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

由网友(生活安好~)分享简介:唐氏综合征,即二一-3体综合征,又称天赋傻型或者Down综合征,是小儿最为多见的由常染色体畸变性所招致的出熟缺欠类疾病。望文生义,该病是由天赋要素形成的具备特殊表型的智能停滞。尔国活产婴儿中二一-3体综合征的发熟率约为零.五‰~零.六‰,男女之比为三︰二,六零%的患儿正在胎儿晚期即夭折流产。患儿的首要临床特性为智能停滞、体...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由常染色体畸变性所导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顾名思义,该病是由先天因素造成的具有特殊表型的智能障碍。我国活产婴儿中21-三体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0.5‰~0.6‰,男女之比为3︰2,60%的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智能障碍、体格发育落后和特殊面容,并可伴有多发畸形。

中文名

唐氏症候群

症 状

患者瞳孔有明显白点

又 名

21-三体症候群

外文名

21 - trisomy syndrome

发现者

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

疾病介绍

2020年唐氏综合征日遗传中心系列科普1 唐氏综合征日的由来

唐氏综合症又称21三体综合症,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症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活婴中发生率约1/(600~800),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病率愈高。60%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

唐氏综合症包含一系列的遗传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现象,会导致包括学习障碍、智能障碍和残疾等高度畸形。

唐氏综合症患病几率高低与人种,生活水准等没有直接联系,估计每660个新生儿就有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使之成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变异。高龄初产妇会加剧婴儿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风险。在20到24岁之间,患病率为1/1490,到40岁为1/106,49岁为1/11。原因是随着产妇年龄的增加卵子形成过程中会引起染色体不分离现象的増加。但是,另一方面,大约80%的综合症患婴是35岁以下产妇所生。这与35岁以下妇女妊娠比例较高有关系。 患病的潜在高风险家庭通常会被提议进行遗传学咨询和遗传测试例如“羊水诊断”等。

随着产妇年龄的增长婴儿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增高,唐氏综合症的小孩与不患病的小孩相比处于直接劣势。通常认为患病儿童的精神发育迟缓,智商很少超过60的,脑部通常过小、过轻。小脑、脑干和脑前回出奇地小。教育进度会因疾病和残疾而遭到破坏,例如不断复发的传染病、心脏病、弱视、弱听等。其他因患病造成的生理特症包括猿皱等扭曲的面部特症,有的唐氏综合症患者青年期以后由于压力会引发抑郁症。但总体上显示出性格开朗的倾向。40岁以后患阿兹海默病比率高,容易出现记忆丧失、知能持续低下、人格变化等症状。

研究历史

1866年,英国医生唐•约翰•朗顿在学会首次发表了这一病症。它最早叫“蒙古症”(Mongolism)或者“蒙古痴呆

症”(mongolian idiocy),因为唐医生发现他的病人的面部比正常人较宽,眼睛小而上挑,看起来与蒙古人种有类同之处。这个名称被现今医学界认为无礼和没有医学意义而没有普遍使用。

1959年,法国遗传学家杰罗姆•勒琼(Jerome LeJeune)发现唐氏综合症是由人体的第21对染色体的三体变异造成的现象。这也是人类首次发现的染色体缺陷造成的疾病。

1961年,“唐氏综合症”一词于由The Lancet的编辑首先使用。

1965年,WHO将这一病症正式定名为“唐氏综合症”。

发病原因

21-三体综合征为染色体结构畸变所致的疾病,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卵子在减数分裂时21号染色体不分离,形成异常卵子,导致患者的核型为47, XX(XY), +21。年龄过高(35岁以上)、过小(20岁以下)均是导致21-三体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亦有报道与父亲的年龄过高也有关。目前,21-三体综合征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研究人员在胚胎学和神经病理学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推测这类畸形可能是由于三体基因所决定的。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特征为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随正常细胞核型所占百分比而定。

1.特殊面容:出生时即有明显的特殊面容,表情呆滞。眼裂小,眼距宽,双眼外眦上斜,可有内眦赘皮,鼻梁低平,外耳小,硬聘释小,常张口伸舌,流涎多,头小而圆,前卤大且关闭延迟,颈短而宽,常呈现嗜睡和喂养困难。

2.智能落后:这是本病最突出、最严重的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惠工都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发育障碍,随年龄的增长日益明显。嵌合体型患儿若正常细胞比例较大则智能障碍较轻。其行为动作倾向于定型化,抽象思维能力受损最大。

