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学院(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

由网友(已风干的迷茫)分享简介:西昌教院(简称西院,Xichang University)是4川省国民当局、教诲部、国度平易近委共修低校,座落于4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教院是国度教诲古代化拉入工程使用型原科低校设置装备摆设名目黉舍、4川省“原科院校总体转型成长鼎新”试点单元;[二]进选国度“卓著农林人材教诲造就规划”“4川省卓著农林人材教诲造就规划”“4川省...

西昌学院(简称西院,Xichang University)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建高校,坐落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1]学院是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学校、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2]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3]现任党委书记彭正松,院长朱占元[4]校训为“明德、乐学、求实、至善”。[5]

这4所公立大学的校名很容易让人误会是专科,但实际却是本科

截至2022年3月,西昌学院有安宁校区和邛海校区,占地1900亩。学院设有17个二级学院,[6]开办农林、畜牧、土木工程、矿冶工程、机械工程和医科等专业。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教职工1300余人。[1]

学院肇始于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西昌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20年正式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民委共建高校。[1]

截至2022年,西昌学院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422名[7]

中文名

西昌学院

外文名

Xichang University

院校代码

10628

创办时间

1939年[8]

知名校友

仰协、黄玉蓉、郑学炳、刘先伟、梅玉军

知名教师

杨忠秀

学校类型

综合性大学

主管部门

四川省人民政府

学校主页

https://www.xcc.edu.cn/

党委书记

彭正松[9]

院长

朱占元[11]

校训

明德、乐学、求实、至善

简称

西院

主要院系

农业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轻化工程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所属地区

四川省西昌市

校址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镇学府路24号(北校区)、西昌市海滨中路24号(南校区)

类别

公立大学

属性

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

主要奖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1项、四川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本科招生电话

0834-2580038、0834-2580029

全国综合排名

422(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10]

历史沿革

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1939年9月,天津北洋大学工学院内迁西昌,创建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

1952年院系调整中,专科部分分别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西南农学院,中技部分留原地改建为西昌中等农业学校。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西昌农业专科学校。

1992年7月,改名为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77年,西昌师范学校设立高师班。

1978年4月,西昌师范高师班迁入现校址。

1978年12月,建立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凉山大学

1984年7月,学校成立。

1986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承认,正式纳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序列,招生列入国家计划,统一招生录取。

2001年2月,凉山州政府决定将凉山州商业技工校并入凉山大学。

2002年6月5日,国家教育部明确凉山大学为公办省属普通高校。

凉山教育学院

1978年,创建凉山彝族自治州教师进修学校。

1984年,调整为凉山教育学院。2000年,凉山广播电视大学并入凉山教育学院。[12]

合并建校

2003年5月8日,教育部批准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凉山大学、凉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西昌学院。

2013年11月,学院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3]

2014年5月,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林业厅遴选为四川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4年9月,学院被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遴选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5年2月,学校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学校。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14]11月,担任中国休闲农业产教联盟第一届联盟理事单位;12月,西昌学院成为四川省、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15][16]

办学条件

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置16个二级学院和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开设7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等九大学科门类。[17]

