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庄村(河南省襄城县姜庄乡)

由网友(羁绊)分享简介:寇庄村,隶属于河南省襄乡县姜庄城,位于姜庄城的西南部,东取漯河市下辖的临颖县纣乡村交界,地处华夏要地本地,海拨六三米。齐村面积约二平方私里,耕地约有二四零零亩,人嘴约千人。中文名寇庄行政区种别行政村地舆位置中国河南省许昌市襄乡县姜庄乡间辖地域寇庄、小马庄德律风区号零三七四天气前提暖温戴季民风候水车站姜庄站方言北方方言(华夏官...

寇庄村,隶属于河南省襄城县姜庄乡,位于姜庄乡的东北部,东与漯河市下辖的临颖县纣城村接壤,地处中原腹地,海拨63米。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耕地约有2400亩,人口约千人。

中文名

寇庄

行政区类别

行政村

地理位置

中国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姜庄乡

下辖地区

寇庄、小马庄

电话区号

0374

气候条件

暖温带季风气候

火车站

姜庄站

方言

北方方言(中原官话)

外文名

Kou Zhuang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面积

2.5 km²

政府驻地

寇庄村

邮政区码

461710

人口数量

0.10 万

车牌代码

豫K

1建制沿革

襄城县姜庄乡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寇庄行政村隶属襄城县姜庄乡,位于姜庄乡的东北部,是全县比较偏远的小村庄,由寇庄和小马庄组成。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拨62米,人口980人。

金初属汝州,隶汴京路。太和七年(1207年),改属许州昌武军,隶南京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属许州,隶汴梁路。

明属许州,隶开封府。明末,李自成三进襄城,俘杀三边总督汪乔年。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许州为直隶州,十二年又升为许州府,乾隆六年(1741年),仍复许州为直隶州,县均属之。

民国3年(1914年),襄城县属河南开封道。民国14年(1925年),直属河南省政府。

民国21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五行政区(治许昌)。

1944年4月末,5月初,日本侵略军犯襄,在颖桥,三冀和黄柳等地受到抗日军民的奋力阻击。

1947年12月12日,襄城县解放,次年1月,隶属豫陕鄂边区,旋划归豫西第五行政区。

1949年7月,隶属河南省许昌行政区。

1986年2月18日,划为平顶山市辖县。

1997年8月,又划归许昌市管辖。[1]

姜庄乡简介

寇庄村所属的姜庄乡位于襄城县东南部,距县城30千米。面积88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2003年)。辖任庄、汪集、火张、樊庄、石营、屈庄、寇庄、许庄、千佛阁、三胡、汪店、漕厂、大树韩、银刘、姜庄、许邓、凹李、河北王、来坡、东耿庄、于庄、大马庄、盆张、前沂城、后沂城、靳庄、袁庄、王屯、段店、庙王、阎庄、郜庄、张拐、大营北、大营南、路店、庙坡37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漯(河)宝(丰)铁路、省道洛(阳)界(首)公路穿境。姜庄乡,位于襄城县最东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7公里,东与临颖,郾城交界,南与舞阳接壤,交通便利,洛界公路,许丁线穿壤而过。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有着较强的农业发展优势,是襄城县商品粮生产基地,有“东大仓”美誉。全乡辖37个行政村,人口4.5万人。姜庄乡历史悠久,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古有“大水冲了龙王庙”的传说、三国时期曹操操兵场、安营扎寨的大营小营、清朝大将邱联恩墓地。

行政区划

寇庄村辖2个村。分别是:寇庄和小马庄。

地理环境

寇庄村位于姜庄乡的东北部,东与漯河市下辖的临颖县纣城村接壤,南距许庄1公里,北距屈庄0.8公里。全村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拨62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位于北纬33°51′04″,东经113°28′54″之间。

地形地貌

寇庄村处于伏牛山东麓倾斜的平原地带。全村总土地面积约3000亩。

气候

寇庄村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县一般冬季受大陆性气团控制,夏季受海洋性气团控制,春秋为二者交替过渡季节。春季时间短,干旱多风,气温回升较快;夏季时间长,温度高,雨水集中,时空分布不匀,易干旱;秋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降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时间长,多风,寒冷少雨雪。

寇庄村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281.9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52%,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1.49千卡/平方厘米。农作物生长季节的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及日照均比较充裕,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的需要。

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积温5463.8℃。其中:日平均气温7月份最高27.6℃,1月份最低0.8℃。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3℃,极端最高气温42.3℃。

寇庄村的风向随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多为偏南风,全年以西南风最多。年平均风速2.4米/秒。夏初常出现干热风,以5月24日至29日出现频率最高。