3.生长发育迟缓:患儿出生的身长和体重均较正常儿低,生后体格发育、动作发育均迟缓,身材矮小,背酸落后于实际年龄,出牙迟且顺序异常;四肢短,韧带松弛,关节可过度弯曲;肌张力低下,腹膨隆,可伴有脐疝;手指粗短,小指尤短,中间指骨短宽,且而内弯曲。

4.伴发畸形:部分男孩可有隐睾,成年后大多无生育能力。女孩无月经,仅少数可有生育能力。约50%患儿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其次是消化道畸形。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发

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性痴呆症状。

5.皮纹特点:手掌出现猿线(俗称通关手)、轴三角的atd角度一般大于45度,第4、5指桡箕增多。[1]

并发症

唐氏综合征患者伴随有器官畸形变异的机率也较高,但并非所有并发症都会出现,也有完全没有并发症的例子。

消化器官畸形,如先天性食道闭锁症,十二指肠狭窄,锁肛等

先天性心脏病,患病比率高达40%,尤其是心内膜不全比例较高,通常如果不进行早期治疗会有致命危险。白内障,患病率为2%、急性白血病,患病率为1%、环轴间接不稳定性,患病率2-3%、甲状腺疾病,患病率3%、点头癫痫,患病率10%;一时性骨髓异常增生症、眼异常,由角膜,水晶体异常引发近视,远视,散光等浸出性中耳炎,容易在内耳积蓄液体引发耳炎,影响听觉。

实验室检查

根据核型分析可分为三型。

1.标准型:约占患儿总数95%左右,该型患者几乎都为新发病例,与父母核型无关。患儿体细胞染色体为47条,有一个额外的21号染色体,核型特征为47,XX,+21或47,XY,+21。

2.易位型(translocation):约占2.5%~5%,染色体总数为46条,其中一条是额外的21号染色体的长臂与一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长臂形成的易位染色体,即发生于近着丝粒染色体的相互易位,称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亦称着丝粒融合。以14号染色体为主,少数为15号或13号染色体,最常见核型为46,XY(或XX),-14,+t(14q21q)。

3.嵌合体型(mosaic):此型约占2%~4%,患者体内具有两种以上细胞系,由于受精卵在早期分裂过程中发生了21号染色体不分离,患儿体内存在两种细胞系,一种为正常细胞,一种为21-三体细胞,形成嵌合体,90%其核型为46,XY(或XX)47,XY(或XX),+21。此型患儿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正常细胞所占百分比有关。

荧光原位杂交

以21号染色体的相应部位序列作探针,与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或羊水细胞进行杂交,可快速、准确进行诊断。在本病患者的细胞中呈现3个21号染色体的荧光信号。若选择DS关键决定区域的特异序列作探针进行FISH杂交分析,可以对第21号常染色体的异常部位进行精确定位,从而提高检测第21号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精确性。[1]

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根据特殊面容、智能与生长发育落后、皮纹特点等不难作出临床诊断,但应作染色体核型分析以确诊。新生儿或症状不典型者更需进行核型分析确诊。

本病应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鉴别,后者有颜面黏液性水肿、头发干燥、皮肤粗糙、喂养困难、便秘腹胀等症状,可测血清TSH、FT4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鉴别。[1]

遗传咨询

孕母年龄愈大,风险率愈高,>35岁者发病率明显上升。少数有生育能力性患者,其子代发病概率为50%。在易位型中,再发风险为4~10%,但若母亲为21q22q平衡易位携带者,子代发病风险率为100%。对高危孕妇做相应产前诊断,以预防本病患儿出生。预防措施应包括:①保护环境,避免接触致贿、诱变物质。②婚前检查和生育指导。③遗传咨询。④产前诊断等。[1]

产前诊断

对高危孕妇可常规做羊水细胞或绒毛膜细胞染色体检查,进行产前诊断。目

前在孕妇中进行孕早期或者孕中期21-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采用测定孕妇血清B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 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雄三醇(FE3),根据孕妇检测此三项值的结果,并结合孕妇年龄,计算出本病的危险度,以决定是否进行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是本病产前诊断的确诊方法,其常见核型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采用这一方法可以检出大约50%~75%的21-三体综合征胎儿。此外,通过B超测量胎儿颈项皮肤厚度也是诊断21-三体综合征的重要指标。[1]

疾病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要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和社会服务,对患耐心的教育。要训练弱智儿体能训练,促进智能发育,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对患儿宜注意预防感染,如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或其他畸形,可考虑手术矫治。[1]

