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下水(2023最新浅层地下水百科介绍)

由网友(__天荒地老一起走)分享简介:浅层地上水,亦称浅层火。①广义上,指埋匿于地表如下第1个不变隔火层之上具备自由火面的沉力火,即潜火。②狭义上,指地表如下可以间接接管大气升火以及地表火补给的潜火或者潜火-微启压火。浅层地上水由大气升火、地表径流透火造成,火量取火质均受升火以及径流作用,埋匿1般为几米至10几米之间,常处于流动状况,更新较快,其火量则首要受泥土环...

浅层地下水,亦称浅层水。①狭义上,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即潜水。②广义上,指地表以下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的潜水或潜水-微承压水。浅层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地表径流透水形成,水质与水量均受降水和径流影响,埋藏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之间,常处于流动状态,更新较快,其水质则主要受土壤环境和土壤卫生状况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广泛分布于中国山丘区和平原区。

中文名称

浅层地下水

位置

地表以下60米内

类型

潜水或弱承压水

判断依据

根据地面干湿程度判断等

定义

浅层地下水 搜狗百科

浅层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60米内的含水层。[1]由于其埋深浅,未经深层岩石过滤,水体极易被工厂排放的污水和农田残留的农药污染,饮用浅层受污染的地下水,会危害健康。浅层地下水,地质结构中位于第一透水层中、第一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地表径流透水形成,埋藏浅,更新较快,水质较差,水质与水量均受降水和径流影响,典型代表为井水(非机井)。

分布判断依据

一、根据地面干湿程度判断

在不同季节里,地面的温度和干湿度与邻近地区不同。春季融雪早,冬季结冻迟,夏季地面经常潮湿,日晒后温度升高慢,秋天常有水蒸气上升,黄昏时地面很潮湿,冬天地面冻后裂缝中凝有霜的地方,往往有浅层地下水。对于局部地块,四周土地开裂、发白,唯有中间一处潮湿不裂,说明该处有地下水。

二、根据动物活动和植物生长情况判断

喜欢潮湿的昆虫如青蛙、蜗牛聚集的地方,有马蔺、黄花、芦苇丛生的地方,往往有水质良好的地下水。樱桃树和草发芽特别早,早天不枯梢,颜色特别嫩绿的地方可能有地下水。对某一片地,早时庄稼普遍枯黄,,唯独一处生长茂盛;青草地内独有一处特别葱绿;大片的森林中独有一处早发芽、晚落叶,都可能有浅层地下水。

三、根据地形地貌悄况判断

一般在群山环绕的洼地,即人称为“掌心地”和山脚潮湿、雨后常有水流的地方,有较多的地下水;在大山之间的山谷交叉点凹地处,不用深挖就可能有泉水,而且水较多;河流弯曲的地方,常可找到地下水源;在河流流量骤减的地段,其下游附近往往有地下潜流。反之,河水突然增加,在其上游不远处一定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在白砂土地区可以找出地下泉水。

水质调查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成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且污染较为严重,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深层地下水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污染较轻。

地下水质量调查评价结果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仅在大清河冲洪积扇零星存在,Ⅱ~Ⅲ类地下水沿太行山、燕山山前呈带状分布,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Ⅴ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Ⅳ类地下水占21.25%,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占56.55%。

深层地下水综合质量分布基本与浅层地下水类似,但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占有26.45%,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Ⅳ类地下水占23.13%,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Ⅴ类地下水占50.42%。氟化物、碘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等原生指标是地下水质量差的重要原因。

风险评价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环境地质环境研究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计划项目项目组对地下水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其中风险中等区、较高区和高区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现代黄河补给带以及天津、滦南、文安、德州、高唐等地;风险较低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除现代黄河补给带外的大部分地区、滨海平原的南部和北部及沧州市和沾化—河口—利津一带;风险低区分布在滨海平原大部、沧州大部、武强—武邑—衡水市—冀州、邢台巨鹿县,山东宁津、临清—冠县一带。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