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学(公办大学)

由网友(深度孤独患者)分享简介:安徽修建大教(Anhui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安修大),是安徽省独一1以是土修类教科业余为特点的多科性大教,是安徽省取住房以及乡城设置装备摆设部共修低校、专士教位授予单元、国度“卓著工程师教诲造就规划”实行低校。黉舍位于合瘦市,现任党委书忘孙谈胜、校少黄显怀。[一]校训为“入德、弘毅、专教、擅修”。[二]根...

安徽建筑大学(Anhui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安建大),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位于合肥市,现任党委书记孙道胜、校长黄显怀[1]校训为“进德、弘毅、博学、善建”。[2]

高考报考 想成为建筑设计师,够不着顶尖高校,不妨考虑这几所大学

根据2022年9月官网显示,学校有南、北两个校区,有设计研究总院、规划设计研究院、勘测设计研究院、劳动服务有限公司等校办企业,设有12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涵盖七大学科门类,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安徽省高校智库。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新工科项目5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教职工1500余人。[2]

安徽建筑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安徽省建筑厅干训班,历经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等办学时期,1986年复办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3年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3]

截至2022年,安徽建筑大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233名[4]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列第261名[5]

中文名

安徽建筑大学

外文名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简称

安建大(AHJZU)

院校代码

10878

创办时间

1958年

校址

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南校区)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856号(北校区)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9个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个

属性

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2016年)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

主要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

党委书记

孙道胜

硕士招生电话

0551-63518485

占地面积

1531亩(截止2018年6月)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

校长

黄显怀

校训

进德、弘毅、博学、善建

校歌

《建大之歌》

校庆日

每年5月5日

主要院系

12个学院

所属地区

中国安徽省合肥市

类别

公办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类

主管部门

安徽省

学校主页

http://www.ahjzu.edu.cn/

全国综合排名

233名(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6]

本科招生电话

0551-63828083、0551-63513083

本科专业

61个

ABC排名

第261名(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7]

历史沿革

1958年9月,为支援安徽、建设安徽,苏州建筑工程学校324名师生、沈阳计划经济学校4名教师来到合肥,与安徽省建筑厅干训班179名师生共同组建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时址位于合肥市青年路东陈岗(现徽州大道)。

196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学生89人、教师7人)并入,正式成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

1961年,因国家遭遇经济困难,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撤销,原合肥工业大学师生被抽回,选升的两个专科班挂靠安徽工学院继续完成学业。

1962年,安徽省人委决定,撒销安徽建筑工程学校。东陈岗校址由解放军一〇四医院接管,学校余部迁往安徽交通学院。

1963年4月,安徽省人委决定,保留安徽建筑工程学校。

1964年8月,学校迁往凌大塘(原省建六处新预制厂,现东流路江淮汽车集团宿舍区),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材料检验两个专业,同年恢复招生。

1969年,学校教职工下放大别山区。

1971年,安徽省基本建设局决定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与省基建局技工学校合并,成立安徽省基建局建筑工程学校,校址位于技工学校所在的金寨路(现学校北校区)。

1972年,学校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水泥工艺两个专业,并从1973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省委决定在安徽建筑工程学校设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校教学点,设置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77年首批招收本科生40人,于1978年春季入学。

1983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校教学点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黄璜亲题校名。[8]

稳定发展

1986年12月30日,国家教委批准恢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1998年11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

2002年,学校新校区建设。

2006年1月,学校新增工程力学、材料学、结构工程、市政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5个硕士学科授权点。

2005年,学校启动土建类专业评估。

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次。[9]

2011年9月,入选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10]

2013年3月,教育部同意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同时,撤销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建制。[11]

2016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签约,共同支持安徽建筑大学。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2]

2020年,学校新增土木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办学条件

截至2021年8月,该校下设有12个学院,开办61个本科专业,本科招生在专业57个,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该学校已逐步形成了构建以土木建筑为核心,环境能源、材料化学、机械电子和管理经济等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1+4”学科专业群。[2]