早期干预

唐氏综合症患儿并非不可矫正,通过早期干预,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有一句话足以形容早期干预如能愈早开始,对孩子的帮助将愈有效:『三岁前学一年,三岁后学十年』,0-六岁的唐氏症孩子需要积极的早疗课程来协助其智力开发及认知加强。甚多个案显示,早期干预确能使唐氏症儿有较好的协调能力、自我照顾能力,及较高的智商。此外,各种研究均肯定唐氏症儿的可教育

性,以及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和效果,并证实接受过早期干预的儿童比未受早期干预的儿童,动作及技能方面的发展均较早。若婴儿时期就给予

早期疗育对唐氏症孩子适应能力及智能的发展必有较正向的影响。同时若父母亲有较高的动机和较多的参与,以及在课程上多方面的配合,孩子的发展通常结果也较正向.

早期干预的唐氏症小孩在9-10岁时平均智商会比没有接受者高上17分左右。运用的原理是以物理复健的方法利用外界的刺激使小孩完全发挥遗传到的最高智能。这种训练应在出生后立即开始。

唐氏症候群患者的智力平均为中度智障,镶嵌型患者智商可至60以上达到轻度智障。早期干预之目的系冀望唐氏症小孩智商达到其遗传能力的最高极限,能作简单的工作而独立生活。唐氏症患者是可教育的,可以进入启智学校接受特殊教育,因此于婴幼儿早期即予以精细动作,粗动作及智能的训练,对他们的发展都是有帮助的。

疾病预防

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由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出生缺陷类疾病,即受父母本身的遗传基因的影响,属于目前人类医学尚无法改变的因素。但合理的遗传咨询、加强孕妇保健,减少高龄孕妇的怀孕率是减少本病的有效措施。临床医生可以根据患儿父母以前的孕产史给予健康咨询,必要时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争取产前诊断,尽可能避免发育缺陷患儿的出生。21-三体综合征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下述6种情况。

(1)高龄父母,母>35岁,父>55岁。

(2)已生育过一个21-三体综合征,其再生育21-三体型的风险为1~1.3%。

(3)父或母为平衡易位携带者,t(Dq21q)易位者,如为女性则子女患病率10~15%,男性3~5%;t(21q21q)易位者为100%,应劝绝育。

(4)双亲中一方为嵌合体,生育患儿的危险性增高,一般认为嵌合型有遗传性,再发率高。

(5)有21-三体综合征家族史并具有本病皮纹特征的孕妇。

(6)习惯性流产者。

尽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但不良的环境因素也可增加染色体变异得发生率。有害的生物、化学、物理、药物因素以及母体的营养状况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这些危险因素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孕妇应从生一个健康的孩子出发,进食适宜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下述有害因素的影响。

(1)避免离电辐射:在生活中要避免离电辐射,尽量不要进行X线检查,远离有放射线的物质,就是看电视也不要距离过近、时间过长。

(2)避免大量用药:在孕期孕妇要尽量避免大量用药,因为好多药物会导致21-三体综合征儿的产生。

(3)避免接触化学物质:生活在农村的育龄妇女应做好对各种农药和一些化学物质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4)避免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染色体断裂原因之一,在流行性腮腺炎、水豆、麻疹等季节里,孕妇要避免接触这些患儿,并可用淡盐水每日漱口,这样可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

社会影响

检查

出生前検查现在受到广泛的争议。通常从医学角度上讲“针对35岁以上高龄妊妇的出生前检查能高比例的发现病症”,但是这样行为构成对唐氏综合症患者的歧视,以及人权伦理上的问题,所以受到患者以及人权组织等强烈的反对。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两个患者会构成极大的负担,一般为了防止第二胎同样患病父母通常都会进行出生前检查。

堕胎

即使出生前检查发现胎儿患有唐氏综合症,根据各国法律的不同规定,关于堕胎的措施也不相同。

在中国,如果检查出婴儿患有唐氏综合症,可以依照父母的意愿决定堕胎与否。

日本根据《母体保护法》规定,不认可由于胎儿的问题而进行的人工堕胎。但是相关条文又说明“继续妊娠或分娩会在身体或经济理由上对母体健康造成显著的伤害”或者“对母体来说构成极大的精神问题”或者“由于精神问题对母体构成了极大的健康障碍”的情况下,妊娠未满22周前可以人工堕胎。但是堕胎的必要性需要指定医生的确认,能够进行的医疗机构也有指定。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