本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所在学院专业名称科类校区类别
1农业科学学院风景园林文理北校区
2农学理科北校区
3食品质量与安全理科北校区
4烟草理科北校区
5园艺理科北校区
6彝语言文化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彝加)文科南校区师范类
7数学与应用数学(彝加)理科南校区师范类
8行政管理(彝加)文科南校区
9烟草(彝加)理科南校区
10土木工程(彝加)理科南校区
11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理科北校区
12动物医学理科北校区
13水产养殖学文理北校区
14制药工程理科北校区
15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北校区
16机械电子工程理科北校区
17汽车服务工程理科北校区
18信息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北校区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北校区
20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北校区
21工程管理文理北校区
22水利水电工程理科北校区
23土木工程理科北校区
24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城乡规划文理北校区
25行政管理文理北校区
26旅游管理文理北校区
27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理科北校区
28土地资源管理文理北校区
29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文理北校区
30电子商务文理北校区
31工商管理文理北校区
32金融工程文理北校区
33艺术学院环境设计文理北校区艺术类
34美术学文理北校区艺术类
35视觉传达设计文理北校区艺术类
36音乐学文理北校区艺术类
37舞蹈学文理北校区艺术类
38文化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文理南校区艺术类
39汉语言文学文理南校区师范类
40网络与新媒体文理南校区
41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理科北校区
42化学理科北校区师范类
43化学(公费)理科北校区师范类
44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北校区师范类
45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46小学教育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47小学教育(公费)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48学前教育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49外国语学院翻译文理北校区
50商务英语文理北校区
51英语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52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文理北校区
53体育教育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54体育教育(公费)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55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理科农职院柳城校区
参考资料:[18]
专科及预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所在学院专业名称科类校区类别
1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本土人才计划)理科北校区-
2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土人才计划)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3体育教育(公费)文理北校区师范类
4彝语言文化学院语文教育(一类模式)文科南校区师范类
5数学教育(一类模式)理科南校区师范类
6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本土人才计划)文理南校区-
7少数民族专科预科文理南校区-
8一类模式本科预科文理南校区-
9一类模式专科预科文理南校区-
参考资料:[18]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107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07人、副高职称23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88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省突出贡献专家及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0人;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拔尖人才等60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等9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1]

省级教学团队
获评时间团队名称带头人
2008年作物教研室教学团队夏明忠
2008年基础生物教研室教学团队任迎虹
2009年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黄志秋
2010年彝汉双语教学团队阿牛木支
参考资料:[19]

教学建设

学校教改成效突出。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4个、一流本科专业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6个、应用型示范专业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卓越培养计划项目”8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应用型示范课程共29门。在省属同类院校中,教改成果名列前茅。[8]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昌学院大学生校外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实践基地;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农学专业综合改革;

省级特色专业:农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水利水电工程、动物医学、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 、 民族地区3+1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运动与健康服务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农学专业综合改革、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综合改革、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综合改革;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践教学建设项目:动物科学类实践教学、土木工程类实践教学;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省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精品课程类型课程负责人创建时间
植物生理学四川省精品课程任迎虹 教授2004年8月
作物栽培学四川省精品课程夏明忠 教授2005年7月
四川地方史四川省精品课程陆文熙 教授2005年7月
作物育种学四川省精品课程夏明忠 教授 吴昊 教授2006年7月
彝族民间文学概论四川省精品课程阿牛木支 教授2006年7月
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四川省精品课程谢华 教授2006年7月
现代教育技术四川省精品课程罗明星 教授 曾陈萍 教授2007年4月
心理学四川省精品课程贺新宇 教授2007年4月
现代彝语四川省精品课程杨忠秀 教授 沙马打各 教授2008年5月
畜牧生产学四川省精品课程黄志秋 教授2008年5月
植物学四川省精品课程任迎虹 教授2008年5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川省精品课程景志明 教授2008年5月
兽医学四川省精品课程何学谦 副教授2009年4月
当代彝文文选四川省精品课程何刚 教授2009年5月
模拟电子技术四川省精品课程曾陈萍 教授2010年5月
知识产权法四川省精品课程王明雯 教授2010年5月

学术研究

截至2017年5月,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工作。重点开展了以凉山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为主的自然科学研究和以民族文化资源和边远地区管理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建有各类科研平台14个,其中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9个,与四川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1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

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高原及亚热带作物实验室、攀西特色水果技术创新实验室、攀西动物疫病检测与防控实验室、苦荞麦综合利用实验室、四川地方特色山羊实验室、四川高原湿地生态与环保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四川南亚热带水果技术创新实验室、攀西特色经济作物育种与栽培实验室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民族山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20]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21]

四川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四川马铃薯工程技术中心[22]