村志介绍

寇庄村志在襄城县姜庄乡东北3公里处,村东北面为屈庄,东南为纣城,南面为许庄。

相传北宋宰相寇准之后的一门三兄弟为逃避奸人伤害,带领家眷老小及仆人等,从都城汴梁长途迁移至此设村寨寇庄,相随的还有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杨家将的一支后人。杨家后人因不忘自身家族的冤情而建村寨名曰屈庄。二村相邻不到一公里,东有纣城(据记载,殷商纣王偕他的爱妃妲己在此游玩筑城,故为纣城)相邻,因纣城市集繁茂,商贾众多,城墙厚,寨壕深,后三兄弟花巨资搬至纣城居住。因相中城西北一处高地,背靠河边而又可隔河西望寇庄。于时三兄弟酒席间戏言谁若先死去,谁就葬在那处风水宝地,谁料不久后三兄弟同一天去世。于是三家子女之好协商把三个老人一同葬于这一处风水宝地。但是三家后人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各家心里却不甘示弱,此后只要有人去世,都争相安葬于此。于是那一处不大的地方埋葬的人越来越多,坟挨坟,坟压坟。埋葬的时候只要没有坟头的地方,就向下开挖,一旦碰到下面有棺木或是墓碑之类的,就停止下挖并下葬棺椁。一旦年久没有后人扫墓重整,就会有后来去世的在其上面安葬。从18世纪开始这个坟区就比周围高出了很多,远远望去就象是一个大土丘,被当地人称作坟台。高达十多米的坟台区,还引来了不少盗墓贼的光顾,寇氏族人对此很是愤恨。

寇庄南面是许庄,许庄全村人姓曹。是三国时期曹操在此屯兵的大本营,距曹操都城许只有30公里不到。向南3公里左右,有一村庄名为许邓,此村的村民大多姓邓,是三国曹操大将邓艾当年驻军地。再向南5公里有村庄大营和小营,都是当时长久住军后,当地沿用至今的名称。许庄向北约5公里是范湖乡,有曹操的练兵台遗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练兵台地原有内外二城,内城在原台地边沿,占地29.4亩,外城在高台周围约1OO米处,占地5O余亩。二城门均在南端,内外城各有城墙、垛口,城墙南北皆有一箭楼,今无存。由于历代和上世纪80年代后的动土,台地已被削去五分之三,西半部已被夷为平地。现存台地东西长53米、南北51米、高8.5米。

三国时期,寇庄附近为许都西南重镇。方原十公里地势平坦,沃野无际,农人丰衣足食,且距京师(许都)不远,是屯田练兵理想之地。曹操曾于此操练兵马,演习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开荒,种粮置草,为统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础。[2]

现存有《寇氏宗派》家谱,毛边纸,布面封皮,线装长33,宽20厘米,毛笔小楷竖行折式抄写,分长门宗派、二门宗派、三门宗派、四门宗派四册。原序系陕西寇安民著,嘉庆八年(1803年)六世孙寇荣重序。光绪十六年(1890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1963年多次重序。《寇氏宗派》,溯起源,考故里,记载了临颍县大郭纣城寇氏家族的来源变迁,其目的在于“志祖宗之功德,纪子孙之支派也”“族谱不修,则宗派无考,远近莫辨,祖宗之贻谋不数传而荡然矣!”。现字辈谱按照“国思永万世,学乃如其心”顺延。

自然资源

全村总土地面积约3000亩,其中耕地2400亩。上世纪建国初期因村中经济差,生产队没有大型农机,骡马等大牲口较少,为能把田地种好,时任村长用200多亩耕从邻村屈庄换回5匹老马。后人对此颇有遗恨。

寇庄村地处黄淮平原西缘,土壤为黄洪冲积形成。全村三大土类包括褐土类、潮土类、砂礓黑土类。其中褐土类面积最大,为地带性土壤。

矿产资源

寇庄村地处麦岭镇东约10公里,但据河南省地质队上世纪90年代在此村勘探半年,未发现石油等矿产。

襄城县境煤炭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山区。远景储量约为20亿吨左右,保有储量为14.1亿吨,约占平顶山煤田总储量的17.2%。豫东低凹地带含油层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襄城县麦岭镇处该地区西部,含油层较厚。而襄城县礓石资源丰富,总储量约1.17亿立方米,多分布在岗丘地区。襄城县红石质优量大,总储量约37亿立方米。而寇庄村因地处平原无一山丘,因而也无缘此石。但村民建房大都要拉上几车做地基。

水资源

寇庄村有2条过境河流,属季节性排涝河道,系西北——东南向。寇庄村地表水相当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不大。上世纪90年代前,田间地头下挖3米多即可出水,2003年后抗旱浇地的井要打10多米才见水,特别干旱时,普通民用手动压井已变得取水困难。

