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大钧(政治人物)

由网友(讓迴憶失憶)分享简介:钱大钧(一八九三年六月⑴九八二年七月二一日),字慕尹,出熟于江苏省昆山市邪仪镇(现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人民党元老,黄埔军校修校始期老学官。迟年踊跃到场反清倒袁,后正在军阀混战中为蒋介石效能,被委以重担:人民当局军事委员会委员少随从室主任,陆军大将。曾担负沉要职务:人民当局航空委员会主任,军统局局少,上海市少兼淞沪警备...

钱大钧(1893年6月-1982年7月21日),字慕尹,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正仪镇(现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国民党元老,黄埔军校建校初期老教官。

民国往事 他是桂系第四号人物,主政广西19年,从不做墙头草

早年积极参加反清倒袁,后在军阀混战中为蒋介石效力,被委以重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陆军上将。曾担任重要职务: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军统局局长,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战略顾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台北市私立戏剧学校董事长、“中华全国田径协会”名誉会长、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1]

中文名

钱大钧

性别

代表作品

钱大钧上将八十自传

出生日期

1893年6月

逝世日期

1982年7月21日(享年90岁)

籍贯

江苏省吴县

毕业院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别名

慕尹

民族

汉(吴越民系)

职业

军人

出生地

江苏昆山市

人物生平

钱大钧,1893年6月生于江苏昆山一个商人家庭,后随父迁居苏州。

1909年,进入江苏陆军小学第四期学习,开始走上军旅生涯。在这里学习了三年,完成了陆军基础教育。随后,断断续续,时而参军,时而复学,直到1915年12月进入保定军校,并在两年后的1917 年4 月被选送到日本士官学校12期,与蒋介石一样选学炮兵科。

1919年5月,钱大钧毕业回国,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第四队分队长。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办后,以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及保定军校教官的双重身份,被遴选为中校兵器学教官。

1925 年2月,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的淡水战役中,教导团第二团团长王柏龄临阵逃跑。蒋介石将其撤职,命教导二团一营营长沈应时为团长,因沈应时负伤不能履职,蒋介石又命钱大钧代理该团团长。钱大钧由此成为继何应钦、王柏龄之后第三个实职团长。他一上任便挽回了教导二团的士气,终将敌军击败。

在稍后的棉湖战役中,何应钦所率的教导一团遭到林虎主力优势兵力围攻,伤亡惨重。正当千钧一发之际,钱大钧率教导二团急行军赶到,拼死血战,挽回了危局。他还率领所部乘胜追击,先后攻克了林虎的后勤基地五华及司令部所在地兴宁。

1927年后,历任北路军总指挥、第三十二军军长、第3师师长等职。曾率部同贺龙、叶挺率领之红军作战、参与镇压广州起义。

1928年,兼任淞沪警备司令,后调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议、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教导第三师师长等职。参加蒋冯阎大战。

1930年5月,钱大钧任南方前线总指挥,参加中原大战;7月兼教导第三师师长,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学员、教官编而成,辖第一团(团长张世希)、第二团(团长夏楚中)、第三团(团长张达)、第四团(团长周振强);11月7日教导第三师改编为陆军第十四师,钱大钧任师长;11月随陈诚到日本参观秋操。

1931年,兼任武汉要塞司令,第89师师长。

1932年,任第十三军军长、保定行营主任,豫鄂皖三省“剿共”军中路预备队指挥官、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参谋长、武昌行营参谋长,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广州行营参谋长,军委会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侍卫长、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参谋长、主任、运输统制局参谋长、秘书长。西安事变时中弹受伤。

1935年4月4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部)颁令叙任陆军中将。同年10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侍卫长, 其工作是负责全国政治、军事、党务等各项工作,直接对蒋介石负责,更主要的是替蒋介石出谋划策。这一时期,蒋介石“围剿”红军的计划、方略、命令,大多出自钱大钧之手。他拟的作战计划,不仅为蒋介石所欣赏,也使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等人折服不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被东北军枪弹射伤。

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2月至1939年5月,在国民政府空军委员会担任主任、秘书长。在任期间,直接指挥了武汉空中保卫战。

1938年4月29日,日军出动了40余架飞机轰炸武汉。在钱大钧的指挥下,中国空军驾驶飞机起飞迎战,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日机被击落21架,中国空军只损失9架飞机。抗日战争胜利后,钱大钧出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兼任淞沪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

1949年2月任重庆绥靖主任(张群)公署副主任,1949年6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张群)公署副长官等职。

1950年5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

1958年5月24日,领队参加第三届亚运会(东京)。

1960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

1966年1月,“华航”向美国采购波音七二七喷气客机五架,开创了中国民航史上使用喷气客机的先例。

1968年1月,钱大钧转任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名誉董事长。

1969年4月,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届中央评议委员。

1976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一届中央评议委员。

1981年4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

1982年7月21日,钱大钧因肝癌在台北“三军总医院”去世,终年九十岁[2]

个人特质

钱大钧身材高大,相貌英武,早年积极参加反对清政府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活动,常年追随蒋介石,虽不善战,却具有谋略,公私分明,著有《钱大钧上将八十自传》等。

蒋介石密令

2015年2月4日展出的蒋介石密令二册,共140纸,其中蒋介石所书104通,共135纸,钱大钧手书回执2通,共5纸,时间跨度在1935年1月至1945年2月之间,为钱大钧旧藏。钱大钧生前为国民党高级将领,蒋介石亲信。他曾两度担任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并出任航空委员会主任。在此期间,钱大钧与蒋介石一起经历了两广事变、西安事变、筹备第三期庐山暑期军官训练团、七七事变、武汉会战、成立航空委员会、成立飞虎队等众多重大事件。

此二册手令中有涉及“两广事变”手令1通 1纸,为蒋介石亲笔书于1936年9月2日,内容为命令钱大钧速往黄埔。“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指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与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联合举兵反对蒋介石一事。

手令中,涉及西安事变者5通5纸,都是事变和平解决之后,由蒋介石亲自下达。内容显示,“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曾派遣钱大钧接触张学良,想借二人曾共事于“鄂、豫、皖剿总”、“武昌行营”之交谊,分化东北军与西北军高层关系。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蒋介石向各高级将领、政要所下达的军政命令,如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平汉路北段作战、临沂保卫战的部队调动、装备配发、物资转移等,以及蒋介石向侍从室下达的一些日常命令,如查找军官简历、询问部队装备与驻地等。此次展览持续至2015年2月12日。[3]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