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

由网友(意犹█)分享简介:德昌县隶属于4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4川省东北部,地处平和平静河谷要地本地,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南取会理、米易县连接,西至俗砻江以及盐源县相视,北交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取普格县分界,西北隅取宁南县交界,古称“喷鼻乡”“凤凰乡”以及“燕子乡”,截至二零二二年,县域面积二二九八.五平方私里,辖一零个州里、二个街谈、六五个村、八个社区居...

德昌县隶属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地处安宁河谷腹地,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古称“香城”“凤凰城”和“燕子城”,截至2022年,县域面积2298.5平方公里,辖10个乡镇、2个街道、65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22.5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2.5%,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86.1亿元,曾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全国绿化模范县、最具投资价值目的地城市、自然(养生)旅游目的地、四川省十大最具潜力森林康养目的地、四川省园林县城。[1][2]

德昌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截至2022年,各类矿产26种,矿产地72处,森林覆盖率达71.6%。[1]

截至2021年,德昌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各级各类学校64所,医疗卫生机构191个。[1]

德昌古为邛都县地,五代,后汉天福二年(948年),段思平建大理政权,改建昌府为建昌郡,民国二年(1913年)去府复县,德昌为西昌县分县,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一月成立德昌设治局,1978年10月,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3]

德昌县旅游资源有角半村、螺髻山、石房子度假山庄、半山印象生态园等。[1][4][5]

德昌县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腹地,成昆铁路、雅攀高速、108国道及正在建设的成昆铁路复线纵贯南北,境内有火车站7个、高速公路出口3个,距西南一流支线机场青山机场64公里,同处西昌半小时经济圈和攀枝花一小时经济圈,由铁路、公路、航空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快速便捷。[1]

中文名

德昌县

外文名

Dechang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

9个镇、9个乡、2个民族乡

电话区号

0834

著名景点

攀西燕子城(凤凰城)、螺髻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等

机场

西昌青山机场

火车站

德昌站、德昌西站

车牌代码

川W

县长

李友英[8]

荣誉记录

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2017年)

宗教

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道教

面积

2288平方公里

人口数量

户籍人口218284人(2019年)[6]

地区生产总值

759698万元(2019年)[6]

人均生产总值

3764元(2019年)[6]

政府驻地

德州镇

邮政编码

615500[7]

地理位置

四川省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方言

彝语

行政代码

513424

坐标

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

县委书记

任贤明

历史沿革

四川凉山下辖的17个行政区域一览

德昌古为邛都县地。汉兴置越雟郡,德昌为郡治邛都(今西昌)县地。朝代更替,隶属无定,元代至元年间始有德昌建置。后,或为路、为府,或为所、为镇,多依附西昌而易。民国三十二年(1943)成立德昌设治局,方从西昌分出独立。民国三十四年(1945)正式建县。

西汉,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以邛地置越雟郡。今德昌为郡治邛都县地,属益州。

蜀汉, 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分州划县。德昌仍属邛都县地,隶益州越雟郡。

晋, 仍置越雟郡,徙治会无县。太安二年(303)郡改属宁州。咸康八年(342)还属益州,德昌仍为邛都县地。

南北朝, 宋刘裕时仍置越雟郡,还治邛都。齐萧道成时鄙视少数民族,贬称为越雟獠郡,县无载。梁萧衍时“尝开置雟州,寻复陷没”。北周天和五年(570)置西宁州,领郡六。越雟郡领邛都、越雟二县,德昌隶邛都县地。后周时改西宁州为严州,郡县名称未变。

隋, 开皇六年(586)复改严州为西宁州。十八年(598)改称雟州。大业初(605)复称越雟郡,德昌隶属县无更。

唐, 武德 (618)复曰雟州。三年(620)置总管府,寻改为中都督府。贞观元年(627)以益州置剑南道,羁縻十六州。天宝元年(742)“越雟郡依旧都督府”。至德二年(757)郡没于吐蕃,贞元十三年(797)收复。咸通六年(865)郡地为蒙诏所据,立城曰建昌府,德昌属建昌府地。

