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氓(2023最新李一氓百科介绍)

由网友(你是胖虎吗)分享简介:李1氓(一九零三年⑴九九零年),4川省彭州市人。一九二五年插手中国共产党。正在海内反动战役期间,李1氓曾任人民反动军总政事部宣传部科少、南昌起义顾问团秘书少,后正在中央特科事情。到场太长征,并前后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少、新4军秘书少。抗打败利后,李1氓前后任苏北区党委书忘、华中分局宣传部少、大连大黉舍少等职。一九九零年李1...

李一氓(1903年-1990年),四川省彭州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一氓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科长、南昌起义参谋团秘书长,后在中央特科工作。参加过长征,并先后任陕甘宁省委宣传部长、新四军秘书长。抗战胜利后,李一氓先后任苏北区党委书记、华中分局宣传部长、大连大学校长等职。

二李赠书 书香敬先贤

1990年李一氓在北京因病逝世,终年87岁。[1]

中文名称

李一氓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03年

职业

革命家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四川省彭州市

逝世日期

1990年

信仰

共产主义

人物履历

在上海大同、沪江、东吴大学求学期间参加反帝爱国的进步学生运动。

1925年在广州加入郭沫若等组织的创造社。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广州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宣传科长,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政治部秘书主任,后转至上海,在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参加翻译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主要文件。[2]

1928年3月同阳翰笙共同编辑《流沙》。

1929年秋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1930年4月,参与发起成立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并为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的负责人之一。同时,负责编辑《巴尔底山》杂志。在此期间,他还翻译出版了《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传》、《马克思论文选译》及马克思的《哲学之贫困》等著作。[2]

1932年,到中央苏区瑞金。

1933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先后任中共陕甘省委、陕甘宁省委、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皖南受命协助叶挺组建新四军,任新四军秘书长和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秘书长。皖南事变后,历任淮海区、苏北区党委副书记、行署主任等职。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长,兼苏皖边区政府主席。

1947年后,调任中共旅大区党委副书记兼旅大行政公署第一副主席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理事、书记。

1958年4月到1963年9月任驻缅甸大使。

1962年后,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入狱6年。

1974-1982年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常务副部长、顾问等职,对被江青反革命集团搞乱了的对外联络工作进行整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纪委副书记,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先后当选为中顾委委员、常委。由于他对研究中国古籍文献方面颇有功底,1982年陈云推荐他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还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郭沫若研究会会长。[1]

1990年12月4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7岁。[3]

人物作品

李一氓在淮海区工作期间还留下了不少诗文。他曾先后为英勇牺牲的部属刘之武、朱启勋、陈维毅等人撰写了情真意切的挽联、悼诗。1942年,他在《新知识》杂志发表了诗作:

《七·七感怀》

触目四郊多故垒,半年游击出张圩。

琴书冷落诗人老,慷慨平生付马蹄。

七月战云仍黯黯,六塘堤柳自青青。

新亭风景无须泣,泗上蜂屯子弟兵。

北渡三年多战迹,南征残腊有冤魂。

徐扬淮海无余子,青史难湮新四军。

字里行间,不仅抗敌豪气跃然纸上,而且饱含了他对淮阴大地的深切感情。

1945年冬,泗阳县长夏如爱请李一氓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将士撰写碑文。李一氓为墓地命名为“爱园”,并用骈体撰写了《泗沭抗日烈士公墓碑志》。其结句“为鬼也雄,其魂也忠,其志也烈,而其事也可哀已。盖反攻如早,胜利已获,今日动荡之敌后,岂非和平之乡村,今日殉国之烈士,岂非建设之干部耶?”叹息扼腕之情如诉如泣,使人读后倍增感慨。

1944年3月,毛泽东在延安号召全体干部学习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李一氓据此编写了话剧《九宫山》,表述李自成从逐步成功到最终失败的悲剧,并组织成立了淮海实验京剧团进行排练演出。在文艺活动极为罕见的根据地内,《九宫山》的演出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颇有轰动效应。剧团先后应邀到军部和盐阜根据地等处演出。受其影响,整个淮海区各县也相继成立了文工团。

1943年11月,李一氓又牵头成立了湖海艺文社淮海分社,与陈毅等在盐阜成立的湖海艺文社相呼应。淮海区的敌后文艺一时空前活跃。

1945年春暖花开季节,李一氓同志观看了淮海区的文艺演出后,挥笔写下了《观会演》一诗:

桃红柳绿菜花黄,田畴农村百样忙。

软童樵叟相和唱,陌上田姑漂淡装。

记述了根据地内群众文艺活动的盛况。

1945年7月,盐阜、淮海两区合并为苏北行政区,李一氓被任命为主任委员。随后他重过爱园,感慨抗日战争胜利在即,抗日将士长眠地下,触景生情,遂赋诗《爱园》:

柳堤浓绿一春过,爱字题名意若何?

漫草壮词留石壁,还从淮水逐胡戈。

万花种就江山阔,志士生成肝胆多。

风雨六塘堤上下,八年常与国销磨。

八年抗战,一朝胜利,其中弹雨枪林、南北奔逐、生死未卜齐涌心头。从这脍炙人口的佳构中,可以窥见李一氓当时的胸怀和抱负。

出版著作

赵崇祚 辑、李一氓 校,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李一氓,一氓题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年

李一氓 编,明清人游黄山记钞,安徽人民出版社,1983年

沈喻 绘、朱圭 梅裕凤 刻、李一氓 供稿,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李一氓,存在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4]

李一氓,模糊的荧屏:李一氓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92年

李一氓,击楫集,中华书局,1995年

李一氓,存在集·续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李一氓,一氓书缘,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人物荣誉

2006年,被评选为首届“上海理工大学杰出校友”。[5]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