japan) (theatrical) (Far East)
20世纪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 ;阿根廷; (Argentina) (theatrical)
Abril Vídeo ;巴西; (Brazil) (VHS)
Columbia TriStar Egmont Film Distributors ;芬兰; (Finland) (theatrical)
Filmes Castello Lopes ;葡萄牙; (Portugal) (theatrical)
Fox Filmes do Brazil ;巴西; (Brazil) (theatrical)
Gativideo ;阿根廷; (Argentina) (DVD)/(Argentina) (VHS)
Hispano Foxfilms S.A.E. ;西班牙; (Spain) (theatrical)
PFC Vidéo (France) (VHS)
Syrena Entertainment Group ;波兰; (Poland) (theatrical)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美国; (non-USA)
UGC-Fox Distribution (UFD) ;法国; (France)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Digital Domain ;美国; (special visual effects and digital animation)
4-Ward Productions ;美国;
Banned from the Ranch Entertainment (BFTRE) ;美国;
CIS Hollywood ;美国;
Cinesite (Hollywood) ;美国;
Digiscope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onald Pennington Inc. (lifeboats and large-scale sinking miniatures)
Hammerhead Productions ;美国;
工业光魔公司 ;美国;
Light Matters Inc. ;美国;
Matte World Digital ;美国;
POP Film ;美国; (as POP Film & POP Animation)
Pacific Title Digital ;美国;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Perpetual Motion Pictures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The Title House (additional effects)
Video Image ;美国;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Anatomorphex ;美国;
Blue Sky/VIFX ;美国; (as VIFX)
Pixel Envy ;美国;
The Post Group ;美国;
Rainmaker Digital Pictures ;加拿大;
Vision Crew Unlimited ;美国; (miniatures)
【其他公司】AC Power Distribution electrical equipment
Adams Custom Engines Inc. ;美国; Renault replica
Akademic Mstislav Keldysh special thanks
Almas International ;美国; jacking systems
Amaya Curiel y Cia thanks
Ana Ballesteros Catering caterer: Mexico
Aspreys of Bond Street, London diamond necklace
Authorities & Citizens of the State of Baja California thanks
Behind the Scenes Freight ;美国; shipping by
Bender ET GFCI shock protection provided by (uncredited)
Benthos special thanks: deep dive
Big Z Miniatures pre-visual prep model
Brazil Fabrication & Design additional models
Chapman and 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cranes/remote camera systems/dollies
Consolidated Film Industries (CFI) ;美国; color timing (as CFI)
Corporate Helicopters of San Diego ;美国; helicopter support
Dacor Corporation ;美国; diving systems
DeLuxe Laboratories ;美国; prints
DeepSea Power & Light special thanks: deep dive
Delta Halcones ambulance services
Deluxe Catering Inc. ;美国; caterer
Dolby Laboratories ;美国; sound post-production
Executive Cutting Service Inc. ;美国; negative cutting (as Executive Cutting)
Film Freight Australia ;澳大利亚;
Fluid Images Inc. akela crane
Gordon & Williams thanks
Hard Suits special thanks: deep dive
Harland and Wolff Group PLC thanks

  Hollywood Rentals Productions Services ;美国;

  lighting and grip equipment (as Hollywood Rental)

House of Moves Motion Capture Studios ;美国; motion capture
IMAX Corporation ;加拿大; special thanks: deep dive
M. Industrial Mechanical Inc. ;美国; jacking systems
Mayo Hydraulics Inc. ;美国; hydraulics
Media Logic special thanks: deep div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Mexico thanks
Ministry of Tourism Mexico thanks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Mexico thanks
National Film Commission thanks
Nova Scotia Film Commission thanks
Ozmandias head shipping and receiving

  PP Shirshov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Russia special thanks:

  deep dive

Pacific Title ;美国; titles and opticals
Panavision, Dallas ;美国; camera and lenses
Peter Higgings & Associates structural engineering
Pisces Design special thanks: deep dive
Popotla Fisherman's Village thanks
Skywalker Sound ;美国; post-production sound services
Sony Classical ;美国;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Sony Music Soundtrax ;美国;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Spacecam Systems Inc. ;美国; spacecam aerial camera system
THS pre-mix playback system
TMH Corporation micro theater services
The Eastman Kodak Company film stock
Vision Crew Unlimited ;美国; miniatures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 ;美国; footage provided by

  Western Space and Marine special thanks: deep dive

影片票房

全球票房

$1,843,201,268

北美票房

$600,788,188

海外票房

$1,242,413,080

地区票房

《泰坦尼克号》地区票房 统计

  国家或地区

  票房总数(美元)