五代, 后汉天福二年(948),段思平建大理政权,改建昌府为建昌郡。

宋, 太祖无力统治,将大渡河以南地区全部放弃。建昌地区“诸酋争强,分地为四,推段兴为长”。其裔浸强兼并诸酋,自主府主,“大理不能制”。

元, 宪宗朝建昌归附,德昌一带为屈部、頳綖部所据。至元十二年(1275)设置建昌、德平、定昌、会川四路,今德昌境内屈部改为昌州,隶定昌路。十三年(1276)頳綖部改为德州,隶德平路。至元二十三年(1286)罢德平、定昌二路,置德昌路,领昌州、德州、普济州、威龙州。

明 初,沿袭旧制。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德昌路为德昌府,隶建昌卫,属云南布政使司。十月,建昌卫府俱改属四川布政使司。洪武二十五年(1392)因月鲁贴木儿乱,致“诸州皆废”。次年废建昌府,建昌卫指挥使司升置为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二十七年(1394)置守御德昌千户所。永乐二年(1404)七月置昌州、普济州、威龙州长官司,隶建昌卫。

清初袭明制, 顺治十六年(1659)改军为民称建昌卫。雍正六年(1728)裁卫改置宁远府,德昌所仍存,隶宁远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裁德昌所设巡检司,属西昌县。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裁西昌县并入宁远府。二年(1913)去府复县,德昌为西昌县分县。三年(1914)置建昌道,领县二十八。十七年(1928)裁建昌道,各县直属四川省府,德昌仍属西昌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四川省府划宁远府属地区为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改行区制,德昌为西昌县第三区。二十六年(1937),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政治指导区,其中龙窝子(龙阿)、麻陇、八角厂、小板厂四政治指导区及民国三十年(1941)增设的煌尤政治指导区后划归德昌县。二十八年(1939)一月建西康省,宁属八县划归西康省。同年七月,西康省府在西昌设立宁属屯垦委员会,代行省府职权掌理宁属行政。三十二年(1943)一月成立德昌设治局。三十四年(1945)一月德昌正式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50年3月26日德昌解放,4月6日成立德昌县人民政府,德昌县属西康省西昌地区。

1955年10月,德昌县随西康省撤销并入四川省,属四川省西昌地区。

1959年8月撤德昌县,并入西昌县,设德昌区。

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德昌县建制,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通知自11月1日起正式恢复德昌县。

1978年10月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

地理环境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介于东经101°54'—102°29',北纬27°05'—27°36'之间。南与会理、米易县毗连,西至雅砻江和盐源县相望,北接西昌市,东以螺髻山山脊与普格县分界,东南隅与宁南县接壤。

地形地貌

地形复杂多样,以中山地貌为主,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

气候条件

德昌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摄氏度,年均降水1049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常年日照2147小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行政区划

2000年,德昌县辖3个镇、20个乡:德州镇、乐跃镇、永郎镇、大山乡、大六槽乡、大湾乡、小高乡、马鞍乡、王所乡、六所乡、巴洞乡、老碾乡、阿月乡、金沙傈僳族乡、南山傈僳族乡、前山乡、茨达乡、热河乡、铁炉乡、宽裕乡、银鹿乡、麻栗乡、锦川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88980人,其中: 德州镇 46588 、永郎镇 9160 、乐跃镇 10002、 麻栗乡 7832 、阿月乡 8352 、王所乡 11187、 六所乡 10521 、巴洞乡 8802、 宽裕乡 9108、 茨达乡 11376 、小高乡 11078、 锦川乡 7475、 老碾乡 6699 、大湾乡 2356 、马安乡 2805 、铁炉乡 5244、 前山乡 2802 、大山乡 2653 、大六槽乡 2169、 热河乡 4908 、南山傈僳族乡 1844、 金沙傈僳族乡 2777 、银鹿乡 3242。现在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2004年,德昌县辖3个镇(德州、永郎、乐跃)、18个乡(阿月、前山、王所、巴洞、热河、大山、六所、铁炉、马安、大湾、麻栗、银鹿、锦川、宽裕、茨达、小高、老碾、大六槽)、2个民族乡(金沙傈僳族、南山傈僳族)。

