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产(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报刊)

由网友(独往归途)分享简介:《中华遗产》纯志于二零零四年创刊,最后由中华书局主理,中华国民共以及国设置装备摆设部、国度文物局、中国结合国学科文组织天下委员会结合协办,世界天然取文明遗产基金会、中人民雅摄影协会、结合国学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撑持的中国第1份周全、体系、深切的遗产行业类纯志。二零零八年,《中华遗产》纯志邪式取《中国国度地舆》纯志互助,纯志由本先的...

《中华遗产》杂志于2004年创刊,最初由中华书局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协办,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支持的中国第一份全面、系统、深入的遗产行业类杂志。2008年,《中华遗产》杂志正式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杂志由原先的零碎文章组合模式转变为重视大策划、大主题的期刊。改版后的杂志组织了“最中国汉字”、“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等颇具影响力的评选活动。

定价

20元/本

语言

中文简体

国际刊号

ISSN 1672-8971

邮发代号

80-253

总经理

李栓科

出版周期

月刊

主办单位

中华书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

类别

历史、人文

中文名称

中华遗产

主编

黄秀芳

学术指导

李岩 耿莹

国内刊号

CN11-5247/G2

创刊时间

2004年12月

主管单位

中国出版集团

《中华遗产》杂志

1930年10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 关于甘孜藏族和青藏无人区,24幅彩色图 36幅黑白照

创刊于2004年12月,由中华书局主办,协办: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中国第一份全面关注自然、文化和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权威杂志

刊宗旨: 透析文明遗存,彰显人文关怀。

地球是个巨大的生命体,它并不完全属于人类,而人类只是整个地球的一部分。在21世纪,人类的关注重点也许会转向自然和环境,因为我们在地球上所生存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环境越来越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华遗产》杂志愿与同道一起,以关注遗产为起点,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将来。《中华遗产》杂志是中国遗产地和将要申请成为世界遗产的地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的重要通道。

●权威出版社中华书局主办: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1958年被指定为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办事机构,受到毛泽东、周恩来、 陈云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在继承民族文化遗产方面成绩卓著,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方面的最基本的典籍和文献。

●权威组织协办和支持: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协办,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的支持。

●权威人士出任顾问和学术委员:

全国人大 许嘉璐、 彭佩云、 费孝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 陈奎元副主席、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 章新胜同志、国家文物局局长 单霁翔同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代表青岛泰之先生等出任顾问; 王蒙、 启功、 冯其庸、罗哲文、傅熹年、谢辰生、谢凝高、郑孝燮、 冯骥才、郭旃等著名专家学者出任学术委员。

●权威专家学者撰文供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 章新胜同志撰写了发刊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班德林先生为创刊号题写了贺辞;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同志、国家文物局巡视员兼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同志、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先生、著名学者 余秋雨先生等都发表了相关文章,确保了杂志内容的权威性。

新版本的《中华遗产》杂志

2008年2月,《中华遗产》杂志正式与《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并于当月推出合作后第一本杂志《中华遗产》(2008年02-03合刊,总第28-29期),改版后的中华遗产杂志,一改原来的黄色方框的封面,使用了《中国国家地理》系列杂志的“C”框,并将C框颜色定为绿色,从此《中华遗产》正式成为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品牌下的一员,杂志的新口号是“ 让过去点亮未来,让历史影响今天——在这里共同分享历史,品味中国”。

中华遗产是

一本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 中国与世界的杂志

一本 传播人文之美探寻中华宝藏的杂志

一本给 喜欢阅读热爱历史的读者的精品杂志

一本值得珍藏永不过时的 权威性杂志

凡是发生在昨天的 有价值的事情,都是我们的内容;

凡是您 感兴趣的历史,都是我们 关注的对象。

秘密,就在这里揭开!

《中华遗产》杂志社社址

北京市东区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101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