  阿根廷

  $23,269,046

  澳大利亚

  $38,891,987

  奥地利

  $11,666,369

  比利时和卢森堡

  $20,701,637

  玻利维亚

  $1,127,643

  巴西

  $70,460,123

  保加利亚

  $1,024,062

  中美洲

  $4,324,120

  智利

  $6,179,457

  中国大陆

  $43,928,666

  哥伦比亚

  $5,349,365

  克罗地亚

  $1,658,271

  捷克、斯洛伐克

  $3,152,309

  丹麦

  $13,322,975

  多米尼加共和国

  $578,917

  东非

  $226,192

  法国和阿尔及利亚、摩纳哥、摩洛哥、突尼斯

  $129,127,181

  德国

  $129,974,110

  中国香港

  $15,162,878

  印度

  $12,749,919

  日本

  $201,389,568

  俄罗斯-独联体

  $5,084,138

  韩国

  $17,287,679

  中国台湾

  $24,614,481

  西班牙

  $44,103,989

  瑞士

  $19,449,406

  瑞典

  $22,088,384

  土耳其

  $10,423,522

  英国和爱尔兰、马耳他

  $114,063,718

  波兰

  $14,078,241

  挪威

  $11,067,392

  荷兰

  $27,024,273

  墨西哥

  $27,033,554

  意大利

  $67,953,353

  黎巴嫩

  $2,243,454

  南非(包含尼日利亚)

  $8,051,275

  新西兰和斐济

  $7,599,048

  泰国

  $4,783,417

  阿联酋

  $2,940,983

荣誉记录


台前幕后

制片方想让马修·麦康纳演男主角,但是卡梅隆坚持启用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此片成功离不开历史学家们的指导。同时,关于搭建的泰坦尼克号中细节的录象也曾让泰坦尼克号历史学会会员们目瞪口呆,连声叫好。珍藏版DVD中收录了由泰坦尼克历史研究专家Ken Marschall绘制的各种泰坦尼克的图画,一共82张。此君曾参加过多次的泰坦尼克的探险活动,是导演卡梅隆的好朋友。

卡梅隆戏言自己之所以拍摄《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实际上是因为能去探寻残骸。整个探险队为了拍摄到满意的画面12次潜入深海,卡梅隆对DIY制作的器具赞不绝口。正是深海探险让卡梅隆对海底神秘世界的兴趣日益浓厚,才促使了他以后一系列的探险活动以及影片的完成。卡梅隆说:我欠泰坦尼克号的。

影片开头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场戏是导演在剪辑工作的后期冥思苦想20个小时以后的成果,而在开头泰坦尼克号在海底的残骸镜头有一部分是真实的,而有一部分则是利用模型来拍摄的,区分的办法是当镜头中有两艘潜艇时是模型,只有一艘潜艇时则是真正的泰坦尼克号的残骸。

杰克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时的抽烟镜头遭到了非议,认为会误导小孩子们,但卡梅隆解释说在当时吸烟是很普遍的现象,如果不加入抽烟的镜头反而会让影片显得不真实。

·凯特·温斯莱特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向卡梅隆寄上自荐书,信中还夹有玫瑰花,附上"我就是你要找的罗斯"这样的话,而最终获得了这部世纪之作中罗斯这一角色。她在拍摄过程中还患上过肺炎。(后来卡梅隆澄清说这个是误传,卡梅隆说,凯特-温丝莱特当年并没有写过任何自荐信,只是在得到这个角色时,给他送了一束玫瑰花和一张卡片,写着“来自你的罗斯(罗斯在英文中意为玫瑰)”。“这是我收到的唯一一张卡片。”卡梅隆说,当年选《泰坦尼克号》女演员时见了很多适演该角色且有才华的女演员,温丝莱特也在设置的场景中参加了试镜。“她当时表现非常突出,为此我们确信她将在之后的影片中表现出色。”)

·起航的镜头是在一个停车场上搭的绿屏前拍摄的。沉船的画面是模型加上电脑特效(如海浪、乘客)模拟出来的。演员对着绿屏幕表演,特技小组再将冰川的画面合成。导演在告诉演员们应该看什么地方,他们必须假想那里有泰坦尼克在下沉。

救生艇搜寻生还者的镜头是在装满超过350,000加仑水的大水槽内拍摄的。

片中大部分的“海洋”其实只有3英尺深。

因为全尺寸的泰坦尼克号模型只有右半边是全部完工的,所以导演特地想出了用相反文字的道具来拍摄,再将影片左右颠倒放映,所以船上如果有需要文字的道具,都需要做正反两套。

造价2亿多美元的《泰坦尼克号》是当时成本最为昂贵的影片。影片拍摄制作过程长达五年。拍摄结束后整个布景都被卖了废铁。

·片中Rose叫了80次“杰克”,还不算叫他“道森先生”的次数,而杰克叫了“罗斯”50次。·Jack的台词"I'm the king of the world!"("我是世界之王!")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100年来100句最经典的电影台词之一,卡梅隆在获得98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感言最后也说了这句台词。杰克站在泰坦尼克号的船头高呼随后镜头缓缓后拉俯瞰整个泰坦尼克号,这短短的10余秒运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花了大概100万美元才得以完成,当然放到现在只要10万美元就可大功告成。