截止2013年8月,德昌县下辖4个镇(德州、永郎、乐跃、麻栗)、18个乡(阿月、小高、锦川、老碾、王所、六所、巴洞、宽裕、茨达、前山、马安、铁炉、大湾、热河、大山、大六槽、金沙傈僳族乡、南山傈僳族乡)。

截至2018年,德昌县下辖16个镇、3个乡。德昌县人民政府驻德州镇惠民路66号。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5.134E+11

德州镇

5.134E+11

永郎镇

5.134E+11

乐跃镇

5.134E+11

麻栗镇

5.134E+11

阿月镇

5.134E+11

六所镇

5.134E+11

茨达镇

5.134E+11

小高镇

5.134E+11

王所镇

5.134E+11

巴洞镇

5.134E+11

宽裕镇

5.134E+11

锦川镇

5.134E+11

老碾镇

5.134E+11

黑龙潭镇

5.134E+11

铁炉镇

5.134E+11

热河镇

5.134E+11

大陆槽乡

5.134E+11

南山傈僳族乡

5.134E+11

金沙傈僳族乡

自然资源

德昌县幅员面积2284平方公里,其中截止2011年,德昌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1884.9公顷。

矿产资源

德昌县境内有矿点矿化点近200个,矿种47种,以赤铁、镜铁、含铜菱铁、钒钛磁铁、石灰石、高岭土、硅石为多,经地质部门勘查过的矿点21个,矿种12种,特别是稀土,已探明氧化物储量72万吨。

水电资源

截止2011年,德昌县拥有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约40万千瓦,已开发建成投产18万千瓦。

植物资源

德昌县林副产品种类繁多,有食用菌和染料、药用、芳香油、油料、园林花卉等类植物400余种。

药材资源

已查明动植物药材上百种。常年收购中草药材30多种,以龙胆草、僧母草、黄芩、川楝子、茯苓、余甘子、金龟莲、商陆为大宗。经济林木有油茶、油桐、漆树、核桃、花椒等。果品有梨、桃、柑桔、李等。

人口民族

据2019年公安人口统计年报,全县年末总户数74944户,户籍人口218284人,城镇人口5895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1033人,占总人口的32.5%;傈僳族人口为7199人,占总人口的3.3%。

2019年末常住人口2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万人,城镇化率39.56%。

2019年据人口出生统计,人口出生率14.2‰,自然增长率7.4‰,符合政策生育率98.5%。[6]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姓名
县委书记
任贤明
县委副书记
李友英、李峻、万映斌
参考资料来源:澎湃[9]
政府领导
职务姓名
县长
李友英
常务副县长
杨雪峰
副县长
龙里体、陈永霞、牟宗合、陈金龙、高文华、罗富贵、卢平
参考资料来源:德昌县人民政府[10]
人大领导
职务姓名
主任
海连虎
副主任
刘红祥、陈东、虎科且、曾启英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在线[8]
政协领导
职务姓名
主席
邱金华
副主席
廖光荣、陈伶俐、唐志龙、蒲雪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在线[11]

经济发展

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759698万元,同比增长(下同)7.6%,高于全州增速2.0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州第6位,增速位居全州第3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641万元,增长3.3%,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州第6位,增速位居全州第1位;第二产业增加值197301万元,增长14.2%,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州第8位,增速位居全州第4位;第三产业增加值345756万元,增长6.4%,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总量位居全州第5位,增速位居全州第12位。人均GDP达到33764元,比上年增长7.8%。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1.5%、48.6%、39.9%。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8.5︰26.0︰45.5。[6]

第一产业

2019年,全县各级党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农业投入,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建设,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增产、增收的喜人局面。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现价)达到374109万元,比去年增加42961万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231154万元,比去年增加18621万元,增长7.7%;林业产值13540万元,比去年增加655万元,增长5.98%;畜牧业产值115752万元,比去年增加24507万元,比去年增加1.22%;渔业产值5680万元,比去年下降145万元,下降26.7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983万元,比去年下降677万元,下降6.37%。

201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7988公顷,比上年增加31公顷;粮食总产101074吨,比上年增加1345吨,同比增长1.34%;其它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油料产量758吨,同比增长0.39%。糖类产量1912吨,同比增长36.3%。蔬菜瓜果产量262581吨,同比增长4.63%。

