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由网友(漫步灬人生路)分享简介:食物科教取工程是平凡高档黉舍原科业余,属于食物科教取工程类业余。该业余造就具备杰出的政事文明本质,具备外语及计较机使用的基原威力,体系掌握食物科教取工程范畴的基原常识以及基原技术,能正在食物的出产、添工、畅通及取食物科教取工程无关的教诲、研究、入出嘴、卫熟监视、安齐办理等部分从事食物或者相干产物的科教研究、技能开垦、工程设计...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文化素质,具有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宽广知识面、多领域适应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门人才。[1]

中文名

食品科学与工程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

四年

学科门类

工学

级别

本科

专业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代码

82701

主干课程

全 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食品工程制图基础知识,食品机械工程基础知识,食品加工单元操作的基本 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食品原料与成品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生理功能、体内代谢机制;食 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微生物变化、物性变化;食品各种危害因素及其检测和 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各类食品加工基本技术及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加工机械与 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1]

培养目标

以扎实的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训练基础为支撑,培养具有良好的政 治文化素质,具有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 本技能,能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研究、进出口、卫生监督、 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 品销售、检验检疫、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具有宽广知识面、多领域适应能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 门人才。[1]

专业背景

生命科学的研究对食品的营养素多样化提出要求,为满足不同层次水平上的生命对营养的需求,这是食品研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与饮食文化的变革已经将未来食品产业全球化一体化趋势展现在我们面前,人口的急剧膨胀给农业带来的压力,还需要在食品工程上分担;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贮藏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饮食从文化、科技高速发展的那一天起,就不再是琐碎的事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出现、发展、高峰,是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所共同决定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在研究与实践中运用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等。本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食品科学在中国很快地发展,在粮油/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对植物蛋白分子的研究取得很大的突破。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入和运用化工单元操作,并发展形成食品工程单元操作,从而促进食品工业向大规模、连续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同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紧密相关,她的发展方向是新包装手段和装备改善食品包装技术,提高食品保藏性能和货架寿命;完善蒸煮技术、无菌包装技术;研究合理的节能装置以降低冷冻食品的成本;食品工程单元操作的最优化、自动化及计算机的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虽然是年轻的技术学科,但她在现代社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文明程度提高的主要标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借鉴基因技术的发展成果,研制出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鲜美、保质期更科学的食品。比如,科学家正在试图把鱼的基因和西红柿的基因结合,培养一种能更加适应寒冷环境的新品种(转鱼抗冻蛋白基因番茄)。这的确是一个特别新兴的领域,虽然关于基因食品的利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也有待科学的定量分析,但我们相信这个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使食品工程生产出花样繁多的新新食品,丰富我们的餐桌,美化我们的生活。

新时期有许多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比如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延边大学等农业、轻工、工商业高校。该专业学生要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发展动态。毕业生适宜到有关食品研究机关、设计部门、检验单位、食品工厂、企业从事设计、研究、生产技术管理、检测工作。当然,如果不想进入具体的生产部门,也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虽然可能清苦一点,但是会有很丰富的精神生活。

发展历史

食品科学与工程(Food Science & Engineering)专业属中国高等院校中理工科性质的典型专业。根据国家学科分类,食品工程科学属一级学科,与基础学科属同等地位。它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农学、机械、环境、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特别是五十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食品专业更是如虎添翼,使人类解决当前的食品危机成为可能。

历史

其实,说起食品加工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江南青莲岗文化时期(约公元前4500~前4000年)就已形成。但就其教育而言,却经历了几千年的坎坷旅程方初具规模。

最早的古代书院设置的都是“六艺”之学——礼、乐、射、御、书、数,作坊式的食品生产根本难登大雅之堂。发展至后来,“六艺”演变为“天、算、农、医”四大教育方向,虽说有些教“农艺”的技校开设了桑学、蚕学等面向生产的科目,但关于食品的制作加工技艺仍以“传男不传女”的“祖传秘方”或“学徒”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缺少正规的学校教育。上千年来,食品教育只是作为农业教育的点缀若隐若现地漂浮在历史的长河中。直至1927年,在蔡元培等教育先驱的提议下,政府实行大学区制,将一些农业技校纷纷并入大学改为农学院,有的农学院初设与食品相关的农产制造科,这才使食品科学在高等教育中崭露头角。而食品科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出现于大学中,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始于20世纪后半叶。随着食品生产技术发展,产生了对高级技术员、工艺工程师等人才的需求,培养技术类人才的职业教育水平才逐步达到大学本科知识研究生层次。