·片中罗斯的画像是卡梅隆画的,由于他是左撇子,拍摄时特意用镜面转换镜头,使其看起来是杰克用右手画的。肖像画实际上是根据凯特·温丝莱特所拍的照片临摹而成的,当然温丝莱特在拍摄照片时是穿着比基尼的,没有展示出来的部分由导演想象完成。至于说画上杰克的签名当然也是由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一手包办,据说影片中杰克的所有素描作品都是出自卡梅隆的手笔。

·拍摄过程中莱昂纳多的宠物蜥蜴被卡车撞伤,但是在莱昂纳多的精心照料下它又恢复了健康。

·"Jack this is where we first met."(杰克,这是我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这句台词是凯特·温斯莱特灵感迸发,临时想出来的。罗斯朝卡尔脸上吐唾沫的动作也是她建议的,而剧本中设计的则是Rose用发夹戳他。

·片中杰克给罗斯画像时让她"Over on the bed, The couch."(躺在床上,呃,我是说沙发上。)而剧本上原文是"Over on the couch"(躺在沙发上),是莱昂纳多说错了(他很诚实)。但是卡梅隆非常喜欢这个错误,并把它保留了下来了。更加体现了杰克看见罗斯的这种行为的紧张感,以至于紧张的说错话。·当片中船长说"全速前进"时,有人也跟着喊"全速前进!"。这喊声来自导演卡梅隆。

·影片中杰克和罗斯

比赛吐口水的场景遭到了从监制到演员,从电影公司老板到剧组成员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但卡梅隆认为自己的电影不能循规蹈矩而要有所创新,实际上这一段也成为影片中让观众记忆犹新的场景之一,对展现人物之间的性格和背景大有裨益。

·在颇有争议的角色之一大副默多克的问题上,詹姆斯·卡梅隆表示自己非常尊重他,认为他是一个英雄,但为了艺术的处理而把发生其他人物的事情集中在默多克一人身上来进行描写实在是不得以而为之。

·导演卡梅隆为影片拍摄了另外一个结局,在这个结局中老Rose并没有一开始就把"海洋之心"丢到海中,而是和船员们有一个精神上的交流。这个原剧本上的结局被导演卡梅隆评价为太高深莫测而被舍弃,但卡梅隆同时也声称自己非常喜欢这个结局。

·本片的主线故事是完全虚构的,当年有类似的事件,但从其(类似的事件)发现或为人所知时间上来看,均不是男女主人公的原型。

公司领导人怕《泰坦尼克号》会重演《天堂之门》。这部当时非常昂贵的电影在经济上失败,导致了联美电影公司被出售。也有人对卡梅隆的导演风格表示怀疑,甚至有将他撤换的建议。但是此时项目已经进行到了一个二十世纪福克斯无法因将一个中心人物撤换而使得整个项目失败的阶段了。二十世纪福克斯拥有全世界的出租和名称权,但是为了保险起见它将在美国的发行权以6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派拉蒙电影公司。由于费用不断增高卡梅隆决定放弃他800万美元的报酬,但是在电影完成后他从二十世纪福克斯获得了分红总共1.2亿美金!

饰演老年罗斯的格劳瑞亚·斯图尔特(Gloria Stuart)女士于2010年9月26日离世,享年100岁,同影片中的罗斯辞世时的年纪相仿。

穿帮镜头

1.当杰克和法布里奇奥在船头时,他们下面的锚是黑色的,而且,最前端的栏杆与后面的是分开的。当罗斯和杰克在那的时候,锚是白色的,栏杆也是相连的。另外,当他们在“飞翔”的时候,栏杆垂直的部分之间的缝隙在不同的镜头里是不一样的。 当杰克和法布里奇奥在船头时右舷垂直的栏杆数不一样。

2.当镜头俯视船时,船头船舱右侧的梯子旁,有两个门。可杰克和罗斯在撞冰山前从船舱出来时只有一个门。

3.当杰克在劝罗斯别跳时,杰克领子的位置换了好几次,他里面的白T恤一会露出很多,一会露得很少。

4 .杰克在劝说罗斯不要跳海时,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闲扯自己曾掉入威斯康星州一个湖中——但那其实是个人工湖,泰坦尼克号沉没5年后才被注满水。

5.当杰克为罗斯画像时,他在纸的中间画了一条直线。在下一个镜头里,那条线变得很模糊了(右边),这时他开始画罗斯的脸。看到杰克手的第一个镜头,他的大拇指有个棕色的记,以后的镜头就都没有了,因为这是导演的手。

6.大家知道巨大的船只经过时会产生很大的尾流,它的力量甚至可以掀翻一些小船。而铁达尼克起航时,附近有一只渔夫的钓鱼小船而且丝纹不动。

7.在一个有很多镜子的舞厅内跳舞的场景中,有一面镜子中出现了摄影机及剧组人员。

8.在长桌餐厅的场景中,有个一晃而过的镜头,显示其中一位食客居然穿的是双耐克鞋。

9.在餐厅中杰克问莫莉布朗借了一支钢笔,当他书写的时候文字显示那是一支铅笔。(其实这里要说明的是那个时候应该用的就是那种碳素笔,虽然外观看起来与钢笔宝珠笔差不多,但是写出来是像铅笔那样的)