2019年加强森林管护、林地保护、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巩固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森林覆盖率68.4%。

2019年出栏肉猪25.22万头,同比下降2.5%;羊出栏14.71万只,同比增加10.6%;牛出栏1.26万头,同比增长3%;家禽出栏113.5万只,同比增长5.8%。全年肉类总产量25003吨,同比增长1.0%,其中猪肉产量18073吨,同比下降1.2%;羊肉产量2476吨,同比增长11.5%;牛肉产量1677吨,同比增长3.1%;家禽肉产量2331吨,同比增长6.1%;牛奶产量129吨,增速和上年持平。

2019年水产品产量4880吨,同比下降21.9%。

2019年全县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269公顷,同比增长1.5%;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263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1万千瓦,同比增长5.1%;农村用电量为13555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6.13%;全年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96吨,地膜覆盖面积12258公顷。[6]

第二产业

2019年国际国内整体工业品市场价格下调。2019年全县全社会全部工业总产值47691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6965万元。

2019年在规模以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水力发电量102817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9.2%;风力发电量32144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9.6%;风机叶片生产129套,风机主机生产84台。

2019年全县3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62368万元,同比增长9.7%;工业产品产销率103.4%,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97141万元,同比增长8.6%(可比价);全年利税总额22389万元,同比下降56.4%,其中利润总额9782万元,同比下降71.4%。

2019年全社会建筑业生产完成增加值20280万元,比上年增长52.4%。全县18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9223万元,比上年增长330.7%。[6]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县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和吸纳民间投资成效显著,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年末全县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达到35个,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4%。

2019年在投资构成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90.8%,第二产业同比下降21.8%,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7.3%。基本建设投资同比下降3.0%;更新改造投资同比增长47.2%。

2019年借力节展平台,创新工作方式,着力精准招商,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农产品加工、康养旅游等产业招商,加快推进张家湾片区开发、核桃产业园等项目招商,在全州文旅康养成都、重庆、兰州、拉萨等站推介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2018年省级平台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均为10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6亿元。

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9年。全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4088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5821万元,比上年增长8.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1227万元,比上年增长7.6%。

2019年城镇市场零售额224194万元,农村市场零售额1169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11.3%。

2019年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1337万元人民币。

2019年旅游业发展不断增强。旅游总收入达17.6亿元,同比增长17.6%;旅游总人次达485万人次,同比增长20.3%。

财政和金融

2019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61777万元,同比增长11.2%。一般公共财政支出184493万元,同比下降6.3%,其中:八项支出132132万元,同比增长10.0%。

201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1172376万元,比上年增长6.9%。

2019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0159万元,比上年增长60.9%。[6]

交通概况

成昆铁路、京昆高速公路和108国道纵贯德昌县。成昆铁路复线客运双线德昌西站在建设中(截止2014年)。

2019年完成西环路西侧、育才路南延线、中屯家苑3个片区14条道路施工设计,采集全县通组路地图信息里程2348.14公里,新建旅游厕所5个;219省道(德茨路)、108国道示范段全面完工;推进德南路、德雅路后半段和2个公路养护站点、4个镇客运站点建设;螺髻山旅游路、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完成前期工作。通信基础不断完善,4G信号覆盖率达96%。

2019年全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9238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1.9%。[6]

截至2015年,德昌县共有国道3条、省道3条、县道5条、乡道43条、村道72条、专用公路9条、社道164条:

一、国道公路:3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128.205千米;

1、京昆高速:起点为北京,终点为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2865千米。德昌县境内G5513424麻栗(K2288+953)—永郎(K2349+058)段公路线路里程为60.105千米;

2、国道G108线:起点为北京复兴门,终点为云南省昆明市,线路全长3356千米。德昌县境内G108513424洼老(K2806+120)—蚕种场(K2874+215)段公路线路里程为68.10千米;

3、国道G245线:起点在四川省巴中市,终点在云南省金平县,德昌县境内与国道108线并线,未计算总里程。

二、省道公路:3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180.00千米;