近现代

中国是借鉴苏联的经验,在1952年的第一次院系调整中,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和江南大学等校的食品、农业化学等系合并为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即无锡轻工大学)。1958年又进行了一次专业调整,此次新成立的天津科技大学和郑州轻工业大学也相继开始招收食品科学方面的本科生,其中郑州轻工业大学于1981年第一个开始双班招生。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是举足轻重。它正在各类综合大学、农业院校、轻工院校及商学院中上演着不同的角色。国家教委最新实施的专业调整使这一专业的口径加宽,也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拓宽后的专业培养方向包括食品工程、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烟草工程、食品卫生与检疫、农产品及水产品的贮运与加工、冷冻冷藏工程及蜂学、茶学、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工厂设计等等。中国高等院校中,中国农大、天津轻院、郑州轻院、无锡轻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华南理工、浙江大学、华中农大、华南农大、上海海洋大学、天津商院、黑龙江商院等在食品专业方面都取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食品发酵研究所、上海香料研究所等单位也设立了授予硕士学位培养点。华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和大连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据1993年底统计,中国1075所高等院校中设有食品专业的有83所,其中招收四年制本科生60所(现今已达76所),其余招收三年制或二年制的专科生。在校人数达1.7万人。

主干学科

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和食品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保藏、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
2.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方法;
3.具有工艺设计、设备选用、食品生产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
4.熟悉食品工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食品储运、加工、保藏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1]

实践教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工艺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30周。[1]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各类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食品营养研究、质量检测、品质控制、技术管理、技术监督、食品机械设备管理、食品包装设计、食品贮藏管理、食品运输管理、企业经营管理、食品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能在食品质量监督、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工商等部门的产品分析、检测、技术监督、执法、管理等工作;也能在相关的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教学科研的工作等。

著名教授

孙宝国[2],男,1961年2月生,汉族,山东招远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198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轻工业学院日用化工专业大学毕业,在职研究生(北京轻工业学院轻工有机合成专业),工学博士。现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孙宝国主要专注于精细化工方面的研究,在肉味香料和肉味香精方面,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主要成果包括申请发明专利11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某些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首次将Bunte盐用重要香料甲基2一甲一3一基呋喃基二硫醚等不对称二硫醚的生产,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在国内外首次采用DMSO氧化2一甲基一3一呋喃硫醇等硫醚,合成了二(2一甲基一3一呋喃基)二硫醚等重要香料,获得两项中国发明专利;在国内首次采用骨素、肉、酵母等为原料,经酶解、热反应制备香味香精。上述研究成果,填补了20多项国内空白。孙宝国与何坚合著的《香料化学与工艺学》出版后五年中印刷了四次,促进了中国香料工业的技术进步。

孙大文

孙大文[3],男,中国广东省潮州市,食品科学家、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东院士联合会理事,北京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0年,2006年和2016年三度被授予CIGR杰出奖,2007年被授予印度食品科学家及技术人员协会会士荣誉称号,2008年获CIGR成就奖,2010年被授予CIGR最高奖项—CIGR会士荣誉称号,并于2004年被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大奖。2010年12月底,被全球32个国家的152家中文媒体共同评为“2010年全球海外华人社区十大新闻人物”。2013年3月,获颁由凤凰卫视,中国新闻社等两岸三地富有影响力的十余家华文媒体共同评选的2012-2013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大奖”,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神舟九号飞行乘组等获奖个人和团体同台领奖。2013年5月,荣获国际食品保护协会(IAFP)颁发的冷冻食品基金会冷冻研究奖(Frozen Food Foundation Freezing Research Award),成为美国本土以外首位获得该著名奖项的科学家。2015年6月,被授予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Food,IAEF)终身成就奖(IAEF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这一奖项是为表彰世界上杰出工程师为食品工程贡献一生而设立的。2016年6月,被授予“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CIGR)荣誉主席”称号。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荣获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称号。最近,他又被秘鲁北方私立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在世界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900多篇论文,出版专著15部,共有超过500篇论文被SCI收录(SCI的H指数为89,SCOPUS的H指数为94),论文被引用总数全球农学排名第九位(2017.3)。特别是在高光谱成像、计算机视觉、真空冷却、超声波辅助冷冻和CFD模拟等方面的论文已经成为其他研究者的经典参考文献。50篇论文入选ESI农学“高被引论文”,全球排名第二位。

图片参考:

朱蓓薇

朱蓓薇[4],女,1957年3月23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食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

1978年朱蓓薇考入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工程系制糖工程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1997年担任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2004年获得日本冈山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担任大连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院长;2008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0年担任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2012年带领团队组建了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朱蓓薇长期致力于水产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海洋食品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成果在辽宁、山东、吉林、内蒙、新疆、西藏、四川、湖北等省实现了产业化,培育了多个国家、省级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创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吴清平

吴清平[5],男,1962年11月15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

1980年吴清平从蕉岭中学毕业考上华南农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学位(1984年)、硕士学位(1987年);1999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发酵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3年入选广东省“南粤百杰”人才培养工程 ;2014年获得首届广东发明人奖;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8年3月担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吴清平主要从事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及微生物发酵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40多项;获得省级鉴定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果2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91项,其中62项已获专利授权;创办的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积极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科研成果,取得销售额1.2亿元,利税2500万元,社会效益18亿元;主持“食用菌产业化示范项目”新增产值11.8亿元,新增利税2.06亿元,出口创汇873.9万美元,带动1.7万户山区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获得社会效益23.5亿元,创建矿泉水及饮用纯水微生物检测及质量控制工艺分析方法和难点解决关键技术,为中国瓶装饮用水行业的发展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