10.有个罗斯递给杰克一角硬币的镜头,这枚Roosevelt硬币实际发行时间是1946年。

11.罗斯将放有消防斧头的柜子玻璃打破,拿出斧头去救助被铐住的杰克,在后来镜头中消防柜子的玻璃是完好的。

12.当泰坦尼克号在下沉,杰克和罗斯在船内奔跑,有个镜头出现了摄影机及剧组人员。

13.当船尾沉入水中船头高高翘起时,船舷悬挂的一些线不是与水面垂直而是与船舷垂直——这明显是一艘模型船。

卡尔拿着手枪穿过餐厅追杀杰克和罗斯的时候,背后有个窗户透射的是日光,而沉船的当时是夜晚。

14.罗斯在进水的船舱奔跑、救人后,眼睫毛上居然还保留着完整的睫毛膏。

15.杰克恳求船长与大家一起弃船逃生,船长非常固执的拒绝了;当时房间内有一面大镜子,通过镜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剧组人员。

16.救生船上有个人非常令人吃惊地戴着一块数码表。

17.当泰坦尼克号巨大的船底翻过来的时候,显示船底没有水迹而是干的。

18.当救援船上的船员在呼叫海上的幸存者的时候,居然还有回音——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呼叫是没有回音的。

19.获救的罗斯到达了纽约,看见了握着绿色火炬的自由女神像;而在当时自由女神像握着是褐色的火炬。此外,火炬是在1986年采用黄金铸品代替的,而影片中则已经是黄金铸品了。

20.杰克趴在罗斯趴的木板前,可以看见杰克鼻子下面嘴唇上面的冰时有时没。

21.泰坦尼克号起航时,从杰克赢得船票的屋子的窗子看过去,码头上一个人也没有。

22.在罗斯被救起的场景,灯光照到罗斯的嘴唇上,嘴唇是红色的。

23.在杰克被邀请吃饭时,服务生打开玻璃门时,上面出现了摄影师。

24.在船起航时,罗斯从车上下来,可以看见嘴边的痣与后面镜头的位置不一样,因为前面使用了镜面翻转拍摄。

25.当杰克在三等舱邀请罗斯跳舞的时候,杰克的发型时而整齐,时而凌乱。

26.在船撞击冰山之后有一个和船长长得一模一样的老头(平民)在逃跑,过了一段时间,镜头转了一下,船长再次出现

27.杰克和罗斯在车里时,有个镜头是杰克和罗斯接吻,近景时杰克吻的是罗斯的上唇,镜头拉远了一点时却变成了下唇(这本来是一个连续动作)

(注:许多人认为有个穿帮镜头是“卡尔拿着手枪穿过餐厅追杀杰克和罗斯的时候,背后有个窗户透射的是日光,沉船当天是晚上。”其实窗户透射的光是走廊的灯光,在泰坦尼克号D甲板的设计图中,可看出在餐厅的两旁有两条散步走廊,而餐厅窗户安装的是磨砂玻璃。磨砂玻璃粗糙的质感和极不透明玻璃本身(光可透过,但肉眼看它是看不到玻璃对面的)既可将微弱的光放射到整块玻璃上,使其特别明亮(真正的泰船走廊的灯是很明亮的),误以为是日光。)

28.卡尔拿出“海洋之心”给罗斯的时侯,我们看到宝石是散发出蓝色的荧光,可后来戴上后变成了黑色

(这个很可能是周围环境的光太暗,无法断定是不是穿帮镜头)

29.当卡尔从保险箱中拿走他的储蓄时,我们可以看到保险箱中有四沓钞票,可是卡尔只拿走了其中三沓,而且在他转身关保险箱时,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被忘了的那一沓钱

30.泰坦尼克号的具体沉没事件是凌晨2:20分,可是在泰坦尼克号的船长最后一次在船长室出现时,时间显示是凌晨2:30分。

31.根据泰坦尼克A层与B层来看,左舷与右舷分别有一道凸处(如图),而有时有,有时无。

32.杰克和他的朋友法布里佐跳上泰坦尼克号的那一刻船还没有起航,可是船刚刚起航一秒钟,杰克和他的朋友就从最底层的三等舱来到甲板上了。

33、罗斯救被镣铐铐住的杰克时,在上面一层有个人强制把她拉出去,罗斯一拳打中那个人的鼻梁,那个人在手捂鼻子之前手就沾上了鼻血。

34、罗斯拿着消防锤砍杰克手上的镣铐时,砍的不是镣铐,而是杰克的左手腕,而镣铐依然从中间断开。

35、再砍镣铐的时候,杰克穿的吊带裤不见了。

36、罗斯母亲见到莫利提出散步,然后到甲板,耳坠珍珠由一颗变成了两颗。

37、罗斯和杰克去救小孩而被困在即将淹没的铁门里,打开铁门后,罗斯的衣服是湿的,但去见设计师安德鲁时,衣服却是干的。

38、船长喝茶时的船头和俯瞰全船时的船头设施有变化。

39、当罗斯乘坐救生艇时,烟囱有时是白色的。

40、杰克和朋友登上泰坦尼克时,用的背包是1939年的瑞士军用背包

41、罗斯向白星总裁伊斯梅提出的弗洛伊德理论,是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才出现的。