1、省道S218线:越西—鱼乍(攀枝花):经过德昌县铁炉乡烂坝村、热河乡,德昌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为60.00千米;

2、省道S219线:拖乌(冕宁)—普威(米易):经过德昌县阿月镇、德昌(德州镇)、王所乡、巴洞乡、宽裕乡、茨达乡,德昌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为80.00千米;

3、省道S464线:乐跃(德昌)—罗家坪(布拖):乐跃(德昌)、螺髻山海口梁子,德昌县境内公路线路里程为40.00千米。

三、县道公路:5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97.225千米;

1、锦益路:XW01513424从锦川(K0+000)—火烧沟(K20+500)段德昌境内公路线路里程20.50千米;

2、西小路:XW13513424从德昌县城(K72+000)—乐跃镇沙坝村(K92+100)段德昌境内公路线路里程20.10千米;

3、永火路:XW16513424永郎煤焦站处(K0+000)—火车站货站处(K1+000)公路线路里程1.00千米;

4、德雅路:XW17513424从德昌大转弯处(K0+000)—雅砻江两河口处(K54+200)公路线路里程54.20千米;

5、香城大道:XW53513424从高速公路出口处(K0+000)—火车站铁路桥处(K1+425)公路线路里程1.425千米。

四、乡道:43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259.20千米;

五、村道:72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265.50千米;

六、专用公路:9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21.80千米;

七、社道:164条公路线路总里程为415.00千米;

德昌县境内至2015年底公路线路总里程为1366.93千米。

社会事业

2017年末全县幼儿园35所,义务教育25所,高中阶段教育4所,基础教职工2447人。

德昌县巩固提升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成果,维护教育公平,实施教育惠民,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三免一补”,营养餐实现全覆盖;推进学校结构布局调整,实现城区学生占比59.9%、寄宿制学生占比54.7%;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建成“三通两平台”和“未来教室”10个;教育基础条件逐步改善,实施“全面改薄”、农村教师周转房、“十年行动计划”“一乡一园”“学生直饮水”工程等项目;高中教育逐年突破,高考本科硬上线率24.5%;学前儿童毛入园率98.6%,小学、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民办教育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协调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引进教师70人,教育后劲不断增强。[6]

卫生事业

2017年,德昌县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取消“以药补医”试点,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医保基金实行年度总额付费,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四个100%”;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完善,县内就诊率达94.7%;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常住人口签约率45.5%,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9.6%;全面落实免疫规划和艾滋病等重大疫病防治;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坚持计划生育“三个不变”,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政策生育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医疗卫生机构24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1281床,执业(助理)医师数383人。[6]

文化体育

2017年,德昌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数字化改造和15个村广播“村村响”、1000户电视“户户通”项目;农村惠民电影放映1830场次;“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各类图书13700册,举办大型文艺演出8场;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保护和文化市场监管。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再获佳绩,男子篮球勇夺州五运会冠军,射箭运动成绩优异,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22个。[6]

民生保障

2019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1元,比上年增长9.52%。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10元,比上年增长8.33%。其中,工资性收入20226元,增长10%;经营净收入7051元,增长2.4%;财产净收入2249元,增长16.4%;转移净收入3484元,增长6.7%。人均消费性支出22396元,增长9.6%。其中,居住支出增长8.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4.7%,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3.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0.1%。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52元,比上年增加1726元,比上年增长9.96%。其中,工资性收入4818元,增长8.3%;经营净收入12211元,增长8.6%;财产净收入162元,增长13.4%;转移净收入1861元,增长24.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29元,增长10.8%。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24.7%,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8.4%,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9.8%,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3.4%。

2019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收入88003元,比上年增长12.5%。

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242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2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7%(在州下达4.0%目标内);发放城市低保金300.2万元、农村低保补助金3659.9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8363人,工伤保险参保1391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6859人、参保率99.69%,实施医疗救助3862人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4022人;城乡特困人员供养897人、发放补助484.8万元,发放孤儿救助金41.0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27.4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04.9万元、优抚金581.2万元。[6]

环境保护

2017年,德昌县对32户规上工业企业污染排放及处理利用情况进行了监测,各企业现有专职环保人员152人,32户规上企业全年外排水量32.6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用水量51.5万立方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09立方米/万元;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3.9%,环境保护明显得到改善。