据2021年8月学校教务处-专业设置显示,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停招。(专业设置表中仅显示在招生57个专业)[13]

2022年2月,学校新增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数据计算及应用专业、消防工程专业。[14]

2022年3月,安徽建筑大学收到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复函,正式批准学校成立 安徽省生态文明研究院。

院部设置

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与规划学院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数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教学部

研究生院

继续教育学院

城市建设学院(独立学院)

------

------

专业设置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科

学制

科类词条

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1001

土木工程

工学

4

81005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工学

4

81006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工学

4

81201

测绘工程

工学

4

81401

地质工程

工学

4

81402

勘查技术与工程

工学

4

81802

交通工程

工学

4

82901

安全工程

工学

4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82801

建筑学

工学

5

82802

城乡规划

工学

5

82803

风景园林

工学

4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4

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4

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4

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4

82502

环境工程

工学

4

82504

环境生态工程

工学

4

安徽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1

经济学

经济学

4

文理

20302

金融工程

经济学

4

文理

120103

工程管理

管理学

4

120104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管理学

4

文理

120105

工程造价

管理学

4

文理

120203

会计学

管理学

4

文理

120204

财务管理

管理学

4

文理

120208

资产评估

管理学

4

文理

安徽建筑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4

80703

通信工程

工学

4

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4

80903

网络工程

工学

4

80905

物联网工程

工学

4

8100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工学

4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70302

应用化学

理学

4

80405

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4

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4

80407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工学

4

813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4

安徽建筑大学数理学院

70202

应用物理学

理学

4

70204

声学

理学

4

71201

统计学

理学

4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50201

英语

文学

4

文理

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130310

动画

艺术学

4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4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学

4

130503H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

艺术学

3+1

130506

公共艺术

艺术学

4

安徽建筑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4

80204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4

80205

工业设计

工学

4

80206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工学

4

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4

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4

80801

自动化

工学

4

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30101

法学

法学

4

文理

120206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学

4

文理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管理学

4

文理

120404

土地资源管理

管理学

4

文理

120405

城市管理

管理学

4

文理

安徽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8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安徽省高峰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2]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土木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测绘科学与技术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49个: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节能工程与楼宇智能化、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职业安全健康、建筑设计与理论、地域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乡规划与设计、区域发展与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材料物理与科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工程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城市管理、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工程、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摄影测量与遥感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4个:机械、电子信息、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建筑学、城市管理、工程管理、艺术、风景园林、应用统计、公共管理、交通工程、会计、资产评估

省级重点学科·8个:化学、材料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结构工程、市政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15]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教师1214人,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8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094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458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9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2]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8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00多项;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新工科项目2项。[2]

项目类别项目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城市规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管理
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16]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教学实验中心
楼宇控制与节能优化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新工科项目地方建筑类高校卓越人才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装配式建筑技术土木工程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17]
国家级精品课程土木工程概论[18]
省级精品课程计算结构力学、计算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FORTRAN 90 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电工电子技术、结构力学、钢结构设计原理、土木工程材料、物理化学、水质工程学、大学英语[19]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热学、数学建模、电路原理、高分子化学、水污染控制工程、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遥感基础与图像处理、环境保护概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监测、水处理生物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数字电子技术
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建筑大学与合肥市轨道交通公司实践教育基地
“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型机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工实验实训中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
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化工工程师教育培养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通信工程、环境工程
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安全工程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力与电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安徽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工科物理、电工电子[20]
表中部分名单信息不全
  • 教学成果

据2021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22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80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7项、一等奖22项。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国家级专业教育评估(认证)通过专业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新工科项目5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特色型院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学校荣誉

学校曾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等荣誉。[2]

2022年2月,入选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学校排名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安徽建筑大学以总分161.3排名第233位。[6]

2022年5月,安徽建筑大学位列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名第261名。[7]

学术研究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1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25个校级科研机构、6个校办科技企业。[2]

