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皇道(2023最新英皇道百科介绍)

由网友(戒情不戒烟)分享简介:英皇谈是喷鼻港东区的1条首要门路,由铜锣湾天后起头,经北角达到西湾河的西部,西交低士威谈,东交筲箕湾谈。中文名英皇谈地域喷鼻港东区期间铜锣湾天后外文名King's Road类型1条首要门路简介英皇谈最大的门商标码是位于英皇谈一一二八号的康山花圃第一零座,因此门商标码去计齐喷鼻港第2少的街谈,仅次于广东谈(门商标码最大为一二三...

英皇道是香港东区的一条主要道路,由铜锣湾天后开始,经北角到达西湾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东接筲箕湾道。

中文名

英皇道

地区

香港东区

时期

铜锣湾天后

外文名

King's Road

类型

一条主要道路

简介

现场 英皇道上是静静等待的歌迷

英皇道最大的门牌号码是位于英皇道1128号的康山花园第10座,是以门牌号码来计全香港第二长的街道,仅次于广东道(门牌号码最大为1239号)。

历史

1880年代,因应太古公司开发鲗鱼涌成为工业区,便开始修建一条道路沿海岸线连接铜锣湾及筲箕湾的道路,并命名为“筲箕湾道”[1]。不过,当时的“筲箕湾道”只是一条狭窄的泥路。到了1934年,当时香港辅政司修顿建议开拓一条100呎阔的新路取代旧路,而开山所得的泥石,用作七姊妹区填海工程。1935年6月21日,道路正式落成,为纪念当时英皇佐治五世银禧大典,便将道路命名为“英皇道”。英皇道通车后,香港电车便从只能铺设单轨的电气道改行铺设了双轨的英皇道。其后,英皇道两旁逐步发展,成为北角一带最繁盛的道路。

香港日据时期,英皇道曾被改名为“丰国通”。

1980年代,为改善港岛东区挤塞的交通,政府把电气道及渣华道改为单程东行,英皇道主要供西行车辆使用,东行线则主要被巴士及电车使用。

1990年代初,政府曾经把整条英皇道重新铺设,并改善部分路口、电车站及地底设施等。

沿路著名地点

太古坊

太古城

太古城中心

港运城

健威坊

新光戏院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