开设学院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院校),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院校),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院校)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农学院

天津

天津大学(985工程院校),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农学院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211工程院校),上海大学(211工程院校),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重庆

西南大学(211工程院校),重庆工商大学

冀鲁豫

河北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北方学院

河南

许昌学院,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学院,南阳理工学院

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985工程院校),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烟台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临沂大学

其他省份

山西

运城学院,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211工程院校)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蚌埠学院,黄山学院,

安徽科技学院,皖西学院

江西

南昌大学(211工程院校),江西农业大学

江苏

江苏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211工程院校), 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院校),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晓庄学院

扬州大学

江南大学(211工程院校),徐州工程学院,江苏海洋大学,盐城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

浙江

浙江大学(985工程院校), 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树人学院

湖北

华中农业大学(211工程院校),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大学

湖南

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吉首大学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985工程院校),暨南大学(211工程院校),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大学,广东药科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湛江师范学院,韶关学院

韩山师范学院,肇庆学院,茂名学院,广东海洋大学

广西

广西大学(211工程院校),广西科技大学

云南

云南大学(211工程院校),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中医药大学

贵州

贵州大学(211工程院校),茅台学院

四川

四川大学(985工程院校),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211工程院校) ,西华大学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学院

陕西

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985工程院校),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院校),陕西科技大学,安康学院

青海

青海大学(211工程院校)

宁夏

宁夏大学(211工程院校)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985工程院校),东北林业大学(211工程院校),东北农业大学(211工程院校),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学院

吉林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吉林大学(985工程院校),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北华大学,吉林化工学院

延边大学(211工程院校),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辽宁

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 ,渤海大学,大连海洋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锦州医科大学

西藏

西藏大学(211工程院校)

新疆

新疆大学(211工程院校),石河子大学(211工程院校), 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

内蒙古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

海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211工程院校)

福建

福建农林大学, 福州大学(211工程院校),集美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漳州师范学院 ,福建中医药大学

甘肃

河西学院,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

专业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21所,本次有18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51所。 注:以下得分相同的高校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10295 江南大学95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86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83
10403 南昌大学81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79
10335 浙江大学78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77
10299 江苏大学
10057 天津科技大学76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75
10463 河南工业大学
10129 内蒙古农业大学72
10152 大连工业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264 上海海洋大学
10353 浙江工商大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10635 西南大学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70
10496 武汉工业学院
10240 哈尔滨商业大学69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10086 河北农业大学68
10327 南京财经大学
10386 福州大学
10538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10733 甘肃农业大学
11117 扬州大学
10069 天津商业大学67
10337 浙江工业大学
10466 河南农业大学
10467 河南科技学院
10708 陕西科技大学
10020 北京农学院66
10158 大连海洋大学
10167 渤海大学
10280 上海大学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10589 海南大学
11417 北京联合大学
11646 宁波大学
10593 广西大学65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10731 兰州理工大学
10758 新疆农业大学
10160 辽宁医学院63

[6]

突出成果

在众多院校中,江南大学的学科建设尤为成熟,在发酵食品及粮油方面都极具特色:原郑州粮食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粮油食品工业高等学院;同处一地的郑州轻工业大学则被同行誉为培养烟草专业人才的“黄埔”。华南理工在制糖工程方面独占鳌头。此外,西南农业大学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为全国重点学科,而云南农业大学在蜂学方面独树一帜,建有专门的“蜂学研究所”。因此,偏爱于食品专业某一方面的同学可按自己的“口味”选择合适的学校。

目睹食品专业的成长与壮大,做出最大的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和学术带头人。正是他们将科学的火种一代代延传下去,为中国食品行业不断输送着大量“新鲜血液”,像致力于“食品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及其工程化技术”研究的前无锡轻院校长丁智霖教授,在“食品亲水胶体和食品多糖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许时婴教授等等。纵观中国食品专业的发展,“教”与“学”的成果都是喜人的。但作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工业仍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远远不足。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食品工业专门人才仅占职工总数的3—4%,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食品科技人才更是奇缺。同时,全国各地食品人才不平衡,许多县级小厂甚至没有专门的食品技术人员。上述种种都与在全国各工业部门总产值排行榜中高居榜首的第一大工业的地位极不相称。而放眼海外,西方发达国家食品专门人才在职工总数中的比例可达20%以上。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食品人才的培养,几乎所有的知名大学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威斯康星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均设有食品科学与营养科学系。因此,中国大力发展高等食品专业教育,培养该行业科技人才已是形势所迫、不容忽视。

发展分析

再看全球,食品工业(包括采盐业、食品加工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以2.18万亿美元的营业额雄居世界工业霸主地位,超过了汽车、航空、信息等行业。在中国,200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在1994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加入WTO对食品工业既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预计未来20年里,世界人口每年将增加7300万,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食品行业的“大输血”为食品专业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跨世纪的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这一古老而又充满希望的庞大队伍,“糊众口该糊己口”,相信不失为明智之选。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