平台类别平台名称
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建筑健康监测与灾害预防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筑结构与地下工程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水污染控制与废水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筑能效控制与评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省建筑经济与房地产管理研究中心
安徽省城市管理研究中心
建筑节能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
安徽省城镇化建设协同创新中心
安徽省徽派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徽州雕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省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
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国际联合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有节能研究院
建筑科学研究中心
徽派建筑研究所
校办科技企业安徽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安徽建筑大学勘测设计研究院
建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建苑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安徽建大项目管理有限公司[21]

科研成就

据2021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7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9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2]

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一览表(部分)

年度

项目名称

奖励类别

奖励等次

2009

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9

两淮矿区复杂地层条件下深大井筒特殊法凿井关键技术与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9

SBR法污水处理工艺与设备及及时控制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2

“一扩成井”快速钻井法凿井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13

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

2009

深井低透气性煤层揭煤防突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09

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09

深井大钻机导向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09

闭坑矿山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09

简放开采瓦斯与煤自燃防火研究

江苏煤炭科技进步奖

一等

2009

龙舞奥运

安徽社科出版奖

三等

2011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系统开发及其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0

面向多领域的通用低频自动测试系统平台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0

净径8.3m超大井筒穿厚表土钻井法设计施工关键技术与智能监控方法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0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省地型住宅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0

哈密尔顿对偶体系弱形式的辛算法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0

安徽省建筑能耗分析及对策研究

安徽社科出版奖

三等

2010

独生子女婚育意愿对未来政策生育率影响

安徽社科出版奖

三等

2010

安徽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研究编制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1

功能性聚乙烯醇研发及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1

智能配电一体化监控管理系统开发及其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1

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关键技术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1

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安全性评价和监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1

超高超大悬挑结构高支撑架体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1

钻井法凿井泥浆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1

世博会系列雕塑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2

预应力锚固关键组件技术升级重大工艺改进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3

水性聚氨酯合成革用树脂及水性合成革制造工艺技术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3

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3

夏热冬冷地区外墙自保温砌块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3

煤燃烧建模与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3

含水层下薄基岩浅部煤层控水开采技术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3

临江深厚软土地层复杂环境下深大基坑综合施工技术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4

生态环保高分子复合滤材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4

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4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4

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标准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4

中等含水层下留设防塌煤柱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4

非晶材料制带机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4

建筑桩基工程泥浆固化技术

中国中铁科技奖

一等

2015

污水处理厂的模拟、监测和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5

城市河湖底泥收集及资源化系统集成与应用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5

徽州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5

长服役期自修复水性防水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5

稀土高铁铝合金电力电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5

铁尾矿砂绿色混凝土研发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5

非价格因素竞争下的库存优化理论与方法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6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治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6

煤矿控水安全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6

两淮矿区深部高瓦斯低透气全煤巷道灾变预兆识别及关键控制技术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6

深井高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6

复杂环境下大型风力发电机安装与拆除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6

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7

老黏土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7

脱硝除尘一体化协同治理超净排放过滤材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7

瑞风S3仪表板总成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7

长距离市政管线工程高效安全建设技术集成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7

多水源威胁特厚煤层采动水岩耦合致灾机理与调控用技术研发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7

长大桥梁预应力产品及索力张拉施工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8

废锂离子电池及铅酸电池高值组分资源化分离与再生技术集成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8

多源互补、智能调控清洁供热系统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9

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燃爆风险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9

徽州传统聚落与古建筑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2019

低滚阻抗湿滑高耐久轻型载重轮胎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9

智能工程装备用环保型光电复合缆的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

201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9

城市排水防涝监测预警应急关键技术与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9

多场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安全交换关键技术及应用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9

石膏基节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9

特大断面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施工关键技术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

2019

氧化锌功能纳米材料的结构调控、生长机理及室温荧光调制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22]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18年6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藏图书总量累计达368万册,其中,纸本图书158万册,电子图书210万册,土建类学科文献资源为其特色。