人口民族

总人口约1000多人,常住人口800人,境内除汉族外,还有回、等少数民族。村民姓氏有寇姓、石姓、马姓和罗姓较多。其它还有任姓、王姓、谢姓等几户人家。

经济概况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增长3%。

在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处于最底层。居民安居乐业,吃苦耐劳,有着敢于为美好的幸福生活而拼博奋斗精神,但是不善于经商,长久以来有着外出务工挣钱的风气。

农业

寇庄村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名优蔬菜、优质烟叶等产业,逐步形成了优质粮、优质烟的块状农业产业带。粮食生产连年保持增产。多种植小麦、大麦、玉米、大豆、花生、棉花、烟叶、绿豆、芝麻、高梁等。

上世纪90年代前村中池塘莲藕繁多,有水即有鱼虾。后因缺少管理,莲藕被村民挖绝种,后无人再种,2002年后有勤劳的村民承包养鱼。

工业

有个体户开办水泥板预制板厂、面粉厂、家具店等

社会事业

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9%,高中入学率达60%。

早年有村级小学和联办初中,后因规划相继撤并。

交通

距S238省道3公里,距姜庄火车站约6公里。

村中建设

村中以前有城寨壕沟,因防御不够,古时有战乱时,村民多去邻近的纣城躲避。近代村寨壕沟已渐消失。村中有一小庙,上世纪被一户贫困人家居住,后也倒塌。

早在上世级70年代村中已通电和广播,国家村村通工程也率先实施,柏油路修至村中央,后因失修及超载砖石车长年辗压,柏油路经变得没有泥土路好走,后村民又自筹钱款修了水泥路。

村民住房由上世纪的单间茅草屋到后来的二到三间的土坯房,又到后来的五间青砖大瓦房。从2005年后,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村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村中已多流行盖二到三层的楼房,一些为家中儿子准备的婚房,二三层的楼房是必需品。

经济建设

家中年轻人多的,这些年收入就高点,长年据守几亩薄田的收入相对较低。

旅游景点

白塔寺

白塔寺在河南省襄城县的西北方,坐落在郭村。

百宁岗五岳庙

襄城县旅游景点(5张)

百宁岗五岳庙为许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襄城县东南20公里,329省道转县道沟丁路可直达,南距平顶山市区30公里,北离许昌市区45公里,东距漯河市区40公里。

百宁岗五岳庙是以道教文化为主、以农业观光相辅之的旅游景区。百宁岗五岳庙初建于汉,规模于晋,历代修葺,大小殿堂25座,占地50余亩,常住道众70余人。五岳殿为五岳庙的主殿堂,供奉有五岳大帝神像,是百宁岗誉为“中州神仙皇京城”的重要标志之一。

紫云山风景区

紫云山风景区地处河南省襄城县境内,311国道,郑南、许南公路穿境而过,距郑、汴、洛、宛均百余公里,平、许、漯15-60公里,与石人山飞少林寺、乾明寺联为一体。景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众多文物古迹组成,面积40多平方公里。

乾明寺

乾明寺位于河南省襄城县城南三里许,坐首山而向汝水,西临国道。乾明寺始建于隋初,全盛于唐宋,元初曾遭兵焚,明代恢复重建。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隋朝国师天台宗智者大师是本寺之开山祖师。

大陈闸

大陈闸是颍汝灌区南水北调系列工程之骨干工程。闸身总宽140米,东西排列12孔,闸高8米。

毛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

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始建于1968年,1993年重修扩建,2008年进行了改造整修。纪念馆现占地2000平方米,展厅220平方米,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许昌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馆”门额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耿飚题写。毛泽东主席全身铜像高5.8米,大理石基座上镌刻原中共中央副主席李德生题写的“毛泽东主席视察襄城纪念像”。展厅以毛泽东主席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视察情景为中心,展现了襄城烟草生产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对全国烟草生产的贡献。后院由百块古今名人书画石刻组成的环形碑廊,与展厅、古亭、两厢配房相互辉映,呈现出清幽、典雅、肃穆的氛围。

龙王庙

龙王庙位于姜庄乡庙坡村,历史悠久。“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啦!”,这句话中的龙王庙就是庙坡村的龙王庙。

文庙

文庙位于县城老城区偏西北(原城关一小),座北朝南,为河南省1963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为纪念教育家孔子和弘扬儒学而建。庙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金初战乱遭毁,元至大、至治年间曾两次修葺,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改、扩建。扩建后规模宏大,形成南北长192米,东西宽118米,占地22656平方米的建筑群。