42、救生艇搜救幸存者时,五副和其他几名船员拿着当时还没发明的白炽灯手电筒搜救的。

43、卡尔追杀杰克和罗斯用的手枪是仿造的1911A1式手枪,但原款1911诞生时间却是1926年。

44、杰克因“偷东西”被铐住了,镣铐用的是1913年发明出来的不锈钢。

45、杰克进入罗斯的客房时,提到的莫奈的作品《仙女(The Nymphs)》是1915年才被绘制出来的作品。

46、当第一个烟囱倒下来的时候,烟囱顶部的黑色部分消失了。

47、露丝要去找杰克被卡尔拉回来的时候,背景里很清晰地传来了露丝的母亲在下一个镜头中说的“NO!NO wait!”。

48、根据造船时的照片来看泰坦尼克的一个螺旋桨叶只有一人高,但是在影片里却有两人高。

49、根据造船时的照片来看泰坦尼克的一个螺旋桨叶只有一人高,和掉下去撞到螺旋桨的人对比只有两人高,而跟海面上的救生艇对比又变成三四人高了。

50、杰克在沉下去的时候全身僵硬了,但他居然还张了一下嘴。

51、卡尔看着第一个烟囱倒塌的时候,烟囱根部的裂口位置与形状不一致。

52、老年罗斯做直升机降落在探险船时,老板接过飞机上的随从递下来鱼缸,递过来时鱼缸是立柱形的,等他完全接在手里,又变成了椭圆形。(这条其实并不成立,立柱形的是鱼缸的侧面,接到手里时由侧面转到了正面(为椭圆形),这点很容易看出)

53.在船起航的时候可以看见有的镜头中,船上和码头上有很多乘客在告别,如图:但是在起航的最后一个镜头中,就是起航时,旁边有个渔船的那个镜头,我们可以发现,本来人山人海的船上空无一人。

54.在给老露丝讲泰坦尼克号沉没简片的时候,大镜头明显是泰坦尼克号上灯灭了,接着转了个小镜头,灯竟然又明显的又灭了一次,也就是灭了两次。在泰坦尼克号上可没灭两次。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制造的一艘巨型邮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邮轮,号称“永不沉没”和“梦幻之船”。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起航前往纽约,开始了这艘传奇巨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而倾覆,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一次海难。

泰坦尼克号是人类的美好梦想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反映出人类掌握世界的强大自信。它的沉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以及命运的不可预测。到泰坦尼克号沉没那天为止,西方世界的人们已经享受了100年的安稳和太平。科技稳步发展,工业迅速强大,人们对未来信心十足。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惊醒了这一切。作为埃菲尔铁塔之后最大的人工钢铁结构产物,泰坦尼克号是工业时代的伟大成就,因为对自然的威力掉以轻心,满不在乎,所以在处女航中惨遭厄运。它的沉没让世人永远牢记人类为傲慢自信所付出的代价。

在海难发生之后的数年间,围绕泰坦尼克号的神话开始流传,关于勇敢和懦弱的故事出现在无数历史记载、诗歌、音乐和电影中。经过数十年的研究,1985年9月1日,由著名科学家罗伯特·巴拉德(Robert Ballard)领导的探险队终于在在纽芬兰东南约380英里海域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一切与之相关的疑问和争议也随之迎刃而解。

詹姆斯·卡梅隆从泰坦尼克号的海底残骸获得灵感,将一段航海传奇演化成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卡梅隆说:“在我们的集体想象当中,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几乎成了神话,随着时间的流逝,它所蕴涵的人性和活力已经消失殆尽。我希望萝丝与杰克的爱情能成为情感的指明灯,去让观众全身心的投入,目睹历史的重现。”

前期筹备

影片选拍摄地址,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包含蓄水槽的大型摄影基地,一开始定的是马耳他的一个天然水坑,但当地政府以破坏环境为由,不予放行。最终选定的是墨西哥罗萨里托的一个沿海开发区,经过了漫长的谈判,福斯公司买下了罗萨斯托40英亩的土地,还另购置60英亩以备不时之需。

场景搭建

团队在搭建人工湖、摄影棚的同时,泰坦尼克号巨大的船体模型也在艺术总监Charles Lee的带领下建造着。一开始团队打算用临时的帆布来搭建这些场景,但是考虑到拍摄周期将会很长,最后决定使用钢结构。为了进度,船上的布景建设必须同时进行。还有大部分的内部设施,舱餐厅、那个豪华楼梯等都是在墨西哥城制作完成,再拆开运到罗萨里托,再由工作人员装配起来