2017年,万元GDP综合能耗为0.6215吨标煤,比上年下降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9116吨标煤,同比下降7.2%。[6]

邮电通讯

2019年全县电信业务总量111067万元,增长速度110.9%,邮政业务总量1597万元,同比增长16.1%。年末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6万户,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固定电话用户2.8万户,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移动电话用户19.6万户,和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73.0%。[6]

社会福利

2017年,德昌县改造公办养老机构床位100张,建成村级日间照料中心2个,为4000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建成残疾人康复中心。

脱贫攻坚

2019年克服中央、省州项目资金重点向国家级贫困县倾斜、县级财力紧张等困难,精准识别600户相对困难户和自发迁出贫困户6户22人,量身定做产业发展、技能培训、住房改善等11项巩固提升措施,基本完成相对困难户房屋改造提升工作;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整改完成全部问题886条;对口帮扶美姑、盐源、木里的16个极度贫困村,选派80余人次驻村帮扶,投入帮扶资金702.4万元。[6]

风景名胜

螺髻山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中部,地跨普格、德昌、西昌两县一市,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名胜区1086平方公里。主峰位于德昌县境内,海拔4359米。

王所大石墓群

位于王所乡政府所在地西南方约400米处,据考证为西汉~战国时期的邛都夷墓葬。因该墓葬是用大石围成墓室,上方用巨石排列盖顶,故名大石墓。该墓葬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魁星阁

位于县城上翔街,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38年),同治初年(1862年)太平军经过时毁于战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三十一年又遭火焚。宣统二年至民国元年再次重修。该建筑为条石、青砖城楼式基座,占地142.8平方米,座高7.9米,四周起卷拱,通其往来。座上起建阁楼3层,二、三层逐级上收,为六角攒尖式青筒瓦屋面木结构建筑。早年阁内曾装塑有魁星神像,供文人学子祭拜。

圣心堂

位于县城上翔街北端,仅教堂占地326平方米。是法国传教士光若翰在德昌(1895年)创建天主教,约在1905年后集资建成的。该教堂传承了西方教堂的风格和结构。

字库塔

栗字库塔(1852年)、仓圣宫字库塔(1836年)、小高字库塔(1862年)、六所字库塔(1829年)、鱼洞寺字库塔(1885年)、茨达字库塔(1870年)。这些塔形字库均为砖石砌成的仿楼阁六角攒尖式建筑,多为三重檐。

历史文化

德昌县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有汉、彝、傈僳、回、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尤以傈僳族最具特色。德昌县傈僳族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两个乡,总人口6000多人。傈僳族能歌善舞。过去以农耕和狩猎为主,如今男人不狩猎了,但又成了野生毒蜂的克星,他们寻找、追踪,捕捉各类野生毒蜂,并将其寄养于自己家园的房檐下、树干上、泥土中,待蜂蛹成熟,取蛹销售。傈僳族女人善编织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带,手工缝制、刺绣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

傈僳族喜爱歌舞,无论婚、丧、庆典均要唱歌(对歌)跳舞。其婚礼极具神秘色彩,入洞房须由伴郎伴娘与新郎新娘同睡一床,共度良宵。

德昌傈僳族的民间舞蹈、服饰、阔食节、婚俗、葫芦笙制作、刺绣、火草织布技艺、口弦制作、民间传说等9个项目,于2011年前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昌板鸭制作技艺

建昌板鸭制作技艺是德昌县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德昌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养鸭,至唐咸通六年(865年)蒙诏立建昌府,德昌属建昌府地后,其名曰“建昌鸭”。其后,农户饲养“建昌鸭”相沿成习,在安宁河两岸繁育,主要盛产地是现德昌县的麻栗、阿月、德州、王所等乡镇。“建昌板鸭”是用建昌鸭制作而成的,后经沈万三收集、整理成一整套的制作流程。明清时期建昌板鸭曾被列为贡品,其美名也流传于民间,其制作工艺由沈家代代相传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德昌县境内板鸭属宴席上品,建昌鸭主要产于安宁河沿岸,即麻栗、阿月、德州、王所等乡镇,建昌的板鸭最具特色。建昌板鸭是用放牧饲养3—4月龄的建昌鸭进行填肥1—2周,宰杀后的胴体用盐腌制,再加以天然辅料(青椒、磨菇、沙姜、花椒、胡椒等),腌制1—2天后,自然风干,再进行叠胚、整形即为成品。食用时浸泡、洗净、煮熟、斩块即食,也可蒸食。其特点外形饱满,体干皮亮,肉质细嫩、丰厚、紧密呈玫瑰红色,香味浓郁,肥而不腻,属名优地方特产。