人文轶事

1、保卫家园,奋战汤将,汤将又称土匪。

解放前,国民党部队到处抓壮丁,村中就有一村民,被抓跟随国民党逃到广州,后又随共产党回到家乡,解放后还去朝鲜参加过抗美援朝。国民党时期,经常有土匪不断到村中及附近村庄抢钱抢粮抢女人。村民不堪其扰,决定自行武装保卫自己。后来抗击土匪行动中,村民男女二三百人手持棍棒斧铲及几杆土枪,硬是把四五十人的一群土匪赶出十多里。自此寇庄村民获得了附近村庄民众的赞许,漂亮姑娘争相嫁到寇庄,人丁不断兴旺发展。

2、飞毛腿

据村中老人相传,从前有户人家的有个小儿子出生后很是奇怪,两只脚板上长有很多毛。长大后村中人们不断发现有些怪现象。每当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要和他结伴去附近村中赶集会购买东西时,他都推辞有事让别人先行。而后当别人返回时他仍然在家中忙别的,但是他却已买好了东西。如果村中有其它人有急事需要帮忙,他也会爽快帮忙,并且能让人诧异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村民后来就渐渐的传开他是飞毛腿,熟之者亲之,远之者惧之。后其父怕此子长大后难以管教,含泪囚于屋中,前几日时时传出悲怆嚎叫,苦喊其父开门,并发誓此后一切听其父言,做一忠实可靠之人。但其父心已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子十余日后方死。其父葬之,未立碑。

3、鬼上身

村中时有鬼上身的事情发生,且死去的人会给在世的亲人或街坊四邻以及在世时关系好比较熟悉的人托梦。一旦发生鬼上身,那些被鬼魂附上身的人就象换了一个人一样。起初会觉得浑身不舒服,不思茶水,一到太阳落下就开始变得越越糟糕。变得四肢无力,卧床不起,开始胡言乱语,从言谈上已经变成了死去了的人在讲话。生产的种种不幸和一些遭遇都被他不停地向亲人朋友说。不仅讲阳间在世时的事情,还说在阴间的事情。什么没有钱给别人送礼,别有权的人总是刁难,没钱买烟,没钱买衣买吃。让听着的人心里无比难受。鬼上身的人说话语无伦次,但是讲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发生过,并且手脚冰凉。等诉说完毕,一旁的人们答应他所有的要求,改天就去坟头烧纸送钱送好吃的后,他就慢慢的平息了,走之前还不忘让你给他开门,说声留步再见。这种事情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多少有点相信。没经历过的人总会认为在讲故事,可这种事情却总是会发生,且不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很是奇怪。

4、勇斗猪瘟

农村养猪者众,上世纪95年夏,村中发生猪瘟,村中只要是得此病的猪,都会猛烈地撞墙或撞树,直到头破血流倒地而死。因为猪在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所以村民面对刚刚还是正常吃食没有任何异常的猪,突然间就猛烈撞墙死去而束手无策。某夜一村民临睡前突然发现自家的猪在猛烈地撞墙,急忙叫上自已十多岁的儿子去阻止。二天前自家的另一头猪刚刚撞墙暴毙,如果仅剩的一头如果再死了,将损失千把块钱不说,这工夫也白废了。于是勇敢的村民带上自己的孩子拼命地阻止猪撞墙,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那将近200斤的猪按倒在地,任凭猪的四肢疯狂地乱踢。洒水扇风降温后,又在匆忙赶到的兽医打了一针镇静剂后,猪慢慢地平息下来,不再嚎叫乱踢。后来竟然没有再犯病,至到长成卖掉。

5、神婆

县城有一神婆,能晓古知今通未来,远近闻名,甚至比方圆百里的百宁岗菩萨都灵验。某村民外地打工得急症,免强可行走,幸得一乡邻一路照看,才免去客死他乡之灾。在县级医院住院月余,医生未解其症,虽控制病情免于恶化,但未根除,喝半年汤药仍觉不适。后在他人力劝下前去一试,等见到神婆时,仍是半信半疑。神婆看病从不睁眼,也不问话,只是满嘴不停地念叨些旁人听不懂的咒语一样的话。一二分钟后,说出那位村民曾在刚过去的春节前的某一天去邻村拉煤,在回来的路上因内急,就在路边小便。把人家的衣服弄脏了,所以人家很气愤,就一路跟着纠缠。所以要这位村民赶紧给人家买一身衣服烧烧,就可以了。村民就向神婆买了一件纸衣,让神婆帮助破解,100元的纸衣烧过之后,病情很快减轻不到半年就恢复如初,仍可干重活。上世纪90年代的一百元说不多也不少,但是很快病就全好了,还可以干重活了。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