拍摄过程

在影片拍摄中,最具挑战的便是重现沉船的场景。卡梅隆本着一个宗旨,那就是这些场景要如同时光倒流一样,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卡梅隆指导了一系列视觉预览研究,主创人员制作了轮船的研究模型,并用摄影机围绕取景,从而获知了泰坦尼克号的结构布局和最美妙、最壮观的取景角度。随着研究的进展,建造布景也成为当务之急。

卡梅隆说:“你不可能只搭建一个布景,因为影片中的这艘大船总在变化角度,不同的角度需要相应的布景。”

在严格的工程技术和安全措施的保障下,影片大部分在室内和室外的水槽中拍摄完成。其中一等舱餐厅和三层大楼梯都按实物尺寸建造,并搭建在2号摄影棚30英尺深的室内水槽的液压平台上,这个液压平台可以改变角度,剧组从几码远的海边引入500万加仑海水,经过过滤的海水将逐渐淹没液压平台上的景观。

曾凭《异形2》、《海底城》和《屋上的提琴手》三获奥斯卡提名的制作设计师彼得·拉蒙(Peter Lamont)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哈南德·沃尔夫造船厂的设计图副本以及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关于设计特点的笔记本。这是设计资料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被首次应用。

拉蒙在研究中发现,D甲板餐厅和会客室使用的地毯的制造商依然健在,而且这家公司仍然保存着地毯的样式,可以重新制作当时的染料。制片方立即开始定购。

拉蒙回忆说:“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墨西哥城、纽约和洛杉矶制作布景和各种家具、饰品,按照真实数量复制了甲板椅、桌灯、瓷器、皮箱、救生衣和航海零件等等,总计有数千件。建造775英尺长的拍摄外景虽然方式不同,却与真实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复杂,而且只能用十分之一的时间来完成。”

另外,由于泰坦尼克号是在处女航时沉没,而当时的内部装修没能全部完成,并且鲜有照片资料。通过充分的研究和顾问的帮助,拉蒙率领制作团队根据仅存的几张泰坦尼克号内景照片及其姊妹船奥林匹克号的照片精确重现了头等舱餐厅、会客室、头等舱吸烟室、步道区、下午茶厅、健身房和多个特等舱。

卡梅隆说:“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感知到泰坦尼克号的真正大小,它有880英尺长,排水吨位有48000吨,实际重量将近6万吨,就像体形巨大的怪物。”

为了造成泰坦尼克号正在海上航行的假相,船体的布景和水槽都是沿着海岸线建造,从而呈现出白天和夜间一望无际的海平面地平线。在拍摄夜间场景时,由于船体在水平位置时甲板有45英尺高,而且沉没时船尾高高耸起,所以现场的照明效果需要塔吊帮助完成。

为便于拍摄高大船身上的场景,卡梅隆使用了先进的拍摄器材--遥控升降摇臂(Akela Crane)。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摄影机摇臂,臂展可达80英尺。不过,要将全部场景都纳入镜中,卡梅隆仍要依赖于巨大的塔吊。他说:“我们建造的大型塔吊可以达到200英尺,我们沿着水槽中的船体侧面铺设了导轨,从船头到船尾只需5分钟,这样取景就可以随心所欲。”在进行拍摄时,卡梅隆也会被悬吊在布景上空,同摄影指导拉塞尔·卡朋特(Russell Carpenter)一起使用陀螺稳定摄影机取景。

经过三周的圣诞假期之后,摄制组利用全部完成的两个甲板平台去拍摄逐渐剧烈的沉船场景。在灾难的最后阶段,船体断为两截,前半部分沉入水下40英尺。在真实事件发生时,船上的救生艇仅能容纳不到一半的乘客,而由于船员未能填满每只救生艇,最终获救的乘客只有三分之一。在拍摄中使用的救生艇吊艇架由为真正的泰坦尼克号提供相同配件的同一家公司制造,韦兰公司根据过去的图纸生产出的吊艇架与泰坦尼克号上的分毫不差。[8]

后期制作

美国Digital Domain数字工作室的Rob Legato先生在谈及此部影片的制作时,他最常用的词就是“逼真”。“在我开始这部影片的制作以前,我根本不能想象沉船的那个可怕的夜晚会是怎样的景象。"Legato先生是为派拉蒙电影公司工作的视觉效果制作总监,他说:“你可以看到人们从230英尺的高度坠下摔断了胳膊和腿,烟筒落在了他们身上,绳索发出了噼叭的声音并断开,轮船的一头正在迅速下沉,惊慌失措的人们是这样害怕,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这种惊人的视觉效果技术再现了当时可怕的情景。”

