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士大学(2023最新英士大学百科介绍)

由网友(り总统夫人。)分享简介:平易近国年间,闻名国立大教。一九三八年,经浙江省当局决定,省立战时大教于起头筹备,一九三九年二月邪式办私。一九三九年五月命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教,分设工、农、医3院于紧阴、丽火。一九四二年五月英士大教内迁云以及、泰逆,一二月经人民当局行政院决定改成“国立英士大教”,一九四五年一一月迁至永嘉,一九四六年三月奉令移址金华。一九四九...

民国年间,著名国立大学。1938年,经浙江省政府决议,省立战时大学于开始筹备,1939年2月正式办公。1939年5月定名为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分设工、农、医三院于松阳、丽水。1942年5月英士大学内迁云和、泰顺,12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决议改为“国立英士大学”,1945年11月迁至永嘉,1946年3月奉令移址金华。1949年8月为金华市军管会接管,并解散了英士大学,其院系并入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中文名

国立英士大学

创办时间

1938年

简介与人物

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 搜狗百科

士大学受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领导。其内部学制组织可分两阶段:1939年至1943年为省立大学时期,设农、工、医三院,下设农艺、农业经济、畜牧兽医、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应用化学、医学、药学等8个学系和农学、合作两专修科;1943年至1949年为国立大学时期,一度曾将工学院划出,增设法学院,后将医学院停办,工学院仍划归,又增设文理学院。这样至1948年共设法、农、工、文理等四学院,增设法律、政治、经济、中国文学、哲学、外国语文学、史学、数学、物理、化学、森林、机械工程和电机工程等学系。

英士大学历任校长为: 许绍棣、吴南轩、 杜佐周、何炳松、 周尚、杨公达、 汤吉禾、邓传楷等

相关人物

陈其美,字英士,生于1878年,浙江吴兴(今湖州市)人。早年在桐乡当学徒。1903年春,受留学日本的弟弟影响,放弃从商道路,来到上海求学。1906年夏,东渡日本,先入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察法律,时常和革命党人交游。该年冬,陈其美宣誓加入同盟会,立志推翻满清政府。1908年春,陈其美从东京回到上海,投身于国内的反清斗争。1911年广州起义失败后,陈其美等 人召开“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简称中部同盟会)成立会,总机关设于上海,陈其美负责实际工作,积极策划支援长江流域的革命运动。武昌起义成功后,上海的革命党人加紧筹划起事响应。1911年11月3日起义军占领闸北巡警总局,陈其美等人发表演说,宣布上海反清独立,接着向上海县城猛攻。4日,攻破江南制造局,上海宣告光复,陈其美出任沪军都督。

历史与评价

上海光复使革命局势发生极为有利的改观。在此影响下,5日,江苏省会苏州、浙江省会杭州几乎同时宣布独立。陈其美又促成江浙联军,至12月2日,革命联军攻克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奠了基础。被孙中山誉为“革命首功之臣”。

1913年,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反对,陈其美追随孙中山开展反袁活动,1916年在上海法租界被袁派人刺杀身亡,年仅38岁。

中华民国邮政发行的烈士像普通邮票中就有陈英士,图案采用的就是就任沪军都督时的戎装照(见图,盖原地戳——浙江吴兴)。其侄陈果夫、陈立夫亦有名。

抗战爆发后,为安置战地失学青年,浙江省政府于民国二十七 年(1938年)11月筹备成立省立战时大学。为纪念革命先烈陈英士,二十八年(1939年)5月正式定名为省立英士大学,在浙江松阳、丽水设工、农、医三院。1942年校址迁往云和、泰顺。1943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英士大学,并将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抗战之中, 北洋大学(即今 天津大学)奉命与焦作矿院、 北平大学工学院、 东北大学工学院等于西安合并办学,但因各校理念之不同,矛盾激增。特别是其中的北洋大学声誉最隆,校友筹谋独立及恢复北洋校名。因教育部之阻挠,复校未成。故北洋校友酝酿将北洋改为私立,为此国民政府特将英士大学工学院划出,定名国立北洋工学院,并以北洋校友捐款补助该院,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说起来,这个浙江的英士大学工学院和天津的北洋工学院,除了有若干北洋校友任教之外,实在没有多少渊源)。6月,又将东南联大 法学院与艺术专修科并入英士大学。后医学院停办。抗战胜利后,1946年3月奉令移址金华。至1948年共设法、农、工、文理等四学院,及行政、财政、会计三个专修科。新中国诞生前夕,已培养各科毕业生1000余人。1949年8月为金华市军管会接管,英士大学停办并入浙江大学。

呜呼,在国难时期创办并发展壮大起来的大学,实属不易。然时当局者却因主观意识的不同,就遭关闭,实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大损失。由于战争的动乱和意识形态的偏见,英士大学校史资料散落各处,鲜有人知。其先后在杭州、临海、丽水、泰顺、永嘉和金华等地办学,也未见相关原地实寄封,尚有待挖掘。

1929年民国政府在杭州三公园建立了陈英士铜像,上个世纪60年代因故被拆除。海内外的英士大学校友们为了纪念陈英士的革命精神,筹集资金重塑铜像,于2005年4月,再次屹立在杭州西子湖畔。百余名白发苍苍的前英士大学校友冒雨出席了揭幕礼。

相关评价

英士大学创校伊始,在日寇铁蹄下,校址一日三迁,但是始终弦歌不绝。校长择才施教,教师尽学相授,学生克难苦学。该校各系人才辈出,遍布于工农业中、医卫界、经济界、政法界、教育界、科技界、文化艺术界,皆卓有成就、颇多建树者。法律系学生为司法界重镇,会计系学生多为名会计师,建筑系学生亦为名建筑师,人才济济,不愧为名教名校。只可惜“陈英士反共”,英大被砍掉,其实陈英士1916年被袁世凯暗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反共之说实属无稽。1978年后,拨乱反正,史学界统一认识,终于确认陈英士为辛亥革命先驱,讨袁烈士。英士学校及师生名位亦得以逐步纠正、恢复。 英大校友曾经在台集会,校长邓传楷以当时诸同学生活艰困,聚餐费用均由其支付,可说校长请学生之佳话。

1986年金华创立英大校友会,次年,编成全国性的《原英大校友通讯录》。

1988年3月12日英大(杭州)校友会假省府大楼五号楼正式成立,由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民进副主委、英大校友吴畏主持。各地如上海、北京、南京、成都、福州等均先后组成校友分会或小组。杭州成为校友联络中心。原老浙大、浙农大、浙医大等各位校长、书记都确认英大系前身之一部分。英大(杭州)校友会且得到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承认,成为分会级团体成员,又被“浙江省高校校友会联谊会”接纳为组成成员,推举孙怀仁、姜亮夫、周鸣铮、王季午、董太和等5位英大老师为名誉会长。

自1988年至今,英大(杭州)校友会工作活动正常有序,从不间断。除平常探访、联络各地校友、互通信息,增进情谊外,坚持每年举行一次各地校友联谊年会,坚持编发内部刊物《英大校友通讯》,坚持每季召开校友理事会一次,不定期联络“台北英大旅台校友会”和“美、加英大校友联谊会”数次,送往迎来。还曾海内外互动,商议试图分步复校。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