校级研究所:高原及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彝族文化研究所、民族教育研究所、动物科学研究所、民族经济研究所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承担国家、省、州、企业等各类科研项目996项,投入经费1.03亿元。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1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2项,凉山州科技进步奖61项,凉山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10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936篇,出版科技专著197部。选育作物新品种21个,获国家专利117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68项,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5亿余元。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图书馆馆舍面积26684平方米,有南、北校区两馆,有3695个阅览座位。图书总量为209万余册,电子图书62万余册,期刊9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55个,自建数据库4个。可提供读者直接利用的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12000余种。并依托学校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自建特色书库3个:彝族文献特色书库、攀西农业特色书库、古籍典藏特色书库。图书馆馆藏文献结构日趋合理,已基本形成以理、工、农、牧医、文、管理、少数民族教育等等学科文献资源为主,并兼顾其它学科的综合性藏书体系,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构建了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23]

在农学、彝族等学科文献收藏较完整较有特色,建有“攀西农业特色文献” 和“凉山彝族特色文献” 特色库。是攀西地区文献种类最多、馆藏量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图书馆对全校师生实行全开架图书资源借阅服务,建立了各分馆之间的通借系统,如:超星、爱墨瑞德、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VIP、读秀数字图书馆等,此外自建特色数据库5个。

2017年图书馆获得四川省高等学校“先进图书馆”和凉山州图书馆学会“先进集体”。[23]

  • 学术期刊

《西昌学院学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繁荣学术,求是创新,融理论性、实践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体。以反映西昌学院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为主,同时吸收全国各地的优秀稿件,用以推动西昌学院科学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发展。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刊载内容】本刊主要刊登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的研究性学术论文

【栏目设置】区域特色农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电子电气与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与资源环境科学、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研究、体育与健康科学、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等。其中攀西特色农业为特色栏目。

【期刊收录】第三届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第二届四川省高校特色科技期刊 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统收录期刊[24]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刊载内容】本刊主要刊载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性学术论文

【栏目设置】有彝族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学与语言学研究、社会学与法学研究、哲学与历史学研究,其中彝族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为特色栏目

【期刊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入网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24]

文化传统

西昌学院校徽以“西昌”的拼音首字母“XC”为设计元素,整体组成变体的“西”字,底部灵动的跑道图案,象征着全校师生秉承“明德、乐学、求实、至善”的西院精神,砥砺前行,不断开拓事业发展新局面。

同时,图形又似展翅高飞的鹏鸟,寓意学校教育事业腾飞发展、欣欣向荣;右上侧的“卫星”表明学校位于中国西昌航天城,又暗指培育的莘莘学子将成为未来之星,“1939”表示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9年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

校旗

西昌学院校旗分红、蓝两款。在典礼、迎宾、会议等庄重场合时,校旗采用红款;在运动会、学生活动、文艺演出等活泼场合时,校旗采用蓝款。

校训

明德,乐学,求实,至善

明德:儒家认为人生来便具有善良光明的德性,此即为明德,但却受到后天物质利害的蒙蔽压抑。若加以适当的教育,便能使明德显露出来;

乐学:好学,乐于学习;

求实:讲求实际;客观地或冷静地观察以求得对客观实际的正确认识求实精神;

至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于其中或者都来源于它的那种最高的善。

校歌

校歌由李耕砚[25]作词,萧友梅作曲[26]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朱占元(试用期一年)[11]
党委书记彭正松
党委副书记杜正聪
省纪委监委驻西昌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西昌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姚云成
党委常委、副院长陈小虎、胡金朝、曲木伍各、胡青龙、张炜
党委党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沈良杰

资料来源:2022年5月西昌学院官网[9]腾讯[27]

杰出校友

仰协:省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委员、四川省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成都市委会主委,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黄玉蓉:眉山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

田晓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郑学炳:政协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农业委员会主任

刘先伟:四川省内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梅玉军:重庆市铜梁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易赐宏:成都市金牛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林建祥:大竹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正县级)

宋明:绵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室党组书记

陈小虎:西昌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

吴迪:四川省巴中市环境保护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何平:昭觉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孙超:蓬安县政协副主席、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主任

胡胜清:昭觉县政协副主席

胡勇:广安市政府办公室党组成员、研究室主任

陈国娥:副教授,西昌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刘德菊:西昌学院副教授

获奖荣誉

2020年12月28日,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表彰为“第二届四川省文明校园”。[28]

2022年4月,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发布,西昌学院以总分111.8排名第422位。[10]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