美国Avid公司开发的三维动画创作系统Softimage|3D被重点地应用在这部影片的动画制作上。三维动画的工作被分成五个工作小组。由Matthew Butler领导的工作组主要负责做摄像机的跟踪,在电脑中确定实拍镜头中的物体位置和摄像机的位置,然后把这个数据提供给制作海洋、轮船、人物和其他场景的小组。这些数据使得由三维动画制作的乘客的脚能够接触到甲板、行走在走廊上或倚靠在栏杆上;由电脑动画制作的海水能够冲刷船体;烟雾能够从烟筒中冒出来等。这些工作非常艰巨,需要来自以不同规格建立的模型的运动控制数据,并进行运动匹配。由Richard Kidd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利用三维动画制作海洋,这个工作将建立一些用于时辰、风速、海浪起伏、太阳位置以及反射的参数,使之更接近实拍镜头中的海洋,或用于创建一个完整的数字化的海洋,在其中挖出一个区域,将作好的船体模型镜头替换这个区域,再制作轮船驶过时留在水面的余迹,并利用运动虚化使海洋显得更有力。

RichardPayne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轮船的三维动画制作,他们首先制作了一个长45英尺、比例为1/20的轮船模型,然后把所拍摄的轮船模型镜头合成在由三维动画制作的海洋中挖好的区域里,同时与制作的许多不同的模型轮船外景进行合成。由Kelly Port领导的小组主要负责用三维动画制作除了人物以外的所有布景,如:海鸥、旗子、鱼、天空中的星星、撞船时从船上落下的碎片、海水与轮船之间溅起的浪花、绳子、烟雾、波动的船帆、冰山、甲板上的冰块、撞碎的玻璃等等。当这些制作与实拍镜头合成时,可以想象上千个电脑制作的人物将最具吸引力,由Keiji amaguchi领导的小组利用了动作捕获系统捕捉演员表演的各种动作,并把数据应用到三维动画制作的人物模型中。当与轮船模型合成后,使人难以相信这些如此具有生命力的人物是用视觉效果制作的。在影片中的夜晚沉船场景中,制作人员在来自演员表演的动作捕获中增加了关键帧动画,因为没有人愿意模拟从230英尺高度跳入大海。这种带有正常运动曲线的关键帧动画是很容易修改和扩展的,当你看到船尾开始倾斜到90度,上千人绝望地惊叫着逃命的场景,其中85%的动画都是使用了关键帧动画技术完成的。

版本转换

《泰坦尼克号》3D版本工程浩大,不论是时间还是成本,在规格上都堪比制作一部新电影。詹姆斯·卡梅隆参与了每一帧画面的转制过程,有300位计算机工程师为此辛苦了逾60周,他们要画出每一个物体和每个角色脸部的轮廓,放进正确的深度位置,并且通过非常精巧的处理让这些效果完全融入并不留痕迹。因原版《泰坦尼克号》没有数字母带,所以转制3D从修复开始,先清理掉原来2D素材的噪点,尽量让影片像全新的。

影片进程

2023年3月16日,《泰坦尼克号》25周年纪念重映版宣布定档于4月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以3D、4K、HDR、高帧率重制,以更完美的影像还原这场超越时间的旷世绝恋。[9]

影片宣传

2023年3月16日,《泰坦尼克号》发布25周年纪念重映版海报。[9]

影片评价

《泰坦尼克号》商业是左膀,爱情是右臂,对于爱情的大胆歌颂,超越了那个年代观众对爱情片尺度所能想象的范围,要知道,这可是在大银幕上看一男一女彼此追逐、亲吻、大胆表示爱意。影片所表现的爱情,没有贫富差距限制,看重一见钟情,渴望瞬间燃烧,这是放之全球而皆准的爱情普世价值,当然中国观众也乐得接受,在别人痛痛快快的爱情中过一把瘾。《泰坦尼克号》之后爱情片如过江之鲫,但每当它的主题音乐响起,你仍会觉得,它的经典地位很难被取代。(《凤凰网娱乐》评)

《泰坦尼克号》这只大船装着两个东西,爱情和灾难。它一点都不深沉,因此跨国籍、跨年龄、跨性别还跨文化,什么样的观众都能看明白,都能被打动。杰克和露丝的爱情故事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一个屌丝如何战胜高富帅,成就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因此,即使是一部老片,它却非常贴近当下观众的心理和欲望。没有等级观念的爱情、超越世俗偏见的爱情,这放在什么时代都具有催泪的功效。同时,灾难面前最容易突出人性深处的东西,美好的和丑陋的,更何况这是一百年前如此巨大的一场浩劫。这里面有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电影的表现是让女性和孩子先走,男人像绅士一样从容赴死。(《京华时报》评)

影片资料

为了庆祝詹姆斯·卡梅隆的灾难爱情经典《泰坦尼克号》上映20周年,从2017年12月1日开始,该片将在美国AMC院线的杜比影厅进行为期一周的重映。《泰坦尼克号》的杜比重映版预告也曝光。[10]

2023年3月6日,电影《泰坦尼克号》25周年4K/3D新重制版宣布于4月3日中国内地上映。[7]