野蜂养殖习俗

傈僳族野蜂养殖习俗是德昌县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傈僳族是狩猎民族,捕猎野蜂是他们狩猎的一项技能,这种技能不知传了多少代,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四川省德昌县的傈僳族一直延续着捕养野蜂的习俗德昌县80%的傈僳人家都养有各种野蜂。

寻找野蜂,德昌傈僳人有一套奇特的方法。他们通常是捉上一、两只蚱蜢等昆虫,固定在一根细棍上当诱饵。然后用一根长头发,一端打上活结,另一端拴上白色的火草皮或鸡毛等显眼的分量很轻的东西,用作跟踪的参照物。他们拿着有昆虫的细棍在林间舞动,引来野蜂飞到棍上啃虫肉。捕蜂人瞅准时机,将事先准备好的拴有醒目标志物的头发丝,牢牢套在蜂腰上。蜂将肉啃成一个接近花生米大的肉团后,将其抱起往“家”飞,捕蜂人随即跟着飞跑。由于捕获了猎物,蜂的灵活度和飞行速度都慢了很多,捕蜂人就跟着白色的参照物追,看落在什么地方,就能找到野蜂窝的准确位置。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就是给野蜂拴个尾巴,跟着走,就能找到蜂窝。在野外用这招找野蜂,非常有效。

在条件极为困难的年代,傈僳族男人们曾靠捕养野蜂的技能添补家用,为家人填肚充饥,维系生命。野蜂养殖习俗是傈僳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腔

傈僳族高腔是德昌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傈僳族非常喜爱唱歌对调,有“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傈僳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以歌代言,以歌代答,形成喜好民歌的传统。德昌傈僳族高腔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其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极为自由,韵味浓厚,颇具感染力。广泛流传于四川南部傈僳族所在地区,尤其以德昌金沙乡和南山乡一带的花傈僳族中最为流行。傈僳族中的花傈僳是一个感情丰富的民族,妇女能歌善舞,有着悠久歌唱传统,德昌傈僳族高腔是傈僳族妇女最喜爱的歌唱形式。其少女以上年纪的妇女均喜唱歌,无拘无束,开口即歌,出口成诗,一唱百和,大凡生产劳作、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各种仪式均离不了唱歌。以歌唱作为自娱自乐、自我教育和社会交际的重要手段,善于用诗歌和音乐表情达意。因此,傈僳族民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歌谣。高腔即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

傈僳族高腔民歌享有傈僳族“川剧”的美誉,有字清、腔纯、音高、大小腔互衬、刚柔相映等明显特征。它一般由一人演唱,与傈僳族葫芦笙以复调的形式出现在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现场,歌、葫芦笙、舞蹈为交织体的声音加上视觉上的肢体动作形成了傈僳族独特的艺术形式。

地方风俗

德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有汉、彝、傈僳、回、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尤以傈僳族最具特色。德昌县傈僳族是四川省傈僳族聚居最多的县,有两个乡,总人口6000多人。傈僳族能歌善舞。过去以农耕和狩猎为主,如今男人不狩猎了,但又成了野生毒蜂的克星,他们寻找、追踪,捕捉各类野生毒蜂(如:马蜂、土琴蜂、牛角蜂等十余种野蜂),并将其寄养于自己家园的房檐下、树干上、泥土中,待蜂蛹成熟,取蛹销售。目前养殖最多者一户达80余窝,单取蛹一项年收入一户即可轻松获取2万多元。傈僳族女人善编织火草麻布、手工羊毛腰带,手工缝制、刺绣的女性衣裙尤具特色。