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61种,如《CNKI中国知网》(期刊、硕博论文、年鉴等)、《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全球产品样本数据库》、《国道数据库建筑工程专辑》、《CIDP制造业数字资源平台》、《FIF外语学习资源库》、《博学易知考研数据库、《中科UMajor大学专业课学习资源数据库》、《ELSEVIER期刊全文数据库》、《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数据库》、《美国化学学会期刊ACS全文数据库》、《PQDT(中国国外博硕论文库)》、《Springer-Link期刊全文库》、《Wiley Online Library》、《EI数据库》、《Sci科学引文数据库》等,其中共享文献资源数据库9种,如《就业培训数据库》、《博看电子期刊》等,自建数据库5种,如《徽派建筑数据库》、《建筑节能数据库》、《智能建筑数据库》等。

图书馆与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中心(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文献中心(CASHL)、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等签订文献传递协议,与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共享。[23]

  • 学术期刊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前身为1993年创刊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14年4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更名为《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6年,《安徽建筑大学学报》获得首届“安徽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奖”优秀奖;2013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学报质量监测优秀学报;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高校优秀学报。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超星期刊等收录。

合作交流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已与美国中密歇根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美国休斯顿大学明湖分校、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韩国韩瑞大学,以及铭传大学等台湾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2]

文化传统

  • 校徽

主要元素

1、安徽建筑大学校名:使用郭沫若先生题字(学校标准字)。

2、1958是学校的建校时间。

3、Anhui Jianzhu University是学校校名的英文表述。

4、颜色使用学校标准色(建大蓝)。

5、图案主要有字母“A”,南校区徽弘门,逗号,书本。

主要涵义

1、“A”是英文 ANHUI(安徽)的词首字母,“A”字,与南校区徽弘门中的徽派建筑中的大学士牌坊构成的 “H” 字,是安徽(AH)的缩写,蕴含了学校的地域特色。

2、“A”可以看成一个“人”字和一本书的组合。蕴含了学校以人为本,育人为本,人才强校的理念。同时,“A”字的锐角,也象征着学校成立以来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办学实践,与“逗号”的组合,更具有学无止境、永不自满和为教育事业的努力奋斗正未有穷期的象征意义。

3、以深受广大师生和校友喜爱的,融徽派建筑各种元素为一体的学校南校区标志性建筑——徽弘门作为构图基本元素,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其中,楼梯踏步竖截面构成的负形马头墙,与一本打开的书本的组合具有“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象征意义。既凸现学校校标的独特性,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精神。

4、校标图案中还有“太极鱼”元素,既把与南校区内湖——易海引入标识,又增加了图案的动感,视觉冲击力强。[24]

精神文化

  • 校训

进德、弘毅、博学、善建

1、体现了“学校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共性特点和安徽建筑大学“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办学定位的个性特点。

2、体现了对学子寄予的厚望。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磨练意志、培养品格的阶段,进德是事业的立足点,弘毅是完成事业(学业)必须具有的坚强意志和作风,博学才能多才多艺,技术精湛,善建才能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在人生舞台上施展自己的远大报负,有所建树,为国家建功立业。

3、结合了学校以工科为主,土建类学科专业特色鲜明的实际,同时体现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要求。建院人应当注重内外兼修,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坚强意志、广博学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4]

学校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孙道胜
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显怀
党委常委、副校长蔡新立、闵杰、张亚新、蔡国军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王玉兰
督导员方潜生、成祖德、丁克伟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安徽建筑大学官网[25]

历任领导

学校时期职务姓名
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方潜生
安徽建筑工程学校(1958.9-1960.9)党总支书记兼校长秦亚光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960.9-1962.9)党委书记兼院长常勇
安徽建筑工程学校(1962.9-1977.7)历任党总支书记李江、秦亚光、刘铸、李延明
历任党委书记孙赖克、张余金、许钟秀
历任校长秦亚光、刘铸、孙赖克、张余金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分校(1977.7-1986.12)党委书记许钟秀
校长张余金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986.12--2013.5)历任党委书记许钟秀、孙继怀(兼)、吴家桂、胡昭林
历任院长刘永生、马春生、吴家桂、程桦[26]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