真实故事

本片编剧为JAMES CAMERON,其中男女主角故事为杜撰。但也有类似的真实事件: 据《每日快报》和《太阳报》报道,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虚构的爱情感动无数人。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年泰坦尼克号上,真正的上演一出荡气回肠的“生死恋”:美国绅士爱德华和美国作家海伦在搭乘泰坦尼克号时一见钟情,1912年4月14日当船撞冰山并沉没时,海伦登上救生艇,但爱德华却随船沉入大海。93年后,2人永别时的定情物将可能以1.2万英镑高价拍卖,令这一真实版《泰坦尼克号》故事终于浮出水面。

海洋之心

电影中的巨大钻石海洋之心仅仅是一件道具而非网上所说的希望蓝钻。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海洋之心和希望蓝钻两者形状完全不同。

导演也不可能借来希望蓝钻作为电影道具。

但两者并非毫无关联,只能说海洋之心的原型为希望蓝钻,两者同为举世无双的罕见蓝色钻石,曾经的拥有者同为路易十六,都会带来灾厄。

3D修复版

2011年5月21日派拉蒙影业连同二十世纪福克斯影业、狮门影业三方正式对外宣布,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传世名作《泰坦尼克号》即将以3D修复版的全新面貌在2012年4月6日重新与观众们见面。这也是电影在1997年12月19日上映的15年之后,电影再度登陆院线,此外上映日期还有特殊的含义,在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迎来了处女航,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驶往美国纽约,在4月14日凌晨撞上冰山,大船沉没,造成了1500人丧生的惨剧,3D版电影的上映刚好是该时间100周年的纪念。

这部由詹姆斯·卡梅隆自导自演的电影是影史上最卖座巨片的记录一直保持了12年,在2009年被卡梅隆的《阿凡达》所打破,由其所创造的蝉联15周北美票房冠军的记录至今仍然无人撼动。《泰坦尼克号》也是奥斯卡历史上,三部屈指可数的入围了多达11项大奖的影片的其中之一,包括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电影也一手捧红了当下事业如日中天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

卡梅隆说:“已经有整整一代人没有在电影院中观看过《泰坦尼克号》了,经过数码修复以及工程浩大的3D转制,电影将呈现出前所未见的风貌,在保持了原有的感情之外,画面将更具有震撼力。”该影片已于4月10日在国内上映。

其它影片

以下五部电影是根据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时撞击冰山而沉没一事改编的十多部的电影中较有名和优秀的:

1、《泰坦尼克》,1915年拍摄的一部意大利无声电影,导演是Pier Angelo Mazzolotti

2、《泰坦尼克》,成片于1943年,由德国导演Werner Klingler和Herbert Selpin拍摄,是一部反英纪录片

3、《泰坦尼克》,成片于1953年,导演Jean Negulesco

4、《冰海沉船》《铭记的夜晚》《A Night to Remember》,成片于1958年,导演罗伊·沃德·贝克

5、《泰坦尼克号》,成片于1997年,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和凯特·温丝莱特(Kate Winslet)。

相关图书

1898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逊写了一本名叫《徒劳无功》的小说。小说写了一艘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巨轮,名为泰坦号(Titan),从英国首航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这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巨大也是最豪华的客轮,船上装备了当时力所能及的一切华贵设施,满船装载的都是有钱的乘客,人们在这巨轮上尽情地享受着。但是,这艘巨轮首次出航就在途中撞上冰山,悲惨地沉没,许多乘客葬身海底。

谁也没有料到,这本小说中写的故事,竟成了十四年后不幸的现实。1912年4月15日夜间,当时最大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因撞上冰山而沉没。悲剧发生后,有人想起这篇小说,发现除了船的名字几乎相同外,两者还有众多的极其相似之处:

两船都是初次出航就沉没,其原因都是撞上冰山,出事地点都在北大西洋。

小说与现实 惊人巧合!
项目

  小说:《徒劳无功》

  泰坦号(Titan)(1898)

  现实:

  泰坦尼克号(Titanic)(1912)

船名泰坦号(Titan)泰坦尼克号(Titanic)
航线从英国到美国 从英国到美国
航行的时间四月份四月份
遇难月份四月份四月份
乘客及船数3000 人2207 人
救生艇数目24 个20 个
载重量70000 吨66000 吨
长度260 米268 米
功率50000 马力55000 马力
螺旋桨数目3 个3 个
最快速度25 海里/每时25 海里/每时
碰撞时速度25 海里23 海里
乘客伤亡惨重的原因船上的救生艇不够船上的救生艇不够

凡此种种巧合,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起强烈的震撼。于是,这本十四年前默默无闻的小说,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一夜之间立刻成了公众注目的焦点。 更令人惊骇的是,就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不久,远在美国新泽西州阿多兰迪市的摩根·罗伯逊举枪自杀了。没有人知道他自杀的真正原因。

(详情参见北京电视台2009年07月29日的《档案》节目)

然而,近期关于泰坦尼克掉包保险诈骗事件疑云的浮起,摩根的小说“预言”了沉船可能就并非是一件惊人的巧合,而是隐藏着更大的阴谋了。假如确实那次悲剧是狠毒资本家骗保引起,那么无疑这本小说提供了灵感,作家本人的自杀,也就事出有因,甚或根本不是自杀……?就不得而知了。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