傈僳族喜爱歌舞,无论婚、丧、庆典均要唱歌(对歌)跳舞。其婚礼极具神秘色彩,入洞房须由伴郎伴娘与新郎新娘同睡一床,共度良霄。

德昌傈僳族的民间舞蹈、服饰、阔食节、婚俗、葫芦笙制作、刺绣、火草织布技艺、口弦制作、民间传说等9个项目,于2011年前先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风情

彝族婚礼:婚礼据男方及其父母和女方的生辰属相占卦择定吉日。婚礼前一天,男方和女方家均约客欢庆,远近族人、亲戚均至。男方家遣两名青壮年男子携礼、牵马来接新娘,女方家惯以泼水戏弄。族人放量饮酒至第二天送亲客上路。婚礼复杂,讲究颇多。婚礼程序有念祭婚经、抢婚肉、转毛彩片、端献煎稀饭、敬酒、梳头、送肉骨节、赛歌、回门等。传统婚宴只食砣砣肉和饭团,禁食盐,不喝汤。

彝族丧仪:除生下的未满月夭折婴儿和麻疯病人死后土葬外,均以火焚尸,骨灰置于瓮,入深山崖洞密埋,不令人知,以防冤家盗掘。火葬仪礼主要包括备葬、议葬、祭奠、指路、招魄、起灵、化形、聚食等仪节。

彝族年和火把节:彝族年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内择吉日举行。过年三天,第一天“点烟火”,用猪肉祭祖,第二天赛马、荡秋、角力、蹲斗等活动,第三天“送祖”。火把节盛于过年,节期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几天,祭神、祭田,祈年丰收,送崇除邪是其民俗内容。这天,在外的人都得赶回家吃团圆饭。饭后,点燃火把照亮屋的每一个角落,再出门游行于寨边,田野山坡。节日期间,有斗牛、摔跤、赛马、选美、对歌、舞蹈等娱乐和体育活动。

傈僳族婚礼:傈僳族嫁历来简朴,男方不给聘礼,娘家不给陪奁,婚期多在腊月至次年二月,婚礼分别在男女双方家进行,须请两位年龄大于新郎的男子操办。婚礼在女方家有念祝福语、祭告家神和祖先,交换羊腿骨、对歌、跳领亲舞等程序。新娘用被盖庇护后进入夫家门,男方家人朝被上撒掷干羊粪丸,以示吉利,新娘进屋时不得与新郎及其家人闯面,避免婚后不和。婚宴后,新人拜堂,称请拜,拜后一对新人另起新名,取名完毕,参加婚礼者跳蹢脚舞,往往至次日早晨才各自返家。

宗教信仰

佛教:境内佛教始于隋唐,后随朝代更迭盛衰不定。解放后,僧尼大多解散,至1983年,县内有3个佛寺恢复开放,至2000年,县内开放的佛寺有普照寺、普应寺、三宝寺、临江寺、解结寺、观音寺、来佛寺,有僧尼27人,信佛人数众多。主要佛事有佛诞(四月初八)、盂兰盛会(七月十五日)、观音会(每年二、六、九月的十九日)。

伊斯兰教:县内伊期兰教始于元代,信奉者多为回民。全县仅有清真寺1座、位于回民聚居的永朗镇,寺内有阿訇一人。教徒每年清斋两次,大斋一月,小斋十月。主要节日有教历每年12月10日的“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

天主教:清光绪中叶由法国传教士传入,最兴盛时期在1933年前后,都徒多达1267人,最少时(1959年)仅三户7人坚持信教。以后有所发展,现德昌天主教爱国会仅以城区圣心堂为中心传教,有修女2人,教徒400余人。

道教:民国二十年(1931年)来贵州籍出家道人吴元培游方传道入德昌,至1951年发展教徒弟20余人。解放后,曾一度无道教活动,到1997年开放仓圣宫,道教恢复活动。现道教活动场所有仓圣宫和玉皇殿,教徒不足百人。

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4日,德昌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区域事件

2017年,德昌县六所镇,12名幼儿在镇卫生院被超量5倍注射卡介疫苗。涉事护士已